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观后感

合集下载

摩登时代观后感范文5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范文5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范文5篇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这部电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摩登时代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摩登时代观后感1影片《摩登时代》是描写人和机器之间的冲突。

故事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当时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事业浪潮,主角夏尔洛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还有出毛病的吃饭机器······这些反应了机器时代所带的恐惧与打击。

后来夏尔洛失业了而且进了监狱,因为他在监狱立了功的原因在监狱受到好待遇,出狱后他认为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为了进监狱他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了,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

这部电影以喜剧的手法突出了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揭示了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

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忍受着生活和工作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引起精神方面的问题,造成社会问题,这实质上是个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告诫各位企业家在创造利润时不要忘了顾及工人的利益,工人是创造利润的最重要工具,没有工人的付出企业的利润就不会存在,应该提高工人的待遇有利于创造更多更大的利润。

关注和提高工人的待遇是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根本做法。

影片最后时夏尔洛找到一份很好很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因为女主人被便衣警察发现她是通缉犯,而他们继续他们的逃亡生活,女主角知道他们逃亡代表着他们什么都没有了,但夏尔洛给予女主角鼓励与微笑,他们互相鼓励一起微笑向前走,给人内心以强烈的震憾,它给了人们继续奋斗向前的勇气和生存的信念……摩登时代观后感2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上老师为我们放了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不包括最近一次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

摩登时代观后感10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10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摩登时代观后感(一):概述:摩登时代表现了20世纪初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机器代替人力生产后,底层工人的艰辛生活。

在资本主义被多数国家所采纳的这天,摩登时代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仅是一幅写实的画卷,更揭露了现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联系当下,让我们看到了现今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改良的情形下其意识形态中固有的,无法被改变的矛盾与缺陷。

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尽可能的榨取剩余价值;工人为了更多地获得酬劳贴补家用而不得不为资本家鞍前马后;罢工得不到支持,下层人们的生活处于崩溃的边缘;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式的手工作坊,工人的创造力能动性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成为了程序化的机器生产的附属品。

这些能够说是摩登时代想表达的核心意思。

影片以批判性的眼光揭露了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以机械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横线处摘自百度文库)当然,摩登时代揭露的事实是当时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真实写照,角度极为犀利,揭露了生产方式改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但是,作为一部经典的影片,我们就应抽丝剥茧,冷静审视其中所表达的观点,看到某些东西对当下的指导好处。

一、工业化,机械化的生产对当下的生活其实是必要的摩登时代在开头演艺的卓别林拧螺丝最后被送进医院的场景,嘲讽了那时机器代替工人,使得工人只能整天围绕机器,程序式的工作的悲惨命运。

当然这样的批评是在与之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相比较的,工人的主动创造性确实随着机器的到来被剥夺了。

但是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无论在哪一种意识形态下,机器代替人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机器的运转确实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提高了生产力,确实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因此机器化的生产方式虽然在摩登时代里被作为反面批判,但它确实是当今不可缺少的。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被揭露,恶劣的本质至今仍未改变摩登时代对当下有指导好处的很重要的一点来自于它毫不遮掩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已经许多年,各种改善使得他的本质在当今变得不那么容易捕捉,但无论怎样的改善,资本主义仍然会因为它本质上的缺陷而瓦解。

摩登时代观后感(10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10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10篇)观看《摩登时代》,我有许多感受和思考。

下面是我的10篇观后感:观后感1:《摩登时代》以它独特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冷酷和竞争。

片中的角色都被现代化的机器所充斥,他们失去了自我,只是机器上的齿轮。

这让我想起了当今社会,人们也往往追逐权力和物质,而忽略了自己内里真正的需求。

观后感2:《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滑稽动作和幽默对话,将机器化的现代生活与人们真正的情感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部影片让我认识到,虽然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情感。

观后感3:《摩登时代》以其独特的方式嘲讽了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的机械化思维和对人的物化。

通过角色的表演,卓别林成功地揭示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荒谬和可笑之处。

这部影片让我想要追求更有意义和真实的生活。

观后感4:《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表演和喜剧元素,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焦虑和压力。

角色们被现代化的机器逼得左右为难,他们的生活变得快节奏而冷酷。

观看这部影片,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减缓脚步,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追求更有质量和意义的生活。

观后感5:《摩登时代》让我深深反思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现实问题。

片中展现的机器化生活让人感到压抑和失去自由。

卓别林通过他独特的喜剧手法告诉我们,不要被现代化的机器困住,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人性关怀。

观后感6:《摩登时代》以一种有趣而深刻的方式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问责制。

卓别林所扮演的角色不断被现代化的机器摧残,而这样的情景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关注。

这部影片让我深深反思,我们应该如何为那些被社会机器边缘化的人发声和行动。

观后感7:《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精彩表演和幽默的手法,让我对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机器化现象有了新的认识。

片中的角色像机器一样工作,生活变得很功利,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观后感8:《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表演展示了对于变化的恐惧和对于现代社会的适应困难。

摩登时代观后心得感想(通用8篇)

摩登时代观后心得感想(通用8篇)

摩登时代观后心得感想(通用8篇)摩登时代观后心得感想篇1资本主义的奴隶,幽默背后的悲哀——《摩登时我要点评乍一看“摩登时代”,在我的脑海中首先冒出来的就是英语单词“Modern Time”,而在我们现在人的眼中,“摩登”似乎就是“时尚”、“现代”、“潮流”的代名词。

它与舒适、奢侈、高贵的生活状态相联系,但是在1936年拍摄完成的《摩登时代》中,此“摩登”又非彼“摩登”。

在看完这部黑白电影后,我感觉主人公夏尔洛所生活的摩登时代,无非就是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快速发展后给资本家带来的享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生产力的进步让资本家成为了最大受益者,而广大的下层劳动人民却由地主的奴隶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的动荡下,资本主义体制也逐渐发生转变,由从前的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美国作为此次大危机的源头,经济大萧条、银行工厂倒闭、失业率激增、社会动荡等让美国陷入梦魇。

在美国,一方面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失业流浪人员多达60多万,无数家庭流离失所、忍饥挨饿;而另一方面,垄断资产阶级为了保持垄断价格却把几百万头猪、几十万吨的牛奶、几百万亩棉花肆意糟蹋。

这种病态的唯利主义心理充分暴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喜剧大师卓别林创作了这部经典的无声电影。

影片中的主人公夏尔洛就是在资本主义压迫下和在经济危机摧残下的广大无产阶级的缩影。

马克思说过:“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夏尔洛为了生存,机械地在繁忙的流水线上做着扭螺丝冒的工作,而且他的行为一直被雇佣者监视着,甚至在洗手间里都设有大屏幕监视器,可以说工人们没有一点私人空间。

马克思还说道:“它(资本主义)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夏尔洛在影片中就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试验品,为了减少工人吃饭时间,让工人在吃饭时也能工作,资本家发明了“毕罗自动喂食机”,但是机器的崩溃无疑是对这种剥削行为的讽刺。

《摩登时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摩登时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摩登时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摩登时代》是一部由查理·卓别林执导,查理·卓别林 / 宝莲·高黛 / 亨利·伯格曼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摩登时代》观后感(一):电影微评:摩登时代8.5分。

并不如想象中来得那么精彩,通《淘金热》一样,整部电影与其说是部完整的片子,还不如说是一段段小品的合集。

当然很多耳熟能详的场景依然让人捧腹。

片头拧螺丝和片尾唱歌特别出色~~~《摩登时代》观后感(二):很好看了之后,收获很大其一,觉得这些事情、境遇就在现在。

多少有些启发其二,学会的表达,比方一个人的影评里是这样表达我的想法的:“即使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在看影片时,同样产生了很多共鸣。

〞她的文笔比我强,值得我学习。

《摩登时代》观后感(三):buck up- never say die!we will get along!经典中的经典很早就看过,但都没有看完整。

今天终于看完整了。

靠动作与夸张的表情,带给人喜感,但在大背景的熏染下,成了一种无奈之举。

由不得人。

大师就是大师,在欢笑中透露出生活的无奈,给人思考,给人希望。

《摩登时代》观后感(四):如今的时代谁能陪着我重演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它教会我们的是怎样笑看人生,即便再艰难还是那么勇敢的面对,挨饿的时候疲惫的时候许多一般人碰到都会崩溃的时候还是那样笑着笑着,它告诉我们小丑不止是逗笑的角色,更多的是这些笑料背后流露出的温馨和积极,可惜的是现在的生活中有谁能陪着我一起重演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五):默剧巨匠不是一出笑话与其说推荐《摩登时代》,其实更推荐卓别林时期的默剧,我3、4岁的时候开始跟着大哥哥看,20年后,我单独把全系列再看完。

很喜欢默剧,少了对白,演员必须用肢体语言表达;少了对白,观众必须全心全意看着演员的表演。

更认为这是一种对表演的尊重,强烈的时代带出的除了笑声还有历史,一个现代史的演变过程。

摩登时代观后感(优秀6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优秀6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优秀6篇)这部影片确实放映了社会化大生产早期的劳资矛盾。

但这是不是可以避免的呢?这个生产时期确实创造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向少数人手里集中,为进一步社会化生产奠定基础,科学技术也突飞猛进,但是社会,特别是工人阶级为此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犯罪……更需要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是在二战后,工人待遇和社会福利极大提高时发生的,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新经济产生,民主政治极大发展……这让人想起了前几年中国的“黑心工厂”超时加班,降低工资,毫无安全生产可言,难道这真是不可避免的么?而更让人痛心的是的地方政府却作为甚少!还有一个令我印象很深,主人公勿立功劳,得以提前自由,他很不高兴(这是很显然的,外面会饿死啊!在中国也是这样,我说的不是这个),但监狱长给了他推荐信,就是这封信使他在经济危机中找到了几份工作!这正体现了一个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是在大危机时!也许这也是美国度过危机,主人公最后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一个原因吧!一个公平的社会终会给人机会,就像他们在酒吧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只要努力,就有自己的生活,不过它是贫是贱……最后,人要有奋斗的信心,美好就在前方!摩登时代观后感篇四在这部影片中,卓别林演绎了一个衣衫褴褛、穷困落魄的流浪汉的形象。

他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当时跌美国对外面临着克服全球经济危机,对内面临着整治大量工人失业造成的混乱治安的沉重任务。

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治安混乱,工人大量失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特别是美国的下层阶级更是难以承受资本家夜以继日的赤裸裸的剥削。

卓别林演的夏洛克就是这样混乱时代下层小人物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因为他在再也受不了工厂里不断加快的传代式的工作线,最终被弄的精神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出院后经历了很多事与愿违的事情,使他觉得最好的容身之地竟然是监狱。

我觉得,他想法设法的想要警察把自己抓进监狱的一系列场景设计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摩登时代观后感范文5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范文5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范文5篇《摩登时代》是讲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其中讲述个人企业与追求个人幸福的冲突。

这一句话揭开了电影的序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摩登时代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摩登时代观后感1《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片,他认为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因此,他只在影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

这部电影也被称为卓别林默片的收尾之作,那个时代是电影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卓别林虽然固守着一些老观念,但这并不能说明他顽固不化,反而因为他的坚持,证明了《摩登时代》的伟大!二十年代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成为了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

查理就是一个底层市民,他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

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卷入流水线机器的皮带里,每次身无分文的查理为了找到吃的,都会故意犯事,以便进入监牢,令人哭笑不得。

查理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

他在路上搭救了流浪女,和她一起生活,家里破烂却又温馨。

光景一时间有了好转,流浪女成了歌舞红星,然而好景太短暂了,流浪女被警察通缉,好不容易两人有了稳定的工作,却不得不因为警察的追捕而逃走,二人互相打气,在笔直的公路上互相搀扶,走向前方。

七十多年过去了,《摩登时代》所具备的前瞻性在现在看来一点也不过时,时代的步伐有时或许太快,让人们无所适从,在巨大的社会机械中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影片中那巨大的齿轮,嘈杂的机器声,以及工厂里夸张重复的劳动,在今天看来也能引起共鸣。

人在社会的变革中是最渺小的个体,同时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风浪中我们显得很无助,就像片中的流浪绅士与流浪女孩,只有找到能够彼此慰藉,彼此依靠的人时,才能说自己是幸运的。

影片中有一组经典的蒙太奇,前一个镜头是一群羊争先恐后的挤出羊圈,而后一个镜头则是一群工人争先恐后的走出了工厂,或许其中一只羊就是我们自己...《摩登时代》还讲述了一种人与机器的奇妙关系,在影片中,人像是被机器所控制,或者说,人在那个环境中就是一部机器,毫无人性可言的悲哀充斥着影片的每个角落。

摩登时代观后感(通用12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通用12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摩登时代观后感(通用12篇)摩登时代观后感篇1概述:摩登时代表现了20世纪初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机器代替人力生产后,底层工人的艰辛生活。

在资本主义被多数国家所采纳的这天,摩登时代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仅是一幅写实的画卷,更揭露了现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联系当下,让我们看到了现今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改良的情形下其意识形态中固有的,无法被改变的矛盾与缺陷。

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尽可能的榨取剩余价值;工人为了更多地获得酬劳贴补家用而不得不为资本家鞍前马后;罢工得不到支持,下层人们的生活处于崩溃的边缘;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式的手工作坊,工人的创造力能动性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成为了程序化的机器生产的附属品。

这些能够说是摩登时代想表达的核心意思。

“影片以批判性的眼光揭露了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以机械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当然,摩登时代揭露的事实是当时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真实写照,角度极为犀利,揭露了生产方式改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但是,作为一部经典的影片,我们就应抽丝剥茧,冷静审视其中所表达的观点,看到某些东西对当下的指导好处。

一、工业化,机械化的生产对当下的生活其实是必要的摩登时代在开头演艺的卓别林拧螺丝最后被送进医院的场景,嘲讽了那时机器代替工人,使得工人只能整天围绕机器,程序式的工作的悲惨命运。

当然这样的批评是在与之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相比较的,工人的主动创造性确实随着机器的到来被剥夺了。

但是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无论在哪一种意识形态下,机器代替人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机器的运转确实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提高了生产力,确实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因此机器化的生产方式虽然在摩登时代里被作为反面批判,但它确实是当今不可缺少的。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被揭露,恶劣的本质至今仍未改变摩登时代对当下有指导好处的很重要的一点来自于它毫不遮掩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已经许多年,各种改善使得他的本质在当今变得不那么容易捕捉,但无论怎样的改善,资本主义仍然会因为它本质上的缺陷而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登时代》观后感
电影《摩登时代》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美国工业因为机器的大量使用而使大批工人失业所引发的经济浪潮和社
会危机,可以说,这是一场机器与人的战争。

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

电影放大了在动荡中不可阻挡的现实条件下小人物卑微的生存处境,是对千千万万普通工人贫穷无奈命运的关照,也是对以掠夺为积累方式的垄断性经济制度的讨伐。

在观赏的过程中捧腹大笑的同时,似乎也并不能产生单纯的愉悦和快乐之感,而是时刻被提醒着,去注视那些底层民众难以为继的艰难和“上流人士”骄奢淫逸的对比,以及在绝境中人性所折射出的坚强和善良的光芒。

男主人公查理是摩登时代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最后由于不堪重负,查理精神失常,被工厂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

不久,他出院了。

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

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查理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

”可查理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

”也只有在那样荒诞的年代,才会有这样荒诞的想
法。

的确,他在外面确实还不如在监狱中,虽然获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却依然生活在一个更大的牢笼中,在这个牢笼中,有钱的人随心所欲,无产者无家可归。

后来,查理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查理,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

他们曾经也幻想过理想中的天堂,比如一个富人家的别墅中的生活,比如大百货商场中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些仅仅是幻想,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堂,也仅仅是那个河边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这里,他们拥有了从来没有的温馨与幸福。

影片的最后,查理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这一章的标题是“黎明”。

“Buck up-never say die. We'll get along!”他们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查理看到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

影片紧紧围绕美国当年工业起步时期美国劳苦人民的生活悲剧展开了诙谐的讽刺。

查理这个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

毫无间歇的劳作终于让他发了疯,一见到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紧。

查理发疯的一幕从形式上的确引人发笑,但实质上却暴露出是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当时正值世界经济危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普遍失业,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影片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揭
示了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不择手段的做法,拼命地压榨无产阶级工人。

《摩登时代》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已使许多人民无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想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才是资本家最终想要获得的。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

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

再如影片还通过豪华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的破旧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

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

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他却是机器的奴隶。

卓别林曾经这样阐释查理这个流浪汉的形象:“一个衣衫褴褛、戴着一顶皱巴巴的圆形礼帽、下穿一条宽松长裤、足登特大号皮鞋、手执一根不同凡响的手杖的落魄的流浪汉而已……我保存这
根手杖不仅作为体面自尊的标记,而且也用它来和命运、厄运抗争。

我在银幕上扮演的是一个胆小怕事、身体单薄、营养不良的可怜生灵,但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向使他受尽折磨的人屈服。

他藐视苦难,他是悲惨境遇的牺牲品,但拒不接受失败,即使在希望、梦想和憧憬被微不足道的琐事化为乌有时,他也只是耸一耸肩,转身而去。


主人公查理就是这样一个乐观善良、机智幽默的流浪汉,卓别林通过这个倍受欺凌的失业者形象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控诉。

他被变成机器的奴隶,他被无数次的炒鱿鱼,他为了温饱而试图犯罪回到监狱,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对现实的抗争,在影片结尾处,查理牵起女主角的手,两人一起向着远方走去,留给观众两个充满希望又弱小的背影。

观众在被这些滑稽讽刺的喜剧场面逗笑的同时,也感到了心酸与悲哀,因为“他们(观众)在这个穿着破衣破靴的小丑身上发现了一个装载无数灵魂的大灵魂,他们就是大灵魂中的一点一滴”,查理就是观众中的每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底层,被资本家或者残酷的命运所压迫,他的快乐就是观众的快乐,他的痛苦就是观众的痛苦。

《摩登时代》以喜剧的手法突出了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揭示了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

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忍受着生活和工作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引起精神
方面的问题,造成社会问题,这实质上是个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告诫各位企业家在创造利润时不要忘了顾及工人的利益,工人是创造利润的最重要工具,没有工人的付出企业的利润就不会存在,应该提高工人的待遇有利于创造更多更大的利润。

关注和提高工人的待遇是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根本做法。

通过观看《摩登时代》,我感受到影片中蕴含着诸多的经济学现象,切身体会到看电影也是学习经济学的良好途径。

建环111班
03111117 刘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