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态大题练习25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生态学基础题库附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学基础题库附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学基础题库附答案1. 简答题1.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栖息地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组成。

其中,生物群落由一定种类的生物个体组成,栖息地是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场所,而环境则包括各种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土壤、水等。

1.3 请解释以下概念: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一定区域或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相连的层次系统,食物链中的能量从一个级别传递到另一个级别。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反映了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

2. 选择题2.1 下图所示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金字塔,对应的金字塔类型是:A. 能量金字塔B. 数量金字塔C. 生物量金字塔D. 水分金字塔答案:C. 生物量金字塔2.2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 从生物个体到环境B. 从环境到生物个体C. 双向流动D. 无法确定答案:B. 从环境到生物个体2.3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A. 空间位置B. 营养方式C. 食物链位置D. 种群密度答案:B. 营养方式3. 判断题3.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般存在较为稳定的动态平衡。

答案:正确3.2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种类生物个体的集合。

答案:错误3.3 食物链中,一般只有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错误4. 应用题4.1 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有着多样的生物群落。

假设湖泊中存在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小型鱼类和大型鱼类。

请解释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答案: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并提供氧气。

浮游生物以水生植物为食,同时也供给小型鱼类食物。

小型鱼类既以浮游生物为食,也成为大型鱼类的食物。

4.2 环境保护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请简要阐述为什么环境保护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2021《高考调研》生物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考调研》生物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Word版含答案

题组层级快练(二十五)一、选择题1.(2021·江苏)通常状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Na+浓度是组织液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组织液K+浓度小于细胞内液;组织液的O2浓度高于细胞内液。

答案 B2.(2021·新课标全国Ⅰ)某同学给健康试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消灭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当健康试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生理盐水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内环境渗透压相对不变,细胞内液的量不会增加,故输入的溶液(主要是Na+)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B项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 项错误。

答案 A 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解析本题考查对人体内环境的理解,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有组织液。

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

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轴突膜上进行的。

答案 A4.依据下图推断,描述正确的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来说,过程a、b、c同样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对pH的调整有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A.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多向流动,逐级递增D. 多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答案:D3. 以下哪种生物属于分解者?A. 蚯蚓B. 兔子C. 草D. 狮子答案:A4. 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种间关系?A. 竞争B. 捕食C. 共生D. 寄生答案:B5. 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水库”指的是:A. 森林B. 草原C. 湿地D. 农田答案:A6. 以下哪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A.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B. 沙漠中的仙人掌C. 极地的企鹅D. 深海的鱼类答案:B7. 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A. 热带雨林B. 草原C. 沙漠D. 城市答案:A8.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生产者?A. 玉米B. 蚯蚓C. 草鱼D. 浮游植物答案:C9.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反映了:A. 物质的流动B. 能量的流动C. 物种的多样性D. 环境的变化答案:B10. 以下哪种生物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A. 害虫B. 益虫C. 杂草D. 病原体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__。

答案:分解者2.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________。

答案:高级消费者3.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因为它具有________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答案:调节气候4.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通常高于草原生态系统,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________。

答案:营养结构5. 沙漠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条件较为严酷。

答案:环境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生态与环境一直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历年真题中关于生态与环境专题的题目进行全面解析。

通过对真题的剖析和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题目1】某地方的一片森林被山火烧毁,为了恢复森林的生态环境,这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当森林被山火烧毁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

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灭火救援:在森林火灾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组织灭火救援行动,控制火势的扩大,减少破坏。

这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种植植被:在森林烧毁后,可以采取种植植被的措施,例如人工种植树木、草地等,以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这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各类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3. 控制人类活动:为了保护恢复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应该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如控制砍伐、放牧等,避免对新生植被的破坏。

这有助于新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和发展。

综合来看,上述措施采取的作用和意义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并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促进新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题目2】某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结合生态学的理论,分析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和策略。

解析:在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时,恢复生态系统的措施和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管理:针对干旱情况,可以进行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

例如,在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设灌溉系统、蓄水池等来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从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植被恢复:草原的植被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持和恢复作用。

在干旱后,可以通过种植抗旱植物、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等措施来恢复草原植被。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1.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

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

(2)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

A招来了B和C,B把卵产入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C特别喜食A,也捕食B。

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分解者 (2). 物质循环 (3). 捕食和竞争 (4). 有利 (5). 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6). 种间关系【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蚯蚓能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2)①C特别喜食A,也捕食B,说明C与B存在捕食关系,C又和B争夺A,故二者又存在竞争关系。

②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捕食的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睛】根据“B把卵产入A体内”,可知A、B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又根据“C特别喜食A,也捕食B”,可知,B、C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A、C之间有捕食关系。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练习25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练习25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练习25题1.2019年1月15日,由重庆大学牵头的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团队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

此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菌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生物生长空间为1升左右。

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能充当分解者的是________,它在这个微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推测在这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可能含有的非生物成分有:________(填2项)(3)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组同时在重庆大学开展了地、月对比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地面上进行的2组实验方案: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农业生产中可用_____________(激素)处理种子,以解除其休眠状态。

【答案】 (1). 酵母菌 (2).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 水、土壤、空气、热能、无机盐 (4). 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密闭空间)在地面上的生长发育情况 (5). 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 (6). 赤霉素【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赤霉素生理功能:破除种子休眠,促进发芽,与生长素具有协同的作用。

2024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考题详解

2024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考题详解

2024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考题详解生物生态与环境是高考生物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中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相关的考题。

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的历年考题进行详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填空题(1) 自然界中,心脏和动脉、肺泡和呼吸道等属于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生物体各个层次的组织之间的协同关系。

心脏和动脉是生物体内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肺泡和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

因此,答案是“器官”。

(2) 生态系统中,受环境条件制约最强的生态位称为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受环境条件制约最强的生态位是原生态位,因此答案是“原生态位”。

2. 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A. 气候变化B. 生物多样性丧失C. 土地荒漠化D. 人类活动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环境污染的原因。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荒漠化都是环境问题,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人类活动,因此答案是D。

(2)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A. 森林砍伐B. 濒危物种的放生C. 河流污染D. 垃圾焚烧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森林砍伐、河流污染和垃圾焚烧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而濒危物种的放生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因此答案是B。

3. 解答题(1) 请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其中,生物群落包括各种生物体的种群,它们在同一地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影响。

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2) 请简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解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加剧了环境问题。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5.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2)为筛选适合白洋淀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用不同浓度镉溶液处理本地4种沉水植物4天后,检测其对镉(Cd)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如表和图。
沉水植物
半数抑制浓度
(mg·L−1)
黑藻
0.51
狐尾藻
0.81
金鱼藻
0.03
菹草
0.12
(半数抑制浓度是指抑制沉水植物半数生长的外部Cd浓度)
表数据显示4种沉水植物中对镉的耐受性最大的是________。结合图1的实验结果,选择黑藻和菹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不选用狐尾藻和金鱼藻的原因是_______。
A.SO2的排放B.氟利昂的泄露
C.PM2.5的含量升高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3.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是的
A.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C.全球气候变暖可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
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C.对岛上的动物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应采用样方法
D.对该群岛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应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
19.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练习25 题1.2019 年1 月15 日,由重庆大学牵头的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团队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

此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菌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生物生长空间为1 升左右。

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能充当分解者的是____________ ,它在这个微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推测在这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可能含有的非生物成分有: ______________ (填2 项)(3)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组同时在重庆大学开展了地、月对比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地面上进行的2 组实验方案: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农业生产中可用 _________________ (激素)处理种子,以解除其休眠状态。

【答案】(1). 酵母菌(2).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 水、土壤、空气、热能、无机盐(4). 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密闭空间)在地面上的生长发育情况(5). 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6). 赤霉素【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赤霉素生理功能:破除种子休眠,促进发芽,与生长素具有协同的作用。

【详解】(1)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此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能充当分解者的是酵母菌,分解者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在这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可能含有水、土壤、空气、热能、无机盐等非生物成分。

(3)实验开展地、月对比实验,设计这样的两组实验:①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密闭空间)在地面上的生长发育情况;②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

(4)赤霉素生理功能:破除种子休眠,促进发芽。

故在农业生产中可用赤霉素(激素)处理种子,以解除其休眠状态。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激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通过分析作答,难度适中。

2.洞庭湖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湖区内物种资源丰富,其中白鳍豚、胭脂鱼、东方白鹳等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泥沙围垦,湖区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

请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湖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某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演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食物(阳光)和空间资源(2). 次生演替(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4). 新环境中缺乏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抢占空间食物等资源(5). 生态系统组分多(物种丰富度大),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网复杂)【解析】1、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1)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过程,即生物群落的成层现象。

影响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对植物主要是光照强度的影响,对动物是由于食物和栖息场所的影响,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群落内由于环境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叫做群落的水平结构。

影响水平结构因素有:光照、水分、地形的起伏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等,水平结构的特点呈现镶嵌分布。

2、群落的演替: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1)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生牣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食物(阳光)和空间等资源。

(2)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胡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岀现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是在具有生物生存且土壤条件良好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演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3)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会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所以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4)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从生态系统的結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题目比简单,要求学生需要根据题意梳理和回忆群落的结构以及特点和群落的演替概念以及类型,理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识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这是该题的重点。

解决该题重点的关键是掌握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对各小题进行作答。

3. 长江流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冲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最近被列为生态大保护的重点区域。

请回答:(1)长江中的胭脂鱼曾经由于人为滥捕导致数量下降,为调查该鱼种群的恢复状况,一般采用 _______________ 法。

调查时需要避开其繁殖期,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某学习小组多次调查发现,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总是比真实值偏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三峡水库完成蓄水后,与上游水体相比,库区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大大降低,氮磷等无机物的含量有所上升。

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过程发生的主要变化是(3)科学家的评估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远高于农田、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标志重捕(2). 避免调查期间较多个体出生,造成调查结果明显偏离真实值(3). 所用的标志物影响生物的活动,使之更容易被再次捕获(4). 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能量变成热能散失(5). 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水防旱、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间接价值【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逐个计数法(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标志重捕法(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样方法(针对植物与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抽样检测法(调查微生物的种群密度)。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其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与潜在价值。

详解:(1)胭脂鱼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其种群的恢复情况,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影响种群密的因素很多,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应在种群数量稳定的时期调查,而繁殖期属于数量变化较大的时期,为避免调查期间较多个体出生,造成调查结果明显偏离真实值,应避开繁殖期调查。

某学习小组多次调查发现,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总是比真实值偏低,最可能的原因是所用的标志物影响生物的活动,使之更容易被再次捕获。

(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型,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三峡水库完成蓄水后,与上游水体相比,库区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大大降低,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说明水中的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 把有机物中 的能量变成热能散失。

(3)生态系统间接价值是指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由于湿地生态 系统在蓄水防旱、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间接价值, 因此单位面积的湿地生 态系统价值远高于农田、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明确生态系 统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与潜在价值, 其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 的直接价值。

4. 科研人员对某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下表所示为部分调查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2)若要调查森林中某种鸟类的数量,应采用的方法为 ___________ ,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 (3)上述几种植被类型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 _______ ;以上几种植 被类型中植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 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___ 结构;森林中鸟类平均密度最 大,说明森林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 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