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方解与特点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加减方剂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加减方剂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方,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山药以及牡丹皮、芍药等药材。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的不同,可以进行加减方,以增强疗效。
下面就对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进行介绍,并探讨一些加减方剂的情况。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1.熟地黄:具有滋阴润燥、补肾阴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口干口渴、潮热盗汗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山药:能够补脾健胃、益肺生津,对于脾肾两虚引起的疲乏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山茱萸:主要用于温阳补阴,对于阳虚阴盛、畏寒肢冷等有帮助。
4.山药:具有益胃健脾、补益元气的作用,适合于脾胃虚弱或者消化不良的患者。
5.牡丹皮: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血瘀阻滞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6.芍药:能够疏肝解郁、活血止痛,适用于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疼痛等情况。
以上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材组成,通过协同作用,可以达到滋补阴虚、调和气血的效果。
加减方剂的情况在使用六味地黄丸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加减方,以增强疗效。
例如:1.加黄柏:用于症状中有明显的湿热证候,具有泻火利湿、止痒的作用。
2.加茯苓:适用于患者有尿频尿急、心悸多汗等症状,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3.加桑葚壳:对于患者有明显的燥热症状,如口干、便秘等,能够清热润燥,调理肠胃。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减少某些药材的用量或者替换为其他适合的药材,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方剂,以增强疗效。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合理搭配,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的临床体会

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的临床体会珠海狮山中心,米济生,2002/2/2 获得宛西制药三等奖。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汤)原名地黄丸、肾气丸。
为宋代钱氏《小儿直证药诀》方。
根据《伤寒》、金匮肾气丸加减而来。
熟地8钱,山药4钱,萸肉4钱,茯苓3钱,泽泄3钱,丹皮3钱。
蜜为丸。
每服3g。
1日2次。
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功能:滋阴降火,滋补肝肾。
治疗肝肾阴虚。
虚火上炎,而至的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呜耳聋。
盗汗、遗精、或骨潮热,或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耳痛,舌燥喉痛。
舌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肾萎缩,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甲亢、甲减、老年性白内障,贫血、肺结核等属于肝肾阴虚者。
具有关资料表明,对肾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作用。
能改善植物神经糸统和性腺功能障碍,使肝糖元含量增加、红细胞代谢恢复正常。
钱氏治疗小儿先天不足、五迟、五软、龟背、解颅、虚汗消瘦。
方解:六味地黄丸、具有三补三消。
不寒不燥。
养肝肾,滋阴降火。
益气功培元,肾阴亏损之症。
专为阴虚而设。
桂附地黄丸则为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专补命脉门真阳、引火归元,专为阳虚而设。
本方为熟地大补肾水为君,余药为臣,佐泽泄以泻肾邪、以山药以补脾土,以茯苓以渗之,以萸肉之收涩肝经,以丹皮之破泻之。
本方以滋补肝脾肾之要药。
以泻肾邪及血分之伏火而除脾湿。
药解:熟地,甘,微苦,微温,无毒。
填精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发,治男子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去脐腹急病,病后股酸痛,目无所见;生地则大寒凉血,血热者宜之;熟地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宜之,乃通肾之药;补肾中元气。
仲景六味丸以此为诸药之首;男子多阳虚宜熟地;女子多阴虚宜生地。
泽泄;甘寒无毒,入肾经,主治风寒湿痹,通乳汁,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
补虚损,消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漓,通膀胱,三焦停水,治五淋,宣通水道,主头旋耳呜,筋骨挛急,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利。
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

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最出名的补肾良药,那么六味地黄丸由什么药组成?又有什么功效作用?下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希望能帮到你。
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方剂名称】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240克、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歌诀】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方解】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
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
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
【使用方法】研未,炼蜜为丸或作汤剂煎服。
【功效和作用】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临床应用】1、本方为补阴之代表方,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其滋阴降火之力更大,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等证;各加入枸杞子、菊花,名杞菊地黄丸,着重滋补肝肾以明目,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之视物不清及眼睛涩痛等症;若加五味子、名都气丸,用于肾虚气喘、呃逆等症;若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用于肺肾阴虚,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症。
2、本方对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机能亢进、肾结核、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者,均可加减使用。
3、本方加入当归、柴胡、五味子等治疗球后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
【加减化裁】1、若病人腰膝疼痛,则加入牛膝12g、杜仲15g、桑寄生12g。
【优秀文档】六味地黄丸方剂功效

六味地黄丸方剂功效
六味地黄丸是生活中很常见一种中药方剂,但是因为我们是中医从业者肯定是不太熟悉的,大多数的人群是不会知道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的。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吧,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解它。
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说不定会对你有帮助哦。
【名称】六味地黄丸。
【别名】地黄丸。
【分类】补益剂-补阴。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各
9g)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功效
滋阴补肾。
方解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则变生诸证。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软无力,牙齿动摇;脑为髓之海,肾阴亏损,不能生髓充脑,故头晕目眩;肾升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故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阴虚则相火内扰精室,故遗精;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
小儿囟门不合,亦为肾虚生骨迟缓所致。
治宜滋阴补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之品。
亦。
岷海六味地黄丸

一、肾脏的基本解剖
(四)肾基膜 内层:较稀,硫酸肝素 中层:致密层,带负电荷的涎酸蛋白 外层:较稀,硫酸肝素
肾脏的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内分泌: 血管活性:肾素、AngⅡ、前列腺素、激肽类 非血管活性:1-羟化酶、促红素
维持内环境稳定
六味地黄丸的卖点
症状,临床上常常根据这些症状判断
一个人是否肾虚。俗话说,十男九虚,
说明肾虚在成年男子中尤为常见。
肾虚的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 藏精,主管生殖和生长发育;肾主水,负 责人身的水液代谢;肾主骨生髓,髓通于 脑,所以,肾与人的聪慧和思维能力有关; 肾主技巧,与人的精细动作和运动能力有 关;肾开窍于耳,肾之精上通于目,肾之 华在发,所以,从耳、目和头发的情况也 可以看出肾气的强弱。
茯苓: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 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 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 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方 解
君药: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
山药补益脾阴,并能固肾。 佐药: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 共泻肾浊;
市场大 对于成年男子来说,十男九虚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发 布《广东省男性肾健康调查报告》—— 高收入男性 肾虚阳痿比例高 ●广东25~55岁的男性肾虚患病率达 51.73%,高收入和低学历男性成肾虚、阳 痿和早泄“重灾区” ●逾六成男性遭遇肾虚先求助食疗和 保健品,清利湿热,并不能补肾壮阳
肾阴虚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吃六味呢?
通过它们——肾阴虚的表现: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甚则腰 痛,口燥咽干,手足心发热,心 烦,潮热,盗汗,失眠健忘,牙 齿松动,须发早白,脱发,形体 消瘦,舌质红、少津,舌苔少或 无苔,脉细数。
深度解析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深度解析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六味地黄丸的由来六味地黄丸,是中医临床常⽤的⼀种中成药,有滋补肝肾的功能。
本⽅始见于宋代《⼩⼉药证直诀》⼀书,是当时著名⼉科医⽣钱⼄⾸先创制的。
公元1079年,钱⼄被召到汴京,治好了太⼦的病,受到了皇帝的重⽤和赏赐,顿时使他誉满京城。
那时候宋朝的太医,⼀般都是名医的后代。
这些⼈的祖上也许真有点本事,但传到他们这⼀代,许多⼈已经成了靠门第资格吃饭,靠“家学渊源”吓⼈的庸医了。
钱⼄,这个“⼟郎中”的⼉⼦,年龄才四⼗⼏岁,⼀下⼦进⼊了太医的⾏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很⾜的庸医们张⼝结⾆。
有些⼈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却有点嫉妒,不服⽓。
他们私下议论:“钱⼄治好太⼦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只会⽤⼟⽅,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钱⼄和弟⼦阎孝忠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夫带了⼀个钱⼄开的⼉科⽅⼦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匮要略》⼋味丸,有地黄、⼭药、⼭茱萸、茯苓、泽泻、丹⽪、附⼦、⾁桂。
你这⽅⼦好像少开了两味药,⼤概是忘了吧?”钱⼄笑了笑说:“没有忘。
张仲景这个⽅⼦,是给⼤⼈⽤的。
⼩孩⼦阳⽓⾜,我认为可以减去⾁桂、附⼦这两味益⽕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吃了过于暴热⽽流⿐⾎,你看对吗?”这位⼤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阎孝忠赶紧把⽼师的话记下来,后来⼜编⼊《⼩⼉药证直诀》⼀书。
就这样钱⼄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钱⼄制作六味地黄丸的初衷原不过是⽤于治疗⼩⼉的“五迟”(即今⼈所说的⼩⼉发育不良)之症,但是他远远没有想到,六味地黄丸会在以后的⽇⼦发扬光⼤,成为滋补肝肾、养⽣保健的千年良药。
直到今天,仍⼴泛运⽤于临床。
钱⼄,字仲阳,宋代东平⼈,约⽣于北宋仁宗⾄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3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科医家。
钱⽒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成名,⾏医⼉科,曾治愈皇亲国威的⼩⼉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
六味地黄丸2

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方解
君 熟地黄── 滋阴补肾。 ┐ 君臣相伍,补肾填精,
臣
┌ 山萸肉、干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 ┤ └ 桂枝、附子──辛热,助命门以温阳化气┘ ┌ 泽泻、茯苓 ── 利水渗湿泄浊 ┤
温肾助阳。
佐
└ 牡丹皮── 清泄肝火
金匮肾气丸中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 为主药,以六味地黄丸(治肾怯诸证)滋 补肾阴,为辅助药,二者合用,使阴阳协 调,肾气充足,肾阳虚证自然消除。正如 《景岳全书》所说:“故善补阳者,必于 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穷”。即 甘温补肾阳之药往往与甘润补肾阴的药物 同用,才能阴阳相互为用。
六味地黄丸与 金匮肾气丸组方特点
江西中医学院2006级研究生 付辉政
六味地黄丸源于《小儿药证直诀》, 系宋·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 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为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温 阳之桂附二品,也称桂附八味丸。
六味地黄丸处方
熟地黄24g 山萸肉、干山药各12g 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9g 金匮肾气丸处方 熟地黄24g 山萸肉、干山药各12g 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9g 桂枝、附子各3g
金匮肾气丸中附子、肉桂的功效
肉桂
【来源】樟科乔木植物肉桂 的干燥嫩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 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经止痛, 助阳化气
【主治与应用】
性温,善通阳气。 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 达阳气 。
谢 谢!
金匮肾气丸中附子、肉桂的功效
附子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栽培品)的旁生块根(子 根)。 【性味归经】 辛、甘,热。 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脱、温肾助 阳、温中止痛。
医方解释--六味地黄丸

医方解释"六味地黄丸(主要补肾阳的功能)【主治】:(1)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肝肾之动能精气不足, 肾主水,气则水火化,风吹气才会动,气为肾,风为肝),精血(肝藏血、肾藏精)枯竭,憔悴赢弱(精血不足身体一定不好)。
(2)腰痛足酸(肾主骨),自汗(气虚)盗汗(心虚不固),水泛为痰(虚火使气凝为痰),发热咳嗽(肾中虚火移热于肺而咳嗽)。
(3)头晕目眩(肾气虚营养素无法传送至全身,无法上达于天,肝开窍于目),耳鸣耳聋(肾精不足),遗精便血(肾元不足),消渴淋沥(糖尿病的消渴症,肾水无法上潮,造成口渴,营养素往外排,尿浮一层白色油膏)。
(4)失血失音(肾不足,肝就不足,肝不足,血就不足,风不足,声音就出不来),舌燥喉痛(肾水无法上潮就舌燥喉痛),虚火牙痛(肾主骨,肾水无法克火)(若针大都穴无用“桂附八味丸)。
(5)足跟作痛(肾水不足)(肾病所特有症状是足跟热痛肾结石,针阳池穴可立解),下部疮疡(阴湿火旺)等证。
【组成工丹皮、茯苓、山茱肉、山药、泽泻、地黄【口诀】:(1厂六味T也黄丸一治,憔悴嬴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真阴亏损、「精血枯竭、飞干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消渴淋沥一山茱茯地泻皮(2)六弟一瞧妖盗,真精干,头耳消一(只好像)山猪(一般)伏地泻屁肾阳》功能(例如:六味地黄丸)肾阴》精气(例如:大补阴丸)「肾水十肾精”生殖系统肾水“肾气(例如:加减复脉汤卜(邪火伤阴,指的是伤肾水)肾火”命门相火(肾盂)(例如:唐郑相国方、四神丸)【制服法】:蜜九,空心盐汤下,冬酒下。
【加减味】:(1)血虚阴衰一熟地为君(标准六味地黄丸)。
(2)精滑头昏(男、女生殖器前有白色黏液表有精气外漏)一山茱为君。
(3)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肠胃道吸收功能有问题)一茯苓为君。
(4)小便淋沥(小便开岔、尿不干净)一泽泻为君。
(5)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一丹皮为君。
(6)脾胃虚弱,皮肤干潘一山药为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叶的功效与作用,它能减肥吗?能让人变美吗?
古代人以身材丰腴唯美,现代人以纤瘦唯美,俗话说:“美女不过百”,之前从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一个审美话题,让人津津乐道,最近很多的患者都在问:“医生,我在喝荷叶茶,也不拉肚子,请问这能减肥吗?有的患者也问,医生我现在喝着减肥茶呢,老是拉肚子,是不是减肥茶是通过拉肚子起的作用呀?”,如果减肥,您会选择哪一种呢?凡正如果让我试试的话,我会选择不拉肚子的茶先试试,凡正也不拉肚子,对人也没伤害,您说呢?
荷叶到底能不能减肥呀?能不能让一个人脱胎换骨,优雅脱俗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荷叶的气质正如诗中称赞一样,总是能在一幅田园风光画里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赞其脱俗优雅一点也不为过。
让我带大家进入中药故事与现代的研究之中,探索荷叶的神奇之处吧!
荷叶的前世今生有什么不同,它是如何化身的呢?有什么样的功效与作用?相信大家已经翘首以盼了。
荷叶出身于睡莲科植物莲家族的叶。
莲属于多年生水生草本,出生于水泽、池塘、湖沼或水田内,有野生的也有人工栽培的,遍布于全国南北各地。
注意:在6至7月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叶柄,晒至七八成干,对折成半圆形,晒干。
夏季亦用鲜叶或初生嫩叶。
以叶大、完整、色绿、无斑点者为佳。
它的功效与作用:清解暑热,升发清阳,凉血止血,消食去脂,利水,行气燥湿。
荷叶炭(荷叶烧成灰)外用收涩化瘀止血。
用于多种出血症及产后血晕。
其性味:性平,味苦;归经:入肝、脾、胃。
微有消香气,味淡微涩。
是不是很精彩?您是不是有点兴奋?为什么它这么好?是我杜撰出来哄您们开心的吗?让我来翻阅古籍,搜罗现代研究结果,一一奉上这道知识盛宴吧。
医学古籍:
《本草纲目》曰:“荷叶服之,令人瘦劣,故单服可以消阳水浮肿之气”。
《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本草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痈肿,发痘疮。
《本草通玄》:开胃消食,止血固精。
《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医林纂要》:荷叶,功略同于藕及莲心,而多入肝分,平热、去湿,以行清气,以青入肝也。
然苦涩之味,实以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去瘀、保精、除妄热、平气血也。
《圣惠方》治赤游火丹:新生荷叶,捣烂,入盐涂之。
《摘元方》治黄水疮:荷叶烧炭,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一日二次
现代科学研究荷叶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机理:
成分分析:
1、荷叶中含有莲碱、荷叶碱、原荷叶碱、懈皮素、荷叶黄酮贰。
各咱研究表明, 荷叶及其提取物都具有去脂减肥的作用。
2、荷叶中含有较多的碱性成分, 如莲碱、荷叶碱、N 一去甲基荷叶碱、D 一N 一甲基乌药碱、番茄枝碱等, 这些碱性成分能抑制有丝分裂, 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3、荷叶中含有的多种香气成分、风味物质及活性物质,荷叶草本茶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维生素, 铁质等, 清凉退火, 促进新陈代谢,
帮助消化,去油消腻, 排便顺畅, 延年益寿, 养气凝神, 解渴现代人由于普遍饮食过剩, 荷叶草本茶能使生活更没负担。
使用方法:
1、肥胖的人经常用洗净的鲜荷叶煮粥食用, 减肥疗效显著。
(建议可以先煮荷叶,用煮荷叶的水熬粥最佳)。
2、用鲜荷叶代茶泡饮, 冬季用干荷叶代茶泡饮, 均有疗效。
3、荷叶单独或与其他原料配制加工成茶或饮料, 如荷叶去脂茶(荷叶6 0 克 , 生山植、生米仁各15克,橘皮5克。
切碎, 捣成粉末, 混匀, 放人暖水壶中, 沸水泡开, 代茶饮用, 喝完可加水续泡, 连用若干月。
其功能消食去脂、利水、行气、燥湿。
主治单纯性肥胖、高脂血症, 对高血压、冠心病也有裨益)。
4、暑天可以喝点荷叶茶,取鲜荷叶50克,生山楂30克,开水冲泡即可。
此方不仅可以清热祛暑,还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温馨提示:通过上面的描述,你可能也会发现有一种情况是不建议使用的,那就是身体虚弱之人。
因为古书《本草从新》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随息居饮食谱》曰: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