循证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1)
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

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收集和分析数据,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改进。
强化监管与质量改进
加强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监管,确保路径的执行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持续推进质量改进工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06
临床路径案例分析
Chapter
案例一
总结词
成功实施,提高医疗质径,通过规范诊疗流程,提高了医疗质量和 效率。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标准化诊疗方案、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建立多学科协 作机制等。实施后,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搭建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平台,及时 收集和反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 意见。
提供培训与支持
定期组织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医护人 员对临床路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加强患者沟通与教育
告知患者临床路径
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及其家属 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流程和预 期效果,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信
任度。
定期与患者沟通
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定 期评估,及时反馈改进意见。
04
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
Chapter
评价标准
01
02
03
04
有效性
评估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服务 质量、减少医疗成本和改善患
者满意度方面的效果。
安全性
评估临床路径在降低医疗差错 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作用
。
效率性
评估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资源 利用效率和降低医疗成本方面
02
临床路径制定
Chapter
制定流程
依据国内外相关疾病的诊疗规范 和指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 定出适合本院的临床路径。
经过论证后,正式发布临床路径 ,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学 习。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科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组长:成员:(2)内科:组长:成员:(3)外科:组长:成员:(4)妇产科:组长:成员:(5)骨伤科:组长:成员:(6)肛肠科: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1.疾病分类与分期:根据中医疾病诊断的特点,将疾病进行分类和分期,以便于综合分析和治疗。
2.诊疗标准与流程: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出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中医四诊观察、辅助检查、诊断判断、治疗方案制定等环节。
3.病例管理与讨论:建立中医临床路径的管理制度,对每个病例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定期组织临床讨论,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临床路径的质量。
4.中药方剂与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出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配方与计量、治疗的时间与顺序等,以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5.临床指导与培训:建立中医临床路径的培训机制,对医生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中医临床路径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6.评估与调整:对中医临床路径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指南进行更新和优化,提高其临床实用性和权威性。
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案需要针对具体的疾病和临床情况进行制定,同时还需要考虑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资源配置。
通过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中医诊疗的标准化程度,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对于推动中医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完整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完整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根据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全程跟踪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效果。
护士职责:协助医生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饮食、生活方式等。
四、实施效果评价通过对试行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宣传,提高医护人员临床路径管理意识。
二)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
四)完善信息化系统,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五)加强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辅助科室等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意义、内容和实施流程,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协作能力。
四)实施在实施临床路径时,各科室的临床路径小组要负责解释临床路径的内容和目标,指导医、护、药、辅助科室等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执行临床路径,确保病人得到规范化、系统化、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同时,要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处理变异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的质量和效果。
五)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各科室应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流程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临床路径的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决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首先,我们明确各科室人员的职责,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和进展情况。
从2015年1月1日起,各科室将按我院确定的9个病种试行临床路径管理。
通过试行,我们将检测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完善。
实施临床路径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因此,每次实施后,我们都要对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通报。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科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组长:成员:(2)内科:组长:成员:(3)外科:组长:成员:(4)妇产科:组长:成员:(5)骨伤科:组长:成员:(6)肛肠科: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中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组织原则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与实施与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与实施与方案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一、引言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医疗护理模式,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与实施方案。
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路径的制定、审核、评价和改进工作。
委员会成员包括医疗、护理、药学、医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
(二)职责分工1、医疗部门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的诊疗方案,评估诊疗效果。
2、护理部门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的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
3、药学部门负责临床路径中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测。
4、医技部门负责临床路径中相关检查和检验项目的规范执行和质量控制。
(三)制定与修订1、依据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经验,选择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制定临床路径。
2、定期对临床路径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
(四)培训与教育1、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熟悉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2、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使其了解临床路径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五)质量控制1、建立临床路径质量监测指标,如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治愈率等。
2、定期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三、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一)纳入标准明确适合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标准,如疾病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相对稳定、病情相对单纯等。
(二)实施流程1、患者入院后,经评估符合临床路径纳入标准的,按照相应的临床路径进行诊疗。
2、医务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单中的诊疗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操作,记录诊疗过程和变异情况。
3、对于出现的变异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记录在案。
(三)医疗护理协同1、医疗和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临床路径中的各项任务。
2、定期召开医、护、患沟通会,及时解决诊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患者知情同意1、在患者纳入临床路径前,充分告知患者临床路径的目的、流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治疗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目标。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推动中医临床质量管理,促进中医临床研究与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药具有辨证施治、整体观念、个性化治疗等特点,因此在制定临床路径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注重辨证论治,避免“一刀切”式的治疗方式,保证患者能够得到个性化、精准的治疗。
其次,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
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依据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确保路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能使临床路径更加符合中医临床实际情况,更加贴近患者的需求。
此外,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重视多学科的协作与交流。
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需要中医医师、西医医师、护士、药师等多学科的协作。
因此,在制定临床路径时,需要加强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提高诊疗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最后,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总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推动中医临床质量管理,促进中医临床研究与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 .2006CB504602);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2007年资助项目(No .200707004);国际科技合作项目(No .2009DFA31460)作者单位:1.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100029);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北京100009)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510120)通讯作者:刘建平,E-m ai:l jianp i ng_@l h ot m ai.l co m#思路与方法学#循证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刘建平1 王思成1,2 吴大嵘3 牟钰洁1 吕玉波3摘要 临床路径(cli n ica l pat h w ay)的本质目标是为了规范临床实践的水平,提高医疗质量,解决患者病痛。
而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指导临床医疗决策,无论是制定临床实践指南,还是临床路径,都需要遵循研究证据。
本文介绍了循证医学方法运用于临床路径制定的步骤与方法,包括建立临床路径编写小组、提出临床问题、查找相关证据,严格评价证据,应用证据于临床路径的制定过程,希望对今后中医临床路径的研制提供方法学的指导。
关键词 临床路径;循证医学;中医药;方法Est a blishment and I m pl e m entati o n of Ev i d ence -based C li n i c al Path w ay of C hinese Medi c i n e LI U Jian -p ing ,WANG S-i cheng ,W U Da -r ong ,e t al Centre for Evi dence -Base d ChineseM 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 y o f Chi nese M e dicine ,Beijing (100029)ABSTRACT The pur pose o f estab lishing an evidence -based clinical path way is t o standa r dize the clinica l p r actice ,m i pr ove the quality of hea lth car e and cure pa tients p illness .S ince the cor e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lies in m i p le menting the current best availab l e evidence o f clinical r esear ch t o dir ect the decision making in clin ica l p r actice ,evidence ob t a ined fro m r esear ch should be kept to either in f or m ulating a clinica l practi c e guide line o r estab lish ing a clin i c a l path way .The EB M method for est ab lishing clinica l pa th way was intr oduced in t h is paper ,including se tting up a co mp il a ti o n tea m,r aising clinica l r e l e vant p r ob l e m s ,search ing and critica lly ap -p r aising availab le evi d ence ,and inco r por a ting the m into the pr ocess of clinica lpath way est ab lish men,t expecting t o pr ovide methodolog ica l gu i d ance f or estab lish ing TCM clin ica l path way in f utur e .KEY WORDS clin ica l pa t h way ;evidence -based med icine ;Chinese med icine and drugs ;method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 ay )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包括诊断、治疗、康复、护理、教育、结局评价等项目,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进度表和路线图,是一种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以住院(或工作)日为单位来组织医疗活动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其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措施使用的随意性,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所有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临床路径都应当是循证的,即指南的制定依据应当来自于研究的证据,当缺乏高级别的研究证据时,也应当尽可能地采用专家共识的方法加以制定,并随着新的研究证据出现而不断更新。
可以预见,临床路径的实施和发展将更加要求基于优化的循证医学证据。
1 循证医学指导临床决策的程序和价值111 提出临床问题 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决策的首要作用是提出临床问题,并将临床问题(信息需求)转化为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translate c li n ical prob le m s i n to questi o ns)。
临床路径的制定最初主要针对外科疾病如单纯性阑尾炎、剖宫产等,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观念的转变,临床路径已突破了外科手术病种或急性病的局限,逐渐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如手术室管理)、从院内医疗服务向社区医疗服务扩展[1]。
2007年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研究的临床路径病种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7个病种中医最佳诊疗方案的临床路径共性技术研究0,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实施,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成功地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控制了医疗费用,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体现了中医的治疗特色,促进了中医临床优势的发挥[2]。
可见,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必须结合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选择合适的病种来进行,部分疾病可以扩展到中西医结合领域。
112查找相关临床研究证据随着网络技术和医学信息学的发展,查询证据的手段和资源也越来越多。
对于临床研究来说,英文的网络数据库包括美国医学图书馆在线生物医学数据库Pub M ed(www.n l m. n i )、国际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库以及欧洲最大的生物医学数据库E MBASE。
中文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 M d isc)、中国知网数据资源(CNK I)、万方数据资源(W anfang Da-ta)、维普资讯数据库(V I P)、中国中医药数据库(www. ci n tc m.co m,TC M on line)。
通常会根据提出的临床问题制定相应的文献检索策略,包括所需查询的资料库、检索词、检索时间段和是否增加手工检索等。
这一步骤要解决的问题是获得靶向疾病诊疗手段所涉及的干预措施的种类和证据类型,为纳入路径、制定流程提供依据。
113严格评价临床研究证据循证医学强调对研究的报告进行严格评价(critica l appra isal),对其结果的真实性和临床可应用性做出评估。
针对不同的研究设计类型,如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重点是对其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以及临床相关性进行评估。
114结合医疗机构自身条件选择性地使用相关证据对于经过循证医学严格评价的研究证据,可供临床选择应用,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循证医学强调/证据的全球化0、/决策的本土化0,即研究证据是共性和规律,具体用于指导临床时应当兼顾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而不是生搬硬套。
除了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以外,还需要考虑干预措施实施的技术和条件要求,还需要考虑成本)效果的问题,以确保合理的医疗费用开支。
因此,专科医疗机构所实施的临床研究路径不一定适合社区初级医疗保健机构使用。
2循证中医临床路径的制订211临床路径编写小组的成员构成及职责21111临床路径组织机构成立临床路径专家委员会,负责临床路径制定的技术和管理以及评估工作,建立临床路径编写小组,负责起草和修订临床路径工作。
临床路径专家委员会可以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路径专家成员(包括临床医学、药学、护理、检验、营养、循证医学、医院管理、卫生经济和医学信息等方面专家)构成。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任成员。
21112临床路径组织机构的职责临床路径专家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1)制定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2)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3)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6)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编写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整理和评估;(2)负责汇集同病种相关研究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并同药剂、检验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临床路径的文本;(3)组织实施临床路径,并对实施情况及信息进行实时采集;(4)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5)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3]。
212选择病种、探讨可行性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要进入临床实践,首先必须让参与人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医院的临床路径委员会首先要召集各临床路径小组开会研究,以便于大家对临床路径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各自的职责,并能了解医院的实际困难与需要。
同时,并非所有的医疗机构和所有的疾病都需要制定临床路径,制定原则应当基于相对比较单纯且治疗手段及效果明确、技术成熟、研究充分、证据充足,而又有待规范的病种[4]。
目前应用较多的病种有单纯性阑尾炎、胆囊切除术、疝切除术、心脏瓣膜修补、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肾切除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等外科病症,内科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乳腺恶性肿瘤、脑梗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