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万州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一月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于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在西昌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又成功发射第52、53颗卫星。

下图为“中国海外航天测控站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时,下列有关四地的说法可信的是( )
A.基律纳北极站晨曦初露B.内乌肯站夜幕深沉
C.阿尔坎特拉站旭日东升D.当加拉站夕阳西下
2.两次卫星发射期间.当加拉站与阿尔坎特拉站( )
A.正午树影都在变短B.日出时刻不断推迟
C.日落方位同为西南D.昼长差值逐渐减小
【答案】1.B
2.C
【解析】
【分析】
1.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基律纳北极站(21°E)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12月16日接近为极夜,地方时接近7点,应该是黑夜,A错误;内乌肯站位于68°W附近,时间为1时左右,夜幕深沉,B正确;阿尔坎特拉站为2时左右,赤道附近昼夜平分,故正是夜晚,C错误;当加拉站与北京时间相当,南半球昼长夜短,没有夕阳西下,D错误;故选B。

2.11月23日到12月16日,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当加拉站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日影长变长;日出时刻提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落方位同为西南,C正确;昼长差值逐渐变大。

故选C。

2.下图为口罩产业链四大环节,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中口罩产业链的四大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A.原材料生产生产设备口罩生产口罩销售
B.口罩生产原材料生产口罩销售生产设备
C.原材料生产口罩生产生产设备口罩销售
D.口罩生产口罩销售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
2.下列具体环节分别属于口罩产业链中上、中、下游产业的是
A.医院/药店医用口罩口罩包装机
B.零售/批发日常防护口罩无纺布
C.医用口罩口罩包装机商超
D.聚丙烯纤维工业防尘口罩电商平台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
1.据图可知,环节一是无纺布生产原料,对应的是原材料生产;环节二是日常防护口罩、工业防尘口罩、医用口罩生产,对应的是口罩生产;缓解三是口罩打片机、口罩包装机等属于生产设备;环节四是口罩进入商超、药店等销售环节。

综上所述,故选C。

2.上游产业是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主要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

下游产业是在整个产业链的末端,主要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成品和从事生产,服务的行业。

中游产业主要是中间工业品,如装备制造的一些核心零部件,锅炉的核心部件燃烧器,属于中间工业品。

综上所述,分别属于口罩产业链中上、中、下游产业的是聚丙烯纤维、工业防尘口罩、电商平台。

故选D。

【点睛】
产业链的微笑曲线。

3.下列各城市功能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很大的是
A.工业区B.居民区C.文化区D.商业区
【答案】D
【解析】商业区白天人多夜晚相对萧条冷清,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选D。

4.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某地理研学团队通过记录我国北方某县天气实况(下表为部分记录摘取),开展气象谚语“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验证实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前期天气大雾时间之后天气
1 1—13日晴14日早14日白天降水
1 1—3日晴20日早20—22日降水
1-2 1月23—28日晴1月29日—2月1日3—5日降水
7 26—30日雨31日早晴好
1.该县1月主要受
A.冷高压影响B.锋面气旋影响
C.副高影响D.中纬西风影响
2.该谚语中前后两次“雾”的出现分别预示当地大气
A.云层消散水汽减少B.水汽增加云层消散
C.水汽减少云层增厚D.云层增厚水汽增加
3.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失准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
A.弃耕荒地B.平原公路C.居民社区D.大型水库
【答案】1.A
2.B
3.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农谚为切入点,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

1.由材料可知,该县位于我国北方,我国北方地区1月份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A对。

锋面气旋影响下应阴雨天气较多,且多发在夏秋,B错。

副高对我国北方的影响主要在夏季,C错。

中纬西风带主要影响大陆西岸,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1月受冬季风影响较大,D错。

故选A。

2.“久晴大雾雨,”说明晴天后,蒸发旺盛,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大,容易产生降水,“久雨大雾晴”说明降水持续时间长,水汽含量减少,云层消散,天气转晴,故选B。

3.大型水库地区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比热容大,升温和降温速度较周边地区慢,白天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压高,气流下沉,多晴天,所以“久晴大雾雨,”失准率高,故选D。

【点睛】
降水形成的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2)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即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下降
(3)有凝结核
(4)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5.越窑青瓷是利用越窑周边分布广泛的瓷土烧制的精美瓷器。

唐代初期,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的青瓷需求量猛增。

唐代晚期,朝鲜半岛的居民在我国越窑青瓷窑工的指导下学习青瓷制作工艺。

下图示意我国古代越窑青瓷窑址群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晋代越窑青瓷烧制的自然地理背景有
A.平原面积广大B.河流宽阔绵长C.土壤疏松肥沃D.森林植被茂密
2.从晋代至唐代,越窑窑址群位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技术发展B.瓷土资源枯竭C.劳动力价格上涨D.淡水资源匮乏
3.唐代晚期,朝鲜半岛引人越窑青瓷制作工艺对当地的影响有
①自然环境明显改善②青瓷产品逐渐普及③百姓生活品质提高④茶道文化日渐盛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D
2.A
3.D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晋代窑址位于大山之间的河谷地带,平原较小,故A错误;窑址位于河流上游,河道狭窄,故B错误;土壤肥沃条件利于发展农业,对青瓷烧制没有影响,故C错误;窑址位于大山之间,山上的木材资源较多,可以为瓷窑提供充足的燃料,故D正确。

2.读图可知,晋代青瓷窑址位于内陆地区的大山之间,而唐代的越窑窑址位于沿海地带。

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国的越窑瓷器深受朝鲜人喜欢,说明唐代越窑瓷器已经大量出口,销往海外。

能够进行海上贸易,说明当时的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已经很发达。

故A正确,BCD错误。

3.唐代晚期,朝鲜半岛引入越窑青瓷制作工艺后,瓷器生产规模一定会快速扩大,对自然环境只会带来破坏,不会改善,故①错误;②朝鲜半岛引入越窑青瓷制作工艺后,瓷器生产规模会快速扩大,青瓷产品会逐渐普及,故②正确;③朝鲜半岛引入越窑青瓷制作工艺,青瓷产品逐渐普及,朝鲜人民的生活用品改善,生活品质也随之提高,故③正确,④随着青瓷产品逐渐普及,朝鲜人民的饮茶器具完善,会促进茶道文化繁荣,故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故该题选D。

6.据统计显示,近10年来东北人口流失达到100多万。

下图为1996年、2005年和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统计数据推测,东北三省的外迁人口结构为
A.少儿人口比重大
B.男性人口比重小
C.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D.女性人口比重大
2.东北三省人口迁出量较大的城市一般为
A.工业欠发达城市B.规模较小城市C.大型资源型城市D.交通枢纽城市
【答案】1.C
2.C
【解析】
1.图中显示1996年、2005年、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下降,到2015年辽宁和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甚至出现负值,说明东北三省外迁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外迁人口中青壮年人口处于生育年龄,这部分人大量外迁会导致东北三省出生率大幅下降,自然增长率减小甚至出现负值。

C正确。

少儿人口一般随父母外迁,其外迁比重不会超过青壮年人口比重,A错误。

中国目前多数地区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男女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体一致,不会再引起单一男性或女性人口的大量外迁,BD错误。

故选C。

2.结合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历史推断,东北三省的大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建立在资源开发基础上,随着资源枯竭,产业走向衰弱,大量人口因无工可做外迁打工谋生,因此东北三省人口迁出量较大的城市一般为大型资源型城市。

C正确。

工业欠发达城市、规模较小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外迁人口数一般都少于大型资源型城市,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流出东北的人口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人群:一是大学生群体。

二是有钱人和骨干人才的流出。

三是外出务工者的流出。

四是老年人群体的流出,做候鸟老人。

东北人口外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市场经济驱动力的结果。

市场经济驱动力是东北人口流出的最重要因素,东北近些年经济发展缓慢。

二是东北气候环境因素。

东北的冬天严寒而漫。

三是东北人的性格基因因素。

东北人骨子里就有一种闯劲,没有绝对强烈的乡土束缚意识。

7.阿萨勒湖为非洲大陆最低点,位于非洲吉布提中部。

该湖属于高盐度湖,它曾经是一片海,古地质时期的一次突发地质事件使它变成了内陆湖。

盐湖四周是高耸的由岩浆岩组成的高山,高山多泉水。

阿萨勒盐湖几乎全年无雨,湖水水位却稳定不变。

目前,盐湖内的盐储量达20亿吨以上。

人们源源不断地从湖岸取走湖盐,不久新的湖盐又重新“长”了出来,简直就是天然的“造盐工厂”。

下图为阿萨勒湖周边地形地貌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提到的古地质时期的一次突发地质事件可能是
A.海平面下降B.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喷发D.崩塌及滑坡
2.该湖取之不尽的湖盐主要来自
A.岩石B.雨水
C.河流D.海水
【答案】1.C
2.D
【解析】
1.材料信息提到“古地质时期的一次突发地质事件使它变成了内陆湖。

盐湖四周是高耸的由岩浆岩组成的高山,高山多泉水”,可知湖边为岩浆岩围成,因此突发地质事件可能是火山喷发,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阿萨勒湖为非洲大陆最低点,据图可以看出,湖的东部有断裂构造,东部的塔朱拉湾的海水可以通过裂隙进入湖泊,补充盐分,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2020年2月抗疫期间,我国山东某中学地理教师为准备线上教学资料,到附近公园拍摄了一张照片(下图)。

照片中的草苫和塑料膜可以为棚内的灌木盆景挡风保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理教师拍摄照片的时间大约是
A.5:00-6:00B.8:00-9:00
C.12:00-13:00D.15:00-16:00
2.为更好对图中灌木盆景保温,最合理有效的措施是
A.将棚子开口用塑料膜封闭B.将棚子开口用草苦封闭
C.用水浇灌D.释放人造烟幕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1.草苫和塑料膜为灌木盆景挡风保温,结合2月份盛行西北风可推测该教师面向北侧,而此时日影朝西北方向,可知此时太阳正位于东南方向。

结合2月份日出应在6点之后,可推断拍摄照片时间约为上午8至9点,B正确,故选B。

2.将棚子开口用塑料膜封闭可使棚内地面辐射得以保留,且增强大气逆辐射,达到保温效果,A正确。

若将棚子开口用草苫封闭则棚内无法透光,B错误。

用水浇灌无法使盆景保温,C错误。

释放人造烟雾仅为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夜间保温有一定效果,但白天会削弱太阳辐射,D错误。

故选A。

【点睛】
通过影子朝向可判断季节,主要原理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外全球各地均为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外,全球各地均为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9.四世纪以前,东西方海上交流最早选择的是通过陆运经过克拉地峡,货物采用“海陆海”模式进行运输。

大概到7世纪以后,马六甲海峡基本垄断东西海上货运。

历史上,泰国便有在克拉地峡开通克拉运河的想法,据泰国研究预计,克拉地峡运河工程费用将高达250亿美元,为此,泰国一直在争取其他国家支持与合作共建。

1.四世纪以前,东西方海上交流最早选择的是通过陆运经过克拉地峡,货物采用“海陆海”模式进行运输,运输的货物最不可能的是( )
A.铁矿B.丝绸C.象牙D.茶叶
2.大概到7世纪以后,马六甲海峡基本垄断东西货运。

其原因最可能是( )
①货运量增大
②海盗减少,航运更加安全
③航海技术进步
④克拉地峡地形崎岖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泰国一直在争取其他国家支持与合作修建克拉运河,支持泰国的国家可能是( )
①中国②新加坡③马来西亚④日本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A
2.B
3.B
【解析】
【分析】
1.四世纪以前,东西方海上交易商品有中国的丝绸、茶叶、非洲的象牙、香料等,铁矿是近代贸易活动的主要商品,故A符合题意,本题选A。

2.7世纪以后,随着货运量增多,航海技术的进步,从马六甲海峡运输周转成本更低,故①③正确,海盗一直都有,威胁航运安全,克拉地峡地形影响不大,故②④错,本题选B。

3.克拉运河相对原有的马六甲航线,直线缩短一千多公里的航程,这为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物流货运节约了大量的航运成本和时间成本,所以受益的是中国和日本,故B正确,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会因过往的船只减少而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故ACD错。

所以选B。

10.近两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先后掀起了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抢人大战”。

2018年我市出台《九江市人才落户实施细则》后,在本市打工多年的王大叔终于圆梦:他的儿子顺利落户九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国众多城市先后“抢人”将
A.消除大城市老龄化B.减少大城市的就业岗位
C.加剧城市热岛效应D.促进人口向大城市集聚
2.王大叔是一位专门修补房屋的泥工。

若他想揽活儿,则最佳地点是
A.老城区农贸市场附近B.新长途汽车站附近
C.近郊区建筑工地附近D.新区街心公园附近
【答案】1.D
2.A
【解析】
1.A、“抢人”抢的主要是青年大学生,会缓解大城市老龄化现象,但不会消除,A项错误;
B、就业岗位不会因为落户政策的实施而减少,B项错误;
C、热岛效应是城市生产生活排放出过多废热引起的,人才引进对热岛效应影响不大,C项错误;
D、城市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和医疗等,人才落户政策会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D项正确;
故D项正确。

2.A、老城区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房屋易发生破损,需要维修,农贸市场人流量大,利于被主顾找到,所以A项正确;
B、新长途汽车站附近大都是有出行需求的人,有维修房屋需求的人不会到这里找工人,B项错误;
C、建筑工地正在建设新房屋,不需要维修,C项错误;
D、新区街心公园附近虽然人流量较大,但因为是新区,房屋都很新,不需要维修,D项错误。

故A项正确。

【点睛】
王大叔是专门修补房屋的泥工,容易错把王大叔当成普通建筑工人。

11.下图为2015年1月-2019年10月某板块交界处附近的地震分布示意图(X、Y>0°)。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板块交界线在
A.(X-1) °B.X°
C.(X+3) °D.(X+6) °
2.图中可能出现的地貌有
①海岭
②海沟
③岛弧
④海岸山脉
⑤裂谷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⑤
3.造成甲处较乙处地震频率小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重熔再生B.冷却凝固
C.风化侵蚀D.固结成岩
【答案】1.C
2.B
3.A
【解析】
1.据下图可以看出,地表地震集中于(X+2) °至(X+6) °之间,地下100米附近地震位于(X+1) °至(X+2) °之间,据此分析应该是东侧大洋板块向西俯冲至西侧大陆板块之下,说明本区域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在水平方向上板块交界线附近地震频率很高,(X+3) °处地震最集中,排除A、B;在垂直方向上可以看出,甲乙一线为俯冲带,因此(X+3)°处为地表板块交界线,C正确。

(X+6) °处地表、地下地震均少于(X+3) °处,D错误。

故选C。

2.该地处于板块消亡边界,海岭、裂谷位于生长边界,排除①⑤。

根据俯冲带形态,判断该地位于大洋西部地区,结合经纬度,判断该地为海沟、岛弧组合地貌,②③正确,海岸山脉一般位于大洋东部地区,④错误。

B正确。

故选B。

3.东侧大洋板块自乙处向甲处俯冲至西侧大陆板块之下,温度越来越高,岩石在高温下开始重熔软化,
可塑性增强,因此地震频率下降;板块向下运动接近软流层,温度会上升,不会冷却,冷却凝固,可塑性减小,地震频率会上升,A正确,B错误。

地震主要是内力作用引起的,风化侵蚀、固结成岩属于外力作用,不会引起地震,CD错误。

故选A。

12.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干旱的气候造就了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的开始阶段一四大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好些,其余都是处于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这可不是偶然的巧合。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干旱地区种植业的发展较湿润地区早的最大优势可能是()
A.地形平坦,便于耕作B.植被较少,易于开荒
C.水源充足,灌溉便利D.光照充足,温差较大
2.干旱的气候对人类社会人口再生产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粮食充足,提高人口生育率
B.粮食充足,提高人口出生率
C.抑制疫病流行,降低人口死亡率
D.抑制疫病流行,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答案】1.B
2.C
【解析】
【分析】
1.四大文明古国均在大河中下游平原,A错误。

干旱地区水源比湿润地区少,C错误。

干旱地区植被较少,易于开荒,B正确。

光照影响因素有天气、昼夜长短、海拔等因素,干旱地区光照不是最主要优势,D错误。

故选B。

2.干旱的气候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病菌生存,可以抑制疫病流行,利于降低人口死亡率,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C正确,D错误。

干旱的气候粮食不充足,AB错误。

故选C。

13.江苏、浙江和广东是我国传统桑蚕产区。

随着我国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广西蚕业持续发展,蚕茧产量迅速提升并稳居全国第一,当地利用发展桑蚕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西单位面积桑国产茧量是江苏、浙江1.5-2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东桑西移”工程能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降水增加B.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改善
C.国内外市场需求改变D.西部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
2.从气候条件看,广西桑蚕种养与江浙相比的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B.热量丰富C.降水丰沛D.雨热同期
3.发展桑蚕业对广西扶贫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改善生态环境B.优化产业结构C.增加就业岗位D.吸引人才回流
【答案】1.D
2.B
3.C
【解析】
【分析】
1.江苏、浙江和广东是我国传统桑蚕产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高导致蚕业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东桑西移”后,广西“当地利用发展桑蚕业扶贫”,经济落后地区有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降低了成本,利润增加,取得显著成效。

D正确。

广西纬度较低,气候变暖对其影响较小,A 错误。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改善对“东桑西移”有促进作用,但不是最主要因素,B错误。

广西单位面积桑国产茧量是江苏、浙江1. 5-2倍,规模扩大说明市场需求量大,但这不是“东桑西移”、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C错误。

故选D。

2.从气候条件看,广西纬度比江浙低,热量丰富,这是突出优势,B正确。

光照、降水差异不大,雨热同期是共同特点,ACD错误。

故选B。

3.发展桑蚕业对广西扶贫的有利影响主要是蚕茧养殖、加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劳动力,极大缓解了就业问题,C正确。

发展桑蚕业对改善生态环境作用不大,A错误。

发展桑蚕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但不是对广西扶贫的主要影响,B错误。

发展桑蚕业不需要很高科学技术,吸引人才回流不是主要有利影响,D错误。

故选C。

【点睛】
随着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省区经济度的发展,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的加快,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致使传统的蚕桑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生产规模逐年下降;我国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问并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答源和劳动力资源,具备发展蚕茧丝产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

因此,将蚕茧产区逐步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战略性转移,对稳定我国蚕丝产业、保证我国茧丝专绸大国地位、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14.经济人口增长是困扰我国当前发展的两大问题。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差值与总人口之比。

下表是我国浙江省2000-2015年人口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10年浙江省经济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
A.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
B.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外迁
C.劳动密集型企业集聚,吸引外来劳工
D.经济增长缓慢,外来劳动力拉力减小
2.2010—2015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的状况是
A.机械增长率<0B.自然增长率<0
C.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D.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3.形成2010—2015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环境污染严重,本省人口外迁
B.产业转移,外来劳工大幅减少
C.我国二孩政策出台,人口出生率大增
D.城市发展快,城市人口出生率偏低
【答案】1.C
2.A
3.B
【解析】
【分析】
1.读表可知,2000年-2010年间浙江省常住人口增加了766万,而户籍人口增加247万,由此可见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引起人口的增加,故B项人口外迁错误;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就业机会多,故A项就业压力大错误;劳动密集型企业聚集会吸引大量外来劳工使得迁入人口增加,故C正确;常住人口2000年为4667万,户籍人口2000年为4501万,人口迁入数量为166万;常住人口2010年为5443万,户籍人口2010年为4748万,人口迁入数量为695万,外来人口的迁入量增加,说明经济增长加快,外来劳动力拉力增大,故D错误。

2.由表格信息可知:年间,自然增长率=(2015户籍人口-2010户籍人口)/2010户籍人口,数值大于0;机械增长率=(2015年常住人口-2015年户籍人口)-(2010年常住人口-2010年户籍人口)/(2010年常住人口-2010年户籍人口)=(656-695)/695= -0.056<0;故A正确,B、C、D错误。

3.由表中信息可知,常住人口2010年为5443万,户籍人口2010年为4748万,人口迁入数量为695万;常住人口2015年为5539万,户籍人口2015年为4883万,人口迁入数量为656万,年浙江省人口迁入数量减少。

形成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产业转移,外来劳工大幅减少,故B正确。

浙江为人口迁入省区,人口增长以迁入为主,与自然增长关系不大,故A、C、D错误。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人口数量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理解常住人口的变化包括自然增长影响的户籍人口变化和人口迁移影响的机械增长。

15.北京时间2019年1月1日20点35分开始出现“水星凌日”现象,即在地球上能观察到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