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河源市忠信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河源市忠信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
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论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生成H2O的量和消耗O2的量不变的是:
A.C3H8.C4H6 B.C3H6.C4H6O3 C.C2H2.C6H6 D.CH4O.C3
H4O5
参考答案:
D
略
2. 已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
ΔH-TΔS<0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某反应A===D+EΔH-TΔS=(-4 500+11T) J·mol-1,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A.高于409 K B.低于136 K
C.高于136 K而低于409 K D.低于409 K
参考答案:
A
要防止反应发生需满足ΔH-TΔS>0的条件,解不等式得T>409 K,故A正确。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化钠水解:S2-+2H2O H2S+2OH-
B.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
=BaSO4↓+2H2O
C.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CO32—+CO2+H2O=2HCO3—
参考答案:
B
略
4. x 、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
A.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
C.x 的氧化性小于y的氧化性
D.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 的第一电离能
参考答案:
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2×6.02×1023
B.用激光笔照射CuSO4溶液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常温下,铝片能溶于浓硫酸
D.常温下,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
参考答案:
D
解析:1molN2约含的分子数是6.02×1023,含有的原子数约为2×6.02×1023;激光笔照射胶体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常温下,铝片遇到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反应瞬间停止;淀粉遇到I2会发生颜色反应,显蓝色,利用该特征反应可以进行互检。
本题D是正确选项。
6. 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下列措施或者做法不当的是
A.将使用后的菜刀洗净擦干 B.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应当保留
C.在铁制水管表面镀一层锌 D.在铁制门窗表面喷涂防护漆
参考答案:
B
略
7. (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 Sp[MgF2]>K Sp[Mg(OH)2],不能实现Mg(OH)2转化为MgF2。
B.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的pH大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溶液和NH4HSO4溶液,后者的c(NH4+)大
D.FeCl3与KSCN反应达到平衡时,加入KCl溶液,则溶液颜色变深
参考答案:
BC
8.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
c(H+) + c(M+) == c(OH-) + 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参考答案:
AC
略
9. 下列对金属及其制品的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A.铁锅用完后,用水刷去其表面的油污,置于潮湿处
B.通过特殊工艺,增加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C.对于易生锈的铁制品要定期刷防护漆
D.把Cr、Ni等金属加入到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参考答案:
A
略
10. 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若经2 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B
略
11. 以下气体因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作用引起中毒的是()
A.CO2 B.CO C.NO2 D.SO2
参考答案:
B
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专题:糖类与蛋白质专题.
分析:一氧化碳能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氧气失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引起中毒.解答:解:A.二氧化碳无毒,故A错误;
B.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B正确;
C.二氧化氮的毒作用主要是损害深部呼吸道,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水肿及(或)痉挛导致窒息.SO2还会导致糖及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从而引起脑、肝、脾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题目难度不大,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把握好常见气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 常温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离子组是
A.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 Fe3+、、、
B.K/c.1 的溶液中:、、、
C.由水电离出的c的溶液中:、、SO42-、
D.澄清溶液中:、、、
A
略
13. 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①硫化橡胶②蔗糖③油脂④酚醛树脂⑤蛋白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
参考答案:
D
14.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Ba(OH)2、Na2SO3、FeCl3、KCl B.Na2CO3、NaHCO3、KNO3、NH4Cl C.NH3·H2O、H3PO4、Na2SO4、H2SO4 D.NaCl、CH3COOH、AlCl3、NaHSO4、
参考答案:
B
略
1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浓硫酸进行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其性质的实验。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装置中适于收集二氧化硫的气体是(填字母)。
(2)将一收集满二氧化硫气体的小试管倒置于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可观察到的现
象是。
(3)上述实验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尾气可选用E装置来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Cu+2H2SO4(浓)CuSO4 + 2H2O + SO2↑ C
(2)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液变成红色
(3)2NaOH+SO2=Na2SO3+H2O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电极a、b分别为Ag电极和Pt电极,电极c、d都是石墨电极。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
C、d两极上共收集到336mL(标准状态)气体。
回答:
(1)直流电源中,M为______________极。
(2)Pt电极上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__g 。
(3)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与电极b、c、d分别生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________。
(4)电解过程中,AgNO3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AgNO3溶液的pH__________,H2SO4溶液的浓度_________ ,H2SO4溶液的pH________ 。
(5)若H2SO4溶液的质量分数由 5.00%变为 5.02%,则原有 5.00%的H2SO4溶液为______g。
参考答案:
18. 如图所示,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有活塞的容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正反应放热),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
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仍与上述平衡相同,那么:
①若a=1,c=2,则b=_________。
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3;逆②1<c≤4
(2)降低温度;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分子数减少
19. 以乙醇和1-溴丙烷为主要原料来制取乙酸异丙酯,写出制取过程中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乙醇→乙酸,1-溴丙烷→乙烯→2-溴丙烷→2-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