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菱形(提高)知识讲解
初中数学《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微课精讲

初中数学《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知识点: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
(边)(2)菱形的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对角)(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对角线)(4)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中心到菱形四条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有两条,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3、菱形的判定(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边)(3)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4)定理3:对角线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4、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视频教学:练习: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则添加下列条件之一,不能使它成为菱形的是()A.AB=ADB.AC=BDC.BD平分∠ABCD.AC⊥BD2.如图,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要使四边形EFGH为菱形,应添加的条件是。
3.如图,下列对菱形ABCD表述正确的有。
①AC=BD;②∠OAB=∠OBA;③AC⊥BD;④有4条对称轴;⑤AD=BD;⑥∠OAB=∠OAD。
4.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 BD相交于点O,AC=8,BD=6,DH⊥AB于点H,则DH的长为。
5.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ABC=120°,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
6.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OE⊥AB,垂足为E,若∠ADC=128°,则∠AOE的度数为()A.62°B.52°C.68°D.64°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热身训练”问题的解决,梳理菱形的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
2.通过“变式训练”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题的技能。
数学菱形教案【优秀6篇】

数学菱形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数学菱形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数学菱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数学菱形教案篇二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菱形的知识点总结

菱形的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好好聊聊菱形这个有趣的图形。
哎呀呀,菱形啊,你可别小瞧它,那可是有好多特别的地方呢!
你看啊,菱形首先它四条边都相等,就好像四个小伙伴一样,手牵手长度都一样嘞!比如说那个窗户上的菱形格子,每一条边是不是看起来都一样长呀!
还有哦,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哇塞,这多神奇啊!就跟两个好兄弟互相支持一样。
想想看,操场上画的那些菱形区域,那对角线不就是直直地把菱形分成了几个部分嘛!
对角线还把菱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呢,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就像一个大拼图被分成了几块一模一样的小拼图。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菱形的地毯,我就在想,这对角线分出来的小三角形要是能拆下来就好了,哈哈!
而且菱形可是轴对称图形呢,对称轴就是它的对角线。
这不就像是人有了对称轴一样,两边都对称得很完美呀!就说那些漂亮的菱形饰品,沿着对称轴看过去,是不是特别美呀!
哎呀,说了这么多菱形的特点,它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图形啊!你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留意它哦,说不定啥时候就看到它的身影啦!我觉得菱形就像是图形世界里的一颗闪亮星星,独特又迷人!朋友们,可别忘记菱形的这些有趣知识点呀!。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题:第1讲 菱形

菱形(提高)【学习目标】1. 理解菱形的概念.2. 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要点梳理】要点一、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要点二、菱形的性质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中心.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2)菱形的面积由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要点三、菱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典型例题】类型一、菱形的性质1、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B=∠EAF=60°,∠BAE =18°.求∠CEF的度数.【思路点拨】由已知∠B=60°,∠BAE=18°,则∠AEC=78°.欲求∠CEF的度数,只要求出∠AEF的度数即可,由∠EAF=60°,结合已知条件易证△AEF为等边三角形,从而∠AEF=60°.【答案与解析】解:连接AC.∵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ACB=∠ACF.又∵∠B=60°,∴△ABC是等边三角形.∴∠BAC=∠ACB=60°,AB=AC.∴∠ACF=∠B=60°.又∵∠EAF=∠BAC=60°∴∠BAE=∠CAF.∴△ABE≌△ACF.∴ AE=AF.∴△AEF为等边三角形.∴∠AEF=60°.又∵∠AEF+∠CEF=∠B+∠BAE,∠BAE=18°,∴∠CEF=18°.【总结升华】当菱形有一个内角为60°时,连接菱形较短的对角线得到两个等边三角形,有助于求相关角的度数.在求角的度数时,一定要注意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联系.2、(2018•龙岩)如图,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中,AE=1,AF=2,若P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则EP+FP的最小值为()A.1 B.2 C.3 D.4【思路点拨】作F点关于BD的对称点F′,则PF=PF′,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E、P、F′在一条直线上时,EP+FP有最小值,然后求得EF′的长度即可.【答案】C.【解析】解:作F点关于BD的对称点F′,则PF=PF′,连接EF′交BD于点P.∴EP+FP=EP+F′P.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E、P、F′在一条直线上时,EP+FP的值最小,此时EP+FP=EP+F′P=EF′.∵四边形ABCD为菱形,周长为12,∴AB=BC=CD=DA=3,AB∥CD,∵AF=2,AE=1,∴DF=AE=1,∴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EF′=AD=3.∴EP+FP的最小值为3.故选:C.【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轴对称﹣﹣路径最短问题,明确当E、P、F′在一条直线上时EP+FP有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8春•潍坊期中)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B的中点,如果EO=2,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答案】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BO=DO,即O为BD的中点,又∵E是AB的中点,∴EO是△ABD的中位线,∴AD=2EO=2×2=4,∴菱形ABCD的周长=4AD=4×4=16.类型二、菱形的判定3、(2018春•郑州校级月考)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6cm,射线AG∥BC,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以lcm/s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线射BC以2cm/s 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D时,求证:△ADE≌△CDF;(2)当t为多少时,四边形ACFE是菱形.【思路点拨】(1)由题意得到AD=CD,再由AG与BC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两对角相等,利用AAS即可得证;(2)若四边形ACFE是菱形,则有CF=AC=AE=6,由E的速度求出E运动的时间即可.【答案与解析】(1)证明:∵AG∥BC,∴∠EAD=∠DCF,∠AED=∠DFC,∵D为AC的中点,∴AD=CD,在△ADE和△CDF中,,∴△ADE≌△CDF(AAS);(2)解:①若四边形ACFE是菱形,则有CF=AC=AE=6,则此时的时间t=6÷1=6(s).故答案为:6s.【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在△ABC中,AB=AC=a,M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过点M分别作AB、AC 的平行线交AC于P,交AB于Q.⑴求四边形AQMP的周长;⑵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说明你的理由.【答案】解:(1)∵MQ∥AP,MP∥AQ,∴四边形AQMP是平行四边形∴QM=AP又∵AB=AC,MP∥AQ,∴∠2=∠C,△PMC是等腰三角形,PM=PC∴QM+PM=AP+PC=AC=a∴四边形AQMP的周长为2a(2)M位于BC的中点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M位于BC的中点时,易证△QBM与△PCM全等,∴QM=PM,∴四边形AQMP为菱形类型三、菱形的综合应用4、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AB=4,∠ABC=60°,∠EAF=60°,∠EAF的两边分别交BC、CD于E、F.(1)当点E、F分别在边BC、CD上时,求CE+CF的值.(2)当点E、F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时,CE、CF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思路点拨】(1)由菱形的性质可知AB=BC,而∠ABC=60°,即联想到△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又∠EAF=60°,所以∠BAE=∠CAF,可证△BAE≌△CAF,得到BE=CF,所以CE+CF=BC.(2)思路基本与(1)相同但结果有些变化.【答案与解析】解:(1)连接AC.在菱形ABCD中,BC=AB=4,AB∥CD.∵∠ABC=60°,∴ AB=AC=BC,∠BAC=∠ACB=60°.∴∠ACF=60°,即∠ACF=∠B.∵∠EAF=60°,∠BAC=60°,∴∠BAE=∠CAF.∴△ABE≌△ACF(ASA),∴ BE=CF.∴ CE+CF=CE+BE=BC=4.(2)CE-CF=4.连接AC如图所示.∵∠BAC=∠EAF=60°,∴∠EAB=∠FAC.∵∠ABC=∠ACD=60°,∴∠ABE=∠ACF=120°.∵ AB=AC,∴△ABE≌△ACF(ASA),∴ BE=CF.∴ CE-CF=CE-BE=BC=4.【总结升华】(1)菱形的性质的主要应用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线段互相垂直、互相平分等.(2)注意菱形中的60°角的特殊性,它让菱形这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变得更加特殊,常与等边三角形发生联系.【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两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一条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垂直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2. 菱形的周长为高的8倍,则它的一组邻角是()A.30°和150°B.45°和135°C.60°和120°D.80°和100°3.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比为3:4,那么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A.6cm,8cm B. 3cm,4cm C. 12cm,16cm D. 24cm,32cm4.(2018•青神县一模)如图,在菱形ABCD中,∠ADC=72°,AD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BD于点P,垂足为E,连接CP,则∠CPB的度数是()A.108°B.72°C.90°D.100°5. (2018•枣庄)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DB=6,DH⊥AB于H,则DH等于()A.B.C.5 D.46. 如图,菱形ABCD和菱形ECGF的边长分别为2和3,∠A=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二.填空题7. (2018•江西三模)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8.如图,已知菱形ABCD,其顶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1,则BC=_____.9.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中点,且DE⊥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 2cm.10.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则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和面积分别是.11.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AB,垂足为H,则点O到边AB的距离OH=.12.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2,BD=16,E为AD中点,点P在x轴上移动,小明同学写出了两个使△POE为等腰三角形的P点坐标(-5,0)和(5,0).请你写出其余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P点坐标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3. (2018•建湖县一模)如图,△ABC中,∠ACB=60°,分别以△ABC的两边向形外作等边△BCE、等边△ACF,过A作AM∥FC交BC于点M,连接EM.求证:(1)四边形AMCF是菱形;(2)△ACB≌△MCE.14.(2018•安顺)如图,在▱ABCD中,BC=2AB=4,点E、F分别是BC、AD的中点.(1)求证:△ABE≌△CDF;(2)当四边形AECF为菱形时,求出该菱形的面积.15.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D=2,E、F分别是边AD,CD上的两个动点(不与端点重合),且满足AE+CF=2.(1)求证:△BDE ≌△BCF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设△BEF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 ;2.【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边长是高的2倍,所以一个内角为30°,另一个内角为150°.3.【答案】C ;【解析】设两条对角线的长为6,8k k .所以有()()2223410k k +=,∴2k =,所以两条对角线的长为12 ,16.4.【答案】B ;【解析】连接PA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P=∠CDP=∠ADC=36°,BD 所在直线是菱形的对称轴,∴PA=PC ,∵AD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BD 于点P ,∴PA=PD ,∴PD=PC ,∴∠PCD=∠CDP=36°,∴∠CPB=∠PCD+∠CDP=72°;故选:B.5.【答案】A.【解析】∵四边形ABCD是菱形,∴AO=OC,BO=OD,AC⊥BD,∵AC=8,DB=6,∴AO=4,OB=3,∠AOB=90°,由勾股定理得:AB==5,∵S菱形ABCD=,∴,∴DH=,故选A.6.【答案】A;【解析】阴影部分面积=两个菱形面积-△ABD面积-△DEF面积-△BGF面积==.二.填空题7.【答案】.;【解析】∵AECF为菱形,∴∠FCO=∠ECO,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CO=∠BCE,又∠FCO+∠ECO+∠BCE=90°,∴∠FCO=∠ECO=∠BCE=30°,在Rt △EBC 中,EC=2EB ,又EC=AE ,AB=AE+EB=3,∴EB=1,EC=2,∴BC=.8.【答案】5;【解析】菱形四条边相等.9.【答案】【解析】由题意∠A =60°,DE10.【答案】5;;2;【解析】菱形一个内角为60°,边长为5,所以两条对角线长为5和,面积为152⨯⨯=. 11.【答案】512; 【解析】431255AO BO OH AB ⨯⨯===. 12.【答案】()258,0,,08⎛⎫⎪⎝⎭; 【解析】由在菱形ABCD 中,AC =12,BD =16,E 为AD 中点,根据菱形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得OE 的长,然后分别从①当OP =OE 时,②当OE =PE 时,③当OP =EP 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三.解答题13.【解析】证明:(1)∵△ACF 是等边三角形,∴∠FAC=∠ACF=60°,AC=CF=AF ,∵∠ACB=60°,∴∠ACB=∠FAC,∴AF∥BC,∵AM∥FC,∴四边形AMCF是平行四边形,∵AM∥FC,∠ACB=∠ACF=60°,∴∠AMC=60°,又∵∠ACB=60°,∴△AMC是等边三角形,∴AM=MC,∴四边形AMCF是菱形;(2)∵△BCE是等边三角形,∴BC=EC,在△ABC和△MEC中∵,∴△ABC≌△MEC(SAS).14.【解析】(1)证明:∵在▱ABCD中,AB=CD,∴BC=AD,∠ABC=∠CDA.又∵BE=EC=BC,AF=DF=AD,∴BE=DF .∴△ABE ≌△CDF .(2)解:∵四边形AECF 为菱形时,∴AE=EC .又∵点E 是边BC 的中点,∴BE=EC ,即BE=AE .又BC=2AB=4,∴AB=BC=BE ,∴AB=BE=AE ,即△ABE 为等边三角形,▱ABCD 的BC 边上的高可由勾股定理算得为,∴菱形AECF 的面积为2.15.【解析】解:(1)∵AE +CF =2=CD =DF +CF∴AE =DF ,DE =CF ,∵AB =BD∴∠A =∠ADB =60°在△BDE 与△BCF 中BD BC ADB C DE CF =⎧⎪∠=∠⎨⎪=⎩∴△BDE ≌△BCF(2)由(1)得BE =BF ,∠EBD =∠CBF∴∠EBF =∠EBD +∠DBF =∠DBF +∠CBF =∠CBD =60°∴△BEF 是等边三角形(3)∵3≤△BEF 的边长<2∴2244S ≤<S ≤<。
(完整版)第十八章菱形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第十八章菱形知识点总结
1. 菱形定义和特性
菱形是一种几何形状,具有以下特性:
- 拥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其中每个角都是直角。
- 两条对角线相等且垂直交叉。
- 对角线的交点称为菱形的中心。
2. 菱形的性质
- 对角线相等性质: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 对角线垂直性质: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
- 边长平行性质:菱形的相邻边互相平行。
3. 菱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 周长计算公式:菱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即 `周长 = 4 ×边长`。
- 面积计算公式: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之积的一半,即 `面积= (对角线1 ×对角线2) / 2`。
4. 菱形的相关图形和实际应用
- 平行四边形:菱形的特殊情况,具有相邻边平行的性质。
- 菱形切割:通过两个垂直相交的菱形切割,可以得到多个边长相等的小菱形。
- 菱形形状的物体:例如球场的中央足球场草坪通常呈现菱形形状。
5. 菱形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 菱形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基本形状之一,了解和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对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其他几何形状非常有帮助。
- 菱形相关的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计算球场草坪的总面积等。
- 掌握菱形的切割方法和相关技巧,能够发展和培养几何思维和想象力。
6. 总结
第十八章菱形知识点总结了菱形的定义、特性、性质、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以及菱形的相关图形和实际应用。
菱形作为几何学中的重要形状,掌握其知识和技巧对学习和应用几何学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数学《菱形》知识总结及经典例题

八年级数学《菱形》知识总结及经典例题学习目标1.掌握菱形的概念.2.理解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3.能利用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学法指导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对照起来学习,了解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基础知识讲解1.菱形的定义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或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由菱形的定义可知,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定义包含两个条件,①是平行四边形,②邻边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菱形的性质(1)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而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④菱形的对角线分菱形为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3.菱形的识别方法菱形的识别方法,除用定义来识别外,还有其它的识别方法,用定义来识别是最基本的识别方法.其它的识别方法有①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为菱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也是菱形,运用这个识别方法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对角线互相垂直,二是平行四边形.4.菱形的面积计算由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得出,菱形的面积=4×S Rt △. 设对角线长分别为a ,b .则菱形的面积=4×21×(22b a )=21ab ,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5.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的作用利用它们可以证明线段相等、垂直、平分、平行等关系.证明角相等,平分等关系,证明一个四边形为菱形和进行有关的计算.重点难点重点:菱形的性质,识别方法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灵活地解答一些问题.易错误区分析运用菱形的定义时易忽略,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中的平行四边形这个条件. 例1.判断下列说法对不对(1)邻边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 )(2)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错误分析:(1)中应为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中是指邻边相等而不是两边相等. 错解:(1)(√) (2)(×)正解:(2)(×) (2)(×)运用菱形的识别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平行四边形中有时忽略垂直或者平分,有时忽略平行四边形这些条件.由于本节的性质判别方法较多,利用本节解题时易犯推理不严密的错误.例2.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连结AE ,AF.求证:AE =AF错误分析:本题证明错在BE =DF ,因为并未证明BC =CD ,推理不严格错证:∵菱形ABCD ,∴AB =CD ,∠B =∠D又∵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BE =DF∴△ABE ≌△ADF ∴AE =AF正证:∵菱形ABCD ∵AB =AD ,∠B =∠D , ∴21BC=21CD 又∵E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 ∴BE =DF ,∴△ABE ≌△ADF ∴AE =AF典型例题例l .已知,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一点,∠D=∠EAF=∠AEF =60°.∠BAE =18°,求∠CEF 的度数.分析:要求∠CEF 的度数,可先求∠AEB 的度数,而要求∠AEB 的度数则必须求∠B 的度数,这一点则可由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可得到.另外,由∠D =60°.如连结AC 得等边△ABC 与△ACD ,从而△ABE ≌△ACF ,有AE =AF ,则△AEF 为等边三角形,再由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可求∠CEF解法一: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B =∠D =60°.因为∠BAE =18°,∠AEB+∠B+∠BAE =180°所以∠AEB+60°+18°=180°.即∠AEB=180°-60°-18°=102°.又∠AEF =60°,∠AEB+∠AEF+∠CEF =180°所以∠CEF =180°-60°-102°=18°解法二:连结AC ∴四边形ABCD 为菱形,∴∠B =∠D =60°,AB =BC =CD =AD .∴△ABC 和△CDA 为等边三角形 ∴AB =AC ,∠B =∠ACD =∠BAC =60°∵∠EAF =60° ∴△BAE=∠CAF ∴△ABE ≌△ACF ∴AE =AF又∵∠EAF =60° ∴△EAF 为等边三角形 ∴∠AEF =60°∵∠AEC=∠B+∠BAE=∠AEF+∠CEF∴60°+18°=60°+∠CEF ∴∠CEF =18°解法三:利用辅助线把菱形转化为三角形来解答,这是一种常用的作辅助线的方法.例2.已知:如图,△ABC 中,∠BAC =90°,AD ⊥BC 于点D ,BE 平分∠ABC ,交AD 于点M ,AN 平分∠DAC ,交BC 于点N.求证:四边形AMNE 是菱形.分析:要证AMNE 是菱形,可以根据定义,证得它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也可以根据判定定理,证它四边相等;或证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注意到AN 是∠DAC 的平分线,只要证AM =AE ,则AN 垂直平分ME ,若证AN ⊥ME ,则再由BE 平分∠ABN 易知BE 也垂直平分AN ,即AN 与ME 互相垂直平分,故有AM =MN =NE =AE ,即AMNE 是菱形,此为证法一.显然,在上述证法中,证得BE 垂直平分AN 后,可得AM =MN ,所以∠MNA =∠MAN =∠NAE ,所以MN AE ,则AMNE 是平行四边形,又AM =MN 所以AMNE 是菱形.证法一:因为∠BAC =90°,AD ⊥BC ,所以∠BAD =∠C因为BE 平分∠ABC ,所以∠ABE =∠EBC .因为∠AME =∠BAD+∠ABE =∠C+∠EBC =∠AEM ,所以AM =AE ,又因为AN 平分∠DAC ,所以AM =MN ,所以AM =MN =NE =AE .所以AMNE 是菱形.证法二:同上,若证AN 垂直平分ME ,再证BE 垂直平分AN ,则AM =MN ,所以∠MNA=∠MNA=∠NAE.所以MN AE .所以AMNE 是平行四边形,由AM =MN 得AMNE 是菱形.例3.已知:如图菱形ABCD 中,DE ⊥AB 于点E ,且OA =DE ,边长AD =8,求菱形ABCD 的面积.分析: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知OA 是△ABD 的边BD 上的高,又由DE ⊥AB ,OA =DE ,易知△AOD ≌△DEA 从而知△ABD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菱形ABCD 面积可求.解:在菱形ABCD 中,因为AC ⊥BD ,所以△AOD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DE ⊥AB ,所以△AED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OD 和Rt △AED 中,因为AD =AD ,DE =OA ,所以Rt △AOD ≌Rt △DEA .所以∠ADO =∠DAE ,因为ABCD 为菱形,所以∠ADO =∠ABO ,所以△ABD 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D =8,DE ⊥AB ,所以AE =21AD =4,在Rt △AED 中,DE =22AE AD =43.从而S 菱形ABCD =AB ·DE =8×43=323注意:题中是将菱形的面积按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的,当然也可以求出对角线AC ,BD 的长,按S 菱形ABCD =21AC ·BD 来计算,但后者较繁复. 例4.已知:如图,□ABCD 中,AD =2AB ,将CD 向两边分别延长到E ,F 使CD =CE =DF. 求证:AE ⊥BF分析:注意□ABCD 中,AD =2AB 这一特殊条件,因此□ABCD 能分成两个菱形.从而可以通过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来证明.证明:设AE 交BC 于点G ,BF 交AD 于点H ,连结GH.因为AB ∥DF ,所以∠F=∠ABH , ∠FDH=∠BAH.又因为AB =CD =DF ,所以△ABH ≌△DFH.所以AH =HD=21AD=AB.所以BC AH ,BG=AB .则四边形ABGH 是菱形,所以AE ⊥BF.例5.如图所示,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EF 垂直平分AD ,分别交AB 于E ,交AC 于F ,则四边形AEDF 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分析:由已知判断△AOF 和△DOF 是关于直线EF 成轴对称图形,再由轴对称的特征,得到∠OAF =∠ODF ,再结合已知得到∠ODF =∠OAE ,从而判断DF ∥AE ,得到AEDF 是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推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得到AEDF 是菱形。
菱形知识点总结

菱形知识点总结
菱形结构的知识点是在知识树结构中,以一个基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菱形结构的知识点总称。
其主要特征为:
1. 以一个重要知识点为基点。
该基点知识将成为整个菱形结构的核心。
2. 向四周扩散,以基点为起点,组织与之相关的次级知识点,形成上下两个等级结构。
3. 上层结构中的知识点为基点知识的次级概念,下层结构中的知识点为上层概念的细分知识点。
4. 结构整体呈现出一个对称的菱形,强调基点知识及其上下级知识点的关联性。
5. 每个知识点之间建立清晰的细分关系,层是一个"菱形知识点总结":菱形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菱形?
菱形是一种几何图形,由两对对角线等长的线段组成的平行四边形。
它有四个等腰的山形,两对边相互平行。
二、菱形的性质
1. 菱形的对角线等长,且两对斜边平分彼此。
2. 菱形具有轴对称性,沿着主对角线或副对角线对称。
3. 菱形的四个角度都相等,各为135度。
4. 菱形的四条边等长。
三、菱形如何划分
将菱形沿着主对角线或副对角线剖分,可以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
四、菱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菱形造型常见于旗帜、标志或镶嵌式图案中。
2. 菱形可以很好地对称性,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等领域。
3. 在农业上,菱形可以很好地排水,因此常用于水稻和瓜田的种植。
五、总结
菱形是一种对称性强、形状单纯但富于变化的几何图形。
深入了解其性质对于我们理解空间几何知识和应用艺术设计都很重要。
菱形的判定及知识点归纳

菱形的判定及知识点归纳
菱形怎么判定,定理是什么,相关知识点考生又知晓吗?尚不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菱形的判定及知识点归纳”,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菱形的判定
①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②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④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知识点归纳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⑴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⑵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⑶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⑷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提示: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线段相等、角相等,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又可与勾股定理联系,可得对角线与边之间的关系,即边长的平方等于对角线一半的平方和。
3、菱形的判定方法:
⑴ 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⑵ 判断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⑶ 判断方法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菱形面积的计算:
菱形面积 = 底×高 = 对角线长乘积的一半 S菱形=1/2×ab(a、b 为两条对角线)
归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长乘积的一半。
希望上面对菱形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很好的参加考试工作。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菱形
【要点梳理】
要点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
要点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
中心.
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
(2)菱形的面积由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
积的一半.
(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
要点三、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菱形的性质
1、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B=∠EAF=60°,∠BAE =18°.求∠CEF的度数.
【思路点拨】由已知∠B=60°,∠BAE=18°,则∠AEC=78°.欲求∠CEF的度数,只要求出∠AEF的度数即可,由∠EAF=60°,结合已知条件易证△AEF为等边三角形,从而∠AEF=60°.
【答案与解析】
解: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AB=BC,∠ACB=∠ACF.
又∵∠B=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ACB=60°,AB=AC.
∴∠ACF=∠B=60°.
又∵∠EAF=∠BAC=60°
∴∠BAE=∠CAF.
∴△ABE≌△ACF.
∴ AE=AF.
∴△AEF为等边三角形.
∴∠AEF=60°.
又∵∠AEF+∠CEF=∠B+∠BAE,∠BAE=18°,
∴∠CEF=18°.
【总结升华】当菱形有一个内角为60°时,连接菱形较短的对角线得到两个等边三角形,有助于求相关角的度数.在求角的度数时,一定要注意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联系.
2、已知: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过AB的中点E作AC的垂线EF,交AD于点M,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M=DM;
(2)若DF=2,求菱形ABCD的周长.
【答案与解析】
证明:(1)连接DB,则由菱形性质得BD⊥AC.
又因为EF⊥AC,所以EF∥BD,即ME∥BD.
又因为点E是AB的中点,所以点M是AD的中点.
所以AM=DM.
(2)由(1)得DB∥EF.又BE∥DF,
所以四边形EFDB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E=DF=2.
又因为
1
2
BE AB
,即AB=2BE=2×2=4.
所以菱形ABCD的周长为4×4=16.
【总结升华】菱形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春•潍坊期中)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B的中点,如果EO=2,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
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
∴BO=DO,即O为BD的中点,
又∵E是AB的中点,
∴EO是△ABD的中位线,
∴AD=2EO=2×2=4,
∴菱形ABCD的周长=4AD=4×4=16.
类型二、菱形的判定
3、(2014春•郑州校级月考)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6cm,射线AG∥BC,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以lcm/s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线射BC以2cm/s 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D时,求证:△ADE≌△CDF;
(2)当t为多少时,四边形ACFE是菱形.
【思路点拨】(1)由题意得到AD=CD,再由AG与BC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两对角相等,利用AAS即可得证;
(2)若四边形ACFE是菱形,则有CF=AC=AE=6,由E的速度求出E运动的时间即可.【答案与解析】
(1)证明:∵AG∥BC,
∴∠EAD=∠DCF,∠AED=∠DFC,
∵D为AC的中点,
∴AD=CD,
在△ADE和△CDF中,
,
∴△ADE≌△CDF(AAS);
(2)解:①若四边形ACFE是菱形,则有CF=AC=AE=6,
则此时的时间t=6÷1=6(s).
故答案为:6s.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变式】已知,在△ABC中,AB=AC=a,M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过点M分别作AB、AC 的平行线交AC于P,交AB于Q.
⑴求四边形AQMP的周长;
⑵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解:(1)∵MQ∥AP,MP∥AQ,
∴四边形AQMP是平行四边形
∴QM=AP
又∵AB=AC,MP∥AQ,
∴∠2=∠C,△PMC是等腰三角形,PM=PC
∴QM+PM=AP+PC=AC=a
∴四边形AQMP的周长为2a
(2)M位于BC的中点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
∵M位于BC的中点时,易证△QBM与△PCM全等,
∴QM=PM,
∴四边形AQMP为菱形
类型三、菱形的综合应用
4、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AB=4,∠ABC=60°,∠EAF=60°,∠EAF的两边分别交BC、CD于E、F.
(1)当点E、F分别在边BC、CD上时,求CE+CF的值.
(2)当点E、F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时,CE、CF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思路点拨】(1)由菱形的性质可知AB=BC,而∠ABC=60°,即联想到△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又∠EAF=60°,所以∠BAE=∠CAF,可证△BAE≌△CAF,得到BE=CF,所以CE+CF=BC.(2)思路基本与(1)相同但结果有些变化.
【答案与解析】
解:(1)连接AC.
在菱形ABCD中,BC=AB=4,AB∥CD.
∵∠ABC=60°,∴ AB=AC=BC,∠BAC=∠ACB=60°.
∴∠ACF=60°,即∠ACF=∠B.
∵∠EAF=60°,∠BAC=60°,
∴∠BAE=∠CAF.
∴△ABE≌△ACF(ASA),
∴ BE=CF.
∴ CE+CF=CE+BE=BC=4.
(2)CE-CF=4.连接AC如图所示.
∵∠BAC=∠EAF=60°,
∴∠EAB=∠FAC.
∵∠ABC=∠ACD=60°,
∴∠ABE=∠ACF=120°.
∵ AB=AC,
∴△ABE≌△ACF(ASA),
∴ BE=CF.
∴ CE-CF=CE-BE=BC=4.
【总结升华】(1)菱形的性质的主要应用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线段互相垂直、互相平分等.(2)注意菱形中的60°角的特殊性,它让菱形这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变得更加特殊,常与等边三角形发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