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自然、敬畏生命》马倩琳
8.2《敬畏生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敬畏生命》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理解生命至上的理念,认同党和国家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坚定维护国家在生命安全保障方面政策的正确性。
2.深刻领会敬畏生命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观,积极传播和践行这一理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在生命关怀方面的认同感。
健全人格:1.通过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观,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珍视生命、坚强乐观,不轻易放弃。
2.引导学生在尊重和敬畏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包容差异,形成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对生命负有责任,无论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生命予以保护和关爱,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起救助他人、保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
2.掌握敬畏生命的做法。
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并践行敬畏生命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系列关于生命诞生和成长的精美图片或短视频,如婴儿的诞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然后提问学生:“观看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命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兴趣,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2.讲述一个真实发生的生命救援故事,如某地发生地震后,救援人员不顾危险,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寻找幸存者,许多被困者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等待救援。
讲述完毕后,提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生命的哪些特质?为什么救援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生命?”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敬畏生命,激发学生探究敬畏生命原因和做法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展示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后的废墟场景、洪水淹没的城市街道)、人为灾难(如战争中的受伤平民、交通事故现场)和意外事件(如突然倒塌的建筑物、突发疾病的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事件对生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在这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是如此的脆弱和艰难,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易逝性和珍贵性,进而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篇《敬畏自然 热爱生命》主题班会ppt课件(教案匹配版)

三、走进疫情,体会生命意义
思请考: 我为什么而活着?面对疫情我们能否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时 什么吗?
生命的意义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 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 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 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 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 斗争。
•生命的意义是能在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刻挺 身而出!
请
大爱 无声
•生命的意义在于用实力担起爱国之责!
请
•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传谣、不信谣、落实各项 防疫政策。
生命
党和国家
科 学
医学专家
预 防
各界援助
群众配合
四、反躬自问,如何热爱生命
请
反思: 小组交流汇报:停课不停学期间,你是怎样珍 爱生命的?
《生命及其意义》
• (作者:黎海荣) • 你的生命不属于你自己 • 而是属于所有关心你的人 • 所以珍惜你的生命是义务而非权利 • 你生命的意义只属于你自己 • 而不属于其他任何人 • 所以选择虚度或充实是你的权利……
请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国家政府的支持!
92岁,敖忠芳仍坚守一线, 她说,“我现在还能干得动”。
一、认识生命,明确生命含义
思考: 你知道什么是生命吗?你能说几句有关生
命的名言吗?
生命:是指一种“东西”的存在,同时,也是人类对
生命现象存在的诠释。
一、认识生命,明确生命的含义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
请
而爱群。
——秋瑾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
石。
——诺贝尔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8.2 敬畏生命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3

笔记区: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为什么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③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我们经历了未知、恐慌之后,为什么选择继续研学旅行?
3、重新出发的我们还是当初的我们吗?
学生交流与分享
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和体会,让学生更全面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角色扮演:我们乘坐了另外一趟到达北京丰台的列车,在到达北京的那天晚上,我们去逛了北京的古城,在古城街头我们看到了一位琴师正在拉二胡,旁边放着一个供人打赏的箱子,周围人来人往。行人欣赏完表演,有不同的做法。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课时设计
课题
敬畏生命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依据2022版课程标准“健全人格”核心素养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要求,以及“责任意识”核心素养中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的意识与能力的要求,以上依据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敬畏生命。
观看视频,思考归纳并回答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析乘务员赵阳的喊话和采访,紧扣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自己和他人生命同样重要。
第二目:《安置落坡岭》
第三天中午12时许,由于落坡岭水库水位上涨,我们被疏散至落坡岭社区避险。从K396次列车转移到安置点的那段路程特别难走:暴雨不断,路又漫长,遇到上坡,水一直往下流,淤泥也特别多。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团课总结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团课总结今天我们的团课内容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想必大家感触也很深!下面给大家做个总结!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敬畏,一个神圣的字眼,敬畏祖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敬畏公平正义、“敬畏生命”。
敬畏的事很多,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敬畏生命”,“生命” 无需解释。
什么是“敬畏生命”。
第一是对自己的生命,第二是对别人的生命。
举例说明,2011年7月13日早班,采煤六段64队员工郑金兴,在410水平东石门8018工作面溜子巷,处理飘链时,脚伸进溜子刮棒里,将左小腿绞掉。
在送往医院的路上,由于失血过多,伤者生命垂危,后经公司医院抢救,进行手术截肢。
术后第二天,我到医院去找他本人做笔录,当时正遇到他家亲属来了十多个人,-进病房大家都在哭,都在为这个刚满24岁的年轻人痛心。
哭得最伤心的是他母亲,躺在地上打滚哭,好几个人都拽不起来。
我被这一幕惊呆了,没人和我说话,没人搭理我,迟疑片刻,默默退出病房。
那个笔录没有做(到现在都没有做)。
到了外面,我仰头看着阴沉沉的天,心情沉重,一种失职、内疚和负罪感深深的印在脑海中。
对我而言,身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我没有对员工的生命尽好责,“敬畏生命”更无从谈起。
当然伤者自己也有直接和主要责任,他对自己的生命也没有尽责,也谈不上敬畏。
更深层的理解,“敬畏生命” 更应该从人的健康安全方面去做。
“敬畏生命”更要从点点滴滴的小时抓起,“敬畏生命” 更多的是落实责任,敬畏生命是大家共同美好的心愿。
我细细地品味着这个真实的事,总感觉那是敬畏生命的真情,抒发着人对对生命的尊重,对大义的赞扬,真诚、敏感、单纯,在这个喧嚣、浮躁、功利的社会里,这种真情正像那静静流淌的江水一样,涤荡着我的灵魂。
更深层的理解是,克服张总讲的“思想麻痹症”“监督懈怠症”“管理松懈症”。
从《敬畏自然》看初中语文课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 明集 中反 映了人类遵循人 、 自然 、 社会 和谐 发展这 一客观规律而取得 的物质 与精神成果 ,是 指人 与 自然 、 人与人 、 人与社会和谐共 生 、 良性循环 、 面发 全 展、 持续 繁荣 为基本宗 旨的文化伦理 形态 , 生态文 明教 育应该是语文 教学中人文性教学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 民教育出版 社版 ) 人 第三单元以《 敬畏 自然》 为代表 的一组 课文 , 以不 同视 角和形 式反映 出。 人 与 自然方面 的关 系 ,表达 了人们 对生存环境 的忧虑 与 思考 , 蕴含 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 , 于较典 型 的反 映 属 人与 自然方面生态文 明教育 素材 , 对于渗透 “ 培养学生 的生态意识 、 生态伦理素养 , 教育学生一切 以生态原则 为规范 , 按照生态智 慧 、 生态 道德 、 生态原则做事 ” 有积
( 下转 1 7页 ) 8
-
启 发学生对生态文 明的思 考 , 以课 文为本 , 要 引导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是理解思想 内涵 的基础和关键。 教学 导人 阶段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人 类科技 、 自然 风光 、 浩瀚 宇宙 图片 、 短片 , 视频 创设 引发 学生探索 、 思考 的情境 , 让学生 明确学 习任务 , 对课文 进行整体研读 , 可采用默 读法 、 圈点勾 画法 , 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 、 感知 内容 的基 础上设计一些探究活动 , 以分析 、 比较 、 探究 和讨论等方 法,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感知 、 把握课文 内容 , 只有 较深刻地理解文本 , 才能领会出作 者深邃 的 自然观和忧 患意识 , 体会课文 中所隐含的生态 文明意识 。 《 敬畏 自然》 一课 中 , 的 自然 观 、 作者 生态观并未 显 现于文字 中, 而是蕴含在文 章中的缜密科学思维和富于 哲理 的科学表达 中 , 由于初 中学生对 自然的 了解 , 多 大 是从课堂学习 中间接获取的 , 每位学生 的阅读与思考对 现实 的大 自然带有个体色彩的理解 和诠释 , 自于学生 源 自身 阅读经历和生活经验积 累的感知和体验 , 这是我们 关注生态文明教育 的心理基础 。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以《敬畏自然》一课为例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以《敬畏自然》一课为例任香兰生态文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初中语文的教育功能。
因此,本文以部编七年级、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深入研究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内容,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初中语文学科德育“生态文明”的概念,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提出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本文结合初中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课堂中向初中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人们按照科学的生态意识,积极遵循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社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建设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中国,是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保证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
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要转折期。
其思想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参差不齐的思想充斥在各个社交平台,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易受到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中出现攀比、浪费等不良行为。
又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具有强大的可塑性。
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改变学生浪费、攀比等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中学生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大力发挥学科课程的优势。
2024新人教版七上道德与法治公开课 3.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01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道德素养: 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法制观念: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4.健全人格: 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5.责任意识: 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知道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要敬畏生命;懂得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02激趣导入★观看视频《南方多地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小组合作讨论: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是为了悼念生命和抢救生命,体现对生命至上,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每年4月份的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祖;每年9月30日的国家公祭仪式烈土纪念日,人们庄重地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每年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人们沉重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
每当自然灾害的发生,无论是党和政府还是民间组织,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的生命。
03精心探讨生活观察:★2024年1月,中国出现了首场大范围雨雪过程。
陕西、河南部分地区飘雪。
雨雪天气将向东扩展,波及山东、安徽等20余省区市。
此轮过程降水相态复杂,北方多地雨雪频繁转换,南方降雨持续时间较长。
1月21日,中央气象台连发暴雪、寒潮、大风三预警。
预计1月20日至23日,中国将遭遇2024年首场寒潮天气过程。
2月1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冬首个冰冻橙色预警。
我国遭遇2008年以来最复杂春运天气。
2024年6月9日以来,广东、广西、安徽等地发生了严重的汛情,截至目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参与抗洪抢险5985起,出动人员6.3万人次,营救疏散群众27160人。
同时,还积极开展受灾群众安置、清淤排涝、防疫消杀等救灾救助工作。
★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探究与分享:★观看视频《乌克兰炮轰俄罗斯平民区,已造成平民死亡》,小组合作讨论:我们应该如何敬畏生命?精读细研:一、为什么敬畏生命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2022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敬畏自然》课文及教案

2022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敬畏自然》课文及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敬畏自然》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敬畏自然》课文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人类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
他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常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六年级(4)班马倩琳指导教师:王玉芬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
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
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
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古人们曾说过:“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易难”,这些精辟的话语我们懂得它的内涵吗?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小学生,虽然我不懂,但我知道该怎样实现他们对我们的期望,那就是——提倡“低碳生活”,让地球妈妈重新找回她的美丽容颜。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例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等。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节约水资源。
例如我们每天的洗脸、洗脚、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浇
花,擦桌子等。
第二、学会利用资源。
我们可以将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制作茶叶枕,这种枕头既舒适又卫生,还能改善睡眠。
第三、少用一次性的物品,例如:塑料袋、一次性碗筷、杯子等。
第四、节约用电,垃圾分类回收。
如废弃的电池会污染环境,我们可以当作旧金属进行回收。
第五、爱护各种生物,多看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知识的书籍,以此增加自己的环保意识。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这是雨果先生曾说过的话。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保护环境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洪水、干旱、泥石流、沙尘暴、海啸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使一部分失去了生命,这都是我们人类自己种下的苦果,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伤痛,为什么还不觉醒呢?所以从现在起,我们人类应该提倡环保,多植树,垃圾分类放,做一个真正的绿色小公民,让人类过上真正的“低碳生活”。
让地球妈妈重新焕发新的光彩,只有这样,我们想要的“低碳生活”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唯有如此,我们这个伟大的母亲——地球,才会更好的回报我们,才会把她更美的一面展现给我们,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些,那我们的明天不是会更加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