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名句赏析类
诗歌鉴赏高分技巧+答题格式

诗歌鉴赏高分技巧+答题格式小升初考试中语文成绩总是很难提高,尤其是诗歌鉴赏这个题型。
其实对于诗歌的大意很多同学都是了解的,对于感情的基调也把握的很清晰,但是在回答问题时却总是不够力度,无法答全答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提升诗歌鉴赏在考试中的分数,首先应该了解一、诗之韵押韵使诗具有节奏感、旋律感,可以称为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古诗更重视押韵,现代诗特别是自由诗则可以不押韵。
韵脚,指押韵一般都押在诗句最后一个字上。
所谓押韵就是每句诗歌最后一个字或第一个字的“韵母”,如: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所押韵的字即韵脚是诗歌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押“楼”、“悠”、“洲”、“愁”,所押的韵母是“ou”。
例1:请认真阅读下面一首童谣,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王婆婆,会烧茶,三个“观音”来喝茶;②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③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幺官儿”说闲话。
1、这首诗歌变现了老成都市井生活,现在读来,依然有趣上口,童谣押的是 a 韵,韵脚有茶、马、打、骂、话。
2、童谣的第①句表现了老成都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请你用自己的话加以介绍。
成都的大街小巷盛行喝茶。
成都的茶坊茶铺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喝茶的人多,官员富绅、贩夫走卒都喜欢喝茶。
喝茶自古以来就是成都人独特的生活休闲方式之一。
二、表现手法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小学常见表现手法: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怀古伤今。
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3)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例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一剪梅》阅读赏析及诗歌鉴赏

《一剪梅》阅读赏析及诗歌鉴赏《一剪梅》阅读赏析及诗歌鉴赏引言:《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赏析及诗歌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阅读赏析题】(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参考答案】(1)、“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2)、轻:轻手轻脚。
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3)、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无可奈何花落去,水流无限似侬愁(5)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七年级诗歌鉴赏

• (3) 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 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 “阔”与“失“哪个更好? “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 正数帆悬”?为什么?
• 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 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 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 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 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 主观视觉形象。②不能改,诗 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 “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
• (1)【名句赏析】后两句不从正面写赤壁之 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 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 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 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 (2)最后后两句诗的妙处? • 答:①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 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以小见大,巧妙自然。②三、四句,诗人 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 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 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2、《赤壁》杜牧 23
•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译文: •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 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 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 【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 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 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 展的郁闷。似乎还有另外一层 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 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 的英气。
•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 厌,何有于我哉!” • 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 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 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 我做到了哪些呢?” •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 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 育人的正确态度。
古诗及鉴赏摘抄

古诗及鉴赏摘抄《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鉴赏及赏析: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际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
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
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
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生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来相照。
鉴赏及赏析:这首诗词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仅发出长长的啸声。
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明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水调歌头中考诗歌鉴赏题

水调歌头中考诗歌鉴赏题一、理解性默写类(5题)- 解析:这两句直接以问句开篇,把明月作为倾诉的对象,既表现出对明月的向往和疑惑,又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化用李白诗句,体现了诗词之间的传承关系。
- 解析:“我欲乘风归去”表现出作者想要离开尘世,飞往月宫仙境的愿望,这是一种出世的想法;“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又担心月宫的高寒,反映出他对人间的眷恋,这种矛盾心理体现了苏轼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徘徊。
3. 词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解析:这三句将人事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比,说明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这一哲理的揭示,让人们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有了更豁达的认识。
- 解析:“但愿人长久”是对亲人寿命的祝愿,希望亲人能够健康长寿;“千里共婵娟”则说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体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5. 词中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解析:这三句描写了明月的运行轨迹,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通过描写明月的移动,进一步烘托出人物的愁思。
二、情感主旨类(5题)- 解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的上片把酒问月,表现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下片则由月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既有对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以乐观旷达的情怀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整体上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出世入世的矛盾,又有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2.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解析:这几句反映了词人矛盾的心境。
“我欲乘风归去”体现了他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想要摆脱尘世的纷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明他对人间的留恋,担心月宫的清冷孤寂。
这种矛盾心境反映出词人在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挣扎与权衡。
- 解析:这三句蕴含的哲理是: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生不可能总是圆满的,悲欢离合是难以避免的。
古诗经典名句及赏析

古诗经典名句及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经典名句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经典名句及赏析篇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夜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鹤鹊楼》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古诗经典名句及赏析篇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骆宾王《鹅》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替临安邸》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古诗经典名句及赏析篇3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山原,平地,河流。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
山野——山陵和原野。
蚕桑--种桑养蚕。
了——结束。
如——好像。
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
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O1知识链接(一)总结常见考点:1、理解诗意。
包括诗字、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哲理分析;思感情想2、感知形象。
要求考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背景,感知诗的景物、形象、意境3、品味语言。
字、词、句的推敲;名句的感悟4、分析技巧。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二)答题技巧1、原则: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3、方法:①研读题目。
②了解作者和时代。
③借助注释。
④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⑤细审题干。
(三)常见题型、答题格式1、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例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描写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的场面;全词抒发了满怀家国之愁,却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2、赏析语言型(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答案:这首词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巩。
你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答案:绿:春风吹绿,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T)(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例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古代诗歌鉴赏

(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 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 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 强烈愿望。
(六)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今春看又过,
山青花欲燃。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 简要赏析.
(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 摇曳多姿.
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 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 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 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词曲赏析
古诗词曲赏析技巧
一、看题目,明内容
二、析意象,品情感
三、依题型,精表达
一、看题目,明内容
1.《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怀古诗 2. 《从军行》 王昌龄 战争诗 3. 《闺怨》王昌龄 闺怨诗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送别诗 5. 《咏柳》 贺知章 咏物诗 6. 《观沧海》 曹操 写景诗 7.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行旅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步骤
1、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 3、分析诗人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 。
以《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为例:
(步骤一)这是一个写景名句,写的是宁 静清幽的夏夜,“明月”“别枝”勾勒了和谐美好 的氛围。(步骤二)这一句的精妙,在“惊鹊” 的加入,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 ;而鹊儿惊飞,自然会引起“别枝”摇曳。写“ 惊鹊”,是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步骤 三)把“明月”映照下的月夜美景描绘得令人悠 然神往。
名句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千古传诵的名 句,就其景、情、理、趣方面为人称道之处 品评分析。
• (1) 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 (2) 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
解。 • (3) 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
原因。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头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名句赏析,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细致的涵泳品味 能力,培养感受美、咀嚼美、表达美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理清一个问题: 名句因何而名?它较之于平句、拙句高妙在哪 里? 1、是景致优美,让人心怡? 2、还是情真意浓,格调高亢? 3、抑或蕴涵哲理,启人心智? 4、再或者修辞精妙,一语传神?
句进行简要赏析。
• 答:(步骤一)手足离情,各在一方 ,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 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 飘飞。
• (步骤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 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
• (步骤三)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 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
换一句话说就是先分类: 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 1、如果是写景名句,则从它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 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赏析; 2、如果是抒情名句,则从它的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 与倾向等角度赏析; 3、如果是言理名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则从它理和趣的融合,哲理的启 悟性等角度赏析; 4、如果是修辞名句,则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 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弟妹》
•
白居易
•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问: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 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
以《春望》
(步骤一) 这是抒情名句,花鸟本是娱人之物 ,但因为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 步骤二)春天来了,到处鸟语花香,本来春光明 媚足以让人心情愉悦,但作者感时伤怀,花反而 使他泪水飞溅,鸟反而使他忧恨惊心。(步骤三 )这里以乐景写悲情,将作者的痛苦写得更深沉 、婉曲。
练习示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