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习题说课稿
学期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作者及作品简况,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2.品味诗歌语言,感知诗歌意境,体会诗句的感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饮酒(其五)》【情境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南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之美味吧!【新课解读】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
(1)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诵读,全体同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歌。
学生划出朗读节奏,注意朗读语气、语调及重音。
2.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互译诗句的大意。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世俗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从《饮酒(其五)》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探究学习: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
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
唯独作者却是个例外。
因而生出第3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 24 诗词五首渔家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诗词五首渔家“渔夫的骄傲。
天空遇到云和波浪,黎明和雾”教案1、由《一剪梅》导入新课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是李清照的诗《剪梅》。
众所周知,李清照是两宋之交著名的婉约女诗人。
她的作品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李清照南渡前的生活是无忧无虑、幸福的。
她的话聚焦于自然风光和相思。
李清照南渡后的经历是:国破人亡、家破人亡、夫君亡。
他的话充满了凄凉和低沉的声音。
然而,也有一些作品风格大胆奔放。
今天的《渔人骄傲》是她渡南后的作品,也是李清照唯一豪放的话语。
2.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文学的一般知识;培养诗歌阅读能力(2)、结合词人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词的含义,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3.风格常识(学生PPT)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的形式特征是“声调有固定格,句子有固定数,单词有固定音”。
大多数单词都是分段的。
段落就是段落,叫做“篇”或“阙”。
两段是最常见的。
单词可以分为三类:小、中、长。
按风格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
婉约词典雅柔婉,豪放词雄浑高亢;在取材上,婉约词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豪放词则面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4、作者简介(ppt生读)李清照(1084-1155),易安人,宋代杰出女诗人(雅派),章丘人(今山东济南)。
他以词和兼职诗歌而闻名。
他的语言清雅,如文字般清晰,充满生活气息。
他被称为“易安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代表作有:《剪梅》、《慢声》、《武陵春》、《如梦岭》5、写作背景PPT(学生阅读)是李清照唯一豪放的字眼。
这是她穿越南方后的工作。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她的丈夫赵明成去世。
国家的崩溃和她丈夫的去世对她的生活和精神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从此,她独自游荡在江南,独自度过了艰难岁月的晚年,陷入了“漫长的道路和黄昏”的两难境地。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质课教案_9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几种分析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典故分析法,人物描写分析法。
2、掌握诗歌的主旨3、了解作者和诗歌相关的经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几种分析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典故分析法,人物描写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诗词入课1、欣赏一下老师写的一首词:渔家傲陈继军李家仙姝瑶池有,容如花想德才厚,琴瑟合谐花也羞。
何其谬,碑刻诸贤名元祐(yòu)①。
沥血金石②连夜昼,靖康二帝胡人狩③,故土不思歌舞奏。
词温酒,梧桐听雨黄昏后④。
①宋徽宗为帝,蔡京拜相,为打击政敌,将司马光、苏轼以下共309人之所谓罪行刻碑为记,昭示全国。
所涉官员,重者关押,轻者流放,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
②赵明诚夫妇著有《金石录》《金石录后序》并收藏大量文物,为保护这些文物李清照耗尽心血,但最终几乎丧失殆尽。
③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皇族、朝臣等三千余人,北宋灭亡。
④化自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天接云涛连晓雾)其实一般用第一句作题目的往往表示这首词是没有题目的。
当然这首词其实是有题目的,不过题目不是现在的题目,是什么呢?注:宋黄昇《花庵词选》中记作《记梦》,对是“记梦”,同学们能够找出词中写梦的内容吗?(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二、课文分析1.在诗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哪些分析的方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典故分析法,人物描写分析法。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赤壁》优质课教案_13

《赤壁》教学设计学写诗歌传承瑰宝——从学写诗歌的角度鉴赏《赤壁》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熟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本诗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3.初步了解写诗方法,学写七言诗。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诗歌的情思,背诵此诗。
2.难点:把握诗意,感悟意境,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播放“火烧赤壁”片段思考:1.这是什么战争?从哪里看出来?2.此战的地点是哪里?战争双方是谁?结局如何?胜方取胜关键是什么?此战意义是什么?3.此战的头号风云人物是谁?目的:1.理出局势:赤壁之战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2.理出关键人物:周瑜、曹操3.理出以少胜多的关键:火攻明确:1.这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2.取胜的关键是借助东南风火攻,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3.周瑜(二)板书课题《赤壁》,解题赤壁,地名,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二、读顺1.自由读要求:琢磨字音、节奏、语气2.指名读,并且说出这样读的理由3.指名点评同学的朗读。
4.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基调三、读通1.自行结合注解理解诗歌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讨论2.问:读懂了吗?3.清人沈德潜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师:沈德潜可是清代著名的诗论专家,他都对这首诗疑惑,我们就能这么轻易读懂吗?四、读懂(一)学诗领悟一:联想丰富1.这首诗开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将它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的?有什么作用?不起眼的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与赤壁之战有联系——与赤壁之战风云人物曹操、周瑜有联系——周瑜赢了赤壁之战,与什么有联系?东风。
2.联想是为后文抒怀(或议论)作铺垫。
【教案】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14

【关键字】教案24 诗词五首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重点)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提问1: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静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提问2: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提问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质课教案_7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本首词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总结体会词中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中寄寓的情感。
教材分析:1.重点: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中寄寓的情感。
2.难点: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阅读体验法学法指导:朗读法、资料助读法、阅读体验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唐诗与宋词,上节课,我们刚学完唐诗,这节课咱们来学一首宋词,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宋词,请简单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宋词的内容。
大家请看黑板上这首词,凭初步印象印象判断一下:这首词是豪放还是婉约?豪放词,作者却是婉约之宗李清照,一位婉约派代表人物却写了一首豪放词,为什么?二、朗读(一)初读正音:yīn jiēmàn péng zhuǎn殷.勤嗟.谩.蓬.舟星河欲转.(二)读出节奏、停顿(三)读出重音、语调(四)读出天帝与词人的对话:天帝语调恳切,词人语调低沉。
三、以“梦”析词(一)梦到了什么?(描绘画面)这首词全篇都在写词人的梦境,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词人梦到了什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天上云海茫茫,一团团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
透过云雾,远远望去,天河好像在流转,河上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师描绘词中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学生任选一句描绘,写完后分享交流。
四、披情解“梦”(二)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梦?梦是现实的投射,弗洛伊德说“梦是现实中愿望的达成”。
结合词人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背景思考。
1.海上航行的真实经历“玉壶颁金”之诬: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病重时,曾有一学士携一玉壶前来探望,后又携玉壶离开投靠金人。
此事传开,却变成了赵明诚送玉壶给金人,更有人秘密弹劾此事。
为证丈夫清白,李清照尽携家中铜器文物,打算全部捐献给朝廷,一路追随南逃的高宗行踪。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说课稿

《春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望》。
这节课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春望》这篇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古诗文推荐篇目,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个单元的目标首先对人的品格和志趣的提问,单元中的文章都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
我选的这一首《春望》以诗意语言书写了人生感悟与思考,展示了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杜甫强烈的爱国情感。
由于人生的不同阶段,社会环境的不同,《春望》与以前学过的《望岳》的感情基调是截然不同的。
根据课程目标中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为此我制订了以下目标:一是把握诗歌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是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是深切感悟诗人热爱国家,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情怀。
教学重点是诗歌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是深切感悟诗人热爱国家,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情怀。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初步了解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
而且在历史课上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于安史之乱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对诗歌的认知和品析停留在表皮;年龄小,阅历浅,很少有生离死别的牵挂与思念,更没有经历过战争,对诗人愁苦无奈的感受较难体会;三、说教法。
一是采用的是朗读的方法,在新课标中有着重对文学作品要重视各种朗读的要求,默读、朗读、精读、浏览等。
整篇课文我会用“读”来贯穿,运用多种“读”的方式,以读对字音,读到能背,读出感情作为我这节课“读”的目标。
二是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去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圈点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
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导入抢答,激发兴趣出示课件,运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猜猜“他是谁”?用抢答的方式导入,既可以回顾之前所学关于杜甫的生平简介,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最新】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doc

《诗词五首》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
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
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
实际的意思是
目凄然。
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是我们今天所要学.提问:除了描写战事的具体内容外,诗人还在
⑹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燕脂”
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
,殷勤问我归何处。
“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
—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