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年月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自由和平等作为西方的重要价值观而在我国广为流行。
也有学者认定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已具备自由平等思想。
这种比附最早出现在章太炎的著作中。
章太炎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撰写文章,把孔子描绘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试图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章太炎则选择了佛教和老庄学说,首次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新人耳目的效果,也让国人在哲学上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不过,我们认为现代的自由平等观与庄子精神并不契合。
罗祥相认为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在概念内涵、思想重点以及思想的时代背景乃至对世界的经验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
不仅“逍遥”无法对应“自由”,“齐物”也无法对应现代的“平等”。
今天我们所说的平等是一种社会价值,它认定一个社会中的全部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庄子的齐物思想与现代平等观之间的区别甚为明显。
首先,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庄子的“齐物”就是平齐万物或者万物齐一,而现代的平等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
其次,二者的受众不同:庄子的“齐物”所面对的是个体,主要针对士阶层,以隐士为中心,而现代平等观面向社会上的一切公民。
再次,二者的目的不同:庄子的“逍遥”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无待”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齐物”意在指出进入“逍遥”境界的途径。
平等则是公民为之奋斗的终极的价值追求。
笔者以为类似于“道”“命”“逍遥”“齐物”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无法也没有必要硬译为现代汉语。
“逍遥”“齐物”与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或许有若干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绝对不能等同,等同起来就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
章太炎当年以西方自由平等观念解读《庄子》,虽然有其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但与庄子思想的实际并不相符。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清华大学)2019年3月测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清华大学)2019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何最大限度的在社会上实现善?这是先秦诸贤集中思考的一个问题。
道家认为,要实现善,就要“出世”,不要整天想着怎么去辅佐帝王,帮助并教化别人。
理由很简单,“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胠箧篇》)。
庄子有这样的想法,最起码有两个原因:一是圣人致力于在社会上推行善事,但这所谓的善事难免会在落实到个体身上的时候变成恶事,那么,圣人就会变成为大盗了;二是当社会上开始强行推广圣人之善时,那么,无行善能力和意愿的人就会抵制,他们中难免有一些人会落草为寇,成为大盗,走上反抗之路。
因此,道家认为,实现善的最好方式,就像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那样,“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在墨家那里,个体的联合和团结非常重要。
要联合,就要向外推善。
推善的前提是“非攻”。
要“非攻”,就需要让人们相信,“兼相爱”,“交相利”。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中》)。
对墨家来说,“爱人”“利人”是获得爱和获得利的前提。
所以,在他们眼中,向外推善是利人利己的大好事。
只要把善向外推的越远,他人就获爱和获利越多,自己也会随之获爱和获利越多。
然而,要想把善推到至远,对恶的防范与打击也要能至远。
在个体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成立一个相对严密的组织是必须的。
儒家像墨家一样,也主张向外推善。
不过推善的方式却有所不同。
儒家向外推善是从血亲开始的。
要推善,就要“亲亲”,“尊尊”。
从自己身边一层一层地往外推。
当每个人都努力地往外推善时,那社会上就会出现一个个重叠起来的善圈。
儒家的这种推善方式,在农耕文明时期,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农耕时期的人大多依附于土地,流动性并不高。
从身边的人爱起,即尊重了个体的能力,也顺应了农耕文明的现实。
这种从身边人爱起的推善方式,即使在现代社会,面对不断流动的陌生人,也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
清华大学2020届12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加精)

清华大学2019年12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康德认为,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
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规则的能力,理性是原理的能力,它们一起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结构。
康德的这一划分,揭示了认识的基本层次,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
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却与其迥然而异:它无疑也含有理性主义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理性主义;它较注重悟性、直觉和体验,但又不归结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它在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
儒家的“格物致知”,通俗地说,就是用既有的思维尺度、框架去衡量、测度对象。
只是这种把握绝非理性主义,它更具有“豁然贯通”的悟性特色。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若过多地理性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往往反致迷惑。
老子的“玄览”,概括了道家的根本思维方式。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
超验即要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
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
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吸收了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要素,凝聚了中国乃至东方悟性思维的精华。
在佛家看来,“开悟”是修行之目的,而“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佛及阿罗汉则为所开悟者。
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
依所悟之程度,将悟分为“小悟”和“大悟”;依所悟之迟速,将悟分为“渐悟”和“顿悟”;依所悟之途径,将悟分为“解悟”和“证悟”(由理解真理而知者为解悟,由实践修行而体得真理者为证悟);依所悟之主体,将悟分为“悟自”和“悟他”,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
THUSSAT清华大学11月(语文)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清华大学2017年11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炎黄文化是根祖文化。
一方面,从文明起源上讲,炎黄是人文始祖,炎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龙头文化;另一方面,从中华民族起源上讲,今日以汉族为主体包括56 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乃是历史上以炎黄族为核心,经华夏族和汉族不同阶段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炎黄族是早期华夏民族之核心,是中华民族之根。
这也是炎黄作为“人文始祖”在中华民族形成进程意义上的解释。
因此,炎黄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维系。
20 世纪20 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古史传说曾有“信古”“疑古”“释古”三种态度和做法。
具体说到炎帝、黄帝,信古者当然是把他们作为真实人物来对待;而疑古者则把他们作为神来对待。
殊不知,远古时代的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是可以同一的。
以黄帝为例,黄帝号称轩辕氏,又号称有熊氏。
据研究,轩辕氏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天鼋”(“天”字下面画有“鼋”,即青蛙)族徽铭文,还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至5000 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画有青蛙的彩陶纹样;有熊氏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天兽”(“天”字下面画有“兽”)族徽铭文。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作为古史传说人名的轩辕氏、有熊氏是与天鼋和熊、羆、貔、貅、豹、虎等图腾一致的。
此外,在商周青铜器铭文中,还有以“天”为族徽铭文,其渊源也是来自以“天”为图腾。
由于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可以同一的缘故,所以黄帝、炎帝等名号是一个沿袭性的名号。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个人只能生存几十年或百余年,但是作为族团却可以存在几百年或几千年,它的名号是沿袭性的。
炎帝、黄帝等名号既是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的同一,也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黄帝号称轩辕氏,又号称有熊氏,已经说明他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氏族。
《国语·晋语》说:“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清华大学附中12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试卷(含答案).doc

清华大学附中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2020年12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康德认为,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
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规则的能力,理性是原理的能力,它们一起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结构。
康德的这一划分,揭示了认识的基本层次,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
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却与其迥然而异:它无疑也含有理性主义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理性主义;它较注重悟性、直觉和体验,但又不归结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它在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
儒家的“格物致知”,通俗地说,就是用既有的思维尺度、框架去衡量、测度对象。
只是这种把握绝非理性主义,它更具有“豁然贯通”的悟性特色。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若过多地理性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往往反致迷惑。
老子的“玄览”,概括了道家的根本思维方式。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
超验即要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
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
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吸收了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要素,凝聚了中国乃至东方悟性思维的精华。
在佛家看来,“开悟”是修行之目的,而“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佛及阿罗汉则为所开悟者。
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
依所悟之程度,将悟分为“小悟”和“大悟”;依所悟之迟速,将悟分为“渐悟”和“顿悟”;依所悟之途径,将悟分为“解悟”和“证悟”(由理解真理而知者为解悟,由实践修行而体得真理者为证悟);依所悟之主体,将悟分为“悟自”和“悟他”,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
2025届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维权孙春平吴老太到三亚有好几年了。
每年11月初南下,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回东北去,被人称作候鸟一族。
吴老太患有肺气肿,以前每到冬天,就觉得气短,听人说海南冬天暖和,还没有雾霾,便坐火车跑来一试。
这一试就上瘾了,那口气一下就吸到了肺窝最深处,甜甜的、润润的,连吐出去都觉不舍。
当然,当候鸟也需有本钱。
要住房,还要坐飞机,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人家腰包厚实的,在海南买了房,飞到落脚处便有了巢,好比去年来过的老燕子。
可吴老太没这种方便,穷候鸟必须精打细算。
吴老太退休前在一个国营煤矿管矿灯管三十多年,后来据说是资源危困,退休金两千元不到。
老伴过世得早,活着时是矿工,矿难后只见了骨灰盒,还有一笔抚恤金。
那笔钱后来给儿子买了一室一厅的房子,不然,只怕儿子连媳妇都娶不上。
穷有穷的活法。
吴老太买不起房,那就租,租也不敢去正规小区,太贵。
她是去城中村。
当地村民等着拆迁,早把房子盖得密密匝匝。
但便宜啊,一月几百元钱就说下来了。
飞机票贵,咱坐火车,睡不起卧铺咱坐硬座行不?刚来三亚时,吴老太还曾去住宅小区翻过垃圾箱,她想把租房的钱翻出来。
但那活计只干了三天,房东不干了,说院子本来就小,不可再堆放纸壳易拉罐。
吴老太想想也是,歇了手。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科目参考答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科目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A C C C C AD C C D AD A D B5. 这样的结尾极富象征意味,令人深思。
①尤鹏举本人虽然消失了,但是他积累的财富,仍旧可以福荫他的后人。
②像尤鹏举这样想和做的中国人有很多,他们重复着走着前人的老路而不知觉醒。
③作者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看似羡慕肯定尤鹏举的人生,其实寓含讽刺意味,昭示这样的社会现状要想改变非常困难。
(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本题共5分。
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只要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联系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尤鹏举的生活在他看来虽然“很有意义”,但是这并不是他经过自己选择确定的生活,而是从小被父亲影响、社会要求而选择的生活,很少有自己的主观性,并且他的追求也仅局限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相反,小杜拉克所追求的生活是来自于自己的兴趣,并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有自己的主观性参与,有非常广阔的生活视野,在去世后,能“常有人吊唁”,说明他被这个世界永久的铭记。
是真正的人生意义的体现。
(6分)9.(1)电影创作方面:编剧急功近利使用商业价值高的热门IP,电影创作快餐化缺少原创;需要关注传统经典文学的改编,创作的作品要有思想厚度和深度,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人文性的好剧本。
(2)电影投资方面:投资者的短视形成的短期繁荣景象,用户点击量并不能代表电影观众,高票房不代表高口碑。
网络用户代替电影观众会拉低电影艺术的含金量;既要关注市场也要尊重观众,更要提升电影艺术质量。
(角度分析每点1分,内容每点1分,共4分)13.(1)他的哥哥孟璟镇守武昌,按惯例,没有兄弟同在一路的,孟珙请求回家务农,皇上不许。
(译出“帅”“故事”“乞归田”各得1分,大意2分,共5分)帅:镇守;故事:按惯例、按照旧例、按以前的例子;乞归田:请求回家务农。
(2)他回到家中就是焚香扫地,倚着几案端坐,像是超然世外。
2023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3月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3月语文试卷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共同富裕是几千年来我国广大民众的根本诉求,是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
在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中,先民们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即天地最大的美德是孕育出生命并无私承载和维持生命的延续,他们对天地日月进行的思考,成为了共同富裕的理念的滥觞。
他们主张,人类要学习天地日月无私养民的优良品格,效法自然,公平惠及,万类不遗。
从《易经》的“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损上益下,民说无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到《礼记》“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从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到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共同富裕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之一。
孔子至卫国,见人口繁庶,即表达出安置百姓应先加以“富之”再施以“教之”的见解。
他所期求的富民之策,不仅意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还需依势顺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强调“制民之产”的重要性,将“养生丧死无憾”视作王道开端。
在与滕文公的对话中,孟子清晰地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产业代表人民富裕,是政治稳固、国家安定的基础。
《管子》一书集中吸收先秦各学派思想,在《治国》《牧民》诸篇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表明共同富裕的观点已突破儒家学术范围,上升为整个知识界的思想共识。
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才是共同富裕,才是古代传统社会真正的“治人”标准,这种以保养生民、促进民生、藏富于民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构成中华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历朝君主和广大民众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人民日报》高翔《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夙愿》)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7年12月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康德认为,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
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规则的能力,理性是原理的能力,它们一起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结构。
康德的这一划分,揭示了认识的基本层次,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
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却与其迥然而异:它无疑也含有理性主义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理性主义;它较注重悟性、直觉和体验,但又不归结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它在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
儒家的“格物致知”,通俗地说,就是用既有的思维尺度、框架去衡量、测度对象。
只是这种把握绝非理性主义,它更具有“豁然贯通”的悟性特色。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若过多地理性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往往反致迷惑。
老子的“玄览”,概括了道家的根本思维方式。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
超验即要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
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
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吸收了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要素,凝聚了中国乃至东方悟性思维的精华。
在佛家看来,“开悟”是修行之目的,而“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佛及阿罗汉则为所开悟者。
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
依所悟之程度,将悟分为“小悟”和“大悟”;依所悟之迟速,将悟分为“渐悟”和“顿悟”;依所悟之途径,将悟分为“解悟”和“证悟”(由理解真理而知者为解悟,由实践修行而体得真理者为证悟);依所悟之主体,将悟分为“悟自”和“悟他”,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
这种悟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质尤其在中国禅宗中得到典型的充分的呈示。
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悟性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
总体上说,以儒道释特别是中国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方式,完全超出了康德所划定的“感性、知性、悟性”的认识框架,超出了康德将理性视为认识的最高形式的观点,从而也超出了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本身。
因此,感性、理性、悟性应是人类认识所固有的要素,它们都不可缺少。
(摘编自侯才《论悟性一—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特质的一种审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康德建构的人类认识模式基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立场,而容纳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B.儒家的“格物致知”和道家的“玄览”是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它反对理性主义,倡导超验性观察思考。
C.悟性思维方式在禅宗和佛教中有很多体现,为了开悟,需要“菩提”的智慧,方能悟到“涅”的真理。
D.中国禅宗的悟性理论超出了康德的认识框架,进而也超出了西方康德所代表的“哲学”含义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中西哲学视角审视东方悟性主义和西方理性主义,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
B.文章以西方主流思维方式“理性主义”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中国传统哲学“悟性主义”的价值。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中国禅宗的“悟性”思维,表明了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
D.对于认识模式,文章先交代西方传统思维方式,接着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最后完善了认识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用西方哲学的“理性”思维理解中国传统哲学,那么中国哲学就是不可思的、神秘主义的、直觉的存在。
B.鉴于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各自特点,由此可知未来文化就不应是“西方文化”,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C.只有读懂精密详尽的佛教义理,从而在刻苦修行的实践中取得丰富的悟性体验,才能觉悟真理实相。
D.悟性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
对悟性思维的梳理和挖掘,也是对原有人类认识结构的补充和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学童尹全生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
那时洋人开始到中国投资办企业,第一个外资企业华阳镇的老板叫杜拉克,杜拉克在华阳镇郊有一幢别墅。
这幢别墅与当地财主尤老爷的后花园只隔着一道栅栏。
栅栏两边花草遍地,垂柳成荫,是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去处。
杜拉克的儿子小杜拉克每年随母来华看望父亲时,总在栅栏那边读书。
尤老爷家是书香门第,世代为官,小少爷尤鹏举常在栅栏这边读书。
两个同岁的学童学习都十分勤奋,天刚亮就来到栅栏边,一个“叽哩哇啦”,一个“之乎者也”,没人来喊连饭都不知道吃。
九岁那年,他们隔着栅栏进行了第一次交谈。
尤鹏举忽闪着黑眼睛,好奇地问:“你,你的鼻子怎么总肿着?肿得好高啊!”小杜拉克受父母熏陶,不但听得懂而且还会说几句华语:“No!No!我的鼻子没有肿,是天生的。
”“天生的?那么大一团肉吊在脸面前,不难受么?走路不打前栽吗?”小杜拉克笑得前仰后合:“我生来就是这样的鼻子,习以为常了,怎么会难受呢?怎么会打前栽呢?”笑过,小杜拉克闪动着蓝眼睛,好奇地问:“你后脑勺上怎么生着条尾巴呢?”“不!这不是尾巴,是辫子!”“辫子?是天生的吗?”“哪是天生的!蓄的。
——我爹说,凡大清子民都必须蓄发留辫子。
”“后脑勺总拖着那么条大辫子,不难受么?走路不朝后坐吗?”尤鹏举笑得前仰后合:“我生下来就蓄发留辫子,习以为常了,怎么会难受呢?怎么会朝后坐呢?”问过答完笑罢,两个学童就各自读各自的书,或“叽哩哇啦”或“之乎者也”。
但读着读着都走了神,都觉得对方很笨——好端端的鼻子他说是肿了!明明是条辫子他说是尾巴!人笨到这份上,还有必要读书么?这么笨的人读书有什么用?尤鹏举就隔着栅栏先发问:“你为什么要读书?”“我爸爸说,书是知识的源泉,只有刻苦读书才能掌握知识呀!”“掌握知识干什么?”“搞发明创造呀!”“搞发明创造干什么?”小杜拉克觉得对方的提问太可笑了,可是又难以用三五句话说清楚,就反问:“那么你为什么要读书?”“我爹爹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谷,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什么意思?”“连这道理都不懂?——读书能升官发财,还能娶到漂亮媳妇!”小杜拉克憋不住突然捧腹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痛。
尤鹏举本来就认定小杜拉克笨得可怜,见他又如此无端地大笑傻笑,因此觉得这小洋人十分的可笑,忍不住就也捧腹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痛。
笑声撼得栅栏直摇晃……后来他们都长大成人了,各自在各自的国家谋事,就没有机会交谈了。
小杜拉克承托人给尤鹏举过一封信,信中说:“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研究员……”尤鹏举问捎信人:“研究员算几品官?”捎信人解释说:“研究员不是官,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
”尤鹏举摇头叹道:“既然如此,何必当初?读书不做官,读书又有何用?废了废了!”小杜拉克在实验室熬到秃了顶,驼了背,终有伟大发明问世,死后墓前有碑,碑文为:人类进步之一阶;尤鹏举皇榜高中后封官授品,有了“黄金屋”、“千钟谷”、“颜如玉”,深宅大院里养得脑满肠肥。
死后墓前也有碑,碑文为:显赫一世。
小杜拉克的墓碑至今还在,常有人吊唁;而尤鹏举的墓碑却在民国初年被乱民砸了,很可惜。
不过尤鹏举是儿孙满堂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杜拉克的大鼻子是天生的,并不值得嘲笑;而尤鹏举脑后的辫子却是人为的,是大清子民民族耻辱和国家落后的象征。
B.作者善于抓住故事中关键的细节,进行集中的对比描写,因此,虽然小说内容的历史跨度很大,但篇幅并不冗长。
C.小说揭示出中西方在文化教育、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并对尤鹏举这类人物盲目自大、封闭保守的国民心态进行了直接抨击。
D.尤鹏举的一句“从小都必须”,折射出在那个落后的时代,每一个子民从小就被强制灌输了一种绝对的服从意识。
5.小说结尾一段独具匠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5分)6.有人说,“有追求的生活就应该是有意义的”。
你是否认同?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所谓“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把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帮助传统产业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的”的理念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互联网使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它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升级换代。
2014年是中国电影产业的“网生代”元年,“互联网+”和电影产业的融合与碰撞,促进了中国电影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
一方面,在内容层面上,新兴的数字电影形态,比如微电影、手机电影等,在互联网时代生成了全新的叙事和审美特征,而传统的电影生产仍以内容为王,IP题材开发、大数据分析等只是辅助手段,助其更契合网生代年轻观众群体的观影口味。
将过去“作品思维”“艺术至上”的观念转为“产品思维”“用户至上”的观念;另一方面,在电影的整合营销等产业运营层面,作为营销手段的电影众筹、网络营销与在线售票网络多窗口播映、产业链衍生以及跨界平台拓展,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整合资源,纷纷成立自己的影业公司或者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传统影视公司的各项运作,为中国电影产业搭建平台,做大做强中国电影产业的蛋糕。
当下,互联网企业和传统电影企业跨界融合,不是简单的数学加法,而是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构建出一个具活跃增长力的互联网电影生态圈;未来,在互联网助翼下,中国电影有望突破单纯的票房依赖型初级发展模式,形成以版权经济为核心的大电影产业。
(摘编自饶曙光、鲜佳2015年《“互联网十”与中国电影格局的提升》和官建文、李综丹《“互联网”:重新构造的力量》)材料二:材料三:IP实质上是指知识产权,泛指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化产品。
简单来说,时下畅销的通俗小说、网络故事、手游、歌曲、电视剧、动画片、综艺节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宣传和推广孵化成热门IP。
2015年的《狼图腾》《何以笙箫默》《栀子花开》等影片都是热门IP开发下的产物。
相比原创作品,热门IP熟悉市场行情,降低了市场风险成本,更贴近年轻观众的需求,现象大片和高票房的可能性会明显提高,因此热门IP往往成为电影投资者的首选。
然而,当下的电影创作现状是,投资方宁愿急功近利地找个现成的大IP马上就用,也不愿耐心等待、培育一个原创的新IP。
然而,在专家看来,“业内跟风IP电影无异于饮鸠止渴……大IP挤占了原创力的生存空间,长此以往,好剧本也许一本难求”。
由于投资者的短视形成的短期繁荣景象,并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创造规律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