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

合集下载

21世纪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特点──兼谈面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教育

21世纪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特点──兼谈面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教育

21世纪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特点──兼谈面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教育一、现状分析尽管电影与电视的相争已是龙虎斗的事实,但把影视作为艺术的一个整体来观照,依然还是一个相同的整体。

中国影视艺术的剧烈动荡还是在90年代,此前随着电视及其它媒介的改革发展,跃进的气势已经逼使电影开始改弦更张,娱乐大潮山雨欲来,但随着90年代大众文化的兴盛,娱乐高潮的迭起,电影和电视的一高扬一低迷的的世纪现象已无可阻挡。

于是,一方面,在世纪之交益发临近的时候,感慨中国电影危机的声音愈发响亮,日渐增多的警醒呼告和忧虑之心拳拳可见,特别是人们对中国电影进入WTO后的状况作了“死而后生”的悲壮预言,令人惊心动魄;另一方面,对电视由兴盛而转入危机的预言也不时可见,对网络热潮给电视冲击的忧虑明显出现。

我们都似乎默认了这样的事实:电影遇到了转折的关节口,电视的好日子也未必长远,于是拯救影视和原本批评影视的议论就混杂在一起。

不过,无论批评还是期望,都是本质上对中国影视的期待热望。

然而,关涉的复杂问题太多,三言两语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

尤其是对目前的状况,人们的反思和分析常常浅尝辄止,从哀叹者、忿忿者、极言者中考察,对待中国影视的态度似乎有明显的两类人:一是把自己划为局外人,评头品足,事不关己,毫无切肤之痛,甚至指桑骂槐,少了热切感;一是囿于行业利益,似乎热心十足,但不是商业味浓郁,把电影完全当机械的利润工具,就是不顾电影的生存条件,侈谈艺术或只重教化目的,弄得创作无所适从。

我们谈论21世纪中国影视,首先应当明确是在分析和促进我们自己需要的艺术创造,它有强大的发展前景,是人民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无论生存境地和形态怎样变化,它必然将生存发展下去。

同时,我们又必须既正视商业利益又面对大众文化弥漫的现实,把影视的发展和问题做综合认真的分析,为它在新世纪的旅程提供新的助力。

也由此,才可以看清面向21世纪的影视艺术发展趋势与时代特点,才可能把面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教育作为一个事业来真正有针对性地作好。

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系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影视文化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bjjd8b000b)[内容摘要]中国电视50年来,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从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与模仿中获得滋养;在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形式探索,90年代的观念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特征和艺术特征;在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进行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产生了较高的效益。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节目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关键字]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传媒;艺术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50年(电视是各艺术门类中最为年轻的一种,中国电视于1958年5月1日试播,呼号为“北京电视台”,并于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因此今年是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她有过创业的艰辛、探索的曲折,也有过成功的辉煌与喜悦……而始终未曾间断的是她一以贯之、孜孜不倦的创新。

中国电视50年,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部不断满足中国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创新史。

在内容生产方面,我们可以用“品”(“品“有类型、种类、等级、格调、评价等多种意思,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

如《书·禹贡》中“五品不逊”,《沧浪诗话》中“诗之品有九”,《世说新语·文学》中“品评卓逸”,谢赫的“三品”、钟嵘的“神品”等。

)字来划分出中国电50年的三个发展阶段:前20年是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后30年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和以“产品”(胡智锋、顾亚奇:《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转载。

第十节1980年以来的中国电视剧艺术:1980年以来电视剧(1980——1985)

第十节1980年以来的中国电视剧艺术:1980年以来电视剧(1980——1985)

2、发展过程及代表性作品
• 1980年代前半期,电视事业快速发展,电视剧年产量增速迅 猛,从1979年电视剧19部到1986年增到1500部左右。 • 电视剧的创作适应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紧扣现实生活,在 题材上不断扩展,出现伤痕、反思、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等 类型的电视剧。同时改编一些经典文学名著,引进港台武侠 剧、言情类电视剧及欧美影视剧。
• “两级办电视”到“四级办电视”
1958年,北京电视台诞生,这一时期的电视体制是 “两级办电视”,即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来 办电视,不鼓励市、县办电视,此时的广播电视管理局与 电视台之间没有清晰地职能划分,“局台合一”,是典型 的政、事合一的特征。 1983年,第十一次中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 “四级办电视”的政策,使电视传播覆盖技术从中央延伸 到省、市、县、乡、镇、村等各级行政区域,在中国电视 事业的大发展产生了关键推动作用。
• • • •
改编剧:《四世同堂》(1985)。 武侠剧:《武松》(1982) 军旅题材:《高山下的花环》(1983) 引进港台剧:《霍元甲》(1984)《射雕英雄传 》(1983)《上海滩》(1985)、《一剪梅》 (1984) • 海外剧:《红与黑》等文学名著、日本《姿三四 郎》、动漫《铁壁阿童木》(1981)、《排球女 将》(1983)、《血疑》(1984)。
按题材梳理1980年代前半期的电视剧作品:主要是现实类题材
• 1980年,复苏的第一年,共播出电视剧131部。第一部长篇电视 剧《敌营十八年》(9集)出现,虽然比较粗疏,但是长篇叙事 的电视剧功能被发挥出来,拉开了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序幕。 • 伤痕类题材:揭露“文革”中“四人帮”罪行、控诉动乱年代 造成的不行、抚慰内心伤痕的文学作品。如《女友》(1980年) 《新岸》(1980),《蹉跎岁月》(1982)《今夜有暴风雪》 (由伤痕至反思)(1984),《雾失楼台》(1985)《大林莽》 (1986)。 • 改革类题材:反映出现《乔厂长上任记》(1980)《》《女记 者的画外音》(1983)《新闻启示录》(1984)《走向远方》 (1984)《新星》(1985)等;

电视艺术的历史发展

电视艺术的历史发展

第八章电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学习建议1.从科学技术发展角度认识和理解电视的诞生和发展。

2.比较电影、电视剧的创作过程、艺术特征,思考电视剧的观赏特性。

3.通过某一个电视专题片,理解电视节目的传播功能。

第一节电视的诞生与发展一、电视媒介的出现与迅速发展电视诞生于20世纪初,是现代文明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发明。

它的出现与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黑白电视阶段、彩色电视阶段、多路传播电视阶段、卫星传播电视阶段。

1817年,瑞典人成功提炼电视重要原料——“硒”。

1873年,美国人研究了光电效应,英、法、美开始电视方面研究。

1877年,法国科学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构想人类原始的电视发射系统。

20世纪80年代,扫描线原理的研究,为电视机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20世纪初,电视在接收机研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具有显像管的电视在俄国、美国出现。

不久,俄裔美国籍专家又发明了电视摄像机。

1929年,伦敦试播无声电视,1930年开始有声电视节目试播。

1936年,英国广公司建立伦敦电视台。

此后法国、美国、前苏联纷纷办起了电视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黑白电视在世界各国兴起。

这是第一阶段。

1940年,匈牙利人发明了彩色电视机,美国率先试验彩色电视。

1954年,彩色电视才最后实验成功。

彩色电视的诞生与发展,使电视技术进入了第二阶段。

进入20世纪70年代,人们研制成功了多路传播电视设备。

频道的利用率及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均有了很大提高,观众对节目的选择余地也更大了,电视技术跨入第三个阶段。

卫星传播电视阶段,这一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1964年,美国成功地发射了同步卫星,使电视信号的传输由微波传送进入卫星传播时代,从而减少了转播的中间环节,降低了电波信号的损耗,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效率和电视接收质量。

20世纪70和80年代,电缆电视得到发展,电缆电视即有线电视,电视信号可以直接输送到每个用户。

摄像设备的发展也很迅速,体积小、操作简便、功能完善的全自动遥控摄像机、数字摄像机的诞生,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更加丰富灵活。

电视文艺学笔记

电视文艺学笔记

第一章第一节初创阶段(1958--1966)这一时期,电视艺术的特点1、以灌输说教为目的这一时期电视剧的两个特征(1)时效性紧密贴近政治生活例,《一口菜饼子》(2)纪实性《一口菜饼子》:《一口菜饼子》于1958年6月15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这是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直播电视小戏”,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就此诞生,它拉开了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序幕。

虽然它过于重视宣传教育功能,艺术表现较粗糙,人物形象也不够鲜明,但它是电视剧艺术试图脱离舞台戏剧走向独立的第一步,为单本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电视单本剧:是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构成的,有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艺术形式。

它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或戏曲作品中的独幕剧。

它不一定只有一集,三集以下的电视剧均称电视单本剧。

它为电视连续剧的出现作了有益探索。

第三节起步阶段(1978--1991)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6月13日,《人民日报》以《认真调整党的文艺政策》为题,发表了“文化部理论组”的文章,在对“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阐释上,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而没有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

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当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特点:一、节目形态日益丰富1、电视剧飞速发展电视单本剧:《三家亲》《有一个青年》《凡人小事》《女友》《新岸》《何日彩云归》《乔厂长上任记》(禹作敏原型)《希波克拉底誓言》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四世同堂》《红楼梦》《西游记》《渴望》2、电视文艺亮点纷呈(1)连续举办了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尤其是春节晚会的播出,开辟了新局面;(2)文艺专栏如雨后春笋,充实了日常电视文艺节目播出;(3)一批综艺节目诞生,并和栏目结合,形成了电视文艺的拳头产品;(4)二、电视本体的自觉1、电视连续剧的诞生和发展充分发挥了电视艺术的本体优势。

当前电视艺术创作现状分析

当前电视艺术创作现状分析
一 嘲 嘲
l 圜
当前 电视 艺 术创 作 现状 分析
一 文/ 崔 艳
>摘要 :
在 电视技术不断发展 的过程中 ,电视艺术 的创作得到了不断的改 善并且逐渐丰富起来 。在创作过程 中 ,电视艺术不仅要 遵循艺术的创作原则 , 而且要运用相关 的技术手段来完成艺术创作。近 几年 , 随着 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 , 这就使得 电视技术 创作过程逐 渐变得简化 ,最终不仅能够使得艺术创作手段得 以拓 宽 , 而且使得 电视艺术 的题材得 以丰富。

视节 目的专 业频道 中体现 出来 。一些编 导开始策划一些专 业化 的 服务节 目,从而获得一些 受众者 的欢迎 。比如 :中央 电视 台第五 套就是一个 专业性 比较强 的体育频道 ,在这 个频道 主要介 绍了一 些运动 员 、相关的赛事 。专题节 目的不断出现 ,不仅 可以增加节 目的信 息量 ,而且使得转播 节 目的专业性得 到提高。
并且其 传播方式 是指声 画造型 ,通过艺 术的审美思维将 客观世 界表现 出来。电视艺术创 作 是种屏幕艺术 形态 ,并且 电视艺 术的 内容主要 是指多种多样 的 电视节 目, 通过 电视节 目中的具体 内容可 以将 艺术美感表现 出来 。


日 前 的 主 同 要 , 电 时 的 视 使 传 技 得 播 术 电 手 得 视 段 到 艺 是 术 指 了 快 创 电 速 作 子 逐 技 的 发 渐 术 展 发 展 , 然 起 而 来 在 。 电 视 技 艺 术 发 创 展 作
( 一 )电视艺术创作 的多样 性
在上个世纪六七 十年代 ,电视节 目最基本 的内容就是新 闻节 目,并且 新闻节 目的形式 主要采用 了影像 新闻 、口播新 闻以及实 况转播 等形式 。上个世纪 六七十年代 的技 术 比较落后 , 并 且 由于 缺乏相关 的记录 以及 编辑 图象的 电子设 备 ,从而使得 电视 节 目变 得单一 。上个世纪八 十年 代 ,电视技术 的不断发展 ,我 国的 电视 艺术创 作得到 了快速 的发展 ,这就 开始 出现 了新 闻、电视专题 、 电视 晚会以及 电视剧 等。在上个世 纪八 十年代 ,一些 电视创作人 员 开始不断的积 累相关 的经验 ,从 而能够为后来 的综 艺节 目、纪 录片 、访 谈节 目以及评 论节 目提供 了可靠 的经 验。在 上个 世纪 九十年代 ,开始 涌现出新颖 的节 目类型 ,并且 随着 电视观念 的不 断转变 ,原有 的节 目形式也在不 断更新 ,比如 : 新 闻直播 、新 闻 访谈 、 新 闻评论 、 消息类新 闻、 连续报道等 。 在上 个世纪九十年代 , 随着 E N G、D S N G等设备 的广泛使用 ,这 就使得直播 成为一种 比 较常见 的节 目形态 ,中国电视人 开始不断深化 有关 直播 的认识 。 然而电视新 闻访谈 节 目将焦点放 在人们讨论 比较热烈 的话题 ,比 如《 实话实说 》 、 《 东方之子 》 , 每一 台都有 属于本 台的访谈节 目。 电视新闻评论节 目充分利用 了电视技术 手段 ,通过声音 与画 面结合为一体 的电视语言来对 正在发生 的重 大事件或者社会 重大 问题发表相关 意见的节 目 形 态。新闻评论节 目具有属于 自 身 的特 性 ,因此 电视新 闻评 论节 目受到 了观众 的喜爱 。 ( 二 ) 电视 艺术创作形态 的重构 目前 ,随着 电视技术 的快速发展 ,此时 电视节 目 形态 变得多 样化 ,并且 电视艺术创作 的形态开始重构 。通过不断创新 电视节 目形态可 以体 现时代 的特 征。在各种不 同节 目中电视新技 术得到 了充分 的应 用 ,此 时就会 出现了节 目 形 态的融合 ,最 终能够构建 出许 多新 的节 目形 态。 比如 :中央 电视 台的 《 幸运 5 2 》这 一节 目中将 节 目与观众 的互 动贯穿在每一个 环节 中。在 电视节 目中, 主要是通过 短信 、电话 以及场外求助等 多种多样 的技术 手段最终 实现场 内观众与场外 观众 的互动 。 ( 三 )电视艺术创作 的专业化 电视技术 的不断发展开始对 电视节 目形态产生 一定的影响 , 此时 电视节 目形态开始 向着多样化 的方 向发展 ,并且 电视节 目形 态开始 向着专业化 的方向发展 。然 而电视节 目 形态 的专业化在 电

电视艺术发展史

电视艺术发展史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L任or意em揉ip捏su。m d2o0lo2r3s年it a6m月e1t,3c日ons星ec期tet二ur上ad午ipis7c时ing18el分it. 3Fu秒sc0e7i:d1u8r:n0a3b2la3n.6di.t1, 3eleifend nulla ac,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2023年6月上午7时18分f2ri3ng.6ill.a1p3u0r7us:1. 8NJuullaneiac1u3lis, 2te0m2p3or felis ut cursus.
电视剧的基本模式:一条主线,两三个景, 四五个人物,七八场戏,60分钟,200个镜头。 以内景为主,以近景为主。
2、停滞时期〔1966—1976〕 3、复苏时期〔1976—1979〕 4、开展时期〔1980—〕
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迅速开展:
综艺节目 电视风光片 电视专题片
第四编 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3.6.1323.6.1307:18:0307:18:03June 13, 2023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023年6月13日星期二上午7时18分3秒07:18:0323.6.13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3年6月上午7时18分23.6.1307:18June 13, 2023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3.6.1323.6.1307:18:0307:18:03June 13, 2023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3年6月13日星期二上午7时18分3秒07:18:0。2023年6月上午7时18分23.6.1307:18June 13, 2023

考研专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版本)

考研专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版本)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第一章中国电视剧艺术定义:电视剧:以电视方式创作的戏剧作品。

这个界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电视剧是一种戏剧作品,在剧作上是参照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的,包括创作结构,情节推进方式,人物形象设定等方面。

其二,电视剧是一种电视作品,他的创作不同于舞台戏剧之处在于,电视剧要以电视艺术特定的思维和语言方式进行创作。

纪实美学:以生活美为基础,尊重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性和多义性,注重对生活原貌艺术化的逼真再现,力求给观众以总体真实的美感新英雄主义:以相似的结构、共同的模式缔造着当代社会的英雄神话的文艺作品,但这些“英雄主义”的创作和文革及文革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创作大相径庭,平民百姓所自觉追慕的“英雄”带有了更多的平民色彩,不再是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人物,而是同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种种缺陷的“平民英雄”这种适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的“英雄主义”创作,称之为“新英雄主义”第一章知识点1.电视剧的分类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根据体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剧艺术的主要特征:视听叙事电视艺术的视觉语言元素包括:人物、环境、色彩、光影、景深、构图以及运动,电视艺术的听觉元素包括:人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视听语言的直观表意能够以最接近人的现实视听经验的方式进行呈现、组合,逼真的重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视听感受虚构叙事尽管取材现实生活,拍摄是力求真实感,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电视艺术的叙事是虚构叙事,饱含创作者主观意图,电视剧是在讲述人为设定的故事。

连续叙事占据电视剧主体的是电视连续剧,它在创作上更接近于长篇小说,尤其是章回小说的篇章结构方法,每一章又会包含一至两个核心情节,各章回之间内容情节相当紧密。

1936年 11月 2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推出了一场盛大的歌舞,标志着 BBC电视台的成立和正式播出,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小品,短剧
• 198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对电视剧的规格 和长度进行规范化,电视短剧长度为30分 钟的短电视剧,电视小品长度为15分钟, 而一般看法则是将长度(只单集长度)少 于30分钟的电视剧都统称为电视短剧,国 内播出的电视短剧许多长度都在10分钟左 右。
电视小品与电视短剧的区别
电视短剧 电视小品
能够比较全面的运用戏剧 重点不在叙事和塑造人物 元素进行叙事,有完整的 形象,更注重意境的传达 情节结构,重视人物形象 和生活哲理的阐明。 的塑造。
总之电视剧还是剧,故而注重故事情节,电视小品 尚未完全构成“剧”的小品,故而租用意境的表现
电视单本剧
• 单本剧,主要是指矛盾集中,首尾连贯, 结构完整,单独成戏,可一次性播完的电 视剧样式。标准的单本剧时间长度为五十 分钟左右,其容量,结构与短篇小说相当。
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
• 中国电视诞生于大跃进时代,在很差的条件中艰 难的成长,在文化大革命中,电视事业受挫。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大步前进的中国电视在客 观情势与主观觉悟的双重推动下开始谋求独立发 展。8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全面崛起,90年代, 电视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奋起直追,赢得观众的青 睐。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民主化和个性化的 程度使电视观众有了自主选择信息的分类,实现 了节目的多频道,多种类的局面,节目变得多样 化。使得观众有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更具有对信 息的选择进行主动判断和反省的能力
电视单本剧
• 在电视剧发展史上,单本剧开电视剧的发 展的先河,是最早出现的种类。从世界上 第一部的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诞生起, 一直到五六十年代,单本剧在所有电视剧 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单本剧是几种电视 剧题材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电视的发展 过程和探寻电视艺术规律方面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好人燕居谦)
电视艺术作品分类
• 电视艺术类:运用电视艺术特有的思维方 式和审美意识,兼容其他艺术形式所构成 的,着重体现屏幕艺术美的电视作品。其 中包括:电视音乐艺术片,电视歌舞艺术 片,电视风光艺术片,电视民俗音乐片, 电视专题艺术片,电视文献艺术片等。
电视艺术作品分类
• 电视戏剧类:依据戏剧的构成方式,或者 电影的时空转换,通过电视的传播媒介, 制作方式和艺术手段,独立制作的,充分 电视化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电视小品, 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 视系列剧等。
电视连续剧
• 1981年,我国播出自己生产的第一部电视 剧《敌营十八年》,虽然存在许多不足, 而且中途夭折,但它却揭开了我国电视连 续剧的序幕,在之前一直引进国外,如香 港的《霍元甲》1979年我国播出的第一部 引进的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电视连续剧
• 长是电视剧的重要审美特征。在电视剧的家族中, 电视连续剧的关键是在“连续”二字。所为连续, 就是一集一集的连绵不断的演绎下去。纵观中外 成功的电视连续剧,不难发现他们长期连续下去 的艺术规律:一是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可以有一 个细小的情节勾连起来。二是采用叙事性的方式, 以事件,人物为发展线。三是每集结尾以悬念设 置,以期吊人胃口,达到长期的目的。因此,电 视连续剧给予观众的是一种以其他艺术样式所难 以替代的悬念横生,引人入胜的艺术美。
电视连续剧
• 表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是电视 连续剧的重要审美特征。电视连续剧由于 篇幅长,容量大,在时空处理上不仅超越 了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也超越了其他电视 剧中的单本剧等其他剧中,因而为电视剧 表现自然,社会,人生的美和丰富复杂的 社会生活开辟了无线广阔的天地。(电视 连续剧是怎样去刻画人物性格的?)
电视系列剧
• 电视系列剧重故事情性,情节性,又突出 主要人物的主导性格,最理想的境界就是 实现人物性格塑造与故事与故事情节深化 的完善结合。我国的电视系列剧《狄仁 杰》,塑造的人物主导个性鲜明生动,故 事情节引人入胜。如《包拯》
• 电视连续剧是指长度在3集以上,分集播出, 并且主要人物和情节具有连贯性的电视剧 样式。电视连续剧以自己独具的艺术个性 和审美特征,给千家万户送来了美得享受, 为亿万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因而 受到极其广泛的欢迎,成为电视剧中的佼 佼者和主要构成样式,为适应观众的审美 要求,电视连续剧已成为电视艺术家最感 兴趣,并热衷于创作的电视艺术样式。
电视艺术的发展
• 随着电视艺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多样 化,几乎达到目不暇接的地步,这便给电 视节目的分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依据屏 幕上已经涌现的电视艺术作品的客观实际, 我们可以将电视艺术分为四大类。
电视艺术的分类
• 电视文学类:运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 在屏幕上营造文学的意境,抒发深沉的思 想感情,给观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电视艺 术作品。其中包括:电视小说,电视散文 电视诗,电视报告文学等
电视连续剧
• 电视连续剧的出现,从电视剧观念本身来 考察,无疑是对电视剧观念的有一次更新。 这种更新,不仅扩大了电视剧本身的范畴, 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创造了最具有电 视剧特征的新样式,促进了电视剧艺术本 身的重大发展。
电视系列剧
• 电视系列剧也是一种分集播出的电视剧样 式。他与电视连续剧的区别在于:他虽然 也具有人物的连贯性,由几个人物贯穿全 剧,但故事却不连贯。电视系列剧每一集 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故事,集与集之间 并没有情节上的必然联系。(聚之成部, 散之成集?)
中国电视剧的样式形态
• 中国电视剧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起步较 晚中国电视剧创作经历三个阶段,直播小 戏阶段,单本剧阶段和连续剧阶段,随着 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剧这门独特的视听艺 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亿万观众所 喜爱的,每天都要接触的大众文化的娱乐 方式。任何艺术形式都不是单一的,按题 材的短小,电视剧可以分为:电视小品, 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 视系列剧等。
电视单本剧
• 中国的第一批单本剧,大多注重时代性和 纪实性,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产生了较 好的社会效益,单本剧无论在题材的选择 上,还是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上,都为电视 进入繁荣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单本剧人 物少,故事精炼集中,播出时间短,符合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生产周小品,短剧
• 电视小品,就是电视屏幕上小小的艺术品, 电视短剧,就是屏幕上短小的电视剧。他 们以共同的特征“短小”,是电视剧家族 中最短小的艺术样式。各类艺术部门都有 各自短小的艺术样式,音乐有:“小曲”, 词令有“小令”,相声有“小段”,小说 有“小小说”,戏剧有“戏剧小品”。电 视剧艺术当然也有它最短的艺术样式,这 就是电视小品,短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