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_基本的笔算除法(一)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第一课时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第一课时人教版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主题: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第一课时人教版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法则,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四、教学准备:教材、练习纸、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识:提问学生关于乘法的知识,如“5×6等于多少?”2. 引入新知识:那么如果我有30个苹果,想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个苹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除法。
(二)新课讲授1. 讲解除法的概念:除法就是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运算。
2. 举例说明:比如刚才的3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就可以得到30÷5=6个苹果。
3. 讲解笔算除法的步骤:首先确定商的位置,然后用被除数的最高位去除以除数,得几就在商的位置写几,然后把所得的积写在下面,再将余下的数对齐被除数的下一位继续相除,直到最后没有余数为止。
(三)课堂练习1. 分配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做课本上的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2. 集体讨论: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错误进行集体讲解和纠正。
(四)课堂总结请几位同学上台分享他们今天的收获,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预习下一节课程。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2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2篇PEP third grade volume II mathematics "written division" teac hing plan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2篇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2、篇章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篇章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那一位上面。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120÷4 280÷7 300÷5 540÷9 24÷2 84÷493÷3 69÷3提问:口算24÷2时你是怎样想的?2、计算: 4) 8 5 )25 7 )63 9 )45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表内除法,现在我们学习稍复杂一点的笔算除法,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基本的笔算除法-人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基本的笔算除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笔算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的笔算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基本的笔算除法运算方法3. 应用基本的笔算除法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基本的笔算除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基本的笔算除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基本的笔算除法运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基本的笔算除法运算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基本的笔算除法的掌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基本的笔算除法运算方法,包括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情况。
3. 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基本的笔算除法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除法的概念和基本的笔算除法运算方法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布置一些基本的笔算除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基本的笔算除法解决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程度,以及与同伴的合作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基本的笔算除法的掌握程度。
3. 思考题解答情况:评价学生运用基本的笔算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材。
2. 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练习题。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演示和展示除法运算过程。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數學教案設計以下是一份以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为主题的教案设计。
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并运用“商乘减”的计算法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和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技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并运用“商乘减”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并掌握“商乘减”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题,例如:“小明有24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多少个?”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新知探究(1)教师首先讲解并演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强调每一步骤的意义和作用。
(2)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计算,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3)接着,教师讲解并解释“商乘减”的计算法则,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笔算除法的练习,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方法。
4.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商乘减”的计算法则。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导学案

冀家村完小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笔算除法(15页)课时:04 姓名主备人:宁玉兰审核人:李芳文编号:学习目标:我能通过听老师讲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重难点)一、听老师讲我发现做笔算除法时,从()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写在哪一位上,算完百位算()位,算完十位算()位,这样()计算,二、我学会了我会做1、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36÷3= 48÷2= 636÷3=484÷2= 999÷3= 963÷3=2、三年级同学献爱心捐款848元,是四年级捐款数的2倍,四年级捐款多少元?三四年级一块捐了多少钱?3、滑振轩去游泳馆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848米,这个游泳馆的泳道有多长?三、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好,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冀家村完小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笔算除法(16、17页)课时:05 姓名主备人:宁玉兰审核人:李芳文编号:学习目标:和老师一起探究、动脑思考稍微复杂的笔算除法。
(重难点)一、预习课本16页,思考1、十位上余下的1表示1个()。
2、如何验算除法。
3、我发现做笔算除法时,从()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写在哪一位上,算完百位算()位,算完十位算()位,这样()计算,做除法想()二、我学会了我会做1、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92÷4 78÷2 51÷352÷4 69÷3 84÷691÷7 68÷4 90÷2256÷2 432÷2 522÷3 857÷5 635÷4 182÷32、买一个足球153元,买一根跳绳3元,买一个足球的钱能买多少根跳绳?3、买一个足球153元,买一根跳绳3元,买2个足球的钱能买多少根跳绳?4、体育老师要把648个沙包分装在同样大小的纸箱里,如果每个纸箱装8个,体育老师要准备多少个纸箱?三、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好,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冀家村完小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笔算除法(16、17页)课时:06 姓名主备人:宁玉兰审核人:李芳文编号:学习目标:和老师一起探究、动脑思考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请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勇于提问,及时解决疑惑,确保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2.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意义,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3.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运算。
4.培养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提高数学思维。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引入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学生选择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例子,共同探讨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计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心得。同时,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
1.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包括基本题(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提高题(如含有余数的除法)和应用题(如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计算)。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法和减法有了较为扎实的掌握,但对于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在二年级学习了简单的除法概念,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口算除法运算,但对于笔算除法,尤其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此外,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例1、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例1、例2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例1、例2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课本第15-16页例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思考、总结,感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迁移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及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通过学习商的位置确定的意义,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时,已经有了对自己的解答进行检验的经验。
在上一小节的练习中,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复习,并渗透了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设计意图:梳理、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面所学知识作好铺垫。
】500÷5=480÷8=270÷9=320÷4=(二)、出示主题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吗?为什么要植树?师: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某学校三四年级的同学为迎接植树节的到来,到山坡上去植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意图:选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作为笔算除法的开篇情境,旨在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环保教育。
】1.出示15页主题图: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问: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生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师:你是怎样算的?能借助小棒说说你的思路过程吗?2.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小棒分一分,看是怎样分的,每份是多少呢?并把你的分法与大家说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笔算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那一位上面。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120÷4 280÷7 300÷5 540÷9 24÷2 84÷493÷3 69÷3提问:口算24÷2时你是怎样想的?2、计算: 4) 8 5 )25 7 )63 9 )45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表内除法,现在我们学习稍复杂一点的笔算除法,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主题图。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画面的内容。
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3、出示例1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4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1)提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道题该会怎样列式:(学生列式:42÷2.)(2)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谁会口算42÷2?怎样想?得多少?(3)出示小棒,摆好42根小棒,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各平均分成两份?要分得又对又快。
(4)笔算:42÷2.教师: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如果这道题用笔算怎样算?笔算除法的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竖式计算除法。
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先写除法的竖式,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去的数,把4写在42的十位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分去的数,写在上面落下来的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笔算除法
第4课时基本的笔算除法
课题:基本的笔算除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1/2
(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3/4
(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反思: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