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试题
人际关系学历年试题及答案(2007-2019.102019.1)

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人际关系学试卷(课程代码:0329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 A )1-5A.利益关系 B.道德关系C.物质关系 D.地缘关系2.人群关系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 B )2-36A.德国 B.美国C.英国 D.法国3.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强调( C )2-38A.以物为中心 B.以事为中心C.以人为中心 D.以财为中心4.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 D )3-73A.宗法关系 B.依附关系C.金钱关系 D.平等关系5.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不具有的特点是( A )3-68/69A.以女性依附男性为核心 B.以等级差别为准则C.以土地占有为标准 D.以血缘关系为基础6.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活动的指向者或接受者,被称之为( D )4-103A.群众 B.公关对象C.公众 D.交往对象7.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互影响可以促进个体的( C )4-118A.社会化 B.自我意识C.自我完善 D.自我激励8.人类社会最原始,最久远的人际关系是( B )5-141A.夫妻关系 B.血缘关系C.代际关系 D.地缘关系9.人们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有差异的,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会出现三种类型,即( A )5-145A.平等型、不平等型、对立型 B.合作型、竞争型、应酬型C.亲密型、维持型、冲突型 D.长期型、中期型、短期型10.“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要说明的是( B )6-159A.心理因素影响人际交往关系 B.生理因素影响人际交往关系C.社会因素影响人际交往关系 D.道德规范及习俗礼仪因索影响人际交往关系1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2023年10月 人际关系学 03291 自考真题

2023年10月人际关系学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认为A.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事能力B.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99%则要靠人际和他的处事能力C.一个人的成功,8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1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事能力D.一个人的成功,99%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1%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事能力2.观察法是指A.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B.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C.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D.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3.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是A.参照测量法B.社会测量法C.人物推定法D.心理测评法4.四种窗格理论(透明窗格、不透明窗格、隐蔽的窗格、未知的窗格)的提出者是A.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B.考夫卡和苛勒C.乔治•赫伯特•米德和欧文•戈夫曼D.罗伯特•帕克和雅各布•莫雷诺5.“泛指人们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各种竞争”属于A.政治领域的竞争B.经济领域的竞争C.思想文化领域的竞争D.社会生活领域的竞争6.“忠于祖国,坚持原则,严守国家机密,谦虚谨慎”是A.周密计划,充分准备的要求B.自重自爱,维护国格人格的要求C.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要求D.虚心向外国人学习的要求7.下列哪国人用“双手合十礼”,且双手举的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A.泰国人B.美国人C.日本人D.韩国人8.日本人忌讳的颜色是A.青色B.黄色C.蓝色D.绿色9.“贼的儿子总是贼”;“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表现的是A.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B.nu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C.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宗法关系D.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10.在人的生产中,属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A.夫妻关系B.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C.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D.朋友之间的关系11.在个性系统的子系统“自我调节系统”中,“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属于A.自我意识B.意志活动C.情感D.认识12.“如果是弱者,他会振奋起来;如果是强者,他会充分发挥潜能;如果是失德失礼者,他会改性从善;如果是讲礼有德者,他会使自己更加完美。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6、人际关系对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1)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3)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4)人际关系的类型5)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6)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7)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技法8)完善主体,影响客体的技法,协调人际关系的技法9)人际关系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方法7、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目的是什么?1)理论方面a、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b、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d、有助于从理论上划清人际关系与庸俗关系的界线2)实践方面a、协调、优化人际关系b、预防、消除人际障碍c、建立、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d、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8、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则有哪些?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统一性原则9、研究人际关系学的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社会测量法、统计法、人际关系评估法、10、观察法有哪些要求?1)必须在被调查对象处在自然状态中进行,否则便失去了真实性2)观察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不是盲目的3)对观察的内容必须有详细的记录4)观察必须防止主观片面5)观察的结果应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11、人际关系评估包括哪些内容?1)社会测量法(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2)参照测量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3)人物推定法4)自然观察评估法5)心理测评法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一、名词解释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所谓群体的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即群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智力、性格等等结构的有机结合。通俗地说,群体结构就是关于群体人员搭配的问题。人员搭配得当,群体就会紧密团结,协调一致,人际关系融洽;人员搭配不当,群体就会出现人际冲突,群体内人心涣散,就会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二,人际比较。即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对比,来正确地评价、认识自己。人际比较,在大多数情形下,会产生一种激励竞争的结果,促进学生们的智力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三,参与竞争。人们在竞争状态下,其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竞争能够增强整体效应。这是因为在竞争条件下,人的心理状态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动机强烈。其二,效率提高。
23.ACE 24.ABCDE 25.AE 26.ACDE 27.ABC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9.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第一, 知识互补。知识互补主要是指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的互相补充。
第二, 性格互补。性格互补是指具有不同特点的性格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4)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产生合力[2分]
“合力”是指若干个体能力的结合所产生的总体作用。群体的整体效应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况:整体效应大于个体之和,整体效应等于个体之和,整体效应小于个体之和。增强整体效应,就必须认真研究并注重优化人际关系的结构。
五、论述题(要求提出主要观点并对主要观点进行论述。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8.试论人际关系具有增强整体效应的功能。
39.试论群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沟通与人际关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沟通与人际关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26小题.每题1.0分,共26.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安德森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
A 内向B 外向C 包容D 真诚【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
人们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同真诚有关。
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
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第2题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哪四个阶段?( )A 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B 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C 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定向阶段D 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第3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 )。
A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B 平等性原则C 强化原则D 相互性原则【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良好人际关系原则包括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
因此,C项不是人际关系的原则。
第4题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被称为( )。
A 个人距离B 公众距离C 亲密距离D 社交距离【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①公众距离。
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事物中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②社交距离。
是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
③个人距离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
此时,人们说话温柔,接受大量的体语信息。
④亲密距离是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感觉刺激。
人际关系学答案

试题名称:人际关系学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5′×5)1.人际关系学2.人际沟通需要3.首因效应4.超个体行为5.适度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10)1. 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交往形式,即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是( D )。
A.原始型交往B.规范型交往C.本能型交往D.原则型交往2.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就是( A )。
A.包容的需要B.控制的需要C.情感的需要D. 依附的需要3.礼貌原则的核心是( A )A.尊重他人B.了解他人C.理解他人D.关心他人4. 人道原则源于人道主义的( C )A.人性原则B.人本原则C.伦理原则D.处事原则5.利用“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目标相比”的方法来认识自己时,应当尽力避免出现( B )倾向。
A.自我肯定B.自我否定C.自我欣赏D.自我悦纳6. 交际学家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将有关自我并影响到传播的信息分为四种,比喻为四种窗格。
将其中的开放区域或公开自我比喻为( A )A.透明的窗格B.不透明窗格C.隐蔽的窗格D.未知的窗格7.我们认为人际关系的实质是 ( A )A.利益B.财富C.心理D.沟通8.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B )的变化所决定的。
A. 分配关系B. 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经济关系9.马克思对人际交往的论述,是宏观考察,它是关于人际交往的 ( A ) 。
A.一般理论B.个别理论C.绝对理论D.相对理论10. 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 ( D ) 。
A. 罗特利斯伯格B. 马斯洛C. 伯恩内D. 梅奥三、简答题(6′×5)1.适度原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简述自我介绍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1页,共3页第2页,共3页3. 为什么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激发人的潜能?授课教师命题教师签字教学负责人 签 字年 月 日试题名称 :专业: 年级: 学 号: 姓 名: 分 数:4.简述维持型人际关系的特点。
2020年自考《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自考《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羞怯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感觉难为情,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
2、自私心理:是指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以我为中心的心理。
3、报复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的方式发泄对他人的不满和怨恨的一种情感体验。
4、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5、交往互动: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人相互作用产生共鸣行为的过程。
6、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7、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品格或个性。
8、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学习、磨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二、选择题1、羞怯心理形成的四种情况:自卑性羞怯、敏感性羞怯、挫折性羞怯、习惯性羞怯。
2、非语言沟通的四个符号系统:光学——动力符号系统、辅助语言符号系统、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视线接触符号系统。
3、人际认知心理效应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4、自我修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艺术修养、心理修养、交际礼仪修养、行为习惯修养。
三、问答题1、羞怯心理有哪些表现及形成的四种情况?(1)天性(2)受挫经历(3)文化因素(4)社会影响2、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1)主观因素:自身生理、性格(2)客观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3、嫉妒心理特点及其危害性?特点:(1)普遍性(2)指向性(3)对等性(4)潜隐性(5)变异性(6)社会危害性危害性:(1)嫉妒心理者或被嫉妒心理者的生活、工作、事业都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2)伤害了双方的身心健康,而且对社会也会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
(3)嫉妒者记恨、愤怒、不满、气恼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使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4)被嫉妒者由于受到不公正的攻击、诋毁、中伤甚至人身伤害,使其身心疲惫。
(5)有的由于不堪忍受欺辱、诽谤而轻生或被对方残害致死的事时有发生,对社会造成极恶劣的影响4、自傲心理有哪些表现形式?(1)自认为才智过人(2)自认高人一筹(3)自以为是5、报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1)主观因素:与个性特征有关,过度自卑、嫉妒心、猜疑心重的人的记恨和愤愤不平的情绪达到不可遏制的状态时,就会实施报复行为或侵犯行为(2)客观因素:与遭受挫折和失败有关6、信息沟通产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1)缺乏对交往情境的统一理解(2)交往双方沟通时交往者性格及心理关系不同(3)非言语沟通中语义表达的不同7、人际认知心理效应是什么?(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4)刻板效应8、产生归因偏差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表现:(1)将成功归因于个体内在因素:当行为者的行为获得赞赏、受到表彰、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时,行为者倾向于把这些归因于个体内在因素(2)将失败归因于客观外在因素:当行为者的行为遭到反对,受到。
人际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简单题、论述题)四、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本质上,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3、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心理学家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称之为人际反应特质。
2、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他人与自己行为的一组理论。
它侧重于对人的活动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人们通过这种理论来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些环境而出现的行动,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人际关系的目的。
3、通俗心理学是海德提出来的,海德认为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由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就叫作通俗心理学。
4、社会测量法又称社交测量法。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一种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的好感、反感、冷漠等情感关系。
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2、参与活动法。
参与活动要求人们通过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
人们的态度往往在交往中体现出来,并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启发和教育,从而改变3、登门拜访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4、团体规定论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
它认为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
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群体的纪律来要求各个成员,使他们改变态度,与群体保持一致。
5、一般来说,要改变个体的态度,既要进行积极方面的宣传,又要进行消极方面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