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处理
新材料作文的步骤与方法

示例2:培育人才必需讲究科学方法 同样是在沙漠里种胡杨树,沙尘暴后, 年轻人种的树几乎全被风刮倒了,而老人 种的树却无大碍。同样的树,为何抗风沙 能力差别这么大?显然是因为两人种树的 方法不同,年轻人过多关心树木,而老人 则要树苗自己去找泉源,树木的根也因此 扎得很深。可见过多的关心反而是一种祸 害,科学的管理才能让树木茁壮成长。掩 卷沉思,育人亦如种树:培育人才必需讲 究科学方法。
扎下坚实的根,需要学会摆脱外界过多的依 赖。正如成熟的蛹,当人们帮它切开坚硬的外壳 时,它就已经失去了在天空中展翅飞翔的机会了。 人亦如此,没有一番痛苦的挣扎,没有一番艰苦 奋斗的挑战,怎会有一番卓越的功绩呢?我们需 要成长,因此需要给予,但必须要自己去创造、 去拼搏、去收获。小仲马不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 去摘下诱人的苹果。因为这些苹果并不真正属于 他的。于是,他从此奋力创作,终于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茶花女》的创作打开了他人生中成功 的大门,也是他扎下坚实的根的最好见证。不依 赖他人的给予,也是我们成功的一种谋略,一种 智慧!
(三)胡杨树 观点: (1)逆境成才。 (2)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 (3)人生需要磨砺。 (4)要夯实基础,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三、材料作文对原材料的处理
• 常见问题1:不用材料,另起炉灶; • 写作建议:新材料作文(议论文),开头建议要 • • • •
引用材料。 常见问题2:照搬材料,或用比原文还要多的字 数复述材料; 写作建议:引用材料要简洁,要概述材料。 常见问题3:通篇在评论原材料。 写作建议:原材料是用来提炼观点,得出观点后 就要论证观点,结尾处要重新提一提原材料和观 点,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听听那些携母带父上大学的高材生的 琅琅书声,其背后是父母任劳任怨的洗衣 服的声音;看看那个在台北地铁站面对母 亲跪地哀求其刻苦读书,却依然双手插腰, 趾高气扬的90后小女孩;瞧瞧那些大摇大 摆走在父母为其铺就的“辉煌”道路上的 富二代们,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奋斗 之心早已泯灭。 溺爱摧人志之甚,不禁令人痛心疾首!
新材料作文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

新材料作文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①、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
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主体部分)“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新材料作文之大忌(忌,即不要)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新材料作文引述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抢分策略

在引述材料后,可以进一步强调和 补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语言精练准确
直接陈述:用 简练的语言概 括材料的核心
信息。
突出重点:强 调与主题相关 的重点信息,
避免冗余。
使用关键词: 利用关键词来 表达主要观点,
避免长句。
避免歧义:准 确表达材料含 义,避免产生
歧义。
适当调整语序
调整语序可以避免重复,使 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引述缺乏提炼
直接抄录:不提炼,直接抄录 原材料
偏离主题:引述内容与主题关 联度不高
冗长繁琐:引述过于冗长,缺 乏重点
缺乏条理:引述内容缺乏逻辑 性和条理性
引述与其他段落脱节
引述材料与主题关 联度不高
引述材料与段落内 容不匹配
引述材料与上下文 衔接不自简洁引述材料
段落衔接自然
Part One
新材料作文引述材 料存在的问题
引述过于冗长
存在问题:引述材料时过于冗 长,导致文章结构不紧凑
抢分策略:精炼语言,提炼观 点,突出重点
示例: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 精炼引述材料
结论:精炼引述材料有助于提 高文章质量和得分率
引述偏离主题
引述内容与主题不相关 引述过于冗长,占用过多篇幅 引述不准确,曲解原意 引述来源不明,缺乏权威性
开头提出论点,结尾再次强调 论点,保持呼应。
开头引用材料,结尾再次引用 材料,保持呼应。
开头提出疑问,结尾回答疑问, 保持呼应。
THANKS
汇报人:XX
调整语序可以突出重点,使 材料更加简洁明了。
调整语序可以增强表达力, 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调整语序可以增加层次感, 使文章更加有条理。
Part Three
如何避免偏离主题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

新材料作文写作六步法
1、读材料 2、找角度 3、联现实 4、立论点 5、拟题目 6、列提纲
第一步、读材料:高度概括材料的 主要内容。
第二步、找角度:看材料对象之 间是何关系。 1、并列关系 2、主次关系 3、整体关系
第三步、联实际。 方法: 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 点。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
点:提出论点。 注意:论点要明确,旗帜要鲜明,文字 要简炼,一两句话即可。
联:联系事实举例。 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可联系 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摆事实,讲道理。 最少举两例,或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 三四百字 。
析:深入分析
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这是亮点,也是最
纵横不过数载,祸患已有万端,白门楼上,英雄气 短,如今安在?方天画戟不知谁手,赤兔宝马另载 新主,能有谁顾忌百万军中,当年哪一骑当先?”
•
关羽沉吟不语,翼德面有愧色。“那大哥是重
智而轻勇了?”
•
“非也!”刘备哂之:“天塑雄才,有文士,
有武师,能文则潜心书海丰盈谋略;能武则醉于剑
舞精进射骑。天下英王,不过择文武而用,即可位
• 7、为梦,不露锋芒的力量
• 8、学无止境
标题,文章的眼睛
• 二、论题化
• 9、为青春而拼搏,为梦想而进发
• 10、行千里,不言弃
• 11、优胜劣汰
点题,
• 12、高考成就未来 • 13、终生(身)学习 • 14、论应试教育 • 15、志在远方,砥砺前行
从阐释 标题开
始
• 16、成功路上不拥挤
第六步:列提纲
点题, 从阐释 标题开
始
• 7、破茧成蝶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_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新材料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
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哦~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一)什么叫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
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
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让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试题更具开放性。
(二)新材料作文特点:1、新材料作文特点:材料:有多个角度。
(1)一个人物是一个角度/一个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做法又成为一个角度。
例:小马过河1、小马—(2)角度2、老马3、鼠4、牛(2)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分析,也是有不同的角度。
例: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横向立意:含义: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分析: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好处: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反向立意:含义: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分析: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好处: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新材料作文指导

新材料作文指导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出现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重要方式,而新材料作文则是对新材料进行探讨和分析的一种特殊形式。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的指导。
理解新材料首先,写好新材料作文前必须对所涉及的新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
新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新型金属、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等。
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应用领域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写作新材料作文的基础。
分析新材料写新材料作文时应对新材料进行透彻的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理性质描述新材料的物理性质。
包括常见的硬度、导电性、热传导性等。
此外,对于独特的物理性质也应进行着重讨论,如形状记忆合金的记忆功能、石墨烯的高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描述新材料的化学性质。
对于具有特殊化学反应的新材料,可以重点探讨其应用领域和潜在的影响。
应用领域分析新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新材料的多样性使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能源、医疗等。
在作文中,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社会影响考虑新材料对社会的影响。
新材料的出现往往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改变生活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等。
应注意对这些影响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思考问题和展示观点写新材料作文时,除了对新材料进行描述和分析外,还应思考一些问题并展示个人观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和观点:•这种新材料是否能够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如何评价其解决问题的效果?•这种新材料的独特功能是否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评估其影响的重要性?•这种新材料是否有可能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如何预测其发展趋势?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并用具体的例子和实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好的作文除了内容丰富之外,还要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清晰的语言表达。
在写新材料作文时,可以采用以下结构:1.引言:对新材料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论文观点。
新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材料作文中,在概括材料和引用材料中,角度不同,概括和引述的角度也不相同,要抓住主要对象的主要事件,其他次要的对象可删除不叙。
引述材料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四种:套用---全部引述。
概用---高度概括材料内容选用---选取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材料内容,与文章中心无关部分略去不提。
化用---将材料中的点睛之笔化用到文章当中去,使之和文章中心形成对接。
方法一:套用如果所供的材料是名人名言,或者富有哲理的话则可以直接引用。
例子1:东方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会失去群星。
”(照搬材料)如果我们因为逝去的东西而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痛苦不已,那么我们将逝去现在,逝去未来。
所以放下过去,着眼当下,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
例子2: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
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照搬材料)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的拥有自己。
寻找最初的自己,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我们拥有自己的唯一途径。
方法二:概用-----高度概括材料高度概括材料,需要找出文中的主要对象,主要事件,其余的次要对象事件都可以删减。
复杂材料进行概述大意,细节的东西都不要。
注意:概用材料时,提炼的中心不同,概括的角度也不同。
要围绕中心来概用材料,不能盲目的复述材料。
例子1: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
”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概用: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新材料作文常见的五种审题方法

这么一联系,我们也就把握了作文材料,也就有了立意:
1.想到自己拥有的,从而拥有自信;2.想到自己拥有的,从而做到知足常乐;3.想到自己没有的,从而去不断进取。
五、归纳法。也就是看材料说的是什么,归纳其大意或中心思想,从而确定我们所写文章的主旨。如安徽卷,我们读完材料,归纳一下材料的大意,便可知道,条幅由对经过车间的人员说的“注意安全”,到对使用梯子的人说的“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说明解决问题要一步到位,牵牛要牵牛鼻子,做事用心才会到位。这些都可作为这篇作文的立意。
新材料作文常见的五种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该如何审题呢?这是大家关心的。我们介绍五种实用而又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供大家使用。
一、不同角度切入法。一则材料,往往是立体的,用宋朝诗人苏轼的诗来说,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这则材料,我们不妨横看、侧看,也就是从不同角度切入来看,这样,自然会得出多个立意。如全国新课标卷,我们从修船工这个角度分析,可以将立意确定为: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船主这个角度,可以将立意确定为:学会感恩。
上海卷、四川卷也可以使用置换法审题立意。
四、联系实际法。很多情况下,将所给的作文题和现实生活一联系,也就明白了作文题的意思,写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如江西卷,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比如不要老想着自己在物质方面的短缺,要想到自己在精神方面的富足,这样,便可拥有自信,便可知足常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处理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处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境界1】:照抄材料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当父亲因嫌难看而责骂他时,男孩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我们的祖先,因抵御寒冬冷风编织了衣服;因畏惧迢迢路途制造了车子;因惧怕野兽侵袭建筑了房屋。
同样,袜子的使用是为了保暖和更舒适地行走。
(《丢失的初衷》)【点评】此类基本照抄材料作为作文开头的写作,应尽量避免。
一是没有看点,不能开篇就先声夺人,给评卷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二是直接暴露出作者作文的机械与生硬。
【境界2】:转述材料有则小故事讲道:一个四五岁男孩总爱将父亲为其穿好的袜子脱下来反着穿。
一次面对父亲的责问,他理直气壮回答道袜子是他在穿,线在里头会让他难受,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故事虽小,却意味深长。
父亲以“线在外头,多难看”——外界的眼光来规定孩子要把袜子穿正;而男孩则以“线在里头,会使我的脚步舒服”——自我的感受来决定自己怎么穿。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观念问题:我们生活着,是该以他人的看法为准则呢,还是自己的感受显然,男孩选择了后者。
(《不要迷失自我》)【点评】此类开头,与照抄材料开头在内容上虽然没多大差别,但作者写作的那么一点点灵活性,阅卷者是可以感受到的。
一是,作者通过改换人称对材料进行了得体的转述;二是作者巧妙地把材料转化成了他第2自然段的论据,材料已经与作文浑然一体,而不是像境界1的开头,材料就是材料。
【境界3】:截取材料男孩理直气壮地回答父亲:“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小男孩的回答应该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反穿不是更舒服吗,为什么我们都要将线头对准自己的脚呢因为从小我们就被灌输这样的概念:袜子、衣服穿正面,这样才美观。
于是,迎合了世俗,我们却模糊了自己的感受。
所以,在我看来,在非原则性问题面前,我们可以像男孩一样向世俗说不!(《向世俗说不》)【点评】此类开头,与前面两种写法更见机智。
作者没有全面沿用材料,只是截取了男孩这方面的信息。
这样写,干练中透露出作者的写作技术。
因为他自选的立意角度是儿子角度,自然扣紧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句就足够。
【境界4】:驾驭材料我们已经习惯于将有线头的一面穿在里面,且从未像小男孩一样提出质问:为什么要那么顾及别人的眼光袜子是自己在穿,线头会让脚不舒服!静心一想,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像一群木偶人,线都被牵在长辈的手里,他们规范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引导着我们的言谈礼仪,使我们渐渐符合大众眼光,适应环境标准。
(《打破常规》)【点评】此类开头,与境界3虽然都是从儿子的角度立意,但较境界3更见作者驾驭材料的能力。
他没有直接摘抄材料,而是根据自己作文立意的需要,对材料的使用是在改编中进行的。
【境界5】:内化材料人生来就有两个面,一面朝外,是给别人看的;一面朝内,是给自己看的。
材料中的男孩喜欢反穿袜子,理由很简单,反着穿舒服,难道仅仅因为不那么好看,就要折磨或委屈自己吗把这个观点放在我这,就成了:好的一面朝向自己。
(《将好的一面朝向自己》)【点评】此类开头,看似没有使用材料,但作者对材料内核的把握,以及对材料精髓的领悟呼之欲出。
无声可以胜有声,作者达到了不用材料却胜过紧住材料写的效果,是为最高境界。
【佳作选登】处事圆滑,不做异端黄巧彤一个孩子,袜子反穿,只为自己舒服;大人帮助他穿正,是为整理形象。
看似简单平常,却恰恰体现着小孩和大人的区别。
小孩往往只顾着自己,而大人总能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自身的影响。
这种周到的思考是人生奔走于世所应具备的——处事圆滑,收起锋芒,不做社会的异端,人世大道才更宽阔平坦。
我行我素,徒增累赘。
小孩袜子反穿,那些外露的线头正暴露了内心的稚气与不成熟,不过小孩终究是小孩,别人只会一笑而过。
而如果作为一个成年人,小到穿袜,大至处世,仍一味以这种合自己口味便满足的心态做事,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必会影响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看法。
长大,意味着面对千万大众的眼睛,意味着在细节上的一个任性可能影响你的工作,意味着在决断中的一次执拗可能事关你的未来。
只看见自己,必会被世道的暗礁所伤害。
收起锋芒,学会生存。
弗洛伊德说,人类为文明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来自社会规范方面的压抑。
正是这种不可回避的压抑,磨平了人类原本尖锐的棱角,使人更圆滑,更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正的侠客都深谙生存之道,混迹人群,方能过得长久——那些锋芒毕露,剑拔弩张的角色,往往是一击必倒的小喽罗,抑或被世人抛弃的异端者。
只有不断收敛自己,坚守忍耐,方成大器。
处事圆滑,不做异端。
当我们听见他人抱怨日子不好“混”,通常是因为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使社会容不下这种“刺头儿”一样的存在。
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之中,那么,我们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为自己增加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积极评价,而这些又都通常是日常的一个又一个琐碎的印象组成,这就要求我们处世圆滑,收敛过度的自我。
收起锋芒并不是泯灭个性,也非随波逐流,那只是为了让以后的路走得更舒坦的防护衣。
人不仅仅为自己而活,更为别人而活。
因为有了时代的包容,我们才能走到今天。
自我中心和个性张扬须被磨灭。
我们要做时代机器上安守本分的齿轮,积极入世,和芸芸众生从容不迫地穿过光阴。
处世圆滑,不做异端,学会生存,方得长久。
随心而动,活出真我李岚不知从合适开始,我们的生活总是被一些莫名的规则所束缚,“袜子”一定要正着穿,“笑不露齿”才是斯文,师长、社会所要求的“乖孩子”,不过是在这些规则模具下的重铸再造,锻炼出一个模范的“工具”。
男孩用一句最朴实无华的话回击了他们:“袜子是我穿的,不是穿给别人看。
”与此类似的,人生是我们的,不需要为任何人而活。
诚然,群居的人类必须遵守规则,然而规则约束的仅是不当行为,而非个体的思想、灵魂。
西方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康德便曾深刻剖析“人非工具”的观念,为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人类理性解放起到划时代的意义。
君主专制,宗教压迫都并不是人类自我禁锢的理由,人并非社会、他人的工具,只有追求自我,才能活出别样人生。
规则的力量总是空前的,故习常规也总会与根深蒂固连用,超越规则与时代潮流,追随内心的脚步总会被打上“异端”的烙印。
然而,正是这些随心而动的追求,这些敢于打破常规的思想,镌刻出彪炳千古的华章。
李贽,在那个被理学禁锢,以八股为利器压抑文人的污浊年代,一部《焚书》《藏书》,一个被后人称为“异端”,数度被囚的文人,敢于对所谓的正统学说提出尖锐的质疑,敢于追求个性的解放,甚至敢于为追求自由爱情的妇女正名,开创男女平等之先河。
他的一生饱受卫道士的非议,贫困窘迫的洗礼,然而自由的思想却引领他走向真我的人生。
幸运的是,他的着作并没有付之一炬,“藏诸名山”,家乡晋江每年举办的“李贽思想研讨会”,不正是他一生随心而动,活出真我,为后人留下的最丰盛的精神盛宴吗生于斯世,规则束缚我们前行,相互比较令我们裹足不前。
社会也总是因为有所谓正道君子的存在,洒脱追求自由的人才会被称为“异端另类”。
难道活得像某个人人称赞的人就是成功吗历史的长河冲刷了相似的一群人,这些人往往都是固守于社会规则,尊崇常规,只知埋头苦读、但求“封妻荫子”;与之对应的,是却是时代洪流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那群人,他们为追求自我敢于打破常规,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我们今天仍然记得的是明清新思潮奠基人李贽,而并非一手工整八股投身仕途的迂腐士人,我们记得的是“非汤武而尊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而非晋朝那群荒唐君主,愚昧百官。
随时代大流的人往往能在社会中如鱼得水,但他们却过着别人的生活。
追求自我的人往往四处碰壁,但别样的人生却使他们闪耀千古,生生不息。
或许正如柴静所说:“人生不是用来比较的,而是用来完成的。
”人生匆匆,几十年转瞬即逝,何不活出个性,活出风格,随心而动。
人不必为规则而活,为别人而活,这才是活着的价值。
反穿袜子走我的路琴丽雅一双袜子,正穿可显露有花纹的一面给别人看,反穿可外露线头使自己双脚舒服。
作为成年人父亲选择正穿,而小男孩却不顾别人的看法而反穿袜子。
怎样穿袜子,就好像人在社会上如何选择过自己的路一样。
正如正穿袜子好看但不舒服,如果人得到的东西在自己看来非心之所愿,即便这些东西再好,在他人眼中是珍珠,但于自己也不过是石头。
前些天一名北大学子退学的事件曝光。
周浩弃北大选技校的举动让许多人咋舌和不解。
然而从一名北大尖子生到一个普通技校学生,周浩说他一点都不后悔,甚至很庆幸。
显然,无论是他的父母还是社会各界,都会认为在北大学习才是明智的,但周浩顶着压力依旧选择“反穿袜子”,只为在技校能更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他不是第一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主经营网店,走上了与外界期望不一样的创业之路。
的确,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外在虚无的,在别人眼里重要对自己却不然的名声和荣耀而放弃走自己的路。
在这个社会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讯息在提醒人们要成为怎么样的人,要走怎样的成功之路,却极少有人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想走怎样的路。
“软件大王”比尔盖茨的辍学经历为人熟知,从小喜爱软件编程的他没有完成学业便离校创办公司,也许这种决定很危险,在别人眼里很傻,但盖茨坚持走自己的路,“把袜子反穿”,所以今天他才有巨大成就。
又如被称为“国民岳父”的作家韩寒,中学时期听从父母意见努力考入重点中学,但当他醒悟过来,明白他想要的知识不是学校所能给的,便毅然退学,专心从事写作。
他曾说自己只是比较幸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有很多张曼玉在办公室里打字”。
因为敢于坚持自我,不被外界和他人束缚,他满足地走在自己的路上,即使脚上的袜子线头外露不太美观。
每个人都可为求舒服反穿袜子,但很少人敢于这样做。
人们习惯了对社会强加在身上的条条框框逆来顺受,拼尽所有迎合他人和社会。
有人整容为了顺应这“看脸时代”,有人吃力减肥不惜输掉健康只为成为世俗公认的“女神”,有人抹掉自己的棱角,变得圆滑以便更好得到外界肯定。
不管是哪种情况,无一不是按他人喜恶来决定自己“穿袜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