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选择题、是非题、复习题、求解题
普通化学习题册答案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一、判断题: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3、同一体系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
(×)4、体系的焓值等于恒压反应热。
(×)5、最稳定单质的焓值等于零。
(×)6、由于C a C O3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负值。
(×)7、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8、实验测定得到的反应热数据都是恒压反应热。
(×)二、计算题:1、某汽缸中有气体1.20L,在97.3 kPa下气体从环境中吸收了800J的热量后,在恒压下体积膨胀到1.50L,试计算系统的内能变化ΔU。
ΔU = q + w = q – pΔV= 800 – 97.3×103 ×(1.50 - 1.20) 10-3= 770 J2、根据Δf H mΘ的值,计算下列反应的Δr H mΘ(298K ) 是多少:(1)4NH3(g)+ 3 O2(g)= 2N2(g)+ 6 H2O(g);4NH3(g)+ 3 O2 = 2N2 + 6 H2O(g)Δf H mΘ/ kJ·mol-1- 46.11 0 0 - 241.818Δr H mΘ= 6×(- 241.818)- 4×(- 46.11) = -1266 kJ·mol-1(2)CH4(g) + H2O(g)= CO(g)+ 3 H2(g)。
Δr H mΘ= 206 kJ·mol-1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一、判断题: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Δ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3、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主要作用。
(√)4、因为∆G TΘ= -RTlnKΘ,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6、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选择题、是非题、复习题、求解题

答案:a) 20 bytes b) 确认号 = 90 运输层
7
6★ 考虑在 3.5 节讨论中的 Telnet 的例子。在用户键入字符‘C’数秒之后,用户又键入字符‘R’。 那么在用户键入字符‘R’之后,总共发送了多少个报文段,这些报文段的顺序号和确认号字段 应该是填入什么?
答案:a)错 b) 错 c) 对 d) 错 e) 对 f) 错 g) 错
5★ 假定主机 A 通过 TCP 连接向主机 B 连续发送两个 TCP 报文段。第一个报文段的顺序号为 90, 第二个报文段顺序号是 110。 a) 第一报文段中有多少数据? b) 假定第一个报文段丢失而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主机 B。那么在主机 B 发往主机 A 的确认报文 中,确认号应该是多少?
3▲ 当应用程序运行在 UDP 上时,某应用程序是否能够得到可靠的数据传输?如果能,如何实现?
答案:可以。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可以在应用层协议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但这需要大量的工 作和调试。
3.5 节
4★ 是非判断题 a) 主机 A 经过 TCP 连接向主机 B 发送一个大文件。假设主机 B 没有数据发往主机 A。因为 主机 B 不能随数据捎带确认信息,所以主机 B 将不向主机 A 发送确认。 b) 在该连接的整个过程中,TCP 的 RcvWindow 的大小不会变化。 c) 假定主机 A 通过一个 TCP 连接向主机 B 发送一个大文件。主机 A 发送的未被确认的字节 数不会超过接受缓存的大小。 d) 假定主机 A 通过 TCP 连接向主机 B 发送一个大文件。如果对于当前连接的一个报文段顺 序号为 m,则对于后续报文段的顺序号将必然是 m+1。 e) TCP 报文段在它的首部中有一个 RcvWindow 字段。 f) 假定在一个 TCP 连接中最后的 SampleRTT 等于 1s,那么对于这一连接的 TimeoutInterval 的当前值必定≥1s。 g) 假定主机 A 通过 TCP 连接向主机 B 发送一个顺序号为 38 的 4 字节报文段。这一报文段的 确认号必定是 42。
第1章 1.2工程材料的性能练习题

第1章 1.2工程材料的性能练习题1.是非题(1)因为σb=kHB,所以一切材料的硬度越高,其强度也越高。
( )(2)静载荷是指大小不可变的载荷,反之则一定不是静载荷。
( )(3)所有的金属材料均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 )(4)喷丸处理及表面辊压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 )(5)生产中常用于测量退火钢、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方法为布氏硬度法。
( )(6)材料的强度高,其塑性不一定差。
( )(7)材料抵抗小能量多次冲击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强度。
( )(8)只要零件的工作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材料不会发生塑性变形,更不会断裂。
( )(9)蠕变强度是材料的高温性能指标。
( )(10)凡是在加热状态下对金属材料进行的变形或加工都属于热加工的范畴。
( ) (11)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满足σ=Eε(胡克定律),因此E是弹性指标。
( ) (12)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弹性模量随热加工工艺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
( ) 2.选择题(1)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多数处于( )。
A.弹性变形状态B.塑性变形状态C.刚性状态D.弹塑性状态(2)下列四种硬度的表示方法中,最恰当的是A.700~850 HBW B.12~15 HRCC.170~230 HBW D.80~90 HRC(3)工程上希望材料的屈强比(σs /σb)高些,目的在于( )。
A.方便设计B.便于施工C.提高使用中的安全系数D.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4)αK值小的金属材料表现为( )。
A.塑性差D.强度差C.疲劳强度差D.韧性差(5)在设计拖拉机缸盖螺钉时应选用的强度指标是( )。
A.σe B.σs C.σ0.2 D.σb(6)国家标准规定,对于钢铁材料进行疲劳强度试验时,取应力循环次数为( )所对应的应力作为疲劳强度。
A.106~107B.107~108C.106~108D.107~109(7)涂层刀具表面硬度宜采用( )法进行测量。
A.布氏硬度(HBS) B.布氏硬度(HUW)C.维氏硬度D.洛氏硬度(8)材料的低温性能指标是( )。
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一、是非题1. “波函数平方有物理意义, 但波函数本身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对否 解:不对2. 有人认为,中子是相距为10-13 cm 的质子和电子依靠库仑力结合而成的。
试用测不准关系判断该模型是否合理。
解:库仑吸引势能大大地小于电子的动能, 这意味着仅靠库仑力是无法将电子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的,这个模型是不正确的。
二、选择题1. 一组正交、归一的波函数123,,,ψψψ。
正交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a ,归一性的表达式为 b 。
()0,()1i i i i a d i jb ψψτψψ**=≠=⎰⎰2. 列哪些算符是线性算符------------------------------------------------------ (A, B, C, E )(A) dxd(B) ∇2 (C) 用常数乘 (D) (E) 积分3. 下列算符哪些可以对易-------------------------------------------- (A, B, D )(A) xˆ 和 y ˆ (B) x∂∂和y ∂∂ (C) ˆx p和x ˆ (D) ˆx p 和y ˆ 4. 下列函数中 (A) cos kx (B) e -bx(C) e -ikx(D) 2e kx -(1) 哪些是dxd的本征函数;-------------------------------- (B, C ) (2) 哪些是的22dx d 本征函数;-------------------------------------- (A, B, C )(3) 哪些是22dx d 和dxd的共同本征函数。
------------------------------ (B, C )5.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可多选) ------------------(C,D )(A)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能量成正比 (B)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频率成正比 (C)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D)入射光子能量越大,则光电子的动能越大6. 提出实物粒子也有波粒二象性的科学家是:------------------------------( A )(A) de Bröglie (B) A.Einstein (C) W. Heisenberg (D) E. Schrödinger7. 首先提出微观粒子的运动满足测不准原理的科学家是:--------------( C )(A) 薛定谔 (B) 狄拉克 (C) 海森堡 (D) 波恩 8. 下列哪几点是属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多重选择):---------------( AB)(A)电子自旋(保里原理) (B)微观粒子运动的可测量的物理量可用线性厄米算符表征 (C)描写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必须是正交归一化的 (D)微观体系的力学量总是测不准的,所以满足测不准原理9. 描述微观粒子体系运动的薛定谔方程是:------------------------------( D ) (A) 由经典的驻波方程推得 (B) 由光的电磁波方程推得(C) 由经典的弦振动方程导出 (D) 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设三、填空题:1. 1927年戴维逊和革未的电子衍射实验证明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复变函数第1章测验题参考解答

3 1 , 0, ) 2 2
(B) (
3 1 , , 0) 2 2
(C) (
3 1 , 0, ) 2 2 zz i ( z 1)
2
(D) (
3 1 , , 0) 2 2
【答案】A 【 解 析 】 由 球 极 射 影 的 解 析 表 示 x
zz z 1
2
, y
, u
国
【解析】由球极射影的解析表示 x
, y
i ( z 1)
x
zz zz x, y y, u 0 ,所以 z 没有发生改变. 2 2i
数
)
, u
z 1 z 1
2
”
2
,当 z 1 时,
1.2 复平面的拓扑 1.2.1 初步概念 1.2.2 区域 曲线 (12 道题目) 一、 选择题 1. 满足条件
“复
z 2 zz 2 1 1 2 Re Re Re(1 i ) 1 . i 1 z 1
.
4
i sin )]3 8(cos i sin ) 8 3 3
变
.
【答案】1 【解析】
函
z 2 zz 2 1. 当 z i 时, Re 的值为 z 1
防
故 ( 3 i ) 的幅角主值为 2
3
(A) Re f ( x) 0 (C) Im f ( z ) 0 【答案】A 【解析】 由 f ( z)
国
2 1 z 3. 设 f ( z ) ,则当 z 1 时有 ( 1 z
大
3
f ( z) 1 f ( z) 1 1 z 可得 z ,又 z 1 ,则 1 ,即 f ( z ) 1 f ( z ) 1 , f ( z) 1 f ( z) 1 1 z
无机化学——第1章习题解答①

第1章习题解答①一、是非题:(01)氨的沸点是-33℃,可将100kPa、-20℃时的氨气看作理想气体。
(X)(02)通常,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可被看作理想气体。
.(√)(0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不仅适用于单一组分的理想气体,也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04)某系统中充有CF4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当压力增大二倍时,体积也增大二倍。
(X)(05)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X)(06)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R为8.314J·mol-1·K-1。
若体积的单位为m3,则压力的单位是kPa。
(X)(07)在同温同压下,N2与CO的密度不相等。
(X)(08)在同温同压下,CO2和O2的密度比为1.375。
(√)(09)在298K和101kPa下,0.638g的某气体体积为223mL,则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2。
(√)(10)质量相同的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它们的体积比为7:8。
(X)(11)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是指该组分气体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和温度时所产生的压力。
.(√)(12)某气体A的压力为101kPa,300K时体积为2.0L。
气体B的压力为202kPa,300K时体积为1.0L。
将两者充入1.0L真空容器中,保持T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404kPa。
(√)(13)在某混合气体中,若N2与H2的质量相等,则p(N2):p(H2)=1:14。
.(√)(14)等温等压下,气体A和B的体积分别为V A和V B,将它们混合,保持温度不变,则它们的分压比为p A:p B=V B:V A。
.(√)(15)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
.(X)(16)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体积是指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温度、相同压力时该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所占有的体积。
.(√)(17)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体积V(A)=n(A)RT/p(A)。
无机化学——第1章习题解答③

第1章习题解答③一、是非题(1)由于反应N2O5(g)→2NO2(g)+12O2(g)在298K、1kPa时为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解:错(2)热力学温度为0K时,任何完整晶体纯物质的熵都是零。
()解:对(3)在298K下,S(H2,g)=0J·mol-1·K。
()解:错(4)在298K,标准状态下,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熵不为零。
()解:对(5)反应:3H2(g)+N2(g)→2NH3(g)的△r S值与反应32H2(g)+12N2(g)→NH3(g)的△r S值相同。
.()解:错(6)已知反应P4(s)+6Cl2(g)→4PCl3(g)的标准摩尔反应熵变为△r S(1),1 4P4(s)+32Cl2(g)→PCl3(g)的标准摩尔反应熵变为△r S(2),则△r S(2)=14△r S(1)。
()解:对(7)按热力学规定:在标准状态下,(参考温度为298K),H+(aq)的△f G,△f H,S(实际上是相对值)均为零。
.()解:对(8)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
.()解:对(9)某一系统中,反应能自发进行,其熵值一定是增加的。
.()解:错(10)恒温恒压下,熵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解:错(11)△r 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解:错S(NH3,g)。
()(12)在298K时,反应3H2(g)+N2(g)→2NH3(g)的△r S=12解:错(13)在298K时,反应C(s)+O2(g)→CO2(g)的△r S=S(CO2,g)。
.()解:错(14)298K时,C(石墨)+O2(g)→CO2(g)的△r S<S(CO2,g)。
.()解:对(15)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表中,查出某些水合离子的S可以小于0J·mol-1·K-1。
.()解:对(16)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表中查出的所有水合离子的S>0J·mol-1·K-1。
无机化学——第1章习题解答②

第1章习题解答②一、是非题:(1)气体的标准状况与物质的标准态是同一含义。
()解:错(2)在恒温恒压下,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Q p=△H=H2-H1,因为H是状态函数,故Q p也是状态函数。
()解:错(3)系统状态一定,状态函数就有确定的值。
.()解:对(4)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与过程的途径无关。
()解:对(5)功和热是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解:对(6)气体膨胀或被压缩所做的体积功是状态函数。
.()解:错(7)由环境中吸收热量,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加。
.()解:对(8)环境对系统做功,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加。
()解:对(9)系统的焓等于系统的热量。
()解:错(10)系统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解:错(11)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解:对(12)反应的热效应就是该反应的焓变。
.()解:错(13)由于CaCO3的分解是吸热的,故它的生成焓为负值。
()解:错(14)298K时反应Na(s)+1Cl2(g)→NaCl(s)的△r H=-411.1kJ·mol-1,即该温度下NaCl(s)2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411.1kJ·mol-1。
()解:对(15)298.15K时由于Na+(g)+Cl-(g)→NaCl(s)的△r H=-770.8kJ·mol-1,则Na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770.8kJ·mol-1。
()解:错(16)298K时,反应CO(g)+Cl2(g)→COCl2(g)的△r H=-108kJ·mol-1,则△r H(COCl2,g)=-108kJ·mol-1。
()解:错(17)所有气体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都为零。
()解:错(18)△f H(Br2,g)=0kJ·mol-1。
()解:错(19)298K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解:对(20)在密闭容器中盛有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使其反应生成NO(g),保持反应在等温下进行,则该反应的焓变一定等于△f H(NO,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什么是客户机程序?什么是服务器程序?服务程序会向客户端程序请求和接收服务吗?
答案:一个网络程序通常由两部分程序组成,两部分程序分别运行于不同的主机上,并彼此进 行通信。首先发起通信的程序是客户端。典型地,都是客户端程序向服务端程序请求和接收服 务。
4★ 因特网提供给其应用程序传输服务有哪两类?每类服务有哪些特点?
答案:正确 提示:ADSL 中,从 ISP 路由器到用户终端系统能以高达 8Mbps 的下行速率传输数据。从用户 终端到中心局路由器的方向相反,即上行数据的传输率则低于 1Mbps。
7. 在万维网诞生之前,因特网中就已经有了网络新闻。
答案:正确 提示:万维网诞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它的出现使因特网得到了普及。
答案:正确 提示:因特网所用的网际协议栈共有 5 层,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 层和应用层。主机(即终端系统)实现因特网的全部 5 层协议,路由器实现第一层到第三层。
4. 因特网提供给它的应用程序两类服务,TDM 服务和 FDM 服务。
答案:错误 提示:因特网,或者说更为一般的 TCP/IP 网络为其应用程序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无连接服务 和面向连接服务。
答案:在虚电路网络中,网络核心部分的每个分组交换机为每个通过它的虚电路维持一个连接 状态信息。一些连接状态信息保存在 VC 号转换表中。
11 ★ 假设你正在为一种新型分组交换网络研发标准,且需要决定该网络类型采用虚电路路由还是数 据报路由。请问使用虚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虚电路的缺点包括(1)需要有一个信令协议来建立和释放 VC 连接。(2)需要在分组交 换机中维持连接状态。至于优点,一些研究者和工程师认为它更容易提供 QoS 服务,例如保证 最小传输率的服务或保证最大端到端分组延迟的服务。
疑难:▇ 重点:★ 一般:▲ 了解:◆ 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8
组(忽略传播时延)。因此,端到端的总时延是 L/R1 + L/R2。
10▲ 在虚电路网络中,连接状态信息意味着什么?如果在虚电路网络中的一个交换机中,以每毫秒 一个连接的平均速率创建和拆除连接,那么转发表的更改速率是多少?
答案:线路交换网络能确保在一个通话期间,有定量的端到端的带宽。而现在大部分分组交换 网络(包括因特网)都不能提供端到端可靠带宽的保证。
8※ 为什么说分组交换采用了统计多路复用?比较统计多路复用和在 TDM 中使用的多路复用技术。
答案: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来自不同源端的分组以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而不是以固定、预先分 配的方式,所以我们通常说分组交换运用的是统计多路复用模式。在 TDM 线路交换中,每台 主机取得各个循环的 TDM 帧中的某个固定时隙。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1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一、 选择题
在接下来的 7 个问题中,我们将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 30Mbit 的 MP3 文件。在 源和目的端之间的路径中所有链路的传输速率都是 10Mbps。假设传播速率是 2*108 m/s,源和目的端之间的距离是 10,000 km。
答案:B
9. 对于上题的情况,现假设当一辆车到达第二个收费站时,它继续前进而没有等待它后面的车辆 到达。此时的端到端时延是: A. 124 分钟 B. 122 分钟 24 秒 C. 62 分钟 D. 122 分钟 12 秒
答案:D
10. 本教材中把第 4 层(传输层)的 PDU 称作: A. 数据段 B. 分组 C. 帧 D. 报文
答案:B 提示:传播延迟是两个终端之间距离的函数,与分组长度和链路传输速率没有关系。
3. 根据上述条件,计算当第一个比特(bit)数据到达目的端时,源端已经发送了多少比特? A. 30,000,000 比特 B. 1 比特 C. 500,000 比特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答案:C
疑难:▇ 重点:★ 一般:▲ 了解:◆ 自学:※
答案:A 提示:传播延迟不变,发送延迟变成原来的两倍。
5. 现在假设 MP3 文件由 3 个分组构成,每个分组长度为 10 Mbits。忽略可能加在这些分组中的头
部信息和路由器的处理延迟。假设路由器采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总的时延是: A. 4.05 秒 B. 3.05 秒 C. 6.05 秒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答案:二者没有区别。在我们的文章中,“主机”和“端系统”两个词是交替使用的。端系统包 括 PC 机,工作站,Web 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与因特网相联的 PDA 和 Web TV 等。
2◆ “协议”一词常常用来描述外交关系,举一个外交协议的例子。
答案:假设 Alice 是 A 国的外交大使,她希望邀请 B 国的外交大使 Bob 来共进晚餐。Alice 不是 简单地打个电话告诉 Bob,“现在到我们这里来进晚餐吧。”而是先通知 Bob,建议一个日期和 时间。Bob 可能回答说他不能按其赴约,但在另一个时间可以来。Alice 和 Bob 继续相互传送“消 息”直到他们对晚餐的日期和时间达成一致。最后,Bob 在距约定时间正负 15 分钟内到达大使 馆。外交协议同样也允许 Alice 或 Bob 根据合理的理由礼貌地取消约定。
10. 如今,铜制双绞线在计算机网络中已不再使用。
答案:错误 提示:双绞线如今在高速局域网构架中仍是主流方案,同时在住宅因特网接入中也广泛使用。
三、 复习题
疑难:▇ 重点:★ 一般:▲ 了解:◆ 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6
1.1~1.5 节
1◆ 端系统之间有什么不同?列举不同类型的端系统。WEB 服务器是端系统吗?
2. 在发送一个分组到数据报网络中之前,源端主机必须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所将经过的所有 链路。
答案:错误 提示:数据报网络中分组的整个路由过程与不用地图而宁愿问路的司机类似。实际上,纯粹的 数据报网络中的交换机完全不清楚可能穿越其中的任何分组流。
3. 因特网协议栈中的第四层和第五层是在终端系统中实现的而不是在网络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中实 现。
12▲ 列出 6 种接入技术,并分别归为住宅接入、公司接入或移动接入中的一类。
答案: (1)通过电话线的拨号调制解调器技术:住宅接入 (2)通过电话线的 DSL:住宅或小型办公室接入 (3)光纤电缆混合技术:住宅接入 (4)带宽为 100Mbps 的交换以太网技术:公司接入 (5)无线局域网技术:移动接入 (6)蜂窝移动访问技术,如 WAP(无线应用协议):移动接入
答案: A 提示: 存储转发传输意味着路由器必须接收下完整的一个分组,然后才能开始把该分组的首位 发送到外出链路上。所以引入了一段存储转发时延。
6. 现在假设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只有一条链路,在链路中有 10 个 TDM 信道。该 MP3 文件在其中
一个信道上传输。端到端时延是: A. 300 微妙 B. 30 秒 C. 30.05 秒
5. ADSL 是共享带宽的。
疑难:▇ 重点:★ 一般:▲ 了解:◆ 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5
答案:错误 提示: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在用户与 ISP 之间是点到点的连接,因此 ADSL 的全部带 宽都是独占而不是共享的。
6. 使用 ADSL,每个用户获得的下行带宽比上行带宽多。
9▲ 假定在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间只存在一台分组交换机。发送主机和交换机间以及交换机和接收 主机间的传输率分别是 R1 和 R2。假设该交换机使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方式,发送一个长度为 L 分组的端到端总延迟是多少(忽略排队延迟、传播延迟和节点处理延迟)?
答案:假设发送主机在时间 t0 开始传输报文。在 t1 = L/R1 时刻,发送主机完成发送,路由器接 收到整个分组(忽略传播延迟)上。因为此时整个分组已到达路由器,所以路由器在 t1 时刻开 始将分组发送到接收主机。在 t2 = t1 + L/R2 时刻,路由器完成发送并且目的主机接收到整个分
答案:因特网提供给其应用程序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UDP)。每个因特网应用
程序都使用这两种服务之一。在第三章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服务。面向连接服务的的主要特
点如下:
z 端系统在彼此发送应用程序数据前先执行“握手”过程。
z 提供可靠数据传输。比如:应用程序的所有数据可以从连接的一端有序 无错地到
7
z 没有“握手”过程。 z 没有可靠数据传输的保证。
z 没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5★ 有人说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是等价的。这对于因特网的面向连接服务正确吗?流量控制和拥塞 控制的对象相同吗?
答案: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控制机制,二者的对象也完全不同。流量控制确 保连接的任何一方都不会因为过快地发送过量的分组而淹没另一方的缓冲区。拥塞控制调节控 制应用程序发送到网络中的数据总量,以防止网络核心的拥塞。(如:网络路由器自学:※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4
答案:A 提示:
协议栈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协议数据单元 消息 数据段 分组 帧 P-PDU
二、 判断题
1. 在虚电路网络的交换机必须给正在进行中的每个连接维护状态信息。
答案:正确 提示:数据报网络不在其交换机中维护任何连接状态信息。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2
提示:0.05 (s) * 10 (Mbps)
4. 现在假设在源和目的端之间有由一个路由器连接的两条链路,每条链路长 5,000 千米。仍然假
设整个 MP3 文件作为一个报文。假定不会出现拥塞,即一旦路由器接收完整个报文后,该报文 立刻开始被发送到下一条链路。计算端到端的延迟: A. 6.05 秒 B. 3.05 秒 C. 6.1 秒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8. HTTP 协议是在 1990 年的早期由 Netscape 公司提出的。
答案:错误 提示:Netscape 公司只是基于 HTTP 协议开发了浏览器,而不是制定 HTTP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