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合集下载

论语名言名句及解释

论语名言名句及解释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大量的名言名句,以下是部分摘抄并附上解释: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释:这句话是说,君子应该追求知识而不是物质享受,对待生活要谦虚谨慎,与有道德的人相处,这样可以算得上好学之人。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这句话是说,学习要不断地温习,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也应该感到高兴。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这句话是说,只有通过对过去知识的温习,才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掌握新的知识,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老师。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这句话是说,只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无知;只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变得危险。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知识水平,才是真正的智慧。

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解释: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这句话是说,看到有道德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由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所编成的一部典籍。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对人生、伦理道德、政治治理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在这部经典著作中,有许多名句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它们凝聚着孔子思想的精华,触动着读者的心灵深处。

下面将介绍《论语》中的几个经典名句并进行解读。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通过温习旧知识,才能够学到新知识,也才能够成为他人的良师益友。

孔子主张通过沉淀和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智慧,不断修炼自己,然后再将所学传授给他人。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创新和进步。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则名句,出自《论语·为政》。

它强调了人应该有明辨是非、知识渊博的素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无知。

只有在承认自己的不足与无知的基础上,才能够不断追求真理与知识,实现真正的认知。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提出的一条伦理道德原则,意味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是《论语·颜渊》中的名句,对于人们的行为与处世态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与尊严,要善待他人,做到言行一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孔子并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忧别人没有能力理解自己。

这句话启示人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要善于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以便他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意图。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的名句,出自《论语·学而》。

它意味着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复的思考,才能够掌握知识,并得到内心的满足。

这句话鼓励人们要保持对知识的持久热情和勤奋的学习态度,通过不断地重复学习,来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一、引言
《论语》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智慧的经典之作,其中许多名句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之中。

这些名句不仅传递了孔子的教诲与思考,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不断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回顾过去并从中学习,我们才能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教导我们,真正的学问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

三、从《论语》中获得的感悟
1. 学习的价值:从《论语》中,我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不在于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活和实践。

例如,“学而时习之”的理念就提醒我,要不断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 独立思考: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如“温故而知新”所表达的,我们需要对过去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认知。

3. 热爱知识:通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我理解到热爱知识的重要性。

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是推动我们不断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结论
《论语》作为一部蕴含深刻智慧的经典之作,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教会了我学习的价值、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

这些智慧将帮助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挑战。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01.言必信,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02.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0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0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0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0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0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0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0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0.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论语经典的句子和分析句子

论语经典的句子和分析句子

论语经典的句子和分析句子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里仁》)分析:这句话表达了等待好友的快乐和喜悦之情。

它强调了朋友之间的重要性和友谊的珍贵。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它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德之道,即待人以心意。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分析: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价值。

对于一个人来说,喜欢和享受学习的过程比仅仅知道知识更为重要。

5.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子罕》)分析:这句话强调了表面上的虚伪和巧舌如簧的言辞不能代表真正的仁德。

它强调了内在品德的价值。

6.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公冶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不同人的兴趣和喜欢。

智慧的人追求广博的知识,而仁德的人则追求高尚的人格。

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子曰》)分析:这句话强调了远见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只关注当下,不思考未来,那么就会面临种种困境和问题。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子贡》)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了解他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应该不断地学习和了解他人,而不仅仅是依靠他人认识自己。

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为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做人和执政的原则。

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以道德为基础,依靠仁德的品质,追求艺术和美的领域。

1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公冶长》)分析:这句话强调了对他人了解的重要性。

《论语》经典名句摘抄及读后感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摘抄及读后感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摘抄及读后感赏析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 孝顺父母,尊敬哥哥,喜欢冒犯上级,是罕见的; 不喜欢冒犯上级,喜欢阴谋乱作,从来没有过。

君子所能做的就是集中精力做好基本业务,建立基本原则之后一切都能顺利发展。

孝顺父母尊敬哥哥,是‘仁’的基础!言外之意:1.能孝顺父母,尊重兄弟的人,基本上不可能作乱。

当然,也会有例外,比如“间谍”。

中国最早的描述应该是:特务,军队中的反特务。

有足够的动机,可能是违反规则的。

毕竟古代是社会观,现代世界观所涉及的复杂性无关紧要。

2.君子专心研究致力于学生根本的事务,才能委以重任,所委托之事才能更加顺利进行发展。

3.孝顺父母尊敬兄弟是“仁”的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4.综合以上三句话,这貌似教导,实质应该是献策。

用人之道,在于人品,其次才到能力。

如想国家顺利发展,应重用“仁”者。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言内之意:花言巧语、善伪面貌的人,是很少会有“仁德”的!言外之意:警惕我们不要自己成为如何巧言令色的人。

万一遇到了,也要慎防!1.4曾子说: “我一天看自己三次,我是不是寻求忠诚的建议?我交的朋友没有信任吗?我不用实践就能传播知识吗?”意思是:我每天都会反思自己很多次——我是不是尽力为别人做事了?朋友诚实可靠吗?老师告诉你的是学以致用吗?倾心谈话: “日本,三自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应该是灵活的。

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忠诚”,“忠诚”和“博学”。

建立以后,“忠”、“信”、“习”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与此同时,生活并不一定要太死板,因为它对别人来说太死板了。

1.5孔子说:“在一个千百年的国度里,我们尊重事物和信仰,节约金钱和爱他人,使人利用时间。

“言内之意:治理能力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做事要严谨工作认真学习而且要诚信无欺,懂得企业节约并受护官吏,役使百姓要适逢其时(古代中国特指能够避开农忙的时间,不影响我们农耕社会生产)。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之一,提示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反思自己,找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能在以后的做事中避免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提高,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做人的道德准则。

它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以他人为参照,避免做出对他人有害的事情。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之一。

它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就和更广阔的视野。

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坚持下去。

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变成实践,变成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价值。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能力,只有通过乐在其中的方式,才能真正享受到知识的乐趣。

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轻易地抛弃别人的观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要去抱怨他人或者埋怨命运。

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向上发展。

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水平,是通过他对待“义”和“利”的态度来体现的。

君子注重道义和公正,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对他人不利的行为;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八、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言行应该是一致的,说到做到,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只有我们能够言出必信,行出必果,才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地位。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篇一01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

他指出仁者必须直言正色,要老实。

仁,绝非外在的华丽,矫揉造作只能是伪善,那种巧言令色、以假面孔示人的人,是很少有仁者之心的,要注意提防。

オ0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处】《论语·学而》【释义】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尽了自己的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老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学业可曾用心温习?【赏析】这是曾子的有名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话。

曾子是儒家学派中强调内省、修养的有力倡导者,他自己也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他告诫人们:做人不要自欺,要天天反省自己,做事要谨慎。

オ0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赏析】这是曾子的话。

他告诫人们,使“民德归厚”的做法,要从“慎终追远”做起。

注重丧祭,目的是强调仁、孝。

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仁、孝,民间的风习就自会淳厚,而不是刁顽。

オ0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处不求安静,勤勉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经常向有道的人学习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赏析】《论语》多次提到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孔子对学习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不停地学,少说话多做事。

他还对自己的弟子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却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大加赞扬。

オ0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不忧愁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赏析】一个人只要道德高尚、品德美善,何愁没有知己?因此,他没有必要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经典名句解读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能听到有关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

这更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力则学文。

”——《论语·学而》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孔子说:“只知道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孔子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

就像大牛车没有輗,小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行走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

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

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不迁怒,不二过。

——《论语·雍也》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孔子说:“君子通常襟怀坦白心气宽广,小人则一般心气局促忧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在某些方面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便改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不能的时候,我不会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阐述不清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多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道义不能跟随着去尊崇,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就是我的忧虑啊!”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喜欢古代文化,敏锐勤奋地学习追求而得来的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厚重吗?坚持到死才终止,不也长久吗?”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唯恐再落下。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曾子说:“君子以学问来结交朋友,以朋友来辅助培养仁德。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说话一定要诚实可信,行为一定要坚决果敢。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孔子说:“自身品行态度端正,无须号令就能自主施行;自身品行态度不端正,即使号令也不服从。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孔子说:“(做事)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到小利。

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孔子说:“君子安详而不骄横,小人骄横而不安详。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宪问》孔子说:“所谓千里马,不是称道它的气力,而是称道它的德行。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面对要施行仁德真理的事,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人没有事先的谋虑,必定会有即时的忧患。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少责备别人,就能远离怨恨了。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人能弘扬仁德真理,而不是仁德真理来弘扬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错了不去改正,才叫做过错。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进行教育没有对象的区别。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一生中有三项事情应该警惕禁戒: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必须禁戒色淫;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禁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禁戒贪得无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时光就像它那样啊!日夜不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