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观后感10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摩登时代观后感(一):概述:摩登时代表现了20世纪初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机器代替人力生产后,底层工人的艰辛生活。
在资本主义被多数国家所采纳的这天,摩登时代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仅是一幅写实的画卷,更揭露了现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联系当下,让我们看到了现今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改良的情形下其意识形态中固有的,无法被改变的矛盾与缺陷。
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尽可能的榨取剩余价值;工人为了更多地获得酬劳贴补家用而不得不为资本家鞍前马后;罢工得不到支持,下层人们的生活处于崩溃的边缘;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式的手工作坊,工人的创造力能动性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成为了程序化的机器生产的附属品。
这些能够说是摩登时代想表达的核心意思。
影片以批判性的眼光揭露了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以机械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横线处摘自百度文库)当然,摩登时代揭露的事实是当时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真实写照,角度极为犀利,揭露了生产方式改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但是,作为一部经典的影片,我们就应抽丝剥茧,冷静审视其中所表达的观点,看到某些东西对当下的指导好处。
一、工业化,机械化的生产对当下的生活其实是必要的摩登时代在开头演艺的卓别林拧螺丝最后被送进医院的场景,嘲讽了那时机器代替工人,使得工人只能整天围绕机器,程序式的工作的悲惨命运。
当然这样的批评是在与之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相比较的,工人的主动创造性确实随着机器的到来被剥夺了。
但是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无论在哪一种意识形态下,机器代替人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机器的运转确实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提高了生产力,确实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因此机器化的生产方式虽然在摩登时代里被作为反面批判,但它确实是当今不可缺少的。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被揭露,恶劣的本质至今仍未改变摩登时代对当下有指导好处的很重要的一点来自于它毫不遮掩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已经许多年,各种改善使得他的本质在当今变得不那么容易捕捉,但无论怎样的改善,资本主义仍然会因为它本质上的缺陷而瓦解。
摩登时代观后感(10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10篇)观看《摩登时代》,我有许多感受和思考。
下面是我的10篇观后感:观后感1:《摩登时代》以它独特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冷酷和竞争。
片中的角色都被现代化的机器所充斥,他们失去了自我,只是机器上的齿轮。
这让我想起了当今社会,人们也往往追逐权力和物质,而忽略了自己内里真正的需求。
观后感2:《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滑稽动作和幽默对话,将机器化的现代生活与人们真正的情感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部影片让我认识到,虽然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情感。
观后感3:《摩登时代》以其独特的方式嘲讽了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的机械化思维和对人的物化。
通过角色的表演,卓别林成功地揭示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荒谬和可笑之处。
这部影片让我想要追求更有意义和真实的生活。
观后感4:《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表演和喜剧元素,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焦虑和压力。
角色们被现代化的机器逼得左右为难,他们的生活变得快节奏而冷酷。
观看这部影片,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减缓脚步,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追求更有质量和意义的生活。
观后感5:《摩登时代》让我深深反思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现实问题。
片中展现的机器化生活让人感到压抑和失去自由。
卓别林通过他独特的喜剧手法告诉我们,不要被现代化的机器困住,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人性关怀。
观后感6:《摩登时代》以一种有趣而深刻的方式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问责制。
卓别林所扮演的角色不断被现代化的机器摧残,而这样的情景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关注。
这部影片让我深深反思,我们应该如何为那些被社会机器边缘化的人发声和行动。
观后感7:《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精彩表演和幽默的手法,让我对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机器化现象有了新的认识。
片中的角色像机器一样工作,生活变得很功利,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观后感8:《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表演展示了对于变化的恐惧和对于现代社会的适应困难。
《摩登时代》观后感及心得体会3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3篇篇一:摩登时代观后感很显然,影片首先便模糊掉故事发生的年代,你无法从任何一个人物身上找到确定故事所处的具体年代,背景、服装、道具、言谈、行为……拎着魔术箱的徐峥和自称是他女儿的张子枫行走街头,像没有枪与盆栽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充满温情与忧伤的步调,又像大师与信徒,充满戏谑与偏执的分歧感,所有时间线索也全是被掩藏的,太多的似曾相识又模棱两可的场景,让年代的跨度至少超过三十年以上,但又都与现实无比接近——这么多年,我们始终都没办法逃离和改动的现实。
也因这现实,影片的视角都集中到了人和人,人和社会的紧张关联上来,所以故事的情绪是焦躁的:一个以行骗为生的魔术师出场便遭骗,不但到手的钱没了,就连已然扑倒在床的姑娘也飘然走了,而被合约缠身的他不但要在限期内完成一个不可能的魔术,更需求摆脱这个自称是他女儿的孩子的纠缠——尽管描写的分歧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无疑每个角色的初衷,全是焦躁的在生活中寻找到属于本人的幸福。
所以,当人物的不幸变成喜剧的底色,以悲剧视角所观察的角色和年代,便也荒诞的摩登起来了。
但以“大师”的身份出场的徐峥,还是努力把故事往传奇色彩里带,这些年来,徐峥对喜剧的演绎越来越得心应手,优秀表现不光在于对人物的诠释,也在于对故事的内容及展现,在《摩登年代》中,他把曾经得心应手的疯癫卖弄收敛再收敛,让温情做主,甚至把引导故事的主动权让给孩子,任凭她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一样,可以尽情的撒娇耍赖,也任由舞台的灯光,为她而亮了起来。
影片还把主动权分了一些给明知徐峥是个骗子还甘心花光积蓄的“艺术总监”,像王宣予这样的女人,确实应该是男人所梦寐以求的:她可以是遇难时的救命稻草,或声色犬马时的欲望所求,或暗箱交易中的一颗棋子一个砝码。
这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现象,即在银幕之内,也在银幕之外。
大时代里很多女人的命运正是如此,可以属于任何人,但却永恒不能属于本人。
当然,男人的世上其实也是不完整的,徐峥在行骗过程中认识的这两个大小女人,恰恰帮他完整了本人的世上,但要想摆脱现实的困境,显然还需求他本人的能力。
摩登时代观后心得感想(通用8篇)

摩登时代观后心得感想(通用8篇)摩登时代观后心得感想篇1资本主义的奴隶,幽默背后的悲哀——《摩登时我要点评乍一看“摩登时代”,在我的脑海中首先冒出来的就是英语单词“Modern Time”,而在我们现在人的眼中,“摩登”似乎就是“时尚”、“现代”、“潮流”的代名词。
它与舒适、奢侈、高贵的生活状态相联系,但是在1936年拍摄完成的《摩登时代》中,此“摩登”又非彼“摩登”。
在看完这部黑白电影后,我感觉主人公夏尔洛所生活的摩登时代,无非就是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快速发展后给资本家带来的享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生产力的进步让资本家成为了最大受益者,而广大的下层劳动人民却由地主的奴隶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的动荡下,资本主义体制也逐渐发生转变,由从前的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美国作为此次大危机的源头,经济大萧条、银行工厂倒闭、失业率激增、社会动荡等让美国陷入梦魇。
在美国,一方面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失业流浪人员多达60多万,无数家庭流离失所、忍饥挨饿;而另一方面,垄断资产阶级为了保持垄断价格却把几百万头猪、几十万吨的牛奶、几百万亩棉花肆意糟蹋。
这种病态的唯利主义心理充分暴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喜剧大师卓别林创作了这部经典的无声电影。
影片中的主人公夏尔洛就是在资本主义压迫下和在经济危机摧残下的广大无产阶级的缩影。
马克思说过:“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夏尔洛为了生存,机械地在繁忙的流水线上做着扭螺丝冒的工作,而且他的行为一直被雇佣者监视着,甚至在洗手间里都设有大屏幕监视器,可以说工人们没有一点私人空间。
马克思还说道:“它(资本主义)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夏尔洛在影片中就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试验品,为了减少工人吃饭时间,让工人在吃饭时也能工作,资本家发明了“毕罗自动喂食机”,但是机器的崩溃无疑是对这种剥削行为的讽刺。
摩登时代观后感(优秀6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优秀6篇)这部影片确实放映了社会化大生产早期的劳资矛盾。
但这是不是可以避免的呢?这个生产时期确实创造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向少数人手里集中,为进一步社会化生产奠定基础,科学技术也突飞猛进,但是社会,特别是工人阶级为此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犯罪……更需要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是在二战后,工人待遇和社会福利极大提高时发生的,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新经济产生,民主政治极大发展……这让人想起了前几年中国的“黑心工厂”超时加班,降低工资,毫无安全生产可言,难道这真是不可避免的么?而更让人痛心的是的地方政府却作为甚少!还有一个令我印象很深,主人公勿立功劳,得以提前自由,他很不高兴(这是很显然的,外面会饿死啊!在中国也是这样,我说的不是这个),但监狱长给了他推荐信,就是这封信使他在经济危机中找到了几份工作!这正体现了一个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是在大危机时!也许这也是美国度过危机,主人公最后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一个原因吧!一个公平的社会终会给人机会,就像他们在酒吧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只要努力,就有自己的生活,不过它是贫是贱……最后,人要有奋斗的信心,美好就在前方!摩登时代观后感篇四在这部影片中,卓别林演绎了一个衣衫褴褛、穷困落魄的流浪汉的形象。
他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当时跌美国对外面临着克服全球经济危机,对内面临着整治大量工人失业造成的混乱治安的沉重任务。
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治安混乱,工人大量失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特别是美国的下层阶级更是难以承受资本家夜以继日的赤裸裸的剥削。
卓别林演的夏洛克就是这样混乱时代下层小人物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因为他在再也受不了工厂里不断加快的传代式的工作线,最终被弄的精神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出院后经历了很多事与愿违的事情,使他觉得最好的容身之地竟然是监狱。
我觉得,他想法设法的想要警察把自己抓进监狱的一系列场景设计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摩登时代观后感(通用12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摩登时代观后感(通用12篇)摩登时代观后感篇1概述:摩登时代表现了20世纪初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机器代替人力生产后,底层工人的艰辛生活。
在资本主义被多数国家所采纳的这天,摩登时代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仅是一幅写实的画卷,更揭露了现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联系当下,让我们看到了现今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改良的情形下其意识形态中固有的,无法被改变的矛盾与缺陷。
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尽可能的榨取剩余价值;工人为了更多地获得酬劳贴补家用而不得不为资本家鞍前马后;罢工得不到支持,下层人们的生活处于崩溃的边缘;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式的手工作坊,工人的创造力能动性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成为了程序化的机器生产的附属品。
这些能够说是摩登时代想表达的核心意思。
“影片以批判性的眼光揭露了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以机械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当然,摩登时代揭露的事实是当时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真实写照,角度极为犀利,揭露了生产方式改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但是,作为一部经典的影片,我们就应抽丝剥茧,冷静审视其中所表达的观点,看到某些东西对当下的指导好处。
一、工业化,机械化的生产对当下的生活其实是必要的摩登时代在开头演艺的卓别林拧螺丝最后被送进医院的场景,嘲讽了那时机器代替工人,使得工人只能整天围绕机器,程序式的工作的悲惨命运。
当然这样的批评是在与之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相比较的,工人的主动创造性确实随着机器的到来被剥夺了。
但是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无论在哪一种意识形态下,机器代替人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机器的运转确实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提高了生产力,确实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因此机器化的生产方式虽然在摩登时代里被作为反面批判,但它确实是当今不可缺少的。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被揭露,恶劣的本质至今仍未改变摩登时代对当下有指导好处的很重要的一点来自于它毫不遮掩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已经许多年,各种改善使得他的本质在当今变得不那么容易捕捉,但无论怎样的改善,资本主义仍然会因为它本质上的缺陷而瓦解。
《摩登时代》观后感(精选17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摩登时代》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摩登时代》观后感篇1《摩登时代》是讲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其中讲述个人企业与追求个人幸福的冲突。
这一句话揭开了电影的序幕。
正如这句台词说的,影片一开始的画面就是一群羊跑过,一群人拥挤着跑进工厂,似是前方有无限的光明,宽大的通道,足够的空间在等着。
影片讲述了二十年代的美国,正值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时期。
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进行不尽的压榨,工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被折磨着,但还是努力的想冲破这个不可能冲破的牢笼,而那些资本家只顾本阶级的利益不断的不断的要工人工作工作。
影片的主人公查尔斯正是当时工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员,他在一个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但那些资本家还是要求他们加速加速。
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当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当他把盘子当成螺丝来拧,当他想把扣子当成螺丝来拧时,这些种种引人发笑,更引人深思。
影片是用喜来衬托出无尽的悲,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无情。
在彷徨中,是否还在做着美梦,是否还在庆幸;亦或是在抱怨,感叹,无所事事,那么请你细细地品味这部电影吧,其实生活很复杂,可我们为什么也要变得那么复杂呢,我们可以很执着啊,可以很坚强啊,这样生活其实很“艰单”——艰难而又简单。
《摩登时代》观后感篇2昨晚看的《摩登时代》,至今不能让我释怀。
最近看电影很多,也被感动过很多次。
可只有《摩登时代》,让我既悲且笑,让我想把这份感动记录下来。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自导自演的一部拍于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无声电影。
记得大学时我看过,没有看完,但对卓别林滑稽的动作很有印象,还特意模仿过他鸭子式的走路。
当时欢笑居多。
而昨晚是一个人无聊,特意找的喜剧。
想不到看着看着想流泪。
《摩登时代》观后感范文五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范文五篇《摩登时代》观后感范文五篇(一)《摩登时代》是卓别林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虽然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有声电影),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美国喜剧。
影片拍摄于1936年,而在那之前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这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
《摩登时代》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仅是一幅写实的画卷,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这是一个关于工业时代的故事,其中讲述了以卓别林饰演的无产阶级小工人查理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与个人企业的冲突。
努力,永不言弃,我们能应付一切的! 是他们对生活的追求。
电影开篇以拥挤的羊群与拥挤的人群的鲜明比较,好像人与畜生无异,给人一种想笑却又觉得悲哀的感觉,同时使人对那个机械化的社会的深深思考。
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自我是无法控制的,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被机器异化的一个。
由于工厂的各个车间一向被总裁监视着,所有工人只能拼命加快速度,即使周围有任何打扰你动作的一切,都不可忘掉正在流水线上的工作。
总裁不停地让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光,甚至一根烟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工人的时光被最大限度的开发使用。
工人查理就是其中一个,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流水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而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当时,很多人连饭都没有得吃,又有谁在乎工作时光的长短呢?而资本主义者正是利用这些,为了最大限度的让工人工作,促进竞争潜力,甚至有人发明了毕罗喂食机,它能够减少工人吃饭的时光,让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吃饭,以增加产量减少支出,以此残酷的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查理最终失业了,阴差阳错被当成了共产党领袖而锒铛入狱,而这只是他监狱生活的开始,在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查理一次又一次的入狱,虽然很多次入狱都是由于他在工作上的失误导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登时代》观后感
马克思的《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出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事实。
那些并不是骇人听闻,而是真正存在的不公正现象。
不只有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更是对此感受颇深。
周五晚上我们观看的影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讲机器时代工人悲哀的电影。
虽然这是一部带有夸张色彩的喜剧电影,但看完后我却为那位工人而深深叹息。
电影的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
主角查理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
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
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
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而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究其原因,工人被压迫的关键在于关键在于生产者(即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个历史过程被称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书中告诉我们,“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
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片中主人公查理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
片中老板不停地让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间,甚至一根烟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让工人几乎变成了机器人!资本家们甚至还荒唐地发明了自动喂食机,来变相的延长工时。
马克思对这种做法作出了这样的抨击:“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
现在的工厂为了提高工人工作效率,也有不少方法。
但是现在多数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或者提供一些奖惩措施。
但是这些似乎也不能解决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前几年就有富士康集团的员工连续跳楼的事件,我想跳楼工人应该是承受了不小的压力才出此下策的。
记得电影开篇有一句话:“《摩登时代》是一个关于工业时代的故事,其中讲述了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
”可是我们可以看到,片中的工人们肯定不是幸福的。
真正要让工人幸福,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解决资本家和工人们之间的矛盾。
希望有一天世界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