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赏析

合集下载

论语名言名句及解释

论语名言名句及解释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大量的名言名句,以下是部分摘抄并附上解释: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释:这句话是说,君子应该追求知识而不是物质享受,对待生活要谦虚谨慎,与有道德的人相处,这样可以算得上好学之人。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这句话是说,学习要不断地温习,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也应该感到高兴。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这句话是说,只有通过对过去知识的温习,才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掌握新的知识,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老师。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这句话是说,只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无知;只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变得危险。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知识水平,才是真正的智慧。

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解释: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这句话是说,看到有道德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摘要:1.论语概述2.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分类3.论语经典名句详解4.论语经典名句的价值与启示正文:【论语概述】《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儒家思想。

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道德、政治、教育、家庭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分类】论语中的名句众多,根据主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伦理类2.学问求知类3.人际关系类4.为政处事类5.人生哲学类【论语经典名句详解】以下是论语中经典的名句及解释:【道德伦理类】1.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解释:君子要助人为乐,不成人之恶,小人则相反。

2.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解释:花言巧语、伪善面貌的人,很少有真正仁慈的。

【学问求知类】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解释:通过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理解,可以达到为师的境界。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学》)解释:学习不思考是无益的,思考不学习则容易误入歧途。

【人际关系类】1.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释: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2.孔子曰:“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论语·子路》)解释:与朋友相处要互相规劝,与兄弟相处要和睦愉快。

【为政处事类】1.孔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论语·颜渊》)解释:百姓的福祉最重要,国家其次,君主的利益最轻。

2.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为政》)解释: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人生哲学类】1.孔子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颜渊》)解释:人的寿命和财富都是命中注定的。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01.言必信,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02.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0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0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0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0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0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0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0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0.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赏析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赏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流传下来的名言名句不仅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更是我们学习古代智慧和道德准则的宝贵财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论语》中几个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一同感悟其中的智慧,丰富我们的人生智慧。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这一名言是孔子在《学而》一章中的开篇之语。

它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紧密联系。

孔子认为,持续地学习与实践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关键。

通过不断的反复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愉悦。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这句话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在《颜渊》一章中的名言。

它强调了待人处事的道德原则,即不要对他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要用同情心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以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雍也》在《雍也》一章中,我们看到了这句关于品德的名言。

君子是指德高望重的人,而小人则是指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利益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注重道德和义理,而小人则只关心个人的私利。

通过这一名言,我们被激励着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并追寻真理。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述而》这一句话出现在《述而》一章中,强调了对知识的欣赏和享受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仅仅是学习并掌握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热爱知识、享受知识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微子》这一名句出现在《微子》一章中,强调了对人性的洞察和了解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担心他人对我们缺乏了解,而应该更加关注自己对他人的了解和洞察力。

通过了解他人,我们能够更好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通过探索《论语》中的名言名句,我们不仅可以领悟古代智慧和道德准则,更能在当代社会中指导我们的行为和言行。

这些名言名句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同时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进行阐述。

第一组:教育与修身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孔子关于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

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并且要有一颗真诚正直的心,对待他人要友善体谅,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2. 不学而时习之,不思则罔,疑则有错:这是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名句。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和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避免错误。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子对于修身的要求,强调人们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从穿衣、言谈、行动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二组:政治与治国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描述。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胸怀广阔,心胸开放,对待世事和人情要大度,而小人往往心胸狭窄,计较小利,为人处世常常小心谨慎。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观念。

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而小人只追求私利和功名。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教育子弟的名言,他认为只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才能推动一个人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第三组:友情与人际关系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这是孔子对于真正的友谊的描述。

孔子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淡泊无私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交朋友。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待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待人真诚、宽容和善良,不去伤害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第四组:学习与修养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强调。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去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

论语经典的句子和分析句子

论语经典的句子和分析句子

论语经典的句子和分析句子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里仁》)分析:这句话表达了等待好友的快乐和喜悦之情。

它强调了朋友之间的重要性和友谊的珍贵。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它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德之道,即待人以心意。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分析: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价值。

对于一个人来说,喜欢和享受学习的过程比仅仅知道知识更为重要。

5.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子罕》)分析:这句话强调了表面上的虚伪和巧舌如簧的言辞不能代表真正的仁德。

它强调了内在品德的价值。

6.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公冶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不同人的兴趣和喜欢。

智慧的人追求广博的知识,而仁德的人则追求高尚的人格。

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子曰》)分析:这句话强调了远见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只关注当下,不思考未来,那么就会面临种种困境和问题。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子贡》)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了解他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应该不断地学习和了解他人,而不仅仅是依靠他人认识自己。

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为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做人和执政的原则。

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以道德为基础,依靠仁德的品质,追求艺术和美的领域。

1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公冶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对他人了解的重要性。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之一,提示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反思自己,找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能在以后的做事中避免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提高,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做人的道德准则。

它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以他人为参照,避免做出对他人有害的事情。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之一。

它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就和更广阔的视野。

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坚持下去。

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变成实践,变成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价值。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能力,只有通过乐在其中的方式,才能真正享受到知识的乐趣。

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轻易地抛弃别人的观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要去抱怨他人或者埋怨命运。

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向上发展。

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水平,是通过他对待“义”和“利”的态度来体现的。

君子注重道义和公正,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对他人不利的行为;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八、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言行应该是一致的,说到做到,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只有我们能够言出必信,行出必果,才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

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

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却恰好相反。

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

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

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论语经典的名句欣赏
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

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

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

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

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推荐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
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

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

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论语·公冶长》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

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

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

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

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

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

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