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合集下载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全真模拟测试卷(二)(含解析)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全真模拟测试卷(二)(含解析)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全真模拟测试卷(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1.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祭祀方式的变革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2.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A.使出身门第高的人有机会参政 B.缩小了选拔官吏的范围C.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D.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 B.设置通判 C.实行刺史制 D.废除丞相4.《新编中国通史》中这样评价某个条约“这是统治者给自己立下的空前的卖身契,标志着清统治者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其中最能体现“清统治者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B.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C.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5.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中出现的主张或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是()A.变法图强----“自强”“求富”----“民主”“科学”----民主共和B.“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主”“科学”----民主共和C.变法图强----“自强”“求富”----民主共和----“民主”“科学”D.“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主共和----“民主”“科学”6.如图反映的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变化,促成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清末新政中设立了农工商总局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7.下图是《1952年与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对比图》,促使图中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②实行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中国近代国情,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走了一条正确建设道路是()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城市暴动、“阶级斗争为纲”C.工人运动、自力更生 D.“工农武装割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9.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跑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下列哪位中国古代军事家在抗击侵略者过程中使用了地道战术?A.) 岳飞B.) 孙膑C.) 曹操D.) 韩信2. 明朝时期,针对外国船只的海禁政策由哪个皇帝首先开始实施?A.) 祖籍B.) 宋理宗C.) 韩愈D.) 朱元璋3. 以下哪位科学家的发明对于人类工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A.) 托马斯·爱迪生B.) 亚历山大·贝尔C.) 希尔曼·杜塞尔D.) 朱红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民国成立?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三民主义运动D.) 文化大革命5. 以下哪个国家在二战期间曾对中国发动过大规模侵略?A.) 日本B.) 英国C.) 德国D.) 美国6. 汉字在古代用来记录不同音韵的首次文字是下面哪个?A.) 数字B.) 古代通信C.) 甲骨文D.) 简体字7. 以下哪个时期,经济与科技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 秦朝C.) 清朝D.) 明朝8. 1582 年,哪位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A.) 开普勒B.) 伽利略C.) 牛顿D.) 麦克斯韦9. 以下哪一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家?A.) 爱因斯坦B.) 孔子C.) 李白D.) 程建筑10. 一战后,列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中国提出了著名的 21 个条款是哪个国家的提议?A.) 英国B.) 俄国C.) 法国11. 近代中国被称为“东方病夫”的原因之一是什么?A.) 经济衰落B.) 军事发展不善C.) 文化水平低D.) 政治腐败12. 下面哪位历史人物是明朝时期的科学家?A.) 爱迪生B.) 秦始皇C.) 明朝D.) 科学家【答案】1. A2. B3. C4. B5. A6. C7. B8. A9. D10. D11. A12. C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四篇,每篇5道题,每题2分,共40分)文章一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3年陕西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二)

2023年陕西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二)

2023年陕西中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二)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0道试题,每题2分,计20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以文物看文明,以文明扬自信。

”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2分)北魏第七位皇帝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熏陶,他带领鲜卑族,主动发起变革,融入汉文化。

下列属于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有()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确立县制,奖励军功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分)宋代瓦子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A.都市生活丰富B.商品交易频繁C.戏剧空前发达D.节日习俗多样4.(2分)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

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

”此处所言战事()A.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B.意味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标志着中国军队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D.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5.(2分)每周一看国旗在校园的上空缓缓升起,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天空回荡。

下列最能体现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的深刻用意的是()A.居安思危,奋斗不息B.勇往直前,解放全国C.发展经济,强我中华D.拥军爱国,军民团结6.(2分)下表解读正确的是()A.人民公社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C.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D.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7.(2分)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复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下列关于新中国“两弹一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①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茎断②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③捍卫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④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2分)6世纪起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从隋唐文明中汲取养分,回国后推动日本进行重大变革。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押题卷2(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押题卷2(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押题卷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1.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这位学者是()A.卫青B.董仲舒C.主父偃D.王猛2.下图为敦煌莫高窟323窟初唐壁画。

反映了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

该事件是()第1页共11页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七下西洋C.玄奘西行取经D.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3.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A.将禁军将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B.实行“重文轻武”C.设置副丞相,分化宰相事权D.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4.与1840年前的中国相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①自然经济遭到破坏②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③民族工业开始兴起④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下列史实和结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④淞沪会战―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第2页共11页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B.三大改造的实行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实行D.D.土地改革的完成9."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

来宾市八一中学中考历史试题二

来宾市八一中学中考历史试题二

来宾市八一中学中考历史试题1、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A. 高僧玄奘B.鉴真和尚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2、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3、右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A.唐朝都城长安B.北宋都城东京C.元朝都城大都D.明朝都城北京4、根据第①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

给第②组添一个词,使两组的关系相同①景帝——文景之治②()——康乾盛世A.乾隆帝B.顺治帝C.唐太宗D.隋文帝5、右图反映了当时我国面临的形势,“当时”是A.18世纪末B.19世纪末C.19世纪四五十年代D.20世纪末6、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中共二大的召开C.中共三大的召开D.黄埔军校的建立7、与右图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南昌起义C.遵义会议D.南京解放8、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七十四师②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③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取得胜利④刘邓大军直插敌人心脏——大别山地区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9、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产生的三位伟人是A.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B.毛泽东、邓小平、蒋介石C.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D.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10、右图反映的重要工业成就完成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期间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祥于①尼罗河流域②幼发拉底河流域③底格里斯河流域④印度河流域⑤亚马孙河流域⑥黄河流域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 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界人才辈出,被誉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是①但丁②达芬奇③米开朗琪罗④莎士比亚⑤哥白尼⑥拉斐尔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⑥D.②⑤⑥13、右图反映的是A.史蒂芬孙和他的火车机车B.瓦特和他制成的蒸气机C. 瓦特和他发明的水力织布机D.富尔顿和他发明的珍妮纺纱机14、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的义学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内径》C.《脉经》D.《本草纲目》15、如果你要研究秦汉碑刻和汉画像石,选择最经济最方便且观看资料最多的正确去处是A.西安B.洛阳C.济宁D.咸阳16、右图是刘伯承、邓小平于1947年6月打响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第一战时的留影,这次战役是A.鲁西南战役B.巨金鱼战役C.豫皖边战役D.巨野战役第Ⅱ卷(非选择题 34分)二、填空题:(8分)17、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的图示表现了清朝的疆域,请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地名。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及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及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及参考答案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1、“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

”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A、丞相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分封制2、《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省级卫视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艺节目。

关于“达人”一词,有人考证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下列言论与《论语》中“达人”的意思有直接关联的是( )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兼爱”和“尚贤”D、“有教无类”3、“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

外名南伐,其实迁也。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不敢言者。

于是定都洛阳。

”上述材料说明了( )①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②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③孝文帝名为南伐,实要迁都④南伐与迁都均有阻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4、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反映出(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5、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早在汉朝,江南已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B、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实为夸张之语,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仍然是北方C、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D、从汉代到宋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6、“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C、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D、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7、小华同学在收集“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阁”、“军机处”、“文字狱”等参考资料,计划写一篇小论文。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套)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套)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卷(一)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1.《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这一记载说明东周开始时A.诸侯争霸推动国家走向了统一B.诸侯争霸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C一些较大诸侯国取得霸主地位D.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治2.观察下图,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对于图中箭头所指地区的管辖机构是A.西域都护B.宣政院C.伊犁将军D.驻藏大臣3.唐诗《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诗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中外交往活跃 B.农业技术的推广C.民族交融加深 D.音乐艺术的繁荣4.中华传统文化各领域的杰出成就充分反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

下列对其“智慧”解读正确的是A.《伤寒杂病论》创编了“五禽戏”,提出治未病,帮助人们强身健体B.《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C.(天工开物》是全面总结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工艺百科全书”D.《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反映清朝的衰落5.李华同学以“中国古代人口变迁”为主题搜集到下面一组数据,并由此列举了对应史实。

从中可归纳出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民族迁徙、中外交往 B.技术进步、土地开发C.江南开发、中外交往 D.战乱纷争、政局稳定6.“卅(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化掷金黄。

” 这首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有A.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戊戌变法和甲午中日战争7.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先民智慧的结晶,此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

今年(2021年)是辛丑年,由此上溯两个轮回的那个辛丑年发生的史实是A. 1901年清政府被迫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B. 1911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C.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D. 1931年日本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8.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77.6%,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22.4%;2002年年底,国有企业占比为40.8%,集体企业占比为8.7%,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占比为50.5%。

二模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二模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二模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井田制D. 实行科举制答案:A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高祖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藏D. 移民海外答案:B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哪次重要的战役以平定三藩之乱?A. 雅克萨之战B. 三藩之乱C. 收复台湾D. 抗击沙俄答案:B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A. 李鸿章B. 张之洞C. 曾国藩D. 孙中山答案:D6. 1911年,中国爆发了哪次重要的革命运动?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C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哪个地区是最大的?A. 陕甘宁边区B. 晋察冀边区C. 东北抗日联军D. 华中抗日根据地答案:A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哪次重要的土地改革?A. 土地革命B. 土地改革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9.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特区中,哪个特区是最早设立的?A. 深圳经济特区B. 珠海经济特区C. 厦门经济特区D. 海南经济特区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C.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D. 香港、澳门、台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贞观之治,天下大治,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问题:1. 根据材料一,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答案: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一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

1.《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奴隶制
D .分封制
2.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
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这次起
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天下大雨
B .陈胜想称王
C .发生了旱灾
D .秦朝的残暴统治
3.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4.藏族有一首民歌,名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传唱。

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

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你。

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

”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 )
A .唐高祖统治时期
B .唐太宗统治时期
C .唐高宗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5.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 ( )
A B C D
6.下列人物中,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的是 ( )
A B C D
7.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洋务运动中 D.甲午中日战争后
8.右图是一历史爱好者在贵州拍摄的照片。

如果让你为这
幅照片选择一个主题词,你会选择()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9.2001年,日本右翼“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了一套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用“因为战争期间,即使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为”来评述南京大屠杀。

你驳斥这一谬论可以引用的最有力的论据是()A.日军六周之内屠杀50万人以上
B.日军六周之内屠杀60万人以上
C.日军六周之内屠杀30万人以上
D.日军六周之内屠杀20万人以上
10.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并保持了繁荣稳定,说明香港的回归()
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和富强②得益于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③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④使中国完全实现了统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伯利克里说:“在我们这里,每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事情,而且关心国家事务。

我可以断言,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

”材料中“我们的城市”是指()A.巴比伦B.斯巴达C.雅典D.罗马
12.政治革命、思想革命和科学革命是推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三大杠杆,下列属于思想上革命的是()
A.法国大革命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3.人民网新闻报道:“美国黑人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下列历史事件最能说明上述新闻中“黑人竞选总统”
的可能性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黑奴贸易
C.美国废除黑奴制
D.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14.小明在某网站的专题栏目中,看到下列一组图片,你可据此判断该网站专题的核心内容是()
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轰炸机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科索沃战争15.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在曾经充满动荡与不安的欧洲巴尔干半岛上,僵持许久的科索沃问题正在考验着塞尔维亚的欧盟梦,考验着整个欧洲的稳定,也让美俄持续的明争暗斗多了一个复杂的回合和砝码,这反映了()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D.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0分,共20分。

16.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外改革的历史,九年级某班组织了一次中外改革的探究。

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

(1)第一小组探讨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都进行了改革,从政治角度来说,它们都对本国历史发展带来什么积极影响?(2分)
(2)第二小组探讨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改革。

材料一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罗斯福总统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材料一中为改正现实生活中的这一“错误”,苏俄进行的政策调整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使美国获得“新生和繁荣”的措施是什么?(2分)
(3)第三小组探讨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

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分)有什么影响?(2分)
17.自从国家诞生以来,人类就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尤其是步入近代社会以来,以法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取代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和法制建设也不断加强,现在正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其中,亚洲西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诞生了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2分)
(2)当今英国的国王统而不治、首相领导国会掌握最高权力,这种政治体制叫做君主立宪制。

这个政治体制源于什么法律文件?(2分)
(3)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法制建设的发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哪一年?(2分)
(4)“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国家主席被迫害致死,造成了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这位国家主席是谁?(2分)
(5)从以上问题的探究中,你认识到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D 2.D 3.B 4.B 5.B 6.C 7.D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C 15.A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1)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分)(2)新经济政策。

(2分)罗斯福新政。

(2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分)
17.(1)汉谟拉比法典。

(2分)(2)《权利法案》。

(2分)(3)1954年。

(2分)(4)刘少奇。

(2分)(5)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