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虽有嘉肴》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文言文试卷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文言文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彭端淑《为学》选段)【注】①鄙:边远地区。
②顾:反倒,反而。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虽有至道至:________②学学半学:________③子何恃而往恃:________④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D.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甲】、【乙】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juān)人:国王的近臣,即中涓。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22《礼记二则》阅读训练

《<礼记>二则》阅读训练《虽有嘉肴》《子路见孔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题)三、文言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13分)【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①,斩②而射之,通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砥砺之⑤,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
②斩:用刀砍下来。
③革:兽皮。
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
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知其旨也(心意) B.不知其善也(它)C.岂可及乎(赶上) D.汝何好乐(音乐)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若士必怒……天下缟素8.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2分)例句:教学相长也A.刮目相待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伯乐善相马 D.相映成趣9.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0.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3分)(1)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2)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人不益深乎?答案:三、文言文阅读(7分)6.C7.D8.D9.(4分)(1)(2分)我不是问你这件事(或我问你的不是这件事)。
(2)(2分)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10.(3分)(1)(2分)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秀(能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六《虽有嘉肴》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六、《虽有嘉肴》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其.此之谓乎()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

《虽有佳肴》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佳肴》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
“强”,竭力,尽力。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 (4)不知其善也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然后知困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虽有嘉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

《虽有嘉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
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
学
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翻译: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然后就才能自我反省
4、期此之谓乎:
翻译: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虽有嘉肴》含答案

6 虽有嘉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其.此之谓乎(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虽有嘉肴阅读题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题答案虽有嘉肴阅读题答案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虽有嘉肴的阅读题答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礼记·学记》: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原文大意: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练习题: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八下语文《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 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 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大道之行也》)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_味__美_________
(2)学学半
学:_同__“__敩__”__,__教_ 导
(3)讲信修睦
修:_培__养_________
(4)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_以__…__…__为__亲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节选自《孟涂文集》) [注]奚:怎么。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虽有嘉肴
嘉:_美__味__的_____
(2)不知其旨也
旨:_味__美_______
(3)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_自__我__勉__励___
(4)非问无以广识 广:_增__加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 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 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 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 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虽有嘉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有嘉肴(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 其.此之谓乎(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 其旨也 B .教/ 然后知困C.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D .然后/ 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 《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_ 与 _____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_____________的道理。
(2)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作比,继而引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____________ ”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比较阅读一、[2016 ·永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旨意) B .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C.蒙辞.以军中多务(言辞) D .但.当涉猎(但是)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
C.孤/ 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D .蒙乃/ 始就学。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实践出真知,经常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缺乏。
B.教育指导他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别人身上,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C.孙权希望吕蒙专心学习,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D.吕蒙经常与鲁肃交流,增长了许多才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5.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一个成语。
甲文: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二、[2017 ·孝感]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题目。
[ 甲]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 孔子学琴孔子学鼓琴①师襄子,十日不进②。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
”有间④,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⑤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⑥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眼如望洋,如王四国⑦,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⑧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 注] ①鼓琴:弹琴。
②进:进展,此指换新曲。
下文“益”同此。
③数:拍节之数,指弹奏技巧。
④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⑤志:乐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⑥得其为人:知道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
⑦如王四国:好像统治四方的王者。
⑧辟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敬意。
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鼓琴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弗食,不知其旨也。
(2)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 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9.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 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②,又从而庸③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④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⑤,及其久也,相说⑥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⑦,然后尽其声⑧。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 选自《礼记·学记》) [ 注] 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
②功:效果。
③庸:功劳。
④ 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
⑤节目:“节”是指树的枝干交接处,“目” 是指纹理不顺处,泛指节疤。
⑥说:同“脱” ,脱落。
⑦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⑧尽其声:使它的声音响完。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善.学者( )(2) 又从.而怨之( )(3) 及.其久也( )(4)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逸而.功倍又从而.怨之B.然后尽其.声不知其.善也C.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我知之.濠上也D.不善问者.反此南冥者.,天池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2) 此皆进学之道也4.作者把“应答”比作敲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什么是“进学之道”?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物各有短长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
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⑤;骐骥、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刘向《说苑》)[ 注] ①甘戊:秦武王时丞相。
②船人:船夫。
③间:间隔。
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
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
施,使用。
⑥骐骥、:都是良马名。
⑦小狸:小野猫。
⑧干将:古代宝剑名。
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小国、大国的君王。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甘戊使于.齐(到) B .不然.,汝不知也(这样)C.物各有短.长(短小) D .说.千乘之君(游说)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8.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的道理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课内精读1.(1) 即使(2) 吃(3) 所以(4) 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2.[解析] C“是故”是“所以”的意思,为连词,后面应该停顿。
所以正确的划分为“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3.(1)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饭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D5.(1) 教学教学相长(2)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6.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我们通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和同学交流,帮同学解决问题,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理解得不透彻。
在教学中,“教学相长” 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仅是讲授者,本身也是获益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会教老师,老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共同展现着自身的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比较阅读1.[解析] B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文言实词的基本义、比喻义和特殊用法。
A 项,味美;C项,推脱,推辞;D项,只,只是。
2.[解析] D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
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句子的意思。
D项,正确的停顿应为“蒙/ 乃始就学”。
3.A4.(1)“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 对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
5.甲文:教学相长乙文:刮目相看( 或:吴下阿蒙)6.[解析] B B项,两个“学”都是“学习”的意思。
A项,“其” 字第一个是表示推测的语气;第二个是代词。
C 项,“反”字第一个是“反思”的意思,第二个同“返” ,往返。
D 项,“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
故选B。
7.(1) 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 我已经学会了这首曲子,但还没有掌握弹奏的技巧。
8.[解析] D 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结合全文,即可得知。
孔子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所以D项有误。
9.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 。
[参考译文][ 乙] 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学了十天仍没换新曲。
师襄子说:“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已经学会了这首曲子,但还没有掌握弹奏的技巧。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