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井下避灾和自救互救共33页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 (3)在火源上风侧的人员,应迎(逆)着 风流撤退。在火源下风侧的人员,应迅速 戴好自救器顺风撤退。
28
❖ (4)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络出口的一 侧行进,并随时注意出口的位置。
❖ (5)不应直立奔跑,而应尽量躬身弯腰 ,低头快速前进。
❖ (6)撤退时,应利用水浸湿毛巾、衣物 或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
4
❖ 二、在灾区避灾的行动准则
❖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坚定的信念。 ❖ 2、加强避灾地点的安全防护,改善避灾
地点的生存条件。 ❖ 3、保持与外部救援人员的联系。 ❖ 4、积极创造自救脱险条件。 ❖ 5、积极配合救护人员的抢救工作。
5
第二节 自救器
❖ 一、定义: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 于携带,戴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 保护装备。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 斯突出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可有效防止 中毒或窒息。
30
案例四
❖ 某矿井下绞车房,因控制器短路引起明火火 灾。当时现场无人,火势迅猛发展。不久通 风工区和救护队4名职工途经该处发现火情, 烟雾已弥漫了绞车房,正向采区进风巷蔓延 ,直接威胁着整个采区的安全。这4人果断采 取措施,切断了绞车房的电源,就地利用现 场沙子和黄土直接灭火,同时迅速向调度室 报告,救护队很快来到现场,及时扑灭避免 了一场事故。
象,严禁取下口具、鼻夹呼吸或讲话。 ❖ 3.撤离时行走沉着平静,呼吸均匀,速度不可太快
。 ❖ 4.如启动装置失效或无启动装置者应先吹气3-5口。 ❖ 5.注意保护气囊,防止氧气损失。 ❖ 6.平时要避免摔碰,不许座用,防止漏气失效 。
14
❖ 三)压缩氧自救器使用注意事项: ❖ 1.随时注意观察压力表,气压不得低于
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

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透水和冒顶事故时,现场人员要迅速戴好自救器,正确分析和判断灾情,根据对事故的观察和判断,有秩序地撤出灾区,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调度室迅速通知有关人员,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根据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波及范围、人员分布、救灾的人力和物力,制定抢救方案,进行救灾。
一、井下发生火灾1、位于火源进风侧人员,应迎着新风撤出。
位于火源回风侧人员,如果距火源较近且火势不大时,应迅速冲过火源撤到进风侧,然后迎风撤退;如果无法冲过火区,则沿回风撤退一段距离,尽快找到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按避灾路线撤出。
2、在撤退时,所有处于烟火威胁区域的人员,要立即佩戴自救器,迅速向新鲜风流中撤退。
3、如果退路被堵或其他原因实在无法撤出,应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构筑临时避难硐室,尽量隔断风流,防止烟气侵入,然后静卧待救;4、撤离时,如果巷道已经充满烟雾,绝不可惊慌,不能乱跑,要迅速辩认出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沿着地俯身摸着铁道或铁管有秩序地外撤。
5、要设法同地面取得联系,以便救护队前来救援。
二、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1、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事故时,要立即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离灾区;巷道受到严重破坏,无法撤离,佩戴自救器后,尽快撤离到新鲜风流中去;如果巷道无法疏通,遇险人员要稳定情绪,坐到支护良好巷道下一侧,或进入硐室,并佩戴好自救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如利用风筒设置风障阻隔毒烟、火焰等),建立临时避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2、爆炸的瞬间,爆炸周围的空气有颤动现象和咝咝的空气流动声,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立即背向空气运动的方向倒地俯卧,面部贴地,用毛巾或手捂住口、鼻,暂停呼吸,防止高温气流吸入体内。
俯卧时用矿工帽护住颈项,用衣物护住身体各个部位避免烧伤和烫伤。
爆炸过后迅速佩戴好自救器,认清方向沿避灾路线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课件

安全撤离、妥善避灾。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返回
及时报告灾情!
附近人员应尽快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 故性质、灾害程度、伤亡情况、受困人数等信 息,并迅速利用各种办法向调度室汇报,并通 知相关人员了解灾情。
讲清自身所在地点及信息传播方向,把看到的 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 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报告,不可随意推断, 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4)在紧急情况下,积极正确的避灾自救措施,
是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一、自救器
二、自救互救的原则
三、避灾自救措施
四、避灾自救设施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 带,戴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 吸保护装备。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 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 可有效防止中毒或窒息。 [案例]
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1.去掉橡胶罩,掀起开启搬手,拉断封印条。
2.拔掉上外壳,拉住自救器,去掉下外壳。
3.将有口具的一面贴身,带上头带。
4.拨掉口具塞,将口具片塞进嘴里(唇、齿之 间),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打开启动开关 。 (化学式气瓶式)
5.用鼻夹夹住鼻子(鼻孔闭合)。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隔绝式自救器常见类型
类型及型号
防护时间 (分种) 氧气浓度(%) 吸气温度(℃) 携带质量(g)
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
化学氧ZH-15来自ZH-3015
30
≧21
≧21
≦60
≦55
<1300
煤矿 井下灾变时的自救互救

2021/8/5
13
(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
1、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在采煤工作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 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并快速打开隔离 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如 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时,应首先到避难场所或利 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
掘进工作面发现煤和瓦斯突出的预兆时,必须向 外迅速撤至防突反向风门之外,之后把防风突风 门关好,然后继续外撤。如自救器发生故障或佩 戴自救器不能安全到达新鲜风流时,应在撤出途 中到避难场所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等 待救护队援救。
2021/8/5
16
(6)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 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注意观察 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人与人之 间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7)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 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奕在烟气 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 室进行避灾扑救。
无论是救护队员还是其他井下人员,在遇险时应 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原则。
2021/8/5
3
(一)遇险自救原则
(1)“报”,即及时报告灾情。 (2)“抢”,即积极抢救。 (3)“撤”,即安全撤离。 (4)“避”,即妥善避灾。
2021/8/5
4
(二)遇险互救原则 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 (1)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
2、选择正确路线避灾
熟悉所有服务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是在 不同的灾害事故发生时能正确选择避灾路线,运 用有效避灾方法的前提。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

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距离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限,在出现意外灾变事故后报警到救护队赶到实施救援这段时间,矿工的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可以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第一讲矿工自救、互救矿工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矿工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的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行为。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一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一)矿工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四原则: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 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或配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 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 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二). 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 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 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 报告灾情。
立即电话报告调度室。
报告内容:(1). 事故性质。
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焰、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
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
(2). 事故发生地点。
(3). 灾害程度。
2. 积极抢救。
(1). 沉着冷静。
(2). 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
(3). 保障救灾人员安全,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跨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煤矿灾害自救互救及避灾办法

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井下灾害事故发生后,一般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在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一定要头脑清醒、沉着、冷静,要尽量了解判断事故发生地点、性质、灾害程度和可能波及的地点,要充分利用附近的电话或派出人员迅速将事故情况向领导或调度室汇报。
遇到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要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脸向下卧倒,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大量有毒气体;与此同时要迅速戴好自救器,选择顶板坚固、有水或离水较近的地方躲避。
遇到火灾事故时,要首先判明灾情和自己的实际处境,能灭(火)则灭,不能灭(火)则迅速撤离或躲避、开展自救或等待救援。
遇到水灾事故时,要尽量避开突水水头,难以避开时,要紧抓身边的牢固物体并深吸一口气,待水头过去后开展自救和互救。
遇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要迅速戴好隔离式自救器或进入压风自救装置或进入避难硐室。
(一)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地向事故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2、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实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荒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的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顶板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避灾,能动的开展自救、互救,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减少经济损失。
一、灾情汇报矿井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要尽可能地了解和判断灾害发生的原因、性质、程度等,迅速用最近的电话或其他可能的方式向煤业公司调度室汇报。
二、现场救灾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人员,在上岗干部、班组长带领下(或有经验的老工人),迅速组织起来,沉着冷静,统一指挥,采取行之有效措施进行现场救灾。
将灾害事故消灭在最初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安全撤离当现场不具备抢险救灾或虽经抢救无效时,应有组织地按照避灾路线撤离。
(每一个井下人员必须熟悉避灾路线)当无法撤离至地面时,应立即组织立即组织人员进入永久避难硐室等待救援。
四、瓦斯或煤尘爆炸后自救与互救当井下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后,要采取措施自救,主要方法是: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紧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迅速佩戴好自救器,沿着避灾路线,快速撤退到新鲜风流中。
(1)掘进工作面瓦斯或煤尘爆炸后自救与互救:如发生小型爆炸,伤害较轻,巷道和支架未遭到破坏,所有人员(包括轻重伤人员)应迅速带好自救器,撤退到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点。
如大型爆炸,巷道遭到破坏,佩戴好自救器,撤到安全地点,能疏通巷道想法疏通,无法疏通,应在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点等待救援。
(2)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后自救与互救:如通风系统未遭到破坏,应立即撤出灾区。
如通风系统遭到破坏,应佩戴还自救器,互相帮助,进风侧人员要逆风撤出,回风侧人员要经最短路线,撤到新鲜风流的安全地点。
如巷道堵死,撤不出来,应在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点等待救援。
推荐-矿井避灾与现场急救

矿井避灾与现场急救(一)矿井发生灾害后,职工进行自救应坚持“灭、护、撤、躲”的原则进行自救。
(二)矿井发生灾害后,职工应按照“三先三后”(先复苏后搬运,先止血后搬运、先固定后搬运)的原则进行避灾和互救。
(三)过滤式自救器佩戴操作方法1、取下保护罩;2、用拇指掀起红色的开启扳手,拉开封口带;3、拨开外壳上盖;4、握住头带,把药罐从外壳中拉出;5、从口具上拉开鼻夹,把口具塞进唇齿之间,咬住压垫,唇紧贴住口具,马上开始用口腔呼吸;6、把鼻夹夹在鼻子上;7、取下矿灯帽,把头带套在头顶上;8、带上矿灯帽,开始撤离灾区。
(四)矿井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后的自救与互救措施1、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后,遇险矿工未直接受伤害或者伤害不重时,应立即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匡助其撤到新鲜风流中,不能行走的伤员,在挨近新鲜风流30~50 米范围内,设法抬运到新鲜风流中,距离较远的只能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不可抬运,撤出后即将向矿调度室汇报。
2、如果爆炸严重,妨碍了撤退路线,应首先佩戴好自救器,并协助重伤员在较安全的地点待救,附近有独头巷道时也可暂时逃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立暂时避难场所,把矿灯、衣物等明显标识物,挂在避难场所外面明显的地方,然后进入室内静卧待救。
(五)发生火灾事故后的自救、互救措施1、首先要尽可能迅速了解或者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选择正确的路线撤退。
2、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得慌乱、不可奔跑。
3、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
4、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者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wei)险时,应迅速佩戴好自救器,选择最短的路程,绕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可能的话,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5、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无法撤出,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或者是寻觅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风空气供呼吸,如果无论逆风或者顺风撤退,都无法逃避着火巷道或者或者火灾烟气可能造成伤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利用现场情况搭筑暂时避难场所,进行避灾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