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巧
随机化回答技术调查_敏感性问题_的博弈分析_省略_设计改进_对一次沃纳方法调查实

第23卷第5期Vol.23 No.5统计与信息论坛Statistics &Information Forum2008年5月May ,2008收稿日期:2007-12-12;修复日期:2008-03-12作者简介:纪竹荪(1953-),男,湖北武汉人,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统计与技术经济。
【统计调查与分析】随机化回答技术调查“敏感性问题”的博弈分析及设计改进———对一次沃纳方法调查实践的分析思考纪竹荪(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摘要:沃纳方法等随机化回答技术是对“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创新之举,但调查实践显示调查对象是否如实回答值得研究,博弈分析表明,随机化回答技术的有效性与调查对象对“群体性特征”的曝露是否敏感有关,据此,应改进调查设计和组织。
关键词: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群体性特征;博弈分析;设计改进中图分类号:F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08)05-0082-05一、随机化回答技术调查“敏感性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践 在统计调查中,存在着一类涉及调查对象隐私或个人利害的所谓“敏感性问题”,例如是否有吸毒、偷漏税或某种不愿告人的个人偏好等。
直接调查当事人因其一般不愿如实回答,故用一般调查方法难以获得真实情况,用其他方法又不可避免因信息隔膜而误差很大甚至根本无法作出有一定置信度和准确性的估计,这类问题成为统计调查中的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程度越来越高,自主意识也越来越强,社会现象既五彩缤纷又错综复杂,涉及人们隐私但又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问题不断涌现,出于公众利益和社会管理或学术研究的需要对掌握这些现象实际情况的真实统计数据的要求日益迫切。
为解决“敏感性问题”的调查难题,学者们作出了巨大努力,由美国统计学家Warn 2er 在1965年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被广泛运用于这类问题调查的“沃纳方法”,即所谓RR T (Random 2ized Response Technoique ,随机化回答)技术,它为解决所谓“二值敏感性问题”,即属性特征问题的统计调查方法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市场调查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市场调查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法2019-07-23如何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和准确⼀直是市场调查中的重要问题。
影响调查数据是否真实的原因很多,本⽂主要分析由敏感性问题所导致的数据失真。
⼀、敏感性问题的概念先来明确什么是敏感性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寻求处理敏感性问题的⽅法。
⼀般认为这类问题是指涉及被调查者秘密、禁忌等令其不愿回答或不愿真实回答的问题。
对这类问题的据实回答使被调查者感到缺乏安全感,这样他们对这类调查问题就变得“敏感”起来,如果被调查者认为这是敏感性问题,那么他们就会对这类问题拒答或给出虚假回答。
从敏感性问题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处理敏感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运⽤有效的⽅法消除被调查者的担忧与顾虑,从⽽达到提⾼调查数据质量的⽬的。
⼆、敏感性问题的处理在市场调查中对敏感性问题的处理主要有数学和⾮数学两类⽅法,下⾯分别阐述。
(⼀)⾮数学化的处理1、剔除法。
同⼀个调查问题,有⼈敏感,有⼈不敏感,前者我们称之为敏感⼈群。
如果调查不需要收集敏感⼈群的意见,或者敏感⼈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调查本⾝⽆意义,那么调查者完全可以剔除掉敏感⼈群。
例如,企业对其猪⾁原料制品市场的调查中,可能就会遇到涉及民族禁忌等敏感性问题。
很明显,伊斯兰教民族在此项调查中就是敏感⼈群。
如果针对此次调查拟采取问卷调查技术,那么在调查问卷的开头就应该设计出“您的民族为___族”的甄别式问题,如被调查者为伊斯兰教民族,那么调查终⽌;如为⾮伊斯兰教民族,则调查继续。
当然,如果我们的⽬的就是收集敏感⼈群的意见,那么这种⽅法显然不适⽤。
2、匿名法。
除了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意图及承诺对被调查者提供的资料保密来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外,还可以采取在调查中不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真实姓名等⽅法,这就是通常被认为可以使被调查者获得安全感的匿名调查法。
显然这种⽅法虽然简单⽅便,但是如果调查⽬标的实现依赖于被调查者的⼀些⾝份信息,这种⽅法就不适⽤了。
3、编辑法。
编辑法是指通过精⼼设计调查问卷来降低敏感性问题的敏感度,提⾼被调查者合作程度的⽅法。
敏感性问题调查

四、Rose等人的调查
研究虐待儿童的课题。
Rose等随机抽样2000名18岁以上成人,采用
双样本随机应答技术; 八周后,开展了一项全国抽样调查,采用问 卷调查(一半被调查者将信封封口后交给调 查员带回,另一半被调查者自己亲自寄回问 卷)。
应答率与估计值
% 问卷交给调查员 亲自寄回问卷 随机化应答 应答率 88 75 99和98 虐待儿童率 3 4 15
Pr(是)=Pr(抽到1)Pr(是|抽到1)+ Pr
(抽到2)Pr(是|抽到2) Pr(是)=Pπ A+(1-P)π B Pr(是)=m / n m / n= Pπ A+(1-P)π B
西蒙斯模型(5)
西蒙斯模型(6)—P的影响
西蒙斯模型(7)
西蒙斯模型(8)
莫顿(Morton)的改进:
可以是:轮盘;装有不同颜色球的匣子;硬
币;骰子;等等。 调查员并不知道任何一个被调查者已回答了 哪个问题,但却知道回答敏感性问题人数的 相对概率。
定性问题的RRT
沃纳(S.L.Warner)模型
沃纳模型(1)
但完全对立的问题: 1) “你具有特征A么?” 2) “你不具有特征A么?” 例如问调查对象, 1) “你是性服务者,是么?” 2) “你不是性服务者,是么?”
1 13 22
ˆ p p
j 1
ˆ n11 n21 ˆ 1 2 n1 n2 ˆ ˆ ˆ 3 1 1 2
1 1 1 2 1 1 2 2 2 ˆ Var 1 2 p22 p23 p12 p13 K n1 n2 1 1 1 2 1 1 2 2 2 ˆ Var 2 2 p21 p23 p11 p13 K n1 n2 1 1 2 1 1 2 2 2 ˆ 3 2 p22 p21 p12 p11 1 Var K n1 n2 K p11 p13 p22 p23 p12 p13 p21 p23
敏感性问题调查

敏感性问题调查敏感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了解和调查敏感性问题,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因此,本文将对敏感性问题展开调查,旨在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敏感性问题的定义敏感性问题是指那些容易引起人们情绪波动、难以公开讨论或触及个人隐私的话题。
这些问题通常与个人身份、信仰、性取向、种族、社会地位等密切相关,讨论时易引起争议和争执。
二、敏感性问题的分类敏感性问题的类型多种多样,下面将对常见的敏感性问题进行分类及调查:1. 种族和文化歧视种族和文化歧视是指对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以及他们的习俗、价值观和信仰进行歧视和偏见的行为。
针对此问题,我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内容:针对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历过歧视和偏见?)结果显示,有85%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历过种族和文化歧视,其中56%的人认为歧视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 性别不平等性别不平等是指社会上对于男性和女性不同对待、机会不均等的现象。
为了调查这一问题,我开展了一项关于性别平等的调查。
(调查内容:您认为在社会中是否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结果显示,有92%的受访者认为在社会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其中79%的人表示性别不平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3. 性取向歧视性取向歧视是指对不同性取向的人以及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个体的歧视和偏见。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一项关于性取向歧视的调查。
(调查内容:您或您周围的人是否遭受过性取向歧视?)结果显示,有6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周围的人曾经遭受过性取向歧视,其中51%的人感受到了这种歧视行为对精神健康和社会融入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敏感性问题的建议针对敏感性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下面是我从调查结果中提炼出的建议:1. 加强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对敏感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敏感性问题调查

被调查者无论回答问题A或问题B,只需在下面 答卷上认可的方框内打钩,然后把答卷放人一只密 封的投票箱内.如此的调查方法,主要在于旁人无 法知道被调查回答的是问题A还是问题B,由此可以 极大地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
问题A: 你的生日是否在7月1日以前? 问题B: 你是否看过黄色书刊和影像?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分析调查的结果.很显然,我 们对问题A是不感兴趣的.
因为由全概率公式得 P(是)=P(白球)P(是|白球)+P(红球)P(是|红球)
假设在收到的n(较大)张答卷中有k张回答“是”, 罐中红球的比率为r.则
p k 0.5n(1 r) nr
对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案,关键要使被调查 者愿意作出真实回答又能保守个人秘密.一旦调 查方案设计有误,被调查者就会拒绝配合,所得 调查数据将失去真实性.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 一些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设计了一种调查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被调查者只需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中 的一个问题,而且只需回答“是”或“否”.
首先我们设有n张答卷(n较大,譬如1000以上), 其中有k张回答“是”.而我们又无法知道此n张答 卷中有多少张是回答问题B的,同样无法知道k张回 答“是”的答卷中有多少张是回答问题B的.
但我们预先知道: (1)在参加人数较多的场合, 任选一人其生日在7月1日之前的概率为0.5.(2)罐 中红球的比率r是已知.
问题A: 你的生日是否在7月1日以前? 问题B: 你是否看过黄色书刊和影像?
操作方法: 这个调查方案看似简单,但为了消除被调查者
的顾虑,使被调查者确信他(她)参加这次调查不会 泄露个人秘密,在操作上有以下关键点:
(1)被调查者在没有旁人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回 答问题.
(2)被调查者从一个罐子中随机抽一只球,看过 颜色后即放回.若抽到白球,则回答问题A,若抽 到红球,则回答问题B.且罐中只有白球和红球.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
该安排在问卷的
调查问卷的末尾部分。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需要将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安排在问卷的末尾部分,以符合问卷的原则,使调查受到保护并且不会让受访者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一般来说,敏感性强的问题通常涉及到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收入,或者有关于政治观点、宗教、社会地位、实施决定等方面的问题。
这类问题很少会出现在调查问卷的开头,因为它们很容易引起受访者的警觉,而且可能让一些人感到拘束和不自在,使他们不愿意继续回答问题,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因此,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有效可靠,安排在问卷的末尾部分会非常有必要,不仅能保护受访者的隐私,也可以增强对问卷回答者的尊重。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

敏感性问题调查的研究对于敏感性问题,被调查者往往陷入竭力避免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两难境地。
理论界关于敏感性问题的研究很多,总的说来,多为设计采用随机化技术的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多种模型阐述属性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问卷形式从形式上调查问卷可以分为访问式问卷和自填式问卷两类。
访问式问卷则是在访问或电话调查中由调查员念给被调查者听,再由调查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代为填写;自填式问卷是通过访问或邮寄,将问卷交到被调查者手中,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
比较上述两种问卷,虽然仅存在形式上的不同,但对于敏感性问题,却有着不同的功效。
访问式问卷因为由调查员代为填写,所以被调查者出于对自身敏感性特征的保护,可能不愿真实回答;而自填式问卷,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
填写内容他人并不知晓,这样就有效克服了被调查者对于敏感性问题的心理障碍。
但在设计自填式问卷中,要格外注意问卷说明的撰写。
问卷说明是在问卷开头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内容、目的及意义的简短信,既然所有的填写任务完全由被调查者来完成,那么在问卷说明中就一定要将相关事项(如填写要求、问卷回收时间、回收地点等)交代清楚,尤其应明确写出调查机构对被调查者填答内容的保密规定,如“根据《统计法》规定,我们将对您的个人情况予以严格保密”或“此次调查仅为科学研究所需,您的资料我们将予以严格保密,请您放心作答”等。
二、调查方法社会上调查的方法很多,有“面对面”的小组座谈法、深层访谈法、入户面访调查法,也有“非面对面”的电话调查法、邮寄调查法、网络调查法等。
每种调查方法本身无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用于调查实际情况的区别。
从敏感性问题涉及被调查者隐私、秘密的特征来讲,不适合采用群体性调查方法(如小组座谈法),较为合适采用“非面对面”的调查方法。
“非面对面”调查虽然一定程度上消除被调查者害羞、尴尬、自我防卫的状况,但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
比如,邮寄调查法虽然具有“非面对面”、费用低廉、保密性强的优点,但因其回收率过低、时效性不强而未被广泛采用;电话调查法同样具有“非面对面”、费用较为低廉、时效性强的优点,但因其受调查员素质高低、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是否一致、问卷长短、调查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敏感问题的实际调查中难以应用;网络调查法尽管是随互联网应运而生的新兴调查方法,具有“非面对面”、费用较为低廉、时效性强的优点,但因其受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是否一致,被调查者身份难以掌握、网络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故在实践中尚处于探索应用阶段。
敏感性问题调查

例—男人的私房钱
某社会研究所欲调查已婚男子瞒着妻子存私 房钱的情况。利用西蒙斯模型,对随机抽出 的n=800个已婚男子进行调查,设计的两个 题目为:
1) 你是否存了私房钱? 2) 你的阳历生日日期是不是奇数?
随机化装置:P=0.5 800人中420人回答“是”。
解—男人的私房钱
两个问题是同一个敏感问题的两个方面,被 调查者仍可能有疑虑;
P不能等于1/2,当接近1/2时,方差会增大, 远离1/2时,被调查者会认为是骗局。
西蒙斯(W.R.Simmons)模型
西蒙斯模型(1)
显示两个问题,一个与敏感性问题(如具有 特征A)有关,另一个完全无关的非敏感性问 题(如具有特征B) :
Hale Waihona Puke p10 0.275 7.61×10-4
p11 0.333 13.33×10-4
p12 0.100 9.80×10-4
p1 0.240 6.85×10-4
定量的随机变量和模型
敏感问题的非敏感化
在一张问卷上直接给出敏感性问题,如“是否 作弊”,并同时给出一个不相关的问题,如“是 否四月生人”,每题都是1是0否;
被调查者不直接回答各题,而是只回答两题 的和;如都是“否”写0,一个“是”一个“否”,回 答1,都是“是”则写2。
估计
设调查人数为n,回答0的人数为m0,回答1 的人数为m1,回答2的人数为m2;
“逆反心理”,采用RRT等于在向被调查者暗示 该问题是一个隐私问题,反而引起被调查者 的警觉或反感,也许直接发问,被调查者还 没有这样的感觉。
局限性
不是万能钥匙,要判断什么时候采取RRT。 只能独立于大问卷之外。 只能估计样本率,而不能知道具体的个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巧
摘要:敏感性问题是指涉及私生活的问题以及大多数人认为不便于在公开场合表态或陈述的问题,如私人财产、作弊问题、抽烟情情况等。
进行这类问题调查时,如不注意方式、方法、措词等,就会使拒答率相当高,或者得不到真实的答案,从而导致调查失败。
在不同的情况下,调查问题的敏感性可以完全不同,某一问题是否敏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制度、文化背景、被调查对象的特征等。
如调查猪肉质量在非伊斯兰教地区就不是敏感问题,而对伊斯兰教地区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再如:对不同的调查对象, 同一问题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吸烟对成年人来说不是一个敏感问题,而当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时就相对比较敏感。
另外,不同的敏感问题之间还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关键字:问卷设计,敏感性问题,感悟思考
正文:上周四,我有幸聆听了林金官教授的讲座《SRTP中资料调查方法》,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受益匪浅。
这场讲座不仅使我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了数学的紧密逻辑性,还激励我重新思考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出于对大师的敬佩,我查找了有关林金官教授的资料,所以先在这里附上林金官教授的一段简介。
林金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理事, 中国工程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概率统计学会理事,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 数学类核心期刊《应用概率统计》杂志编委,东南大学应用概率统计研究所所长。
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数学和统计类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2003年被评为"青蓝工程"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非线性模型,统计诊断和纵向数据分析等。
林金官是一个享有无数荣耀的人,然而却非常的平易近人。
在我们都就坐安静之后,他缓缓开口,向我们热情地致谢,磁性的嗓音透出无比的自信和亲近。
接着林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始了他的讲座。
林教授的讲座分为序言,问卷设计,概率抽样方法,调查的非抽样误差,调查报告五个方面。
在问卷设计方面,林教授传授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他告诉我们问题的种类有很多种,其中按答题的形式分包括开放性、封闭性(两项式、多项式、等级式、排序式、矩阵式、表格式、后续式等)、半封闭、半开放性问题;按答题的性质分又包括事实性问题和意见性问题。
问题设计的原则是要避免一般性问题、避免使用多意语字眼、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提问、避免出现引导性问
题。
问题设计的次序的一般原则是前面安排较易回答的开放性问题、核心问题置于问卷的中间、敏感问题放在问卷最后。
这些对我们在以后做社会实践活动设计问卷有很大的帮助。
在调查误差方面,林教授提醒我们:人们在研究某一问题需要统计调查时,常常采用问卷法、访问法等基本形式来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这些基本方法一般都需要调查组织者在调查方案实施之前设计出所要调查的问题,并对每个问题提供若干备选答案,以便被调查者作出符合自己情况则选择。
但是,有些问题的调查采用通常的方式不是无法调查就是难以获得真实的答案,这类问题就是所谓的敏感性问题,如:性病患者是否有性乱行为,等等。
对于这类敏感性问题的调查,在采用问卷法或访问法时,要想获得真实可靠的答案,必须要做到为调查对象保守秘密,为此,在问题的设计上须进行一定的处理。
所以这次讲座林金官教授主要对于敏感性问题调查中的调查方法进行讲解,用调查考试作弊情况为例,给我们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调查结果的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指导和讲评。
其中他还讲了有关随机化技术,随机应答技术 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 , RR T 它是 60 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对敏感问题调查的技术。
这种方的主要目的在于估计某种行为(如婚外性关系、青少年妊娠)的概率时,随机化回答模型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所谓随机化回答模型就是采用一种既能保护被调查者个人秘密,又能使其讲实话,并在敏感性问题调查中获得某类人数所占比例或某敏感指标均值的估计量的方法。
课后,我也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了有关资料,由于对随机化技术还不是太懂,就不卖弄了。
同时我了解到敏感性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顾及到被调查者的感受,这不仅是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更是对被调查者的体贴和尊重。
经过理解和感悟,我总结了以下三点用来调查敏感性问题的小技巧:
1. 运用说明性语言在问卷开头加入一些说明性语言,说明调查机构与调查人员始终恪守行业准则与职业道德,对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及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将予以保密,来降低被调查者的心理防卫。
如:对“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及性观念调查”中可在问卷开头说明:您好 ,我们是某某调查公司的调查员。
为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恋爱观及性观念,我们将征询您的看法。
请您客观陈述您的观点,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及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密,不予外泄!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用这种说明性的语言向被调查者说明我们进行的是一项正规的市场调查活动,无任何商业目的,从而达到降低心理防卫的目的。
2. 运用转移法或解释法移移即采用第三人称方式提问,将本该被调查者根据自己情况回答的敏感性问题 ,转移到他人做答来降低敏感度。
如:“许多同学在考试中都多多少少作弊,您知道都有什么原因
促使他们作弊嘛?”如直接提问“您考试作弊嘛?”会引起其心理防卫而拒绝回答,采用转移法将被调查者的视线转移到其他人身上,降低了其心理防卫从而提高答案准确率。
解释法即在提出敏感性问题时声明这种行为或态度是常见的,以此来拉近与被调查者的距离,如:现在许多人都患有痔疮方面的问题,请问您有这方面的困扰嘛?”如果直接提问“您有痔疮嘛?”被调查者会由于个人隐私而拒绝回答,采用解释法让他知道患有痔疮是许多人面对的共同问题,是一种常见行为,不是他一人独有,从而获得相对正确的答案。
3.运用过滤性问题过滤性问题的作用类似于过滤器,即通过设置一个或一组问题作为条件以筛选被调查者,问题答案符合条件的被调查者继续做答,而排除不符合条件者。
如某企业对其猪肉原料制品的市场调查中,就会遇到涉及民族禁忌的敏感性问题。
很明显,伊斯兰教民族在此项调查中为敏感人群,这样的调查肯定遭致其拒绝甚至发怒,所以在问卷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可在问卷开头提出“您的民族为_ _族”这一过滤性问题,若被调查者为非伊斯兰教民族 ,则按照设定的问题顺序继续调查 ,如为伊斯兰教民族 ,那么调查终止或请其跳答第几题。
当然,如果调查的目的就是收集敏感人群的意见,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数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数学只是一门无聊的学科,对于不打算从事数学研究的同学更是对它的繁难深恶痛绝,其实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简单的数字排列叠加,基本的图形翻折旋转就可以构成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永远没有边界没有尽头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也正是我们所生存的空间和我们思想的广度的一体化。
数学它既简单又高深,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它融哲学艺术逻辑于一体,每解决一个数学难题都会让你的思维变得更有逻辑性,每一个调查问题都能让你回归现实,变得更通情达理。
就像培根所言“数学使人精密”,解决难题,得到理想结果后那种难掩的兴奋与富足大概就是人类最原始感情的一种。
总之,这场讲座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和收获,同时我也感谢学校能举办如此的讲座,给了我们一个亲近大师,提高认识,修正自我的平台,也预祝东大的讲座能越办越好!
参考文件:
1.于兰婷《市场调查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2.涂光华《企业市场调查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
3.陈宗胜,吴浙,谢思全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