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ppt
合集下载
说文解字-PPT课件

•
• 晚明毛晋和其子扆(yǐ)依宋椠始 “一”终“亥”小字本用大字雕刻。 毛氏初印本与宋本相去不远,但后来 屡依《系传》剜改,遂多乖缪。这就 是当时通行的汲古阁(绿君亭)本, 段玉裁作注以此为底本。
• 清嘉庆以后《说文》有三种本子: • 一、额勒布刻鲍惜分所藏宋本(即 《藤花榭》本); • 二、孙星衍重刊仿宋本小字本(即 《平津馆》本)。 • 三、丁少山影宋监本。
• 《說文》單字主要來源
• 1、《史籀篇》殘存的9篇籀文223字;
• 2、“秦三倉”:李斯的《倉頡篇》、趙高《爰曆 篇》、胡毋敬《博學篇》凡55章,小篆3300字。
• 3、揚雄《訓纂篇》凡34章,隸書2040字。 • 4、班固續揚雄《訓纂篇》凡13章,隸書780字。 • 5、史游《急就章》凡32章,隸書2019字。
• ①一、二、示、三、王、玉、玨、氣 八部,即以基本部首“一”相系聯。 每個部首都包含基本形“一”。 • ②丨(gǔn)、屮、艸、蓐、茻”五 部,則以基本形“丨”相系聯,如此 則第一篇分為“一”和“丨”為基本 形的兩組。
不能以形繫聯者則以意系聯。如《說 文》第十四篇將“甲、乙、丙、丁” 等天干名和“子、丑、寅、卯”等十 二地支名編為一組。這些部首在字形 上並無共同點,而在意義上形成一個 類。另外如《說文》第四篇的羽、隹、 鳥、“奞”等四組的繫聯。
•
部中之字體例:各部字數多寡不一, 多的如《艸部》445字,《木部》421字, 《水部》468字。少者只有幾個字,如 “气”部共兩個字。不管多寡 都用一 個原則即“據義系聯”。個別是據聲繫 聯。
• 玉部:段19頁 • 刀部:段183頁 • 月(肉)部:177頁 • 織:參見段注644頁 • 絹:參見段注649頁 • 霜 :參見段注573頁 • 輯 :參見段注721頁
• 晚明毛晋和其子扆(yǐ)依宋椠始 “一”终“亥”小字本用大字雕刻。 毛氏初印本与宋本相去不远,但后来 屡依《系传》剜改,遂多乖缪。这就 是当时通行的汲古阁(绿君亭)本, 段玉裁作注以此为底本。
• 清嘉庆以后《说文》有三种本子: • 一、额勒布刻鲍惜分所藏宋本(即 《藤花榭》本); • 二、孙星衍重刊仿宋本小字本(即 《平津馆》本)。 • 三、丁少山影宋监本。
• 《說文》單字主要來源
• 1、《史籀篇》殘存的9篇籀文223字;
• 2、“秦三倉”:李斯的《倉頡篇》、趙高《爰曆 篇》、胡毋敬《博學篇》凡55章,小篆3300字。
• 3、揚雄《訓纂篇》凡34章,隸書2040字。 • 4、班固續揚雄《訓纂篇》凡13章,隸書780字。 • 5、史游《急就章》凡32章,隸書2019字。
• ①一、二、示、三、王、玉、玨、氣 八部,即以基本部首“一”相系聯。 每個部首都包含基本形“一”。 • ②丨(gǔn)、屮、艸、蓐、茻”五 部,則以基本形“丨”相系聯,如此 則第一篇分為“一”和“丨”為基本 形的兩組。
不能以形繫聯者則以意系聯。如《說 文》第十四篇將“甲、乙、丙、丁” 等天干名和“子、丑、寅、卯”等十 二地支名編為一組。這些部首在字形 上並無共同點,而在意義上形成一個 類。另外如《說文》第四篇的羽、隹、 鳥、“奞”等四組的繫聯。
•
部中之字體例:各部字數多寡不一, 多的如《艸部》445字,《木部》421字, 《水部》468字。少者只有幾個字,如 “气”部共兩個字。不管多寡 都用一 個原則即“據義系聯”。個別是據聲繫 聯。
• 玉部:段19頁 • 刀部:段183頁 • 月(肉)部:177頁 • 織:參見段注644頁 • 絹:參見段注649頁 • 霜 :參見段注573頁 • 輯 :參見段注721頁
《说文解字》PPT课件

慎前以诏书校东观,教小黄门孟生、李喜等,以文 字未定,未奏上。今慎已病,遣臣斋诣阙……建光 元年【121】九月己亥朔二十日戊午上。
2命名
许慎《说文解字·序》: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
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 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2020年9月28日
5
一、《说文解字》的作者与成书
1、 许慎其人 2、《说文解字》之成书 3、《说文解字》之命名 4、《说文解字》之传本
2020年9月28日
6
1、许慎其人
许慎(约54年—约125年), 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 河南郾城县)人。
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 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 者。
2020年9月28日
14
4、《说文解字》之传本
另外,今尚存有唐写本《说文》两种。 一种是清人莫友芝所藏唐穆宗元和年间的木部残本一卷,
188字,与今本差异很大(莫氏有笺异); 另一种是日本平子尚所藏口部残本,存12字,为唐宋时
期日本摹本。
2020年9月28日
15
二、《说文解字》的内容与体例
2020年9月28日
方中央备矣。
2020年9月28日
13
4、《说文解字》之传本
《说文》早期传本不得而知。 南唐末年徐锴(字楚金)《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是第一
种《说文》注本,对[唐]李阳冰说多有匡正,世称小徐本; 其兄徐铉(字鼎臣)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奉旨校定
《说文》,参校众本,正误补阙,分全书为三十卷(分原 书每卷为上下篇),世称大徐本。 明清以后,《说文》通行的刊本主要是二徐本。清人研治 《说文》,多以大徐本为基础,同时参校小徐本。大小徐 本今天均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
2命名
许慎《说文解字·序》: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
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 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2020年9月28日
5
一、《说文解字》的作者与成书
1、 许慎其人 2、《说文解字》之成书 3、《说文解字》之命名 4、《说文解字》之传本
2020年9月28日
6
1、许慎其人
许慎(约54年—约125年), 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 河南郾城县)人。
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 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 者。
2020年9月28日
14
4、《说文解字》之传本
另外,今尚存有唐写本《说文》两种。 一种是清人莫友芝所藏唐穆宗元和年间的木部残本一卷,
188字,与今本差异很大(莫氏有笺异); 另一种是日本平子尚所藏口部残本,存12字,为唐宋时
期日本摹本。
2020年9月28日
15
二、《说文解字》的内容与体例
2020年9月28日
方中央备矣。
2020年9月28日
13
4、《说文解字》之传本
《说文》早期传本不得而知。 南唐末年徐锴(字楚金)《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是第一
种《说文》注本,对[唐]李阳冰说多有匡正,世称小徐本; 其兄徐铉(字鼎臣)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奉旨校定
《说文》,参校众本,正误补阙,分全书为三十卷(分原 书每卷为上下篇),世称大徐本。 明清以后,《说文》通行的刊本主要是二徐本。清人研治 《说文》,多以大徐本为基础,同时参校小徐本。大小徐 本今天均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
《说文解字“足”部》ppt

足: 《说文》提到“足,人之足也,在下,从 止口,凡足之属皆从足。” 意思是“足,是人的足部,在身体的下部,从止 口,凡是足范围的都从属足部。”
甲骨文“足”的写法是
,
一只脚趾朝
上脚跟朝下的左脚,上面 是膝盖的意思。金 文中“足”是 ,篆文 ,这都延续了甲骨文的 写法,隶变以后,“足”的写法就基本和现在一致 了。
足部
《足部》部属字有八十六个,后人又加了七个新字 附在后面。它的部属字的排列有规律性的,蹏、跟、 踝、跖、跨都是指脚的部位,而后踧、躣到蹡都是 指足部行走的姿态,后面排列的是脚部或腿部的动 作,诸如跳、蹲等,接下来是有关足的一些疾病, 如:蹇。还有其他非人类留下的足迹等,大致是将 意义相关的汉字前后排列在一起。
跪
《说文》拜也。从足危聲。去委切。 《段注》 (跪) 拜也。《手部》曰: ,首至手也。按: 跪與拜二事。不當一之。疑當云所以拜也。後人不達此書 所以字。往往刪之。《釋名》:跪、危也。兩膝隱地。體 危隉也。从足危聲。去委切。【十六部】。
许慎解释的不慎精确,段注中有加以解释。“跪,拜也”, 《手部》曰:“ ,首至手也”。段注说,跪与拜不能 当一事来解释,并且怀疑当古书说“拜”是后人不知道这 个字怎么写,才渐渐删去拜字,而说跪。还有一种说法, 《释名》“跪,危也。两膝隐地,体危陧也。”意思是跪 是正襟危坐的意思。
足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变化
足”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 “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就是“脚”。秦汉 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 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如:《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 其坐。”中的“足”就是脚的意思。 由人的脚可以引申为物的脚 如:“三足鼎立”等。 至于当“足够”讲的“足”,那是假借义 如:《苟子· 劝学》“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大意是:射出一百支箭,而只有一支没有射中,也不 算是善射的人。
《说文解字》

“说文”——重在解字之形,解释独体文的构造类 型及其所记录的本义; “解字”——重在解字之义,分析、解释合体字的 结构进而训释其所记录的本义。
3、《说文解字》之命名
【元】始也(解字),从一从兀(说文)。 【说】说释也。从言、兑。 【文】错画也。象交文。 【解】判也。从刀,判牛角。 【字】乳也[哺乳]。从子,在宀(mian)下。
戢jí,收藏兵器,引申指停止战争。经生:博士 黌hong塾:学校。赢:担负。耆名:犹高名。 鞶帨:腰带和佩巾。李轨注:“鞶,大带;帨,佩巾也。 衣有华藻文绣,书有经传训解也。文绣之衣,分明易察; 训解之书,灼然易晓。
夫书理无二,义归有宗,而硕学之徒, 莫之或徙,故通人鄙其固焉,又雄所谓 “譊譊之学,各习其师”也。且观成名 高第,终能远至者,盖亦寡焉,而迂滞 若是矣。然所谈者仁义,所传者圣法也。 故人识君臣父子之纲,家知违邪归正之 路。 譊譊náo :争辩,论辩。引申为喧闹嘈杂。
自桓﹑灵之间,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 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 权强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 于鄙生之议者,人诵先王言也,下畏逆顺 埶也。*至如张温﹑皇甫嵩之徒,功定天 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眄,则天 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 散成兵,就绳约,而无悔心。
秕僻: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 埶:勢的古字。折札:犹折简,折半之简,言其礼轻。 *:言政化虽坏,而朝久不倾危者,以经籍道行,下人惧逆顺之势.
暨乎剥桡náo自极,人神数尽,然后群英 乘其运,世德终其祚。迹衰敝之所由致, 而能多历年所者,斯岂非学之效乎?故 先师垂典文,褒励学者之功,笃矣切矣。 不循《春秋》,至乃比于杀逆,其将有 意乎!
1、许慎其人
二十岁左右任汝南郡功曹【《汝南先贤传》:“许慎为 郡功曹,奉上以笃义,率下以恭宽。” 】。 三十岁举孝廉,后入京任职太尉南阁祭酒,师从经学大 师贾逵(其父贾徽乃大儒刘歆门生)。时人称之“《五 经》无双许叔重。” 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许慎年五十余,与当时 名学者马融等校书东观。 约汉安帝永安六年(119年)除洨长,辞官未就,回归 故里,后卒于家,年七十余。 生平事迹详见《后汉书· 儒林传· 许慎传》。
第九讲 《说文解字》系字书导读【2次课】

(3)最大规模
《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工作,历经十余个 春秋的风风雨雨,浸透了川、鄂两省三百 多名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是我国历史上规 模最大的辞书编写队伍之一。
(4)最全注释
《汉语大字典》共收录汉字五万六千余字。在 字形上,每单字条目除楷体外,还收列了甲骨 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几种形体;在字音上, 不但注出了现代的标准读音,而且还标注了上 古的韵部和中古的反切;在字义上,在注重常 用义的基础上,还考释了它的生僻义和生僻字 的义项,并适当收列了复汉语大字典》全书约2000万字,共收楷书单 字56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 的汉字,几乎都可以从中查出,是当今世界上 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 部汉语字典。由四川、湖北两省300多名专家、 学者和教师经过10年努力编纂而成的,以解释 汉字的形、音、义为目的的大型汉语专用工具 书。
(5)最新楷模
此书的出版,成为我国文字史和字典史上不朽 的里程碑,它堪与《康熙字典》相媲美,与 《说文解字》相辉映,与《中华大字典》共辉 煌。成为新世纪字典的楷模,为同类辞书的佼 佼者。
《玉篇》共542部,与《说文》相同的部首 529个,不同的13个。部首的顺序则和《说文》 大不相同,除去开首的几个部首和最后的干支 部首与《说文》一致,其他都是重新安排的。 顾氏似乎想把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例如 卷三所包括的人部、儿部、父部、臣部、男部、 民部、夫部、予部、我部、身部、兄部、弟部、 女部,但他未能始终贯彻这一原则。
(4)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 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 重要的阶梯。
《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 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 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 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 “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 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 痕迹。由此可见,《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 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说文解字》第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思维导图 讲解课件(部编版)

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 们知道,文字不断的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 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所说的《易传》。 《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
《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 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
部,前半三字一句,后半七字一句,两句一韵;
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
说解。这些书和后世“日用杂字”相似,按事类
收字——所谓分章或分部,都据事类而言。这些
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
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 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 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 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 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 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 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 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 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 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 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 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 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 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 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 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 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第一
仓颉,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相
许慎与《说文解字》

駿聲少時曾從錢大昕學,後主講于暨陽、蕭山等書院,一生 以致力於古學自娛。平生著述100餘種,已刊行者20餘種。 其中以《說文通訓定聲》一書用力最勤,影響最巨出1137個聲符字(所謂“聲母”),再按古韻十八部 編排。這部著作所以定名為《說文通訓定聲》由三部分組成 的,一是“說文”,二是“通訓”,三是“定聲”。
“指麾”在這裏當“意之所指”講),“武”“信”是也。 ❖ 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說文》以“老”
為會意字,訓為“考”。“考”字在“老”部,“從老省,丂聲”,訓馬 “老”)。 ❖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六书说举例存在的问题
❖ 关于会意: ❖ 武:《说文》:“武,楚庄王曰,夫武,定
❖ ④季旭昇《說文新證》
❖ ⑤說文解字研究文獻集成 現當代卷 (共十二冊)
說文解字研究文獻集成 古代卷 (共十四冊)
《說文解字》的體例
❖ 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 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結合字 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係。其中的部首排 列是按照形體相似或者意義相近的原則排列 的,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 多採用這個方式。
②徐鉉 ③徐鍇
❖ (2)清代研究《說文》四大家。
❖ 清代是《說文》研究的鼎盛時期。據近人丁 福保《說文解字詁林》附錄統計,有清一代 研究《說文》並有著述傳世者多達203人。其 中最為突出的是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駿 聲四家,後人稱為清代《說文》研究四大家。
❖ ①段玉裁和《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簡稱《說文段注》或《段注》。清 代段玉裁注。三十一卷。成書於清嘉慶十二年 (1807),有嘉慶二十年(1815)經韻樓刊本、道光九 年(1829)學海堂《皇清經解》本、同治十一年(1872) 湖北祟文書局刊本、1920年上海掃葉山房影印本、 1981年成都古籍書店影印本、1981年上海古籍書店 影印經韻樓本等。
“指麾”在這裏當“意之所指”講),“武”“信”是也。 ❖ 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說文》以“老”
為會意字,訓為“考”。“考”字在“老”部,“從老省,丂聲”,訓馬 “老”)。 ❖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六书说举例存在的问题
❖ 关于会意: ❖ 武:《说文》:“武,楚庄王曰,夫武,定
❖ ④季旭昇《說文新證》
❖ ⑤說文解字研究文獻集成 現當代卷 (共十二冊)
說文解字研究文獻集成 古代卷 (共十四冊)
《說文解字》的體例
❖ 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 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結合字 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係。其中的部首排 列是按照形體相似或者意義相近的原則排列 的,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 多採用這個方式。
②徐鉉 ③徐鍇
❖ (2)清代研究《說文》四大家。
❖ 清代是《說文》研究的鼎盛時期。據近人丁 福保《說文解字詁林》附錄統計,有清一代 研究《說文》並有著述傳世者多達203人。其 中最為突出的是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駿 聲四家,後人稱為清代《說文》研究四大家。
❖ ①段玉裁和《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簡稱《說文段注》或《段注》。清 代段玉裁注。三十一卷。成書於清嘉慶十二年 (1807),有嘉慶二十年(1815)經韻樓刊本、道光九 年(1829)學海堂《皇清經解》本、同治十一年(1872) 湖北祟文書局刊本、1920年上海掃葉山房影印本、 1981年成都古籍書店影印本、1981年上海古籍書店 影印經韻樓本等。
第四节 《说文》的价值

三、《说文解字》的价值
1.《说文》在文字学研究中的价值
(1)《说文》是研究古文字的重要著作
(2)六书理论是汉字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的 总结 (3)《说文》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 编排体例
2. 《说文》与古汉语词汇研究
《说文》收录了上古汉语的大量词汇,保存 了古义,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3. 《说文》和上古音研究
第四节 《说文》的价值
一、《说文解字· 序》中体现出的许慎的语言学 思想 许慎的语言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他对语言文字的看法具有发展的观点 《说文· 序》体现了文字起源发展史的理论, 首次综合论述了汉字从起源萌芽到东汉之前 的历史发展过程。关于文字的产生,他认为 先有八卦、结绳,然后才有书契。
可得而說也。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 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涂 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
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
所謂小篆也。
是時,秦滅書籍,滌除舊典。大發吏卒,興戍
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秦隸書。秦始 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壁中書者,鲁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
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
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 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而世人 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 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於世。諸生競逐說字,
二、《说文解字》贡献不足及影响
1.贡献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一部辉煌 的著作,其成绩之大、影响之深是其他语言 学著作所不能相比的,在古代语言学史上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①《说文解字》以前,古代典籍中也有过解说 文字的记录,但直到许慎才首创按字形结构, 即按文字偏旁建立分部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对《说文解字》的全面研究,最重要的是四家 即“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疏》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筠的《说文句读》
唐代李阳冰是《说文解字》有记 载最早刊刻者,他在代宗大历年 间刊定《说文》,但其中掺杂李 氏臆说颇多。
南唐徐铉、徐锴精研《说文》,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种 《说文》注本,成书于南唐末年, 世称小徐本,徐锴对李阳冰谬说 多有匡正。
明也。從火,丙聲。 冀思也。從心,相聲。
破木也。從木,從斤。
服也。从女持帚灑埽也。
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 用力於田也。
兵也。象形。
二、《说文》的价值
(一)确立了“六书”理论
(二)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 体例。
《说文解字》的部首一共是五百四十部……许 慎在五百四十个部首的次序安排上是煞费苦心的。 他把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这样就 等于把五百四十个部首分成若干大类。
4.《说文解字》首创部首排列法,全书共分 部首( )个。
5.近人张相所著的重要工具书是( ),它 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唐宋元明清诗词曲中习用 的( )语辞。
6. 《词诠》是近人( )所编著的,收录古 汉语( )500多个,按( )排列顺序。
7.( )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杠 牀前橫木也。 枕 臥所薦首者。 杼 機之持緯者。 梯 木階也。 榜 所以輔弓弩。 槽 畜獸之食器。 棺 關也。所以掩尸。
(三)保存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义,并为 解读甲金古文提供了依据。
在字义的解释上,许慎抓住字的本 义,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训诂的问题。 《说文解字》是上古汉语词汇的宝史》
《說文解字》每一個部首內部 的字也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 基本上做到以類相從的。
例如木部的次序,大致是先 列木名,其次列樹木的各個 部分,其次再列木制品。
木、橘、橙、柚、樝、棃、 梬、柿、枏、梅、杏、柰、 李、桃、……
本 木下曰本。 柢 木根也。 根 木株也。 株 木根也。 末 本上曰末。 果 木實也。
杈 枝也。 枝 木別生條也。 朴 木皮也。 條 小枝也。 枚 幹也。 標 木杪也。
柖 樹搖皃。 枉 衺曲也。 橈 曲木。 槮 木長皃。 梴 長木也。 格 木長皃。
枯 槀也。 槀 木枯也。 楨 剛木也。 柔 木曲直也。 材 木梃也。 柴 小木散材。
構 蓋也。 模 法也。 棟 極也。 極 棟也。 柱 楹也。 楹 柱也。 椽 榱也。
徐铉于宋太宗雍熙年间奉旨校定 《说文》,世称大徐本。
清人研治《说文》,多以大徐本 为基础,同时参校小徐本。
练习
填空 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
2 .《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全书按 ( )分卷,依韵排列。
3.《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排列法,全书共分 部首( )个。它释字的体例是先( ), 后( ),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一、概说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字叔重)编 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 备的字典,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 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字)1163个, 共10516字。
《說文解字》從字形出發,闡述字 形、字義、字音三方面的關係。
憤 懣也。 不憤不啟。(《論語·述而 》) 發憤忘食。(《論語·述而》)
在古代词义的保存上,它是卓 越千古的。假如没有《说文解 字》作为桥梁,我们也就很难 接近甲骨文和金文。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
(四)保存了先秦的词义和汉代的训诂资料。
(五)保存了古音资料。
(六)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三、对《说文》的研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疏》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筠的《说文句读》
唐代李阳冰是《说文解字》有记 载最早刊刻者,他在代宗大历年 间刊定《说文》,但其中掺杂李 氏臆说颇多。
南唐徐铉、徐锴精研《说文》,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种 《说文》注本,成书于南唐末年, 世称小徐本,徐锴对李阳冰谬说 多有匡正。
明也。從火,丙聲。 冀思也。從心,相聲。
破木也。從木,從斤。
服也。从女持帚灑埽也。
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 用力於田也。
兵也。象形。
二、《说文》的价值
(一)确立了“六书”理论
(二)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 体例。
《说文解字》的部首一共是五百四十部……许 慎在五百四十个部首的次序安排上是煞费苦心的。 他把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这样就 等于把五百四十个部首分成若干大类。
4.《说文解字》首创部首排列法,全书共分 部首( )个。
5.近人张相所著的重要工具书是( ),它 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唐宋元明清诗词曲中习用 的( )语辞。
6. 《词诠》是近人( )所编著的,收录古 汉语( )500多个,按( )排列顺序。
7.( )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杠 牀前橫木也。 枕 臥所薦首者。 杼 機之持緯者。 梯 木階也。 榜 所以輔弓弩。 槽 畜獸之食器。 棺 關也。所以掩尸。
(三)保存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义,并为 解读甲金古文提供了依据。
在字义的解释上,许慎抓住字的本 义,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训诂的问题。 《说文解字》是上古汉语词汇的宝史》
《說文解字》每一個部首內部 的字也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 基本上做到以類相從的。
例如木部的次序,大致是先 列木名,其次列樹木的各個 部分,其次再列木制品。
木、橘、橙、柚、樝、棃、 梬、柿、枏、梅、杏、柰、 李、桃、……
本 木下曰本。 柢 木根也。 根 木株也。 株 木根也。 末 本上曰末。 果 木實也。
杈 枝也。 枝 木別生條也。 朴 木皮也。 條 小枝也。 枚 幹也。 標 木杪也。
柖 樹搖皃。 枉 衺曲也。 橈 曲木。 槮 木長皃。 梴 長木也。 格 木長皃。
枯 槀也。 槀 木枯也。 楨 剛木也。 柔 木曲直也。 材 木梃也。 柴 小木散材。
構 蓋也。 模 法也。 棟 極也。 極 棟也。 柱 楹也。 楹 柱也。 椽 榱也。
徐铉于宋太宗雍熙年间奉旨校定 《说文》,世称大徐本。
清人研治《说文》,多以大徐本 为基础,同时参校小徐本。
练习
填空 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
2 .《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全书按 ( )分卷,依韵排列。
3.《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排列法,全书共分 部首( )个。它释字的体例是先( ), 后( ),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一、概说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字叔重)编 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 备的字典,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 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字)1163个, 共10516字。
《說文解字》從字形出發,闡述字 形、字義、字音三方面的關係。
憤 懣也。 不憤不啟。(《論語·述而 》) 發憤忘食。(《論語·述而》)
在古代词义的保存上,它是卓 越千古的。假如没有《说文解 字》作为桥梁,我们也就很难 接近甲骨文和金文。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
(四)保存了先秦的词义和汉代的训诂资料。
(五)保存了古音资料。
(六)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三、对《说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