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有答案-福建省泉州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根据下面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1m/s
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30m
C.一个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dm
D.唱一遍国歌的时间大约是15min(分钟)
2. 同步通信卫星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在空中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我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不用参照物
3. 如图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 如图所示,为了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A. B. C. D.以上都不对
5. 在抗震救灾中,为了将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及时运往灾区,使用了多种运输工具,下列运输工具正常情况下能最快完成任务的是()
A.列车
B.大卡车
C.大型运输飞机
D.冲锋舟
6. 如图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A. B.
C. D.
7.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少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用力敲打鼓面,纸面上的纸屑会跳起
8. 在男女声合唱同一首歌曲中,我们能分辨出他们发出声音的不同(即这段是“男声”,那段是“女声”),我们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
A.传播速度
B.音色
C.音调
D.响度
9. 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真空不能传声
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
11.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
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减弱热岛效应
C.减少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12.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房屋
13. 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
D.利用回声加强原声
14.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15. 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16. 如下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象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 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A.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C.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D.无法确定平均速度
18.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3,运动路程之比是3: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9:1
B.8.1:1
C.1:9
D.无法比较
二、填空、作图题(每小格1分、共10分)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随着指挥员“点火”一声令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平地托起,直冲云天.在刚离地上升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翟志刚是________的;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翟志刚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百米赛跑中,记时员总是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然后听到枪声,这是因为光速比声速________得多(选填“快”或“慢”).光在真空中是沿________(选填“直线”或“曲线”)传播的,其速度达到________m/s,相当于一秒钟可绕地球赤道转七圈半.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
小.
三、问答题(共4分)
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
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的巨大的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并简要说明科学道理.
(1)错误1________,理由________
(2)错误2________,理由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每小格2分,共32分)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用图中的刻度尺来测量铅笔的长度,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 cm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
(2)________.
如图所示,将电铃放到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去当中的空气,接通电铃开关,使电铃工作,这时几乎___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这时若慢慢地往其中放入
空气,铃声会逐渐________(填“变小”、“变大”或“不变”).由此可推断,声音的传播
需要________,若在真空将________(选填“可以”或“无法”)传播.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乙到丙所通过和路程是________cm,小车的在这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从实验中可知,小车在这段路程中是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的.
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________的关系.
(3)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的关系
(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像.所以它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实”或
“虚”).
五、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某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它在最初30s内通过的路程为180m.问它在全程的速度应该是多少?
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________min才能到达机
场.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则该处海深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答案】
A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时间的估测
长度的估测
【解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
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m/s≈1.1m/s左右,故A符合实际;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ℎ=4×1
3.6
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与一层楼的高度差不多,约3m左右,绝达不到30m,故B不符合实际;
C、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远远小于10dm,故C不符合实际;
D、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是50s,远远小于15min,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
2.
【答案】
C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
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AB.卫星和太阳、月亮之间位置不断变化,以太阳、月亮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故AB不符合题意;
C.同步通信卫星是指地球同步卫星,卫星和地球的转动方向和转动的速度是相同的,地球和卫星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没有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无法确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答案】
B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解答】
解:
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零刻线对齐被测对象,放正,尺的刻面紧贴被测对象,故B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图中刻度尺的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4.
【答案】
B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
【解答】
解:A、三角板与刻度尺的刻线不一定垂直,故A错误;
B、刻度尺的零刻线对准桌面,三角板的直角边与刻度尺的刻线垂直,圆柱体的直径等于三角板直角边与桌面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故B正确.
C、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此方法无法确定圆的直径,故C错误;
D、因为B正确,所以D错误.
故选B.
5.
【答案】
C
【考点】
物理常识
【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对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正常情况下的速度有所了解.
【解答】
解:大型运输机的速度有时接近,甚至超过声音的速度,远远大于列车、大卡车、冲锋舟的速度.
故选C.
6.
【答案】
B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相等,可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选择.
解:
由题意知:四个图片中,每相邻两点间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若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也应相等,符合这个特点的只
有B选项;
故选B.
7.
【答案】
C,D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
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
D、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
故选C、D.
8.
【答案】
B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
和结构有关.
【解答】
解:不同的发声体声音的特色不同,我们能分辨是男声还是女声主要是根据他们声音
的音色判断的.
故选B.
9.
【答案】
A
【考点】
响度
【解析】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
解:调节音量按钮会改变声音的强弱,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A.
10.
【答案】
B
【考点】
人耳的构成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条件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2)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才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等;
(4)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解答】
解: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正确;
C、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控制尾气排放指标能够减弱对大气的污染,和减弱噪声是没有联系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1.
【答案】
C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逐个分析选择项的内容,找出它们的共同目的。
【解答】
A、汽车的禁鸣与绿化居住环境没有关系。
故A错误。
B、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缓解“热岛效应”无关。
故B错误。
C、禁止汽车鸣笛;安装隔音板;铺设沥青路面都是减小噪声的办法。
故C正确。
D、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减少大气污染无关。
故D错误。
12.
【答案】
A
【考点】
光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13.
【答案】
A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声音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学科,回声是声音反射,在学习声音的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们从实际生活中入手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解答】
A、回声壁是能让人听到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回声是声音的反射产生,不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但是回声是声音的反射产生的,不符合题意;
D、回声壁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回声,不是利用回声增强原声,不符合题意;
14.
【答案】
C
【考点】
光的反射
【解析】
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它也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有实际的应用.
【解答】
解: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按一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故选C.
15.
【答案】
C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法来作图和判定。
【解答】
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F”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
也可将像将“F”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故C正确。
16.
【答案】
B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大,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物体路程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
(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如果速度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
【解答】
解:①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①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②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③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所以④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②和③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17.
【答案】
A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知道3s内、前2s内、后2s内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s
t
求出对于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
A.3s内的运动路程s=2m+3m+4m=9m,运动时间t=3s,平均速度v=s
t =9m
3s
=
3m/s,故A正确;
B.前2s内的运动路程s′=2m+3m=5m,运动时间t′=2s,平均速度v′=s′
t′=5m
2s
=
2.5m/s,故B错误;
C.后2s内的运动路程s″=3m+4m=7m,运动时间t′=2s,平均速度v″=s″
t′=7m
2s
=
3.5m/s,故C错误;D.A正确,则D错误.故选A.
18.
【答案】
A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要判断速度之比,要根据速度公式v=s
t
,由题目的路程、时间之比来求速度之比.【解答】
解:甲、乙的路程之比s甲:s乙=3:1,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1:3,
由v=s
t
可得,甲乙速度之比:
v甲v乙=
s甲
t甲
s乙
t乙
=s甲
s乙
×t乙
t甲
=3
1
×3
1
=9
1
.
故选A.
二、填空、作图题(每小格1分、共10分)
【答案】
运动,静止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翟志刚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若以飞船为参照物,翟志刚与飞船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答案】
振动,音调,空气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解答】
用弓拉动琴弦,琴弦会振动而发声;
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琴弦发出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答案】
快,直线,3.0×108
【考点】
声速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
(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3×108m/s;常温下,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
【解答】
解:
(1)发令时烟和声音同时发生,而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计时裁判看到
烟后要再经一段时间才能听到枪声,所以看枪冒烟计时比听到枪声才计时误差小,更
准确.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故答案为:快;直线;3.0×108.
【答案】
解:由入射角为60∘,可得反射角也为60∘,在法线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度数等于入射
角为60∘即可,如图所示: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
解:由入射角为60∘,可得反射角也为60∘,在法线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度数等于入射
角为60∘即可,如图所示:
三、问答题(共4分)
【答案】
听到了遇险的巨大的爆炸声,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听不
到声音
听到了遇险的巨大的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
速度,所以如果能听到声音,也应该先见到火光,后听到声音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根据声音的传播条件
可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两处科学性错误是:(1)听到了遇险的巨大的爆炸声;理由是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听不到声音;
(2)听到了遇险的巨大的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理由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所以如果能听到声音,也应该先见到火光,后听到声音.
四、实验探究题(每小格2分,共32分)
【答案】
刻度尺,5.25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
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1mm;
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7.25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7.25cm−
2.00cm=5.25cm.
故答案为:刻度尺;5.25.
【答案】
解:由图可知:该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存在错误;(1)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
(2)刻度尺的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
(2)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解答】
解:由图可知:该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存在错误;(1)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
(2)刻度尺的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答案】
不能,变大,介质,无法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1)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抽气机抽去当中的空气,接通电铃开关,使电铃工作,这时几乎不能听到铃声;
(2)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坡璃罩内,将会听到声音逐渐变大;
(3)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故答案为:不能;变大;介质;无法.
【答案】
2.00,0.5,0.75,变速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1)根据表的示数读出起点与终点的时刻;然后通过读刻度尺得出起点与终点的距离,再根据v=s
t
求得平均速度;
(2)由表中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的速度大小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解答】
解:(1)小车从乙到丙运动的距离:s1=8.50cm−6.50cm=2.00cm,小车运动的时间t1=10:5:10−10:5:=4s,
小车的运动速度v1=s1
t1=2.00cm
4s
=0.5cm/s;
(2)小车从甲到丙的通过的路程:s=8.50cm−4.00cm=4.50cm,所用时间:t= t1=10:5:10−10:4:=6s,
则小车全程的速度:v=s
t =4.50cm
6s
=0.75cm/s;
(3)由图可知,小车甲到乙运动的距离:s2=6.50cm−4.00cm=2.50cm,小车从甲到乙用时t2=10:5:6−10:5:4=2s,
则小车从甲到乙的速度:v2=s2
t2=2.50cm
2s
=1.25cm/s;
因为小车前段路程运动快、后段路程运动慢,所以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或减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2.00;0.5;0.75;变速.
【答案】
较黑暗,确定像的位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像与物大小,不能,虚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此题目,对一些常见物量要有一定估测能力,根据生常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解答】
解:桌的高为75cm,12m太高,该A正确;
中学生体育测试时生800米跑用间大约为mi,故平均速为v=S
t =80m
80s
≈4.4m/,故D确.
一瓶矿泉水量约为500g,50少了,B不正确;
故C.
五、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答案】
全程的速度应该是6m/s.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已知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s
t
,代入数值即可.【解答】
解:s=180m,t=30s,
则车的速度v=s
t =180m
30s
=6m/s,
由于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方向不变,所以全程的速度应该是6m/s.
【答案】
18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从标志牌可以看出距离和最高限速,根据公v=s
t
可求行驶时间.
【解答】
解:由标志牌知:最大行驶速度v=100km/ℎ,距机场s=30km
由v=s
t
得:
t=s
v =30km
100km/ℎ
=0.3ℎ=18min.
故答案为:18.
【答案】
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4500m.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解析】
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的深度.
【解答】
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1
2
×6s=3s,
则该处海水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