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市-模拟试题(2010各地模拟题)
高三地理测试题—人口、乡村与城镇

高三地理测试题—人口、乡村与城镇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题,72分)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
据图完成。
1.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侵蚀B.海浪堆积C.冰川侵蚀D.冰川堆积2.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海拔较高 B.纬度较高C.冰川广布 D.降水稀少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
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
3.图中A点对应的区域为()A.渭河平原B.秦岭C.汉水谷地D.大巴山4.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城镇分布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
5.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落户政策放宽 B.医疗条件改善C.生育政策调整 D.行政区划变动6.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 B.产业结构优化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GDP增长缓慢7.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物流业 B.旅游业 C.采矿业 D.制造业(2020·全国文综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
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
8.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2001~2005年 B.1971~1975年 C.1981~1985年 D.1991~1995年9.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育龄妇女较多 B.生育观念转变 C.经济发展提速 D.生育政策放宽10.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B.人口总量逐渐减少C.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D.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练习题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完成1~2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0.775%B.0.675%C.0.885%D.0.95%2.以下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读图1“人口增长示意图”。
完成4~6题。
4. 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符合A. ①B. ②C. ③D. ④5. 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是A.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B.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C. 人口素质偏低D. 城市人口比重较低6. ①与②相比A.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B.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C.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D.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右以下图完成7~8题。
7.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8.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9.以下国家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是A.尼日利亚B.美国C.巴基斯坦D.利比亚10.我国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 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C.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 D.其中许多城市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11.以下城市中,依次是在交通、资源、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是〔〕A.郑州、攀枝花、拉萨 B.攀枝花、邯郸、合肥C.攀枝花、株洲、大同 D.麦加、宝鸡、石家庄读右图 (a、b、c 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答复11~12题。
人口增长模拟试题(答案版)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一、基础测评1.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AA. 工业化社会B. 原始社会C. 封建社会D. 高度发达的社会2.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C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 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CA. 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 世代更替快C. 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D. 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4.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CA.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B. 过渡人口增长模式C.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5.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CA. 大洋洲、非洲B. 欧洲、非洲C. 非洲、欧洲D. 亚洲、拉丁美洲6. 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C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7. 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A. 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 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 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D. 农业和工业的出现8.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B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A. 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B. 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C. 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D. 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10. 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D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③④D. ①②⑤11. 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 ①>③>④>②B. ③>①>②>④C. ④>③>②>①D. ④>①>②>③12. 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C.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D. 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13. 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A. 资源数量B. 科技发展水平C. 消费水平D.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14.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15. 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A. 科技水平提高B. 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 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16. 下列说法属于人与环境对立的是①洞庭湖围湖造田②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③南方丘陵地区退耕还林④为改善交通,大力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7.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 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 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 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 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18. 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属于A. 国内迁移B. 国际迁移C. 省际迁移D. 县际迁移19. 20世纪末,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国家政策B. 部族战争C. 自然灾害D. 开发资源20.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A. 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C. 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2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A. 自然环境因素B. 政治因素C. 婚姻家庭因素D. 社会经济因素22. 下列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A. 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B.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C. 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D.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23. 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A. 可以缓解就业压力B. 可以减轻人口压力C. 造成人才流失D. 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24. 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 黄土高原B. 亚马孙平原C. 巴西高原D. 恒河平原25. 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因为①城市化进程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城市有优美的环境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二、能力提升26. 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0届高三地理联考试题最新分类汇编:人地协调发展

第四章人地协调发展2010年联考题题组一(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复习教学质检)谋求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的共识。
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当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举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A.世界各国承担同等责任,共同保护地球B.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改变生产方式,寻求经济活动的利润最大化D.制定全球统一目标和政策,以解决跨国界环境问题2.关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A.农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危害不大B.农村经济落后,应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C.发展经济需协调好与生态、社会的关系D.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是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措施答案 1.B 2.C(辽宁省沈阳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被列入世界环保史册的珠江三角角的基塘生产,目前已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基本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盆花的大量外销,花基、鱼塘已需要向其他鱼塘取泥。
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该地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B.技术条件提高C.当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D.交通条件改善4.基塘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A.鱼塘内的塘泥逐年减多B.当地工业企业对鱼塘的污染C.调整劳动力的投入D.布局向粤西地区的转移答案 3.C 4.B(山东省淄博六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为我国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情况图,读图回答5—6题:5.由于政策原因,我国耕地逐年减少,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比重最大的一年出现在()A.1998年B.2000年C.2002年D.2003年6.由于耕地数量的减少,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应重点做好()A.确保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B.控制人口数量C.科学种粮提高单产 D.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答案 5.D 6.C(河南省南阳市2010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图11中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种农作物分布的地区,读图完成7~8题。
人口与城市复习题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8.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人口素质低 C. 劳动力不足 D. 外来人口数量多 9.解决该市人口问题的主要 措施是( ) A.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B.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C. 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 D.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 图为放开二孩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1)指出我国实施人口新政主要应对的人口问题,并简述该问题在我 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分析全面放开二孩对我国社会经济将产生的有利影响。 (3)放开二胎后人口实际增长远比预测增长少,推测其可能的原因。
(1)雄安新区发展与北京市发展具 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试说明其具体 表现。 (2)简述雄安新区吸引高端高新技 术产业集聚的原因。 (3)说明北京产业向雄安转移,对雄 安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1.(1)雄安新区发展可以缓解北京市人口压 力和交通(用水、用地)压力;北京市发展为 雄安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2)生态环境优良,政府政策支持,京津高等院 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 (3)促进雄安经济发展,促进雄安产业升级(与 北京形成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岗 位,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 A. 2020年 B. 2075年 C. 2060年 D. 2045年 6.7.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 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此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至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 A. 减少老龄人口数量 B. 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C. 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 (共100分)一、单项选择题(第小题4分,共44分)读“2015年2月18日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影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交通 C .政治 D .社会2.春运期间客运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是( ) A .京广线 B .焦柳线 C .浙赣线 D .陇海线 3.春运现象反映出( )A .京、沪、粤等省区劳务输出量大B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 .城市化进程过快D .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及数量变化图,完成4~5题。
4.关于该城市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姓 名 邮 编 单位地址 电 话 银行卡号 开户行名 刘海荣 266510 青岛开发区致远中学(青岛开发区前湾港路888号)185615572966217994520005174544中国邮储银行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B.有极高的人口出生率C.0~14岁人口为零增长D.迁入该城市的人口多5.该城市潜在的人口问题有(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缺乏③社会抚养负担加重④兵源严重不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读杭州城区空间范围发展变化示意图及杭州市城市化进程图,回答6~7题。
6.对杭州市城市形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①河流②地形③交通④气候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7.下列关于杭州市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乡镇企业的发展B.农业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都在减小C.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一类工业区适宜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优势条件分别是( )A.钢铁、石油化工海运便利B.制糖工业靠近甘蔗产地C.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通勤便利D.高科技产业环境优美,交通便利9.图中A、B两地分别适宜建设( )A.商业中心高级住宅区B.高级住宅区商业中心C.高级住宅区物流仓储区D.物流仓储区商业中心2014年10月16日到18日,第五届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在平顶山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多位嘉宾为中原城市群建设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大单元06人口和城市练习2(学生)

大单元06人口和城市练习2[2022秋·高二·湖北孝感·月考]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68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间形态B.相近的等级规模C.一致的功能定位D.趋同的主导产业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2019年全国Ⅱ卷高考真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5.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6.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人口与城市测试题

高三地理周测试题2015-10-25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2.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读我国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率变化预测图。
回答3-4题3.2020年之后,我国:A.人口老龄化严重B.人口总量持续减少C.男女比例失调严重D.劳动力人口继续增加4.根据预测图,分析我国劳动力人口总数和总人口达到最大值的年份分别可能是A.2011年-2015年 2036年-2040年B.2016年-2020年2026年-2030年C.2016年-2020年2036年-2040年D.2031年-2035年2036年-2040年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市2000-2008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下列5-6题。
5.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A.2003年B.2005年C.2007年D.2008年6.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出现逆城市化C.产业升级和转移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完成7-8题。
1.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③自然灾害频发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2.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产业结构影响到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D.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读“广东省历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统计图”,回答9-10题.9.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A.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少年儿童比例下降最大C.劳动力严重不足D.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优化10.该省15-64岁人口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最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较高的人口出生率C.生态环境改善D.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该区是根据我国法律在上海划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积约28.78平方公里,用于专营境外加工与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