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专业培养计划
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将从油气储运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完整的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将涵盖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环节、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以期培养出专业、实践能力强、具备综合素质的油气储运工程人才。
一、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分析随着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油气储运工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国内外各大储运公司和石油化工企业中,对于掌握先进储运技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因此,培养具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
同时,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油气储运工程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都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油气储运工程师。
因此,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
二、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1. 实用性原则: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以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通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快速上手,并能够独立开展相关工作。
2. 国际化原则: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油气储运工程人才需要具备国际观念、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因此,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应该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3. 顶岗实习原则: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注重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习中接触实际岗位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4. 个性化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注重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实践领域。
5. 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原则: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充分发挥科研技术的引领作用,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概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资源的需求增加,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石油工程分支学科,其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以石油与天然气储存、开采、加工、输送、贮存及相关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培养具备石油与天然气储运工程规划、设计、监理、施工、运行、管理及环境保护等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开发能力的高层次研究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1. 培养具备数学、物理、化学和地质、水文地质勘查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矿产资源、勘测、地质测量、地震科学技术、岩土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具备油气田勘探与开发、油气储运工程规划设计、监理、施工、运行管理、环境保护及相关管理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与开发能力,能在油气勘探、开发与储运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和环保、质检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济管理、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门、应用与复合型人才。
2. 培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领域从事技术设计、技术开发、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管理等各种工作的能力。
3. 培养掌握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强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在油气储运工程、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矿产资源利用和管理等方面从事较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1. 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具备测量或地质工程、地震工程技术或岩土力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2. 培养学生掌握油气储运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环保、相关大型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经济管理等全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水平,培养学生掌握定义、分析、解决问题或开展应用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能够独立进行专业技术设计、技术开发工作,从事各种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从事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开发、工程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特色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加工工程方向)是在原石油加工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色专业。
为努力适应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的要求,专业以原油储备、石油产品和天然气的输送储存教学内容为主线,注重发挥油气资源合理利用和加工的特色,注重教育国际化和留学生的培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均衡,特色鲜明的工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位居前列,逐渐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油气加工特色鲜明的专业特色。
二、培养目标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加工工程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储运和加工、国防及其贸易等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求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具备扎实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身体和心理素质,具备有家国情怀、高尚情操、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能在石油与天然气及相关行业中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贸易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五年以上的毕业生:•能在工业界和学术界成功鉴定、分析、制定和解决与专业职位相关的工程问题,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以重要的法律、伦理、监管、社会、环境、工业安全和经济等方面宽广的系统视角管理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项目。
•在终身学习、专业发展和领导能力上表现出担当和进步,在石油与天然气领域具有职场竞争力。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当达到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的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考虑环境与安全、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以及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等制约因素的前提下,能够提出油气储运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设计能力,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一、业务培养目标1、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油气储运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According to the catalogue of public college about undergraduate course,the specialty of Oil & gas storage &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belongs to the transportation & conveyance target of education is to train students who possess the knowledge of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Physical chemistry,Oil & gas storage &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etc. to be high-class technologists that are able to work in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section,Management section of Oil & gas storage & transportation & shipping section etc.二、业务培养要求2、Educational Requirement主要学习油气储运工艺、设备与设施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图制图、上机操作、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2024年储运部培训计划

2024年储运部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储运部是公司的重要部门,负责物流和仓储管理工作。
为了提升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公司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我们制定了2024年储运部培训计划,旨在加强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提高部门整体素质和绩效水平。
二、培训内容1. 专业知识培训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现场操作等形式,加强员工对物流管理、仓储操作、运输运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 技能培训针对储运部员工的实际工作需要,开展技能培训,包括货物装卸、货物包装、仓储管理系统操作、货物配载、运输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
3. 沟通能力培训培训员工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4. 管理技能培训针对储运部中层管理人员和潜力骨干员工,开展管理技能培训,包括领导力、团队管理、目标管理、决策分析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5. 新技术培训针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开展新技术培训,包括物流信息系统、仓储自动化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员工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三、培训方式1. 线上培训通过线上网络课程、视频教学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学习灵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2. 线下培训在公司内部或外部场地举办培训班,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培训,增强员工的互动和实践能力。
3. 培训实践安排员工到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践培训,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场景练习,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应对能力。
四、培训计划1. 培训对象所有储运部员工,特别是新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
2. 培训周期持续12个月,分别对不同级别员工进行培训计划安排。
3. 培训计划根据储运部的实际需求和员工的特点,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安排不同课程和时间表,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五、培训评估1.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测评、绩效考核等方式,对员工的培训成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双语)(1.5) 专业基础选修课(应选修 10.5 学分) 10020051 普通化学(2.5) 24400041 储运防腐技术(2) 32360041 金属工艺学(2) 45010063 电子技术(3) 24680041 原油流变学(2) 24470043 油气储运工程最优化(2) 20040043 AutoCAD(2) 24060053 储运油料学(2.5) 24620051 储运焊接与施工(2.5) (三)专业课 专业必修课(应修 8.0 学分) 24390051 油库设计与管理(2.5)
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油气储运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
队合作意识;
要求 2:掌握与油气储运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
的经济和管理知识;
要求 3:掌握油气储运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
现状和趋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要求 4:受到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矿场油气集输
系统、长距离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装卸系统、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
管理与运行管理的初步能力;
要求 5:获得工程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
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求 9: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工程制图软件和程序设计语言进行软件编程。
要求 10: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
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进展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进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始开设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但是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社会需要的油气储运工程人才,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建设一套合理、有效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国石油天然气储运产业所需的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工程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储运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油气储运工程实际操作技能、适应企业实践需求的高水平复合型技术、管理和研发人才。
因此,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应当从这些角度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使毕业生能够在各自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从教学设置方面来说,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注重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平衡,在专业课程方面,应当以数理化基础课程、油气储运工程基础课程、油气储运设备与工艺课程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在通识课程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外语等方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达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水平。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来说,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方面,应当注重教育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论知识系统且扎实。
而在实践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理论向实际操作中转化,服务于实践需求。
从培养方式和手段上来说,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注重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注重科研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工程实践教学、产业实习、实验室探究等方面,同时也应当让学生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对企业的理解和熟悉程度。
现阶段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工作,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各高校之间存在着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存在差异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来实现资源的共享。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 小计 技能实训与实践平台
九、 九、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31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培养方案课程安排表
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 学 时
48 48 32 96 32 24 240 144 60 32 32 788 96 884 176 48 20 56 48 64 48 40 64 48 56 48 48 764 6 8 6 8 4 4 4 6 92 16 20 26 60 60 60
32 32 40 32 40 48
4 4 3 4 4
3/24 3/24 1.5 1.5
应修小计 B类课程应修合计
128 892 92
8.0 55.5
32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 学 时
40 80 30 40 190 40 32 32 32 32
实践 与实 验学 时数
学 分
2.5 5.0
开课学期﹠周学时(实验学时)或周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3*
专业平台技能
10
1.5 2.5
10
11.5 2.5 2.0 2.0 2.0 2.0 2.0 3 2 2 2 2
应修小计 C类课程应修合计 99520058 32150068 24460068 21380048 技 能 实 践 实 训 平 台 (S) 24350048 24410048 24530048 24660068 24560048 24160048 21450148 21460368
1-8
创新与社会实践◆ S类课程应修合计 总计
950 3028
52.5 162 180.0
说明:(1)周学时后用“*”标注的课程为考试课程;(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含课程实践和网上学习48学时;(3)体育健康标准辅导测试第5-8学期,每学期8学时,共32学 时;(4)第七学期开设16学时的课外就业指导课;(5)◆创新与社会实践包括2.0学分思想政治理论 课社会实践。 制(修)订人:赵会军 审核人:胡爱萍 审定人:徐薇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油气储运工程发展需要,具备工程流体力学、油气储运工程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国家与省、市发展改革部门,交通运输规划部门与设计部门,石油、石化与天然气行业的主管部门或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应用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油气储运设备、设施与装卸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识图和制图、上机操作、油品质量检验等基本训练,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能力:
1.具备以理工科为主、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知识基础,了解当代科技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并对哲学及方法论、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的若干方面进行必要的修习,尤其对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2.具有合格的身体、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吃苦耐劳、实干创新的精神品质,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满足毕业后在石化及船舶行业从事安全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需要;
3.具备以理工科为主的知识结构框架,系统掌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对与油气储运有关的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4.掌握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与管理、油品质量检验、油气储运自动化等油气储运工程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储运企业现场技术管理能力;
5.掌握油库设计与管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工程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施
工与运行管理的初步能力;
6.具备文献查阅、检索和信息获取的基本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能适应在石油化工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应用等多种岗位工作。
7.能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备行业生产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能进行计算机日常操作与应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设备检修、计量、化验、油品收发等作业。
三、主干学科
工程流体力学、油气储运工程学。
四、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工程图学B、电工电子学B、化工机械基础、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石油商品学、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与管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燃气输配、测量仪表与自动化。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认识实习、工程技能训练1、设备检修安装实习、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与管理课程设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习、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六、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
七、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八、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为165学分。
九、课程体系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