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高级职称资格
中医医生职称级别一览表

中医医生职称级别一览表中医医生是一门古老而且广受欢迎的医学体系,它包括了许多内容,如: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
不同于现代医学体系的基础是生物化学和生理学,中医医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脏腑经络等。
在中医医生职称级别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级别:初级中医师、中级中医师、副高级中医师、高级中医师、中医主任医师、和中医院长。
以下是各级别的相关参考内容:1. 初级中医师初级中医师是从事中医诊疗工作的基础级别。
要求熟练掌握中医经典,尤其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并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中医诊疗方案。
同时要求熟练掌握中药、针灸、推拿等诊疗技术,进行简单的中医治疗。
2. 中级中医师中级中医师是具有一定中医诊疗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中医师级别。
他们要求更专业化,有更深入的中医诊疗技术和理论知识,研究中医经典和历史文献,能够掌握复杂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并深入了解具体的中医诊疗师证书,如针灸医师证书等。
3. 副高级中医师副高级中医师是更具有临床经验和诊疗水平的中级中医师升级后的一级别。
要求更强的理论功底和更高的技术水平,在临床上有着更丰富的经验,能够制定系统的中医诊疗方案,具备针灸、推拿、中轴之技等多种技能。
4. 高级中医师高级中医师是中医师中最高级别的一个职称。
要求具备熟练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深刻的临床经验,能运用中医经典和诊疗技术,制定出有效的中医诊疗方案,能治疗和处理一些疑难杂症,并对常见疾病在治疗方案以外有自身的特别思路和创新。
5. 中医主任医师中医主任医师是经过长期工作和实践积累,具有独立诊疗能力和治疗高难疑难病症经验丰富的高级中医师的升级。
要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对中医诊疗技术、理论有很深刻的感悟,并能够进行中医临床病症的探究研究,涉猎完整的中医诊疗领域,有培养和指导初级中医师的能力。
6. 中医院长中医院长是中医医院中担任最高职务的人,要求有强大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中医医院内的各种资源,推进中医临床诊疗和科研。
中医高级职称申报条件

中医高级职称申报条件《中国医师资格考试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确定,申报中医高级职称的人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入选条件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国医师资格考试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2、拥有系统完整、规范的中医理论基础;3、实践能力优良,临床技能胜任本科室相应职责;专业技术成熟,熟练掌握诊断和治疗技术;4、拥有完备的中医学科队伍,临床科研能力较强;5、拥有持续职业生涯和学科发展的动力:二、申报条件1、拥有中医医学本科以上学历;2、在中央有关职称申报机构认定的机构从事中医临床事业10年以上(任职职称不限,可补充任免职时间);3、实施健康检查登记工作,发现疾病,立即给予病人治疗,执行国家规范的中草药治疗技术;4、独立完成或参与3项以上省级以上发表的论文、撰写教材、承担学科研究;5、近三年内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篇或以上,1篇发表在省级或以上刊物;6、近三年内主持或参加完成省级或以上课题2项;7、获得省级或者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次及以上;8、本人成为有史以来以自己独立工作为核心的唯一指导老师;9、组织、实施当地有关中医学科技活动,作为该活动负责人:10、制定和修改同行评审考核报告、常用文件或技术要求,评审中药新药、新技术或护理技术等;11、不得被体罚、未就学校成绩被留校察看、未就职的医疗机构被“挂靠”,接受未经核准的政治定见或问责;12、已实行挂号合作服务的医师,自本次申请之日起满2年的连续挂号服务。
三、考核条件1、职业素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拒绝腐败、拒绝不正当竞争,实行节约、爱护医疗资源,加强医风建设;2、学术水平:申报者本人应能独立分析和改进中医治疗,在工作实践中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健全诊疗实践经验;3、推广能力:能够跨越时代背景和各种类型的诊疗活动,发挥中医药在社会和临床服务中的作用;4、职责担当:能独立或团队协作,按时完成临床工作事宜,研究中医学知识,促进中医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医师临床、中医、口腔护师药师晋升高级职称工作量要求-V1

医师临床、中医、口腔护师药师晋升高级职称工作量要求-V1医师临床、中医、口腔护师药师是医疗行业从业者,他们的工作涉及到医疗领域中的各个方面,是医疗队伍中的重要角色。
要想在职称评定上获得提升,必须要满足相应的工作量要求。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个职称的工作量要求。
一、医师临床医师临床是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职业,他们主要负责诊断、治疗疾病。
想要在这个职业中晋升到高级职称,要满足以下工作量要求:1.工作年限:申请准备期满3年,积累工作经验5年。
2.科研成果:申请人要在省级及以上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申请人要部分参与过国家级或省级基金课题研究。
3.临床技术:申请人要掌握多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如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措施等。
二、中医中医作为我国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之一,其职称评定标准也不同于西医。
同时,中医从业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传统中医学知识,还要熟悉西医相关知识。
想要在这个职业中晋升到高级职称,要满足以下工作量要求:1.工作年限:中医从业人员的准备期期限一般为2年;积累工作经验满7年后,可以开始申请高级职称。
2.科研成果:中医从业人员应该有中医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的创新性成果,如发表期刊论文、参与研究课题、获得相关知识产权等。
3.业务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应该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制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临床救治技术等。
三、口腔护师口腔护师是医疗领域中细分的职业,其职责是协助口腔医生进行口腔诊疗,并进行口腔护理。
想要在这个职业中晋升到高级职称,要满足以下工作量要求:1.工作年限:申请准备期满3年,积累工作经验5年。
2.科研成果:申请人应该参加国际及国内口腔护理研讨会,取得相关学习、研究证书;发表相应口腔护理的论文;承担口腔护理方面相关的研究课题。
3.业务素质:口腔护师应该熟知口腔齿科诊疗及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负责口腔洁治、修复和种植等方面的工作。
四、药师药师的职责就是处理药物相关的工作,包括药品的配方、管理、标注、存储等职责。
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卫生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条件评定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医德规范;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深入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解决和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及技术难题;工作业绩显著,取得有价值的技术或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出版高水平的专业论文和著作;学术造诣较高,有组织、指导本专业全面业务工作和培养本专业人才的能力,是本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能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前沿医学知识并进行学术交流。
第一条适用范围适用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申报主任医师、主任技师、主任药师、主任护师的卫生技术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守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廉洁奉公,忠于职守,诚实守信,竭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一、从申报当年往前推算,5年内有过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原—1—则上不得申报。
二、在申报过程中被发现有伪造学历、资历、业绩成果,或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自申报当年起,5年内不得申报。
累计两次的,终身不得申报。
通过上述手段骗取职称,撤销其职称,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申报。
三、因违纪违法被有关部门立案审查调查或受到违纪违法处分处罚仍在处分处罚影响期内的。
四、发生医疗差错责任者,当年不得申报;发生医疗事故责任者未满2年的不得申报。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及以上,取得副高级职称后从事本领域专业技术工作累计5年及以上,申报专业原则上应与学历专业相一致或接近。
如自治区职称制度改革文件对学历资历条件有新规定,从其规定。
第四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对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不作统一要求,由各高级评委会相应职改办按照自治区职称制度改革有关文件的要求,在年度部署文中予以明确。
第五条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及专业能力考试条件一、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生站、采供血机构(血、浆站)从事医学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方可申报主任医师;—2—除无执业注册要求的专业外,申报主任医师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执业注册,依法执业,申报专业原则上应与执业范围相一致。
中医专长医师证书

中医专长医师证书中医专长医师证书是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一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针对中医领域的专业人才。
获得该证书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通过国家统一考试。
中医专长医师证书的获得条件1. 学历条件:申请人需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所学专业为中医学或相关专业。
2. 从业年限:申请人需在中医行业从事临床工作满5年及以上。
3. 带教经验:申请人需有一定的带教经验,即在临床工作中指导过其他人员进行诊疗工作。
4. 考试成绩:申请人需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合格成绩。
5. 评审资料:申请人需要提交相关资料进行评审,包括个人简历、职称证书、执业证书等。
中医专长医师证书的获得流程1. 报名参加国家统一考试。
每年卫生部都会组织国家统一考试,考试时间通常在每年的6月份。
报名时间通常在4月份左右,考试费用为1000元左右。
2. 参加国家统一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中医学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方剂学等多个方面。
考试形式为笔试和口试,笔试占60%,口试占40%。
3. 获得合格成绩后,申请人需要提交相关资料进行评审。
评审时间通常在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月内。
4. 审核通过后,申请人需要到当地卫生局进行注册登记,并领取中医专长医师证书。
中医专长医师证书的作用1. 提高职业水平: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证书可以充分证明申请人在中医领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这可以提高其在行业内的职业水平和竞争力。
2. 帮助就业: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证书可以增加申请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就业机会。
3. 促进行业发展: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证书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总之,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证书是中医行业从业人员提高职业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北京市中医药专业高级职称基本标准条件

北京市中医药专业高级职称基本标准条件一、适用范围本条件适用于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适用专业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学、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医肛肠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针灸学、推拿(按摩)学、中医康复学、中医治未病、全科医学(中医类)、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药学。
适用专业根据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和中医药学科发展适时调整。
二、申报基本条件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具备正常履行岗位职责必须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申报中医专业高级职称,应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按要求参加医师定期考核且合格;完成继续医学教育科目,取得相应的合格证明。
全国或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取得出师证书后,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申报晋升。
(一)副主任医(药)师担任主治医师(主管药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中医药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学历和专业工作经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取得中级职称,在主治医师(主管药师)岗位工作满5年;2.在区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取得中级职称,在主治医师岗位工作满7年;或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取得中级职称后,在主管药师岗位工作满7年;3.在主治医师(主管药师)岗位工作满2年,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申报副主任医(药)师:(1)获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以上(排名前7),或二等奖(排名前6);或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以上(排名前3),或二等奖(排名前2),或三等奖(排名第1)。
(2)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排名前2),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且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单项专利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多项专利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
中医药人员的职称晋升条件

中医药人员的职称晋升条件中医药人员的职称晋升条件是指在中医药行业中,中医药人员晋升职称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这些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本条件1.学历要求:晋升职称的中医药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历背景,通常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专业与中医药相关。
2.执业资格:中医药人员需要取得国家承认的执业资格证书,如中医执业医师证书、中药师证书等。
3.工作经验:晋升职称的中医药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通常要求在相关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定年限。
二、专业技术能力1.临床实践能力:中医药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2.科研能力:晋升职称的中医药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参与或主持过相关科研项目、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取得过科研成果等。
3.学术交流能力:中医药人员需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了解中医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中医药人员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尊重患者权利,维护患者利益。
2.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中医药人员需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其他医护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医疗任务。
3.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中医药人员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以适应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
四、业绩和成果1.临床实践成果:晋升职称的中医药人员需要提供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或技术创新等成果。
2.科研成果:晋升职称的中医药人员需要提供自己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如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专利等。
3.社会影响力和贡献:晋升职称的中医药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对行业的贡献度,如参与公益活动、推广中医药文化等。
综上所述,中医药人员的职称晋升条件包括基本条件、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及业绩和成果等多个方面。
这些条件旨在确保晋升职称的中医药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中医医生职称级别一览表

中医医生职称级别一览表中医医生职称级别是衡量中医医生学术水平与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目前,国内中医医生职称共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并对应着医生的技术能力、临床经验和职称评定标准。
一、初级中医医师初级中医医师相当于本科毕业,具备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治疗技能的专业人员。
初级中医医师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本科学历,以中医学专业为主2. 具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3. 具备中医临床工作最基本的技能4.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能够严格遵守中医伦理和规范初级中医医师主要从事基础医疗和服务性工作。
他们可以在中医专科门诊、中医保健机构、中医养生馆、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健康管理、中药制剂的生产等工作。
初级中医医师也是传承和推广中医文化的基本力量。
二、中级中医医师中级中医医师相当于硕士毕业或者本科毕业后从事中医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人员。
中级中医医师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硕士或者大学本科学历,以中医学专业为主2. 具有较深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疾病诊断和治疗3. 具备中医临床工作的较高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诊疗技术4. 具有一定的中医学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论文发表和学术活动经验5. 具有优良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是患者信任的可靠医师中级中医医师主要从事诊断和治疗、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能够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等治疗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临床特色。
中级中医医师还能够在中医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担任重要职务,并发表论文、参加国家级、省级及以上的学术会议。
三、高级中医医师高级中医医师相当于博士毕业或者本科毕业后从事中医工作10年以上的专业人员。
高级中医医师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博士或者大学本科学历,以中医学专业为主2. 具有深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诊疗技能,掌握熟练;各种综合治疗技术,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疾病的诊疗3. 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风格和特色,能够向其他医生传授经验和技能4. 在中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有较高的科研水平5. 具有优良的医德医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德素养高级中医医师是中医学科的专业带头人,既能够在中医临床诊疗方面发挥出色的作用,又能够在中医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发挥领导和管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临床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评职称资格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医学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医临床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中医学临床各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主治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按照本评审条件通过评审或考试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被聘任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的适用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合法行医权的中医师。
第五条中医学临床专业为:全科医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皮肤、骨伤、针灸、肛肠、耳鼻咽喉、按摩推拿等专业。
第六条申报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能正常从事医疗工作。
第七条有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专业,申报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完成下基层的医疗工作任务。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医疗事故责任者在事故确定为一二级医疗事故三年内;医疗事故责任者在事故确定为三级医疗事故两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期内。
第九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学历和资历的要求:(一)主治医师1、中医学大专毕业,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六年;2、中医学本科毕业,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五年;3、中医学本科毕业并取得与医学有关的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四年;4、中医学非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三年;5、中医学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二年。
6、不具备上述规定的学历和资历要求,从事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七年。
7、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主治医师任职资格:(1)取得临床中医学硕士学位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三年;(2)取得临床中医学博士学位。
(二)副主任医师1、中医学大专毕业,从事主治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六年;2、中医学本科毕业或取得中医学非临床专业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五年;3、取得中医学临床专业硕士或中医学非临床专业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四年;4、取得中医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三年;5、已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的中医学临床专业博士后人员已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6、不具备上述规定的学历和资历要求,从事主治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七年。
(三)主任医师中医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以上学位,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时间不少于五年。
第十条具有中医学中专学历或以师承方式学习的人员从事主治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六年申报副主任医师;具有中医学大专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五年申报主任医师;具有中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比规定时间提前二年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符合下列有关条件之一,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者,上述学历和任职年限的规定可适当放宽:1、获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及以上奖的主要完成人。
第十一条不具备上述规定的学历和资历要求,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经省级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考核确具特长,并有确切临床疗效者,可酌情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其它要求(一)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应掌握医古文或一门外语。
医古文应通过行业主管部门举行的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
外语应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
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医古文或外语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放宽。
(二)任职期间应完成国家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
分则第十四条中医内科专业(一)主治医师1.专业理论知识(1)基本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掌握并能在临床中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300味中药)、方剂学(200个方剂)理论知识。
熟悉并能在临床中应用4门经典及中医各家学说的理论知识。
临床理论:掌握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理论。
掌握内科及内科急诊常见病证的理、法、方、药、术及转归、预后、调护的有关理论,具有整体观念,形成中医临床思维。
临床技术理论:掌握望、闻、问、切四诊技术及辨证论治临床技能与相关技术理论。
(2)相关理论知识①熟悉与中医内科学有关的中医急诊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及针灸学必要知识。
②掌握工作需要的西医内科学、传染病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西医诊断学理论。
掌握临床检验学、常见心电图、影像诊断学等有关知识。
(3)学识水平①经常阅读专业书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②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和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且具有创新意识。
③了解中医防病与养生理论及其应用。
2、工作经历与能力(1)医疗①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从事门、急诊工作不少于1年,担任住院总医师或相应工作至少6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正确采集、书写、分析病史,正确进行体格检查,规范地进行辨病辨证分析和治疗,甲级病案率不低于90%。
掌握各种内科常见病证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
遵守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掌握基本防治技术。
掌握中医诊疗技能,具有中医诊疗特色。
能较熟练地救治内科急危重病证(如:卒死、心悸重证、真心痛、眩晕重证、心衰、肺衰、哮病重证、鼓胀、肾衰、消渴重证、中风、血证、多脏衰等)患者。
掌握所从事工作必要的穿刺术、引流术、止血术、心肺复苏术及心电图机、呼吸机等的操作方法与适应证、禁忌证,掌握并发证的处理技能。
能协助科主任及上级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掌握感冒、咳嗽、高热、哮病、喘证、痰饮、风温病、肺痈、肺痨、肺胀、汗证、血证、心悸、胸痹心痛、不寐、痴呆、痫病、厥证、郁病、癫狂、胃痛、痞满、呃逆、呕吐、噎膈、泄泻、痢疾、胆胀、腹痛、便秘、肥胖、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痉证、颤震、瘿气、水肿、淋证、癃闭、腰痛、关格、消渴、阳痿、痹病、痿病、内伤发热、疟疾、虚劳、癌等常见、多发病证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和治疗。
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系统诊治各种内科病证包括疑难病证不少于400例。
(2)教学能独立带教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
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或乡村医生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
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专业学术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1、专业理论知识(1)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内科主治医师应掌握的基础理论、临床理论、临床技术理论知识,熟读并能在临床中较熟练地应用4门经典的理论知识。
熟悉并能在临床中较熟练地应用至少1部专业名著的相关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①掌握与中医内科学有关的中医急诊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临床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②在内科主治医师应掌握的西医学理论知识基础上,了解与本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①广泛阅读专业书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汲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②熟悉并继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能在临床中较正确地应用其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③深入了解中医防病与养生理论及其应用。
2、工作经历与能力(1)医疗①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内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内科急危重病证患者,能独立解决内科一般疑难病证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有娴熟的中医诊疗技能,具有中医诊疗特色,熟练地掌握与内科有关的专业技术。
能承担内科二线值班和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等工作。
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③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系统诊治内科病人不少于300例。
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诊疗指标达到本专业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
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
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
有带教2名下级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
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
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专业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专业学术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报告。
第十三条中医全科医学专业(一)主治医师1.专业理论知识(1)基本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掌握并能在临床中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300味中药)、方剂学(200个方剂)理论知识。
熟悉并能在临床中应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4门中医学经典著作(以下简称4门经典)及中医各家学说的理论知识。
临床理论:掌握中医全科临床医学理论。
熟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等社区常见病证的理、法、方、药、穴、术及转归、预后、预防、康复及调护的有关理论,具有整体观念,形成中医临床思维。
临床技术理论:掌握望、闻、问、切四诊技术及辨证论治临床技能与相关技术理论。
掌握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三因制宜”理论,并能运用于实际。
掌握健康档案、健康问题分类系统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的应用方法及相关技术理论。
(2)相关理论知识①熟悉与中医全科医学有关的中医急诊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及按摩推拿学必要知识。
②熟悉工作需要的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流行病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及社区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知识。
③掌握工作需要的西医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熟悉各科常见疾病的西医诊断学理论。
熟悉临床检验学、常见心电图、影像诊断学等有关知识。
(3)学识水平①经常阅读专业书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②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和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且具有创新意识。
③了解中医防病与养生理论及其应用。
2、工作经历与能力(1)医疗①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期间,从事社区卫生工作不少于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够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服务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建立家庭医疗健康档案,指导服务人群进行养生保健和常见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