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研究动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专业考研介绍

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专业考研介绍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前身是北京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系和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
我系现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8名,讲师1名。
我系的课程和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
我系教师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院校,具有坚实的理论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科研工作上成绩斐然。
近年来,我系同国外学术界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
我系教师多次出国访问,或被国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或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重要职务。
我系同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先后邀请美国乔治亚大学,德州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台湾东华大学,台湾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等来我系进行学术交流。
另外,2005年在我系与乔治亚大学工业工程学院以及INFORMS ENRE。
目前同美共同努力下,成功主办2005INFORMS管理科学WORKSHOP国乔治亚大学工业工程学院建立国际战略联盟关系,成立了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Ellis Johnson教授在内的国际战略联盟委员会,并同香港中文大学工业工程系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系初步达成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同时,我系教师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外、省市及企业的多项科研项目。
近年来,我系教师在SCI检索的学术刊物、ICIS,AMCIS,PACIS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且撰写了国家重点教材和多种学术著作,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信息系统工程》、《中国计算机用户》、《每周电脑报》、《中国信息化》、《北大商业评论》等媒体、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关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我系还和IBM公司、Hyperion公司、神州数码公司、IDS scheer公司等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并成立了以我系教师为主体的光华企业绩效管理研究中、北大联泰供应链管理研发中心等跨学科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解决企业信息化中的现实问题做出了贡献。
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拟录取名单

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拟录取名单公示期为自发布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如有任何问题请在公示期内向系教务办公室 反映。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咨询电话:62754114 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咨询邮箱:zhaolx@。
北大信息管理 系推免生姓名
北大信息管理系 推免生毕业学校
图书馆学专业
硕士
图书馆学
81.5
Y
尉鑫
中山大学
图书馆学
硕士
图书馆学
81
Y
周翔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图书馆学
80
Y
李宇佳
安徽大学
图书馆学
硕士
图书学
77
Y
张申扬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图书馆学
75
Y
杨昕辰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编辑出版学
83.6
Y
姜明雪美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生 毕业专业
北大信息
北大信息
管理系推 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 管理系推
免生申请 生拟录取专业名称 免生复试
学位
成绩
北大信息管理 系推免生是否
初取
王哲
南开大学
图书馆学
硕士
图书馆学
87
Y
王申罡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图书馆学
84.5
Y
涂志芳
武汉大学
图书馆学
硕士
图书馆学
84
Y
杨珊
北京大学
情报学
74
Y
李振淼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北京大学院系介绍:信息管理系.doc

北京大学院系介绍:信息管理系【高考热讯】DepartmentofInformationManagement社会科学部——信息管理系信以通达管则治世院系简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其前身为图书馆学系,始建于1947年,1992年更现名,是我国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图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机构之一。
本系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图书馆学(本、硕、博),情报学(硕、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编辑出版学(硕、博士点为自设)两个本科专业与三个硕、博士点以及图书情报专业和编辑出版专业两个专业学位点。
图书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情报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
此外,本系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已继物质、能量之后,成为支持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本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着重培养领导型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应用人才。
多年来,本系就业率接近100%,为全校就业率较高的几个院系之一。
人才培养1)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本系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兴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秉承优良学科传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②培养领导型复合型专业人才;③培养具有良好科研素质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具体来讲,主要培养能够适应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趋势,能从事IT、文化事业机构、政府部门、企业、新闻媒体、咨询等各类组织机构的数据分析、信息产品设计、信息产品开发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等综合性专门人才,满足数字网络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
2)教学改革我系借助“创新型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对教学体系进行较大的调整和改革。
①梳理课程之间的关系,建立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②按照“按需选择,按趣发展”的教育理念,实现课程模块化教学;③把数据分析、信息设计、信息行为分析、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等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⑤开设大班教学小班讨论课程,鼓励合作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数据式审计框架探究——以高校办学和科研业务为例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信息的数量、类型、流转渠道等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或转变,审计信息化成为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
审计信息化也将成为新时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路径。
因此,如何充分收集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切实提高审计效率、拓展审计范围、突破审计深度是审计工作当前乃至今后长期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数据式审计研究及应用现状审计信息化一般包括信息系统审计、数据式审计和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审计署原审计长刘家义曾指出:“审计出路在于信息化,信息化关键在于数字化”。
因此,当审计对象、审计内容以及其所有的载体都信息化、数字化时,数据式审计也势在必行。
“数据式审计”的概念最早由石爱中等[1]提出,是指以数据为直接对象的审计方式,以系统内部控制测评为基础,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收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来实现审计目标。
以此为基础,诸多学者也探讨了数据式审计的内涵及价值,如黄型君[2]通过辨析数据式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的区别,提出数据式审计的客体是电子数据,是直接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方式;刘汝焯[3]提出对底层数据开展审计的价值远大于加工处理后的信息;秦荣生[4]提出数据式审计能够为各类常规审计和风险管理提供多维度、多样化、多种类的数据。
同时,还有部分研究者提出建设审计数据中心、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和多维数据分析等方法均可以助力开展数据式审计[5-7]。
随着数据式审计的概念在商业审计中逐渐得以广泛应用,高浩玮[8]首先将其引入高校内审业务范畴,提出数据式审计是解决高校内部审计覆盖面与审计深度双重压力的上佳选择。
2017年,教育部正式出台《关于推进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财〔2017〕10号)[9],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提升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支撑决策的能力”“探索创新审计模式方法,推动内部审计科学发展”。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研考情分析及经验指导【盛世清北】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研考情分析及经验指导【盛世清北】【简介】本文重点说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研招生变化,复试内容及分数线,参考书,历年真题,盛世清北内部资料,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研经验等。
【考情分析】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课历年考试难度大,考的深,考的活,即使是同一本教材,但是掌握程度与考生高校要求不可同日而语。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学,怎么考高分是在报考北京大学考生面前的拦路虎。
因此,考生要了解和掌握北京大学考试风格,考试题型,考试重点,难点,突破跨越顶尖名校的障碍。
由于北京大学考试要求及难度大于其他高校,因此,北京大学专业课程的备考,也可用于其他高校通科目专业课程备考使用。
【2021招生目录】【院系招生变化】对比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1年与2020年招生目录,总结出:1、招生专业不变;2、各专业研究方向不变;3、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招生目录备注增加招生计划人数情况;4、考试科目由801计算机专业基础变为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912半导体物理或934 数字与模拟电路变更为838电子线路或 855半导体物理;5、统招人数发生变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招生人数增加1人,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招生人数增加1人,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招生人数减少1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招生人数增加3人,其他专业招生人数不变;6、科目代码发生变化,即866变更为838,806变更为805,总数,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招生变化较大,备考考生注意报考。
【复试分数线】【复试内容】一、复试规则1. 复试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科研能力、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等。
2. 成绩权重: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3.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4. 总成绩计算公式:总成绩=50%×初试总成绩/5+复试成绩(百分制)×50%。
北京大学院系介绍:信息管理系.doc

信息管理者任重道远。
——赖茂生(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赖茂生老师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离不开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人才是决定信息管理的水平重要因素。
信息管理系将为你提供展现才能、实现理想的舞台。
——李广建(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广建老师
校友风采
作为系友会会长,杨学山表示将与系友们共同努力,在把系友会建设成为活跃组织平台的同时,“回报国家、回报北京大学、回报信管”。
——杨学山先生(1978级本科;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1981年以来,先后发表了150余篇论文,著有《专家系统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等著作)
杨学山先生
“从创立百度的第一天,我的理想就是“让人们最便捷的获取信息”。
这个理想不局限于中文,不局限于互联网。
做为一名北大信息管理系的学生,我很幸运在前互联网时代,在大学时就理解了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和重要性。
所以,百度从第一天起,
就胸怀远大理想:我们希望为所有中国人,以至亚洲,以至全世界的人类,寻求人与信息之间最短的距离,寻求人与信息的相亲相爱。
”
——李彦宏先生(1987级本科;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先生
毕业前景
本系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在国内外深造,攻读硕博士学位。
每年约有30%的毕业生被海外的名校录取,50%以上的毕业生被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
我系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竞争优势,就业行业包括IT业、信息行业、中外大型企业、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
工作与研究动态-PKU

工作与研究动态目 录■ 学术活动◼ 中心参与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之都论坛”在哈尔滨隆重举行◼ 中心组织实施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实地检查 ◼ 中心参加2019“东亚文化之都”评选终审活动 ◼ 中心参加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集中评审工作 ◼ 文旅部主办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培训班,中心/基地提供授课支持◼ 中心/基地参加中国文化馆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工作会议 ◼ 中心/基地参加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学术研讨◼ 全国新时代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举行,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 中心/基地组织召开“公共文化机构年报制度研究”研讨会 ◼ 中心/基地组织召开《“文化之都论坛”概览》《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实地检查总结与分析报告》编写推进会 ■ 调研交流◼中心/基地组织调研浙江温州市、衢州市龙游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心/基地组织调研江苏昆山市巴城镇、周市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昆明市文广局一行来访,座谈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 ◼ 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馆一行来访,座谈进一步推进宁波“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 资讯◼ 中心/基地召开新学期博硕士研究生全体会议 ◼ 博硕士研究生交流研讨国内外公共文化研究现状 ◼ 刘海丽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项琳博士学位论文开题会举行2018年第3期(总第17期) 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 编 2018年10月13日■学术活动中心参与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之都论坛”在哈尔滨隆重举行2018年8月30日,第十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在哈尔滨市举行。
作为本次部长会议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共同承办的“文化之都论坛”于8月31日在哈尔滨市万达皇冠假日酒店举行。
《2024年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李广建教授》范文

《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李广建教授》篇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特地拜访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主任李广建教授,以深入了解信息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教育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一、信息管理的现状与挑战李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当前信息管理的现状。
他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都需要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
然而,这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如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以及有效性,是当前信息管理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谈到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李教授认为,未来信息管理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和协同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将更加注重自动化和智能化,以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信息管理也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此外,协同化也是信息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
三、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在谈到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时,李教授表示,信息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技术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
为此,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分析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同时,系里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对于未来,李教授认为,我们需要加强信息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推动我国信息管理的不断发展。
此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同时,他还建议企业、政府和个人都应加强对信息的认识和管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五、结语通过与李广建教授的交流,我们深刻认识到信息管理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我们需要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与研究动态目 录■ 学术活动◼ 中心/基地参加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馆长论坛” ◼ 中心参加“中国·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暨“中华文化精准检索平台项目建设研讨会”◼ 中心协办第十二届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中心/基地参加宁波“一人一艺”乡村计划启动暨首个乡村文旅中心成立活动◼ 中心/基地参加上海金山-浙江嘉兴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暨金山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推进会◼ 中心/基地参加“融合 创新 共享——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论坛”◼ 申静教授一行参加公共数字文化研讨会暨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年会 ◼ 李国新教授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会议■ 调研·座谈◼ 中心参加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农家书屋调研座谈会◼ 中心/基地参加文旅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座谈会 ◼ 中心参加海淀区公共文化示范区后续建设座谈会 ◼中心组织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研讨 ◼中心/基地组织调研成都市、无锡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情况 ◼中心/基地组织调研昆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叶坦教授与中心/基地座谈交流中美公共文化服务 ◼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北大讲座:公共文化服务新思维 ◼ 《公共图书馆法》实施一周年:李国新主讲“国图公开课”系列讲座2018年第4期(总第18期) 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 编 2018年12月29日■研究课题◼中心/基地承担文旅部公共服务司委托项目“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化发展调研”和“文化馆转型升级发展调研”◼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实地检查总结报告完成◼“文化惠民工程系统评估和改革方案研究”课题结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与服务调研”课题结项◼“公共文化机构年报制度研究”课题结项◼中心/基地召开《文化馆蓝皮书(2017-2018)》编纂推进会■资讯◼李国新教授在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安康市党政干部培训班、唐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雄安新区文化管理干部培训班讲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刘海丽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学术活动中心/基地参加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馆长论坛2018年10月20日-21日,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馆长论坛于杭州举行。
此次论坛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杭州图书馆承办。
我中心/基地主任李国新教授应邀出席了此次论坛,并主持圆桌会议之“图书馆与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于2018年10月20日上午正式成立,并审议通过《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成立宣言》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2019-2020年行动计划》。
10月20日下午,论坛进行大会主旨发言。
主旨演讲人和演讲主题分别是:国际图联主席格洛丽亚·佩雷斯·萨尔梅隆《我们的愿景,我们的未来》,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小琴《携手共进,创造美好未来》,波兰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卡塔日娜·斯拉斯卡《让我们架起桥梁:图书馆合作在当今世界的作用》。
10月21日上午,论坛举行了“走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会议,各国代表发言并介绍各自图书馆概况。
下午举行了四场圆桌会议,主题分别为“图书馆如何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图书馆和全民阅读”“图书馆与文化遗产保护”“未来图书馆员-变迁、素养、技能”。
中国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兼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主任汤更生、中国云南省图书馆馆长王水乔,还有来自波兰、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爱沙尼亚、马其顿六个国家的图书馆代表作为发言嘉宾参加了“图书馆与文化遗产保护”圆桌会议。
与会嘉宾分别介绍了各自图书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共同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作用的新作为、新方向。
中心参加“中国·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暨“中华文化精准检索平台项目建设研讨会”10月27日—28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
此次大会由河南省委、省政府、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共同主办,共有1340名嘉宾和高层次人才出席大会,我中心主任李国新教授应邀出席,并于开封分会场参加中华文化精准检索中心启动仪式。
10月28日,“中华文化精准检索平台项目建设研讨会”在开封市举行,我中心主任李国新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锦贵、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等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化精准检索中心建设开展交流与探讨。
李国新教授在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精准检索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就平台建设的受众定位、发展方向等提出了建议。
他指出,目前建立中华文化精准检索平台的重点,一是要摸清楚人民群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检索的需求在哪里,才能实现“精准”检索;二是要建立古今常用词汇对照表,真正方便一般公众的查考之需;三是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实用性强的平台。
中心协办第十二届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2018年11月17日-18日,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办,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和我中心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
会上,中心主任李国新教授作了题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野下的图书馆学》的主旨报告,总结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发展过程、特点,强调在国家重视且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学凭借已有的专业优势和研究基础进入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领域,有助于拓展研究范围,形成新的生长点,对社会产生新影响。
18日下午,论坛围绕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文献出版与阅读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四个主题举办了四场分论坛。
中心副主任张广钦副教授担任“公共文化服务”分论坛点评嘉宾,博士研究生张皓珏、项琳、刘晓东、李阳分别汇报了入选论文《基于共词网络的“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图书馆联盟的研究热点分析与趋势预测》《王雨生平及其文献学成就研究》《信息资源共享理论下的全民艺术普及慕课建设》《我国出版物交存制度的法制化突破与进展》,与参会的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并进行了讨论。
中心/基地参加宁波“一人一艺”乡村计划启动暨首个乡村文旅中心成立活动11月24日,以“乡村振兴,文旅乡情”为主题的“一人一艺”乡村计划启动暨宁波首个乡村文旅中心成立系列活动在宁波市象山县溪里方村举行。
该活动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象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文化馆、象山县委宣传部等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领导刘劲松、宁波市有关领导、新闻媒体记者等百余人出席了启幕仪式。
中心/基地李国新教授、金武刚教授应邀出席。
宁波市“一人一艺”乡村计划围绕乡村文旅中心、“壹艺坊”、文旅一日游、数字乡艺行动和乡野艺术节五大板块内容展开,旨在增强全民艺术普及在乡村的服务效能,激活乡村文旅潜力,以实现“村村有品牌,户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繁荣景象。
乡村文旅中心作为“一人一艺”乡村计划的重要实施内容,以游客服务站、文史展示厅、乡创工作坊、艺普讲习所大四大板块内容为核心,以传承当地历史文脉、彰显当地特色文化风貌为主要内容,以产品展示、特色推介、景点导游、团队组织、项目建设、平台支撑等为主要方式,为当地群众、外来游客及相关组织或企业提供服务,让基层群众享受乡村文化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
中心/基地参加中心/基地参加上海金山-浙江嘉兴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暨金山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推进会11月26日下午,金山-嘉兴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暨金山区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推进大会在金山区公共服务中心举行。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巡视员王玮,金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娣芳、嘉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云飞等出席会议。
会议由金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政府督查室主任褚慧主持。
我中心/基地主任李国新教授,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康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阮可,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同济大学艺术与文化系副主任、副教授夏洁秋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乡村文脉传承、民俗资源产业化等多领域、多角度破题研讨,畅谈思想观点,共享发展理念,为金山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出谋划策,研讨取得了广泛共识。
中心/基地参加“融合创新共享——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论坛”11月29日,由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融合创新共享——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来自京津三地的专家学者,文化主管部门及文化馆业界工作人员,高等院校、各大媒体等200余人共聚一堂,共话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战略。
中心/基地主任李国新教授和部分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特邀中国文化馆协会秘书长赵保颖,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毕绪龙,人民日报社《人民周刊》总编辑冯旭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中国文化报》周刊中心负责人、文化学者杨晓华,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李治邦,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胜勇教授作了主论坛发言。
李国新教授应邀作为点评嘉宾发言。
他认为,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应该在五个方面进一步发力:第一,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细则、配套规章的制定上,为全国做出引领示范。
第二,在区域协同发展,优质资源、优质服务共享方面,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突破政策瓶颈方面,为全国做出引领示范。
第三,在文化馆的转型升级方面,为全国做出引领示范。
第四,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的实现方式方面,为全国做出引领示范。
第五,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方面,为全国做出引领示范。
李国新教授、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北京音乐周报》总编徐雪梅、河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马维彬在分论坛上就“新时代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创新思路”展开了多元对话。
对话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一是如何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二是专业艺术机构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政府应该如何引导和鼓励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与专业艺术机构开展有效合作,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四是京津冀公共文化协同发展有哪些大有作为的空间,具体如何落实与实施。
对话专家各抒己见,共谋良策,与会代表深受启发。
申静教授一行参加公共数字文化研讨会暨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18学术年会2018年12月14-15日,以“回顾四十年展望新时代”为主题的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18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
本次年会由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上海图书馆基地协办,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同方知网承办,包括主会场开幕仪式、大会主旨报告、8个分会场交流讨论和关联数据技术培训、公共数字文化研讨会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