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及一次投料量的计算

合集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及投料量

混凝土配合比及投料量

混凝土配合比及投料量计算书一、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依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1、混凝土试配强度f cu ,o = f cu ,k +1.645σ = 20+1.645×5 = 28.23/mm 2 2、计算水灰比水泥的实际强度:f ce = 48.025N/mm 2采用骨料为碎石:αa = 0.46,αb = 0.07 混凝土所需水灰比:C W= αa f ce /(f cu,o +αa αb f ce ) = 0.46×48.03/(28.23+0.46×0.07×48.03) = 0.743、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为:m wo = 175kg/m 3 4、水泥用量计算m co = m wo /(W/C) = 175/0.74 = 235.84kg/m 3 5、选取砂率混凝土合理砂率为:βs= 34%6、掺粉煤灰后,每立方米水泥和粉煤灰用量m c = mco(1-βc) = 235.84×(1-0.15) = 200.46kgm f = δc(mco-mc) = 1.5×(235.84-200.46) = 53.06kg7、粗骨料用量计算m co +mgo+mso+mwo= ρhβs = (m so/(m so+ m go))×100%235.84+mgo +mso+175 = 2400m so /(mso+ mgo) = 0.34解得:mso = 676.32kg,mgo= 1312.85kg基准混凝土材料用量为:mco = 235.84kg,mso= 676.32kg,mgo= 1312.85kg,mwo= 175kg8、细骨料用量计算m s = mso-(mc/ρc+mf/ρf-mco/ρc)ρs= 676.32-(200.46/3100+53.06/2200-235.84/3100)×2620 =643.02kg9、混凝土基准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水泥∶砂∶石∶粉煤灰∶水 = 200.46∶643.02∶1312.85∶53.06∶175 重量配合比:水泥∶砂∶石∶粉煤灰∶水 = 1∶3.21∶6.55∶0.26∶0.87二、混凝土投料量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石∶水 = 1∶3.21∶6.55∶0.87= 300∶962.31∶1964.74∶261.90m w +0.15ms+0.03mg= 261.90(1-0.15-0.06)ms +0.06mg= 962.310.06ms +(1-0.03-0.06)mg= 1964.74由上面得:mw = 23.87kg,ms= 1079.90kg,mg= 2085.17kg每次投料量为:mc = 300kg,ms= 1079.90kg,mg= 2085.17kg,mw= 23.87kg。

混泥土配比计算公式

混泥土配比计算公式

混泥土配比计算公式
混泥土配比计算公式指的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用料的种类、数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对混凝土中每种材料的配合比例进
行计算的公式。

其具体公式为:
混凝土配合比 = (水泥用量/水泥单位质量体积) : (砂用量/砂单
位质量体积) : (石用量/石单位质量体积) : (水用量/水单位质量体积)
其中,水泥用量、砂用量、石用量和水用量分别指根据所选混凝
土强度等级,计算出每种材料的理论用量。

除此之外,混凝土配比的
计算还要考虑到不同种类的混凝土所需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同时
还需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最终得出的混凝土配合比
应满足设计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混凝土的制备

混凝土的制备

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制备的过程包括贮料、供料、配料和拌和。

其中配料和拌和是主要生产环节,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求品种无误、配料准确、拌和充分。

一、混凝土配料配料是按设计要求,称量每次拌和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配料的精度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配料要求采用重量配料法,即将砂、石、水泥、掺合料按重量计量,水和外加剂溶液按重量折算成体积计量。

施工规范对配料精度(按重量百分比计)的要求是: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溶液为±1%,砂石料为±2%。

设计配合比中的加水量根据水灰比计算确定,并以饱和面干状态的砂子为标准。

由于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影响极为重大,绝不能任意变更;施工采用的砂子,其含水量又往往较高,在配料时采用的加水量,应扣除砂子表面含水量及外加剂中的水量。

1.给料设备给料是将混凝土各组分从料仓按要求供到称料料斗。

给料设备的工作机构常与称量设备相连,当需要给料时,控制电路开通,进行给料。

当计量达到要求时,即断电停止给料。

2.混凝土称量混凝土配料称量的设备,有简易称量(地磅)、电动磅秤、自动配料杠杆秤、电子秤、配水箱及定量水表。

(1)简易称量。

当混凝土拌制量不大,可采用简易称量方式,如图9-1 所示。

地磅称量,是将地磅安装在地槽内,用手推车装运材料推到地磅上进行称量。

这种方法最简便,但称量速度较慢。

台秤称量需配置称料斗、贮料斗等辅助设备。

称料斗安装在台秤上,骨料能由贮料斗迅速落入,故称量时间较快,但贮料斗承受骨料的重量大,结构较复杂。

贮料斗的进料可采用皮带机、卷扬机等提升设备。

(2)电动磅秤。

电动磅秤是简单的自控计量装置,每种材料用一台装置。

给料设备下料至主称量料斗,达到要求重量后即断电停止供料,称量料斗内材料卸至皮带机送至集料斗。

(3)电子秤。

电子秤是通过传感器承受材料重力拉伸,输出电信号在标尺上指出荷重的大小,当指针与预先给定数据的电接触点接通时,即断电停止给料,同时继电器动作,称料斗斗门打开向集料斗供料。

混凝土配合比及投料量计算书

混凝土配合比及投料量计算书

混凝土配合比及投料量计算书计算依据: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4、《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一、混凝土配合比f cu,o=f cu,k+1.645σ=30+1.645×5=38.225N/mm22、计算水胶比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f ce=γc f ce,k=36.4N/mm2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f b=γf f ce=0.85×36.4 =30.94N/mm2采用骨料为碎石:αa=0.53,αb=0.2混凝土所需水胶比:W/C=αa f b/(f cu,+αaαb f b)=0.53×30.94/(38.225+0.53×0.2×30.94)=0.458o3、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为:m wo=175kg/m34、水泥用量计算m co=m wo/(W/C)=175/0.458=381.743kg/m3 > 320kg/m3满足要求!5、选取砂率混凝土合理砂率为:βs=34%6、骨料用量计算m co+m go+m so+m wo=ρhβs=(m so/(m so+ m go))×100%381.743+m go+m so+175=2400m so/(m so+ m go)=0.34解得:m so=626.707kg,m go=1216.549kg基准混凝土材料用量为:m co=381.743kg,m so=626.707kg,m go=1216.549kg,m wo=175kg7、掺粉煤灰后,每立方米水泥和粉煤灰用量m c=m co(1-βc)=381.743×(1-0.15)=324.482kgm f=δc(m co-m c)=1.5×(381.743-324.482)=85.892kg8、细骨料用量计算m s=m so-(m c/ρc+m f/ρf-m co/ρc)ρs=626.707-(324.482/3100+85.892/2200-381.743/3100)×26 20=572.813kg9、混凝土基准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水泥∶砂∶石∶粉煤灰∶水=324∶573∶1217∶86∶175重量配合比:水泥∶砂∶石∶粉煤灰∶水=1∶1.77∶3.75∶0.26∶0.54二、混凝土投料量m w+0.154m s+0.035m g=201(1-0.154-0.064)m s+0.056m g=7050.064m s+(1-0.035-0.056)m g=1464由上面得:m w=26kg,m s=789.2kg,m g=1554.8kg每次投料量为:m c=300kg,m s=789.2kg,m g=1554.8kg,m w=26kg。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及一次投料量的计算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及一次投料量的计算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及一次投料量的计算混凝土工程分为现浇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进程包括混凝土的配料、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

其施工工艺进程见图。

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要求一、水泥二、砂、石与水3、掺外加剂二、混凝土的配料一、混凝土试配强度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是依照工程要求、组成材料的质量、施工方式等因素,通过实验室计算及试配后确信的。

考虑到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的不同和转变,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提高一个数值,即式中:—混凝土配置强度;—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由统计求得,无统计资料按标准取值。

二、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在实验室依照初步计算的配合比通过试配和调整而确信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

确信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的骨料—砂石都是干燥的。

施工现场利用的砂石都具有必然的含水率,含水率大小随季节、气候不断转变。

如此仍按原配比投料,必然致使配合比不符。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按配合比投料,在施工时要按砂、石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进行修正。

依照施工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以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假定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y,水灰比为W/C,施工现场测得砂含水率为W sa、石子含水率为W g,那么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1+W sa):y(1+W g)水灰比W/C不变(但用水量要减去砂石中的含水量)。

例题1 某工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水灰比W/C=,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为C=285kg,现场实测砂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求施工配合比及每m3混凝土各类材料用量。

解:施工配合比=1:x(1+W sa):y(1+W g)=1:(1+3%):(1+1%)=1::按施工配合比计算每m3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水泥:285kg砂:285kg×=石:285kg×=水:285kg×××3%-285kg××1%=三、混凝土的拌制一、搅拌方式:混凝土有人工拌合和机械搅拌两种。

自拌混凝土用料量计算公式

自拌混凝土用料量计算公式

自拌混凝土用料量计算公式自拌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施工方便、成本低、强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正确计算混凝土的用料量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成本。

因此,掌握自拌混凝土用料量的计算公式是每个施工人员都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自拌混凝土用料量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水的用量。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用料的计算方法。

1. 水泥的用量计算。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它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泥的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水泥用量 = 混凝土体积×水泥用量比例。

其中,混凝土体积可以根据工程图纸或现场测量得出,水泥用量比例是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水泥的品种确定的。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比例在15%~20%之间。

2. 砂的用量计算。

砂是混凝土中的一种细骨料,它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渗性。

砂的用量计算公式如下:砂用量 = 混凝土体积×砂用量比例。

砂用量比例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的,一般在40%~50%之间。

3. 骨料的用量计算。

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一种粗骨料,它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骨料的用量计算公式如下:骨料用量 = 混凝土体积×骨料用量比例。

骨料用量比例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的,一般在60%~70%之间。

4. 水的用量计算。

水是混凝土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水的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水用量 = 混凝土体积×水灰比。

水灰比是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水泥的品种确定的,一般在0.4~0.6之间。

通过以上四个用料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混凝土的准确用料量。

在实际施工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率,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不宜随意更改。

2. 在计算用料量时,应考虑到混凝土的浪损和浇筑的损耗,适当增加用料量。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调整(建筑材料)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调整(建筑材料)

8.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
①按上述方法确定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
混凝土的体积密度计算值ρc,c:
ρc,c=mc+mf+mg+ms+mw 式中:ρc,c——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mf——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 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3); 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m3);
• (二)拌制仪器设备
强制搅拌机——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搅 拌机》JG 244的规定
搅拌方法:搅拌方式、投料方式和搅拌时间与工程实 际相同。
拌合物的用量:试配的最小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公 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
试验环境:符合混凝土拌合物试验和力学性能、耐久 性检验的要求。(17~25℃,相对湿度不低于50%)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拌合物数量(L)
≤31.5
20
40.0
25
(二)确定混凝土试拌配合比
1.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宜保持不 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 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 比。
2.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依据 测定拌合物稠度(坍落度、扩展度、维勃稠度),并检查 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能 (1)如实测坍落度小于或大于设计要求,可保持水胶比 不变,增加或减少适量浆料数量 (2)如出现粘聚性和保水性抗离析性不良,可适当提高 砂率或者外加剂;每次调整后再试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混凝土计算题

混凝土计算题

1、某泥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水灰,此为,实测混凝土的表观密度2410 kg/cm3,求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

答设水泥用量为mc,则有ms= mg= mw=因为mc +ms+mg+mw=p,则有mc+++=2410故水泥用量为mc=313kg 砂子用量为ms==657kg 石子用量为mg==1252kg水用量为mw= =188kg2、某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1::,水灰比W/C=。

每m3 混凝土水泥用量C=285千克。

现场实测砂的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2%,试求:(1)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2)每m3 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

施工配合比=1:(1+3%):(1+2%)=1::(4分)2 1m3各种材料用量水泥C=285kg,砂S==649kg 石子G==1257kg水= (6分)2.某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为:水泥308kg,砂700kg,碎石1260kg,水128kg,其中砂的含水率为%,碎石含水率为%。

试求:试验室配合比(以每m3混凝土各项材料用量表示)。

若用425号矿渣水泥(实测强度为45MPa),试问上述配合比能否达到200号混凝土的要求(A=,B=,σ。

=?3.某工地采用425号水泥拌制卵石混凝土混合料,已知所用的水灰比为,试求所拌制的混凝土的28天强度。

(注:卵石混凝土A=,B=.已知混凝土的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1︰︰, W/C=, 水泥密度为cm3, 砂表观密度为cm3, 石子表观密度为cm3,试计算1m3的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用量。

混凝土拌合物经试拌调整后,各种材料用量分别为:水泥3㎏,水㎏,砂㎏,石子13㎏,实测拌合物体积密度为2400㎏/m 3,试求拌制1m 3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

(6分)、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水泥︰砂︰石子),水灰比为,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为286千克。

现场测的砂的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施工配合比及每立方米混凝土各种材料的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及一次投料量的计算
混凝土工程分为现浇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过程包括混凝土的配料、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

其施工工艺过程见图4.27。

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要求
1、水泥
2、砂、石与水
3、掺外加剂
二、混凝土的配料
1、混凝土试配强度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是根据工程要求、组成材料的质量、施工方法等因素,通过实验室计算及试配后确定的。

考虑到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提高一个数值,即式中:—混凝土配置强度;—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由统计求得,无统计资料按规范取值。

2、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在实验室根据初步计算的配合比经过试配和调整而确定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

确定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的骨料—砂石都是干燥的。

施工现场使用的砂石都具有一定的含水率,含水率大小随季节、气候不断变化。

这样仍按原配比投料,必然导致配合比不符。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按配合比投料,在施工时要按砂、石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进行修正。

根据施工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以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假定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y,水灰比为W/C,施工现场测得
砂含水率为W
sa 、石子含水率为W
g
,则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1:x(1+W
sa
):y(1+W
g

水灰比W/C不变(但用水量要减去砂石中的含水量)。

例题1某工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28:4.47,水灰比W/C=0.63,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为C=285kg,现场实测砂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求施工配合比及每m3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

解:施工配合比=1:x(1+W
sa ):y(1+W
g

=1:2.28(1+3%):4.47(1+1%)=1:2.35:4.51
按施工配合比计算每m3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
水泥: 285kg
砂:285kg×2.35=669.75kg
石:285kg×4.51=1285.35kg
水:285kg×0.63-285kg×2.28×3%-285kg×4.47×1%=147.32kg
三、混凝土的拌制
1、搅拌方法:混凝土有人工拌合和机械搅拌两种。

人工拌合质量差,水泥耗量多,只有在工程量很少时采用。

人工拌合一般用“三干三湿”法,即先将水泥加入砂中干拌两遍,再加入石子翻拌一遍,此后,边缓慢地加水,边反复湿拌三遍。

2、混凝土搅拌机
(1)搅拌机分类及其适用范围:按搅拌机原理分为自落式搅拌机(重力拌和原理,适用于搅拌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土,坍落度不小于30mm)和强制式搅拌机(剪切拌和原理,适用于搅拌低流动性混凝土、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两类。

(2)搅拌机的工艺参数:搅拌机每次(盘)可搅拌出的混凝土体积称为搅拌机的出料容量;每次可装入干料的体积称为进料容量,搅拌筒内部体积称为搅拌机的几何容量;为使搅拌筒内装料后仍有足够的搅拌空间,一般进料容量与几何容量的比值为0.22-0.40,称为搅拌筒的利用系数。

出料容量与进料容量的比值称为出料系数,一般为0.60-0.70。

在计算进料量时,可取出料系数0.65。

3、加料顺序:按加料顺序不同可以分为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和水泥裹砂法等。

目前普遍采用一次投料法,即将砂、石、水泥和水一起加入搅拌筒内进行搅拌。

搅拌混凝土前,先在料斗中装入石子,再装水泥及砂。

水泥夹在石子和砂中间,上料时减少水泥飞扬,同时水泥及砂子不致粘住斗底。

料斗将砂、石、水泥倾入搅拌机的同时加水。

二次投料法又可分为预拌水泥砂浆法(即先将水泥、砂和水加入搅拌筒内进行充分搅拌,成为水泥砂浆后,再加入石子搅拌成混凝土)和预拌水泥浆法(即先将水泥和水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水泥净浆后,再加入砂和石搅拌成混凝土),多用于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

可比一次投料法提高强度约15%(或节约水泥15-20%)。

水泥裹砂法(又称SEC法),其投料顺序见图4.29。

主要采取两项工艺措施:一是对砂子的表面湿度进行处理;二是进行两次加水搅拌(第一次:20-26%)。

与一次投料相比,强度提高约20-30%,混凝土不易产生离析现象,泌水少,工作性好。

4、搅拌时间:从砂、石、水泥和水等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至开始卸料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应符合表4.10的规定。

搅拌时间短,混凝土搅拌不均匀,而且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搅拌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匀质性并不能显著增加,反而使混凝土和易性降低,同时影响混凝土搅拌机的生产率。

5、施工配料(一次投料量)
求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后,还必须根据工地现有混凝土搅拌机出料容量确定每次需要投入几整袋水泥,然后按水泥用量来计算砂、石、水的每次拌合用量。

例题2按例1,已知条件不变,采用400L混凝土搅拌机(出料系数为0.65),求搅拌时的一次投料量。

解:400L混凝土搅拌机每次可搅拌出混凝土:400L×0.65=260L=0.26m3
则搅拌时的一次投料量:
水泥:285kg×0.26=74.1kg(取一袋水泥,即50kg)
砂子:50kg×2.35=117.5kg
石子:50kg×4.51=225.5kg
水:50kg×(0.63-2.28×3%-4.47×1%)=25.85kg
四、混凝土的运输
1、运输要求
(1)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

当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保证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具有设计配合比所规定的坍落度,见P88表4.12。

(2)混凝土必须在初凝前浇入模板并捣实完毕,即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表4.11的规定。

(3)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连续进行。

(4)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容器的内壁应平整光洁、不吸水。

粘附的混凝土残渣应及时清除。

2、混凝土运输工具
(1)地面水平运输设备有:手推车、机动翻斗车、搅拌运输车、自卸汽车;
(2)混凝土垂直运输设备有龙门架、井架或塔式起重机、混凝土输送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