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优质教案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训练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
2.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情境导入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
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步骤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探究点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讨论交流讨论相关的原因。
归纳总结观察化学实验的内容:化学实验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点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实验续表蜡烛,观察现象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燃烧火焰分三层:焰心、内焰、外焰(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2 s后取出火柴梗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先变黑,第二层次之,里层几乎无变化外焰处石蜡蒸气充分燃烧,温度最高;内焰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主要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气,温度最低(3)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蜡烛燃烧有水生成(4)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熄灭蜡烛,观察现象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石蜡的蒸气遇冷形成白烟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再观察现象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课堂讨论1.蜡烛燃烧时状态有没有什么改变?2.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2s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3.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归纳总结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pt课件_9469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
烧的研究》 ppt 课件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
1 课时对蜡烛及其焚烧的研究
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的科学,经过实验不单可发现
和考证化学原理,并且能学会__________的方法,并获取新的化学知识。
2.用指甲在蜡烛表面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____。
把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白腊的密度比水
____。
3.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此中
________的温度最高。
4.化学学习的特色是:(1)关注物质的 ________; (2)关注物质的 ________; (3)关注物质 __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学习的特色
1. (5 分 )李燕同学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为红色,
以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碰到某些化学物质发生了颜色
的变化。
就李燕同学的“见解”而言,应属于科学研究中的()
A .察看B.实验C.假定D.做结论
2.(5 分 )有一瓶无色气体失掉了标签,猜想可能是二氧化碳,
你以为确立它是否是二氧化碳,以下最好的方法是()
A .上网查问B.议论
C.检查 D .实验
对蜡烛及其焚烧的研究
3. (5 分 )经过察看蜡烛的焚烧以及对焚烧产物的实验研究,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焚烧时发光、发热②焚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融化再焚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
雾
A .只有①②③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④ D .①②③④。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1.点燃前: 1)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 2)用小刀切割观察硬度; 3)将蜡烛放入水中, 观察蜡烛的密度、水溶性
现象:白色柱状固体、略有气味、 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
结论: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燃烧时: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5)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有 什么现象?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后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 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 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这缕白烟是什么物质呢?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2) 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讨论: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那些特点
化学学习的三大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讨论分析
1)蜡烛燃烧发生了那些变化?
石蜡先熔化再燃烧并发光发热, 且逐渐变少。
2)火焰分几层,那层最明亮,那层最暗? 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最明亮,焰心最暗 3)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 现象:在外焰部分的火柴梗被烧焦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4)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探究

化学探究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行唐一中高彦丽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目的:探究(1)石蜡的各种性质;(2)石蜡在点燃前后的变化;(3)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通过分析,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实验用品(主要仪器及药品):小刀、烧杯或水槽(盛水)、火柴、干燥(干冷)的烧杯、蜡烛、澄清石灰水。
实验结论:(1)石蜡具有如下性质:白色蜡状固体,质软(硬度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物理性质;石蜡燃烧能产生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 ---- 化学性质。
(2)石蜡受热时发生如下变化:先发生熔化----物理变化;然后发生燃烧,有火焰,发光,放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 ---- 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石蜡与助燃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燃烧,有火焰和放热现象,最终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点燃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问题和讨论:(不要记笔记,只要跟着老师一起来思考和讨论)1.蜡烛为何能燃烧?蜡烛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该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2.石蜡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化学性质?★用什么方法证明石蜡比木材软?★ 3.点燃蜡烛,观察其火焰可分为哪几层?其中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哪层温度最高?哪层温度最低?★4.如何用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可能含有哪些元素?★5.仔细观察,可看到烧杯底或白瓷板上有一层黑色的物质(炭黑C)。
这是石蜡不完全燃烧(有机物在不充足的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结果,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6.熄灭蜡烛,有何现象?再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又有何现象?▲7.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是石蜡蒸气或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8.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焰心物质是可燃性气体(CO)?▲ 9. 蜡烛在充足的空气或氧气中发生的是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气体?如何证明?若发生不完全燃烧,还可能会生成什么气体?如何证明?★10. 若实验中没有水珠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若实验中没有变浑浊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拓展:对木条(木片、纸张、酒精、沼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秸秆、塑料等有机物)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含视频)

【归纳总结】 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方案; (4)评价结果,得出结论。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观察蜡烛燃烧时,小明描述下列实验现象 中错误的是( D )
√ 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将烧杯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杯罩在火焰
现象:
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火焰分为 三层, 外层最明亮, 里层最暗,火柴梗两端逐渐 变 。黑烧杯壁上出现 ,水石珠灰水变 。
浑浊
【分析】 石蜡熔化说明熔点较低。发出明亮 火焰有烛泪,火柴两端变黑最先碳 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火柴中间 未变黑,说明内焰温度较低,焰心 温度最低。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说 明燃烧生成了水;能使石灰水变浑 浊,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思考】
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 化学现象,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 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 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 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方法点拨】 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
①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 的形态、外观等; ②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 量变化及其他现象; ③变化后: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直接观察到的,如发光、放热、 变色、沉淀、气泡等都可以通
过观察获得结论,生成物是经
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1.点燃前 2.燃烧时 3.熄灭后
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 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 燃烧的探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实验再现蜡烛点燃前蜡烛燃着时(1)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2)蜡烛火焰哪层温度最高(3)蜡烛燃烧时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实验内容步骤与方法实验现象结论蜡烛燃烧时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取一个干燥的大试管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然后迅速倒转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试管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蜡烛熄灭后实验目的步骤与方法实验现象结论探究白烟的成分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有白烟飘出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气,而后燃烧。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拓展训练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2.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D.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3.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高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B.通过“实验一”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D.“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5.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九年级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说课稿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材化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化学教案 / 初中化学 / 九年级化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和做实验,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严谨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合作沟通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化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说课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分两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是说明实验探究的方法。
这是两节典型的入门实验课。
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
并学会观察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
这是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co2 、h2o这些产物生成,就是一个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怎样呈现出来?让我想到了“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这些哲理性诗句,何不让它们和冷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较量一下,让同学们认识,记住。
教材的设计真是妙不可言!只有深入探究的人,才能体会到“我探究、我成功、我快乐!我一定能行!”第二个问题是:教材为什么安排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这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对于为什么会有白烟我们不一定有过深入思考,我认为这可以让学生观察蜡烛三态的循环变化来深入探究蜡烛的燃烧。
让学生思考蜡烛的液体为什么会上升?是蜡蒸气还是液态蜡在燃烧?为什么白烟中有蜡固体?其实蜡烛燃烧到吹灭产生白烟,经历了固体→液体→气体→固体四个过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科学探究:
为了认识某种现象或探究一个问题,首先 提出与问题有关的猜想假设,然后设计实验, 以证实或、推理和论
实验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
(2)点燃蜡烛
步骤和方法
观察火焰
现 象
火焰分三层
分 析
外焰、内焰、 焰心
火焰温度:
外焰>内焰>焰心
用木条测火焰 接触外焰部分 木棍比较黑 温度
罩一个干冷的 烧杯内壁产生 蜡烛燃烧产 烧杯 水雾 生水
罩一个内壁有澄 清石灰水的烧杯
蜡烛燃烧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实验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
证,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古代近代的实验室
实验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
(1)点燃前
步骤和方法: 观察蜡烛的状态: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等。 切下一块放入水中。 现象: 蜡烛是白色 固体,有轻微的气味,硬度小。 蜡烛浮于水面,不溶于水。 分析: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是一种密度小于水 的有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透过现象认识反应本质的能力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8分钟
火焰温度
的探究
【分析引导】:根据火焰的位置我们将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提出任务】:三层火焰的明亮程度不同,温度是否相同呢?你有办法验证一下吗?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设问】: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火焰的温度大致关系是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化学在认识物质世界中的独特角度和价值,了解“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三个观察物质变化的基本环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特殊意义,培养他们亲近化学、热爱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通过序言和课题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本课教学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
你能描述一下你实验盒里的蜡烛吗?
组织汇报
个别汇报
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现象的方法
8分钟
密度
硬度
水溶性
【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实验前,除了要观察试剂的颜色、状态、气味,还应该观察试剂的硬度、密度等。
【提出任务】:我们怎么才能感受一下石蜡的硬度和密度呢?
【设问】:颜色、状态、
气味、密度、硬度、水溶性,这些属于蜡烛的什么性质?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基本信息
课题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型
新授
二、教学分析
课题与课标、教材的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课题1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的过程。我认为学生进入化学学科学习,在实验的感受过程中是一直在逐步递进:从绪言开始,先简单感受物理、化学变化实验,进入第二单元,再进入具体物质的学习,逐步进行实验探究,学知识学方法。蜡烛这节课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蜡烛及其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但却从未对其细节进行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在40分钟内对变化及其现象的系统、全面、细致的观察,完成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完整的记录,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顺利过渡,并在感受的基础上学会描述,了解探究的过程,提炼实验的方法,会使学生感觉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化学可以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开始进行探究。
对火焰温度的认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当我们外出郊游生火做饭时,要用那一层火焰加热?
交流展示
分组实验
观察、描述实验、小组展示
焰芯、内焰<外焰
外焰
燃烧产物
的验证
【设问】:你认为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这些物质?
【实验改进】用干而冷的带支管的试管代替烧杯,现象会更明显
【播放视频】蜡烛熄灭后,不点烛芯,只点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ppt提示
【板书】:熄灭后--分析现象
冒白烟
参照教师给出的提示,点燃白烟
成功点燃白烟的小组分享秘诀
再次尝试
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分钟
课堂小结
自我汇报
镁带燃烧
演示实验
认真观察
准确描述
迁移运用,
能力提升
5分钟
课后作业
作业及解析见大连五中知校——作业布置栏目,二维码
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难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
教学资源
实验准备
烧杯、带支管的试管、小刀、竹签、蜡烛、火柴、水、澄清石灰水
其他资源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引课
课前短片欣赏
观看
激趣引入3分钟石源自蜡燃烧前
颜色
状态
气味
【讨论与交流】:
【演示实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板书】:点燃时--现象、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用干而冷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的方法,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倒立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后,与澄清石灰水对比,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观察、描述、汇报实验
蜡烛熄灭后
【设问】:你有没有观察到,蜡烛熄灭的同时有什么特殊的现象?
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点燃前---物理性质
蜡烛燃烧时---现象、化学性质
熄灭后---分析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蜡烛燃烧伴随的现象,能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亲身感受和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培养利用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合作和交流中认识实验对化学学习的意义,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
【板书】:点燃前--物理性质
小组讨论、汇报
利用小刀、竹签、水等初步感受石蜡的硬度、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在学案上填写活动体验
物理性质
石
蜡
燃
烧
时
燃烧时伴随的现象
【设问】:蜡烛燃烧时有什么现象?
【提出任务】:除发光外,蜡烛燃烧时你还能发现什么现象?
ppt提示
发光
参照教师给出的提示,分组实验
将现象填写在学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