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论导学单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论导学单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论导学单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 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 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4.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各种各样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化的理论

争论的同时也使生物进

不断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

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大量观察,提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更古老的物种进化来的。

生物的器官用的越多就越发达,比如:食蚁兽的舌头细长就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长颈鹿的脖子也是在长期吃高处的树叶逐渐形成的。而不用的器官会慢慢的退化,如鼹鼠长期在地下生活,眼睛就萎缩、退化等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性:反对和

局限性: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学说多来自主

观推测

拉马克的进化论提出以后,在人们普遍信奉神创论的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连达

尔文最初也是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且是神创造的。

随着达尔文在航海旅行中观察的积累,发现传统的观点是难以解释的,才逐渐的摒弃了

神创论的观点,坚信生物是进化的,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事实1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倾向r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 宀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J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卜

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丄推论2 :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变异的个体,推论3: ________ 变异逐代积累, ------- ?------------ k

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生物体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1. 由以上演绎模型总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___ 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定向的选择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体,即优势物种,而生物自身会发生不定向的变异,有好的也有坏的。

2?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_________ 的结果;

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19世纪中叶,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前,生物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统一的科学。它的各个分支学科还大都是事实的记载和知识的积累,彼此缺少内在的联系。)

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还存在着局限性,结合相关知识分析。

3?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本质,不能做出

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

关于自然选择的几个问题

1?选择的对象:从表面看自然选择是对一个个不同生物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2?选择的因素:对生物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如用农药喷洒害虫,害虫大量死亡(不抗药的)少数害虫生存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农药把这一变化中抗药个体区分开来。抗药性状选择并保留下来,通过繁殖传给下一代,使抗药性在下一代某些个体中得以积累和加强。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

3?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

4?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随着科学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发展到________________ 水平,自然选择的

作用的研究也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成以________________ 为基本单位。这样形成了以自然选择

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记忆节节清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 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D. 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2.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学说,错误的是(

A.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B.是定向的

C.其结果是适应

D.导致了生物的变异

3?下列各项中,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是()

A.物种内生物多种多样

B.物种内生物适应性

C.适者生存

D.遗传变异

4.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5?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 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 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 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6.自然选择的动力是()

A.生存斗争

B.遗传和变异

C.过度繁殖

D.适者生存

7.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可遗传的变异

D.自然选择

8.鲸和鲨鱼是不同纲的两种动物,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体型,这是因为

()

A.相同变异的结果

B.进化的方向相同

C.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D.相同的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9?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是()

A.具有亲本遗传性状的个体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C.体型较大的个体

D.结构较为复杂的个体

10.假设一生态系统中只有狼和鹿,狼以鹿为食,鹿要逃避狼的追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狼群和鹿群中都有变异个体,如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 的特性,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时间的延长,狼和鹿的数量都要减少,因为只有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以鹿为

食,才能生存下来,否则被淘汰,这样鹿对狼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同样跑得快、灵活的

鹿才能逃避狼的追捕而生存,否则就被淘汰,这样狼对鹿起了______________ 作用。由此看来,狼和鹿之间进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 )破除迷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2)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供了自然史

的基础。否认自然界有非物质的超自然的特殊力量的存在,系统的揭示了各种生物之间、生

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普遍联系,阐明了生物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转化

的客观规律。(3 )对人类正确认识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答案

教学过程:

一、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神创论;物种不变论

二、过度繁殖;生存斗争;有利变异;有利

1?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2.进化;内在联系

3局限性

习题巩固

1.D

2.D

3.D

4.B

5.C

6.A

7.C

8.D

9.B

10.(1)变异;原始材料

(2)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相互选择;方向

进化“四因说”——重塑进化论

进化“四因说”——重塑进化论 今天,主流进化生物学家依然在为达尔文“背书”。迈尔(2009)宣称,“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过去140年间的争论,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达尔文的基本范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与达尔文竞争的三种主要理论—转型论、拉马克主义和直生论—在1940年遭到了明确的否定,在过去的60年间,再也没有提出过可行的、试图取代达尔文主义的理论”。达氏进化论果真如此完美吗?其实,我们并不能彻底否认转型、获得性遗传以及直生现象的存在。大部分进化生物学家认为,现代进化论还停留于所谓“现代综合”的阶段,中性学说对进化论的贡献并未得到一致的认同,而间断平衡假说也并未超越达氏进化论。最近的表观遗传研究提醒人们需重新审视拉马克主义。进化论的“进化”或“综合”是否已经终结? 一、演化是一种漫长的生命运动——方向、速率和动因 演化本质上就是一种以种族为单位的长久的生命运动,而所有运动都可用方向、速率和动因等特性予以刻画。那么,什么是演化的方向、速率和动因呢?图1 达尔文的进化图谱1.演化方向 试问,如果演化没有方向性,为何在大海里的植物都是一些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藻而不会有陆地上的参天大树?

为何主要的分解者都是一些原核的微生物?在宏观上,进化受到地带性生存环境和生物禀赋的生态功能的双重制约,在这种意义上,进化体现出宏观的方向性。但是,在微观的层面上,它又充满着随机性。因此,进化既有随机性,也不完全随机,既有方向性,也不完全定向,因此,是随机性与方向性的对立统一。 像任何运动有前进、后退和静止一样,生命演化可以进步(复杂化),可以退步(简化),也可以相对静止(或围绕某种结构上的平衡点小幅波动)或停滞于简单的组合变化;前进或后退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当然,这些还得限定于一定的判定标准。人类是所谓进步演化的典范(至少从综合智力上来说),寄生虫和洞穴动物等是退步演化的案例(从形态结构上来说),细菌则是原地踏步的例子(从形态和遗传结构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至少在通往人类这一分支上,演化是一种不断扬弃的进步进化,而昆虫和显花植物则是协同式随机演化的天堂。在微生物的世界,它们使用一种类似公共基因库的方式随机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保持着一种古老的简洁性,演化就一直停留于这种无性的状况。图2 从陆生四足哺乳动物到鲸生命的演化既有被随机性所主导的,也有被方向性所主导的,至于孰重孰轻可能取决于生物结构的可塑性。一些可塑性大的动物类群是随机性演化的天堂,如小巧的昆虫(达尔文的钟爱)。在一些大型动物中,可塑

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完成版)

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璇 5120209158 进化思想源远流长。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和希腊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就早已孕育了朴素的进化思想。我国古代早期的唯物主义者管仲就提出。水是万物本源。《管子水地篇》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无独有偶,古希腊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等哲学家的著作中,也都含有一些进化思想。众所周知.进化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拉马克、达尔文等知名学者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被修正。这些观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在进化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最早提出系统进化论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他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哲学》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拉马克进化理论。他认为生命具有向上发展的必然趋向.并且强调动物意志、器官用进废退及获得性状遗传在进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代科学进化论的奠基人是英国学者达尔文,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则是科学进化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标志。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的原理,他认为进化的动力在自然界内部,并把进化的机制归结为自然的原因。这就科学的说明了生命自然界发展的主要过程。 在过去的近一百五十年期间,较其他自然科学理论而言,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越了自身的领域,许多社会科学学科都在借鉴、使用进化概念。随着生物进化论研究的纵深和发展,进化论还将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影响社会和科学的进步。总结进化论对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得失,重新认识和审视进化学说,将其用于对科学和社会的探索及实践,有着理论创新的意义。 说到生物进化论和社会的关系,不得不说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是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演绎而来。它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的思想,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当中的一种社会理论学说。其核心概念是,由于生存竞争所造成的优胜劣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也是一种同样普遍适用的生存适用法则,并在人类的社会进化和社会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达尔文进化论,是达尔文通过深入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种生存的变异过程,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科学总结得出的。在1859年出版了体现以“自然选择”为主导思想的《物种起源》一书。而后来《自然选择》的进化论思想,被斯宾塞定义的《适者生存》的理论在社会的理论发展中所取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创立者赫伯特?斯宾塞把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上,特别是在教育学与不同的阶级斗争方面。斯宾塞远比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时期的观点更有依赖性。他认为无论是对于物质、自然的世界,还是人类社会,同质性都是无条理的,不稳定的。保守主义思想家萨姆纳认为生存竞争是社会生活的核心特征,如果有人在路上倒下,这不应该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但我们的社会道德伦理要求的是关心弱势群体,救死扶伤的一种人道主义的救助美德。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之处就是,将达尔文的一般意义上的动物之间的进化思想移植到社会当中,在社会中广为使用,是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理论的一种误读。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表明了“人是道德的生物",人类社会的进化是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生物进化。社会达尔主义的滥用,给社会带来了更深程度的负面影响,产生了恶劣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体系(非常全面) 知识框架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拉马克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先选择后变异,定向变异)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赏析: (1)抗菌素的使用,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2)工业煤烟使浅色桦尺蠖变成黑色 (3)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5)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注意: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第一次摆脱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 局限: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论导学单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 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 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4.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各种各样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化的理论 争论的同时也使生物进 不断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 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大量观察,提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更古老的物种进化来的。 生物的器官用的越多就越发达,比如:食蚁兽的舌头细长就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长颈鹿的脖子也是在长期吃高处的树叶逐渐形成的。而不用的器官会慢慢的退化,如鼹鼠长期在地下生活,眼睛就萎缩、退化等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性:反对和 局限性: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学说多来自主 观推测 拉马克的进化论提出以后,在人们普遍信奉神创论的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连达 尔文最初也是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且是神创造的。 随着达尔文在航海旅行中观察的积累,发现传统的观点是难以解释的,才逐渐的摒弃了 神创论的观点,坚信生物是进化的,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 1. (2分) (2019高三上·芜湖开学考)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人群中蓝眼占百分之一,则一个褐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 . 9/400 B . 1/44 C . 9/200 D . 1/22 【考点】 2. (2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B . 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C . 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D . ④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B . 植物自交种群的基因颏率不发生改变 C . 有害的突变基因一般不会在种群中扩展而会被删除掉 D . 突变的方向与环境的诱导无关而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考点】 4. (2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 ②④⑤⑥⑦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②⑤⑥ D . ①②③⑤⑦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教材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⑵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⑶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⑷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⑸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⑵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五、教学方法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教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 教学时间:2007-5-29上午第一节班级:高一( 2 )班授课教师:詹祖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 2.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历史局限性; 2.结合实例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演绎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重点: 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⒉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历史局限性; ⒊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历史局限性 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生物进化学说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生物进化学说方面的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根据题图提出问题: ⒈你知道哪些进化理论?学生回忆初中学

⒉其提出者(或者代表人物)是谁? ⒊这些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习的知识内容以及掌握的其它的知识进行讨论。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介绍拉马克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⑵生物是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⑶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练习:让学生尝试以拉马克进化论的来解释长颈鹿的进化。 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述澄清拉马克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局限性。 进一步确认拉马克进化论的局限性。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⒈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⑴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并对其进行判断和确认。 ⑵呈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对该模型进行演绎说明。 ⒉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评价 引导学生分三个方面讨论: ⑴生物进化观点对生物学发展的影响。 ⑵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112页“思考与讨论”,讨论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⑶引导学生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 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并对其进行确认,并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对长颈鹿的进化进行演绎说明。 学生思考与讨论,认识生物进化理论对生物学、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小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 进化理论的发展 根据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理解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以思考与讨论进行小结。课堂练习:P113练习 教学反思: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优质课)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教学设计熊英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课程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讨论的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学习达尔文的执着精神,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设计理念: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 4个图片并结合长颈鹿的进化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学并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和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图片交替和录像展现使学生头脑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生物进化过程。 五、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很好的视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但是看视频前,我们先玩个“猜一猜”的游戏,看哪一位同学可以猜出屏幕上的问题。 通过问题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生物是进化的,而不是女娲造人,也不是上帝造物。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讨论生物进化的一些学说。 (点评:利用课件,展示由单细胞生物到人的生物进化过程的录像,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

进化论简述

进化论简述 摘要:进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从古希腊时期起就曾经出现一些零星的思想,而当今进化学绝大部分以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轴,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已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其进化论有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以及在理、生化、遗传、生物地理等学科领域的证据。 关键字:进化论发展证据 1进化论发展史[1] 1809 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动物学哲学》一书出版。历史上第1 次提出了全面的生物进化学说。拉马克的卓越贡献,就是最先唤起人们注意生物界的一切改变,与非生物界同样可能根据于一定的法则,而不是神奇的干预。但是,在拉马克学说中,关于获得性遗传的法则,始终得不到现代科学的支持。关于有机体趋向完善的能力的论述,关于低等生物源于自然发生的论述,关于变异与适应无差别的论述等,又都与事实明显不符。 1859 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达尔文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用丰富事实从变异、遗传、选择、生存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生物的进化。达尔文学说是对进化论研究成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总结,也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当时遗传学知识的贫乏,因而无法深阐明生物进化的机理。 19 世纪后半期,在同拉马克争论中产生出新达尔文主义。19 世纪80 年代,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A. Weismann) 提出“种质论”并以连续切断22 代鼠尾,而第23 代鼠尾仍不变短的实验,否定拉马克及后继者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同时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加以扩展,认为不但个体,而且器官均受选择法支配,对巩固、发展达尔文进化理论,起到了积极作用。 1886 年,荷兰植物学家、遗传学家佛里斯(H. de Vries) 观察月见草变异,经多年研究,认为生物的进化起因于突变,并于1901~ 1903 年出版《突变理论》,书中详述了他的理论——进化不是如达尔文相信的那样通过渐变而发生,而是通过“不连续变异”,即突变的不连续步骤而实现,成为现代达尔文主义与染色体遗传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1937 年,美籍苏联学者杜布赞斯基《遗传学与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综合达尔文主义) 的诞生,把细胞遗传学以及以后的分子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古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等学科成就结合起来,认为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突变、选择和隔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主义,成为近几十年来得到普遍承认的进化学说。 1968 年,日本遗传学家本村资生提出了中性学说,认为分子水平的进化是中性的或近乎中性的随机固定的结果。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性学说并非推翻而是丰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论。中性说就是从微观角度来揭示基因突变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现象及规律。填补了达尔文、杜布赞斯基的研究空白,推动了进化论的发展。 1972 年,生物学家埃尔德里奇和古尔德共同提出了中断平衡论,认为新种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又长期保持稳定。生物进化趋势的本质是间断的而不是渐进的。他们的主要根据是从化石中找不到中间类型。因此,新物种的形成是突然出现的。但应该看到,生物变异是复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复习资料 ●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进化(evolution): 这个概念指的是事物的演化或发展。 ●生物进化: 是指生物种群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变化,或一个群体在长期内遗传组成上的变 化.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 一切物种,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从其的种传衍来的,而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又是一个连续的缓慢的过程。 2 环境的改变使生物发生适应性的进化,环境的改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3 对于有神经系统和习性复杂的原因,除环境变化和杂交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4 生物具有按等级向上发展的趋向,拉马克不仅肯定了生物的进化,而且认为进化具有向上发展的方向。 5 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 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学者。 他的错误是把变异等同于适应,并认为获得性一定会遗传。 ●达尔文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进化的。 2、生物进化论是逐渐和连续的,其中不存在不连续的或不连续的突变。 3、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4、自然选择是变异的最重要的途径。 (1拉马克观点:生物起源和进化是多元系统。个系统在开始时,缘于自然发生。 2达尔文观点:生物起源是一元系统。最早生命由化学进化产生。) ●达尔文进化论包括三个要素: (1)变异;(2)遗传,(3)选择。 达尔文学说是对进化论研究成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总结 是进化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也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源泉。 无法阐明生物进化的机理。 ●生命的物质基础:核酸与蛋白质

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论文 摘要:18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地质学、地理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的发展,生物进化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进化论的诞生。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总结、扬弃了前人的学说,并注意从其他学科的学术思想中吸取养料,经过多年辛勤的探索和紧张的思考,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以此来解释生物进化的事实。关键词:生物进化论变异生存斗争的理论遗传性发生变异的理论适者生存的理论 正文: 生物进化论的确立 18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地质学、地理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的发展,生物进化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 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最初是由一些博物学家提出来的,如法国的拉马克。1890年,拉马克提出了关于生物进化的两条原理:一是用进废退,二是获得性遗传。拉马克提出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为达尔文的科学进化论提供了启示。然而,拉马克只是从表面现象中推导结论,缺乏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获得性遗传原理被后来许多科学证据所否定。 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进化论的诞生。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其要点如下: (1)变异的普遍性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特征。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可遗传的轻微变异或个体差异现象。正是这类差异,是物种赖以进化的基础。 (2)生物进化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能力,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可呈几何级数增加。但是,生物的实际生存数远远低于根据其繁殖力推算的数值,这说明,必定存在抑制因素,这些抑制因素与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空间等环境条件有关。 (3)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生物进化论》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进化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 开设学期:第5学期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基本内容:本课程以现代达尔文主义为主线,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原理进行深入分析,适当介绍其他学派以开阔思路;力图真实地反映生命自然界产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学习不仅能获得现代进化论的一般知识,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全书共分15章,包括生命产生到人类起源和发展,化石和地质年代,生物进化的机制、方向和速度,进化的分子基础,进化的生态条件,以及现代进化科学的理论来源,行为进化等。 基本要求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进化论的一般知识,促使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并加深对生物界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分数:2 总学时:36学时 学时分配表

三、讲授内容与要求 绪论(1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 2、教学内容: 0-1 0-2 0-3 第一章现代进化论的理论来源 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及规律。 2、教学内容: 1-1 1-2 1-3 笫二章(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了解。 2、教学内容: 2-1 2-2 2-3 笫三章(3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细胞起源、、真核细胞起源途径、了解真核细胞起源的意义。 2、教学内容: 3-1 3-2 3-3 3-4 笫四章(3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概念,的一般规律,的关系。 2、教学内容: 4-1 4-2 4-3 笫五章(3学时) 1、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 2、教学内容: 5-1 5-2 5-3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进化的。 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臆断。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进化方向: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浅谈生物进化论发展

浅谈生物进化论发展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地球何时诞生?人类怎样在地球上出现?世间万物由有谁掌控?这些问题,在人类发展的上百万年中一直困扰着人们,人们不断探索,希望找出答案…… 在十八世纪以前,宗教神学牢牢地统治着西方社会和文明,《圣经》《创世纪》中的记述,使人们坚信是万能上帝创造亚当,并取出亚当的一条肋骨创造出了夏娃作为亚当的妻子,从此人类便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也有对人类诞生的传述,盘古开天辟地后,人首蛇身的女神女娲照着水中倒影出的自己的摸样,用泥土捏制出了第一个人类,接着用树藤沾着泥浆挥洒,变出现了无数的人类…… 随着人类智慧的启蒙,以及科学记述的不断发展,神创说的解释逐渐显示出了它的本来面目。由于新大陆的发现,人们开始逐渐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于是人们试图用新的理论去解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世界,生物进化理论便开始了它的萌芽。 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了。世界由上帝有目的的创造,其创造的万物遵循他制定的法则有序而合理地生存繁衍,生命自创造之日起从未发生任何变化。 十八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布丰却在其1749年出版的著作《自然史》中提出“物种可变”观点,他认为环境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生物,使得生物机体发生改变,尤其是气候和食物性质的改变对生物性状的改变影响作用尤为突出。然而“物种可变”观点由于与宗教教义存在明显冲突,最终迫于宗教势力的逼迫,布丰只能公开放弃进化观点。

法国动物学家居维叶虽然不支持进化论观点,但他提出的“灾变论”观点却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客观的科学论据。“灾变论”主要是指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是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造成生物类群的“大绝灭”,而残存的部分经过发展与传播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居维叶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发展阶段之间的“间断”现象提出了这一观点。他指出了物种自然灭绝的概念,并且论证了现存种类与灭绝种类之间在形态上和“亲缘”上的相互联系,由此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拉马克则将生物进化论推向了一个高潮。在其十九世纪初出版的巨著《动物哲学》首次提出了拉马克主义学说,该理论建立在“获得性遗传”和“用进废退”的基础之上,拉马克的观点可总结如下: 1、物种是由可变异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因此物种是可变的; 2、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等级阶梯,生物总是由低等 级到高等级发展变化; 3、环境的变化能够导致生物习性发生改变,习性的改变由会导致生物 性状发生变异,生物的某些器官由于经常性的使用而得到发展,而另一 些器官则由于长时间缺乏锻炼而逐渐退化,即所谓“用进废退”法则; 4、在环境影响下发生的后天获得性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 5、由于环境向一定方向改变,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微小的性 状改变因为长时间的积累而最终导致生物的进化。 拉马克举例说,长颈鹿的祖先原是短颈的,但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发生改变,原本灌木林逐渐变为稀树草原,为了生存,它们必须吃到较高处的树叶,于是脖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预习案 课前预习 一、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10——P111“拉马克进化论学说”,认真思考完成下列填空。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论的人是。 2 . 拉马克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 ②、 ③、。 3.什么叫“用进废退”?什么叫“获得性遗传”? 二、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11——P11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回忆初中相关知识,认真 思考完成下列填空。 1.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是学说。其主要内容是、 、、。 2.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先进性表现在: ①、 ②、 ③、。 3.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 ②、 ③、。 三、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13“达尔文以后进化论理论的发展”,小结完成下列填空 ①、关于遗传变异,由水平发展到了水平。认识到了遗 传变异的本质,摒弃了观点。 ②、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问题,已从以为单位发展到以为单位。 ★现代生物进化论的核心仍是学说。 【预习检测】课本P113 习题1. 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是神创的 B.物种是不变的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案 【学习目标】⒈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⒉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⒊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⒋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重点】1.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活动设计观看长颈鹿进化的视频,小结回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当堂训练】 1.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能发育为成体。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和变异D.自然选择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A.适者生存B.过度繁殖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学说3.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和变异D.适者生存4.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孟德尔C.拉马克D.摩尔根 5.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 6、课本P113课后练习2。 【课后训练】 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岛上经常刮大风。达尔文发现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并指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海风有关。请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昆虫与海风是什么关系? 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什么作用? 3.通过这种现象说明变异是定向的还是不定向的?

进化论重要观点

进化论 定义: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又称演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是指关于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过程的学说。包括: 一.早期物种理论: 拉马克主义 拉马克主义,又称用进废退论,在活力论的影响下,最有名的活力论者就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19世纪后期出现的终极目的论或直生论,认为生物进化有一个既定的路线和方向而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后人把拉马克对生物进化的看法称为拉马克学说或拉马克主义,其主要观点是: (1)物种是可变的,物种是由变异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2)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等级(阶梯),生物本身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意志力量”驱动着生物由低的等级向较高的等级发展变化。(3)生物对环境有巨大的适应能力;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生物会由此改进其适应;环境的多样化是生物多化的根本原因。 (4)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动物习性的改变,习性的改变会使某些器官经常使用而得到发展,另一些器官不使用而退化;在环境影响下所发生的定向变异,即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如果环境朝一定的方向改变,由于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终于使生物发生了进化。 拉马克学说中的内在意志带有唯心论色彩;后天获得性则多属于表型变异,现代遗传学已证明它是不能遗传的。 二.达尔文理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 1.一般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这一点,早已被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观察、实验所证实,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在实验室、野外直接观察到新物种的产生。所以,这是一个科学事实,其可靠程度跟“地球是圆的”、“物质由原子组成”一样。在今天,除了极其个别的由于宗教信仰偏见而无视事实的人,实际上已无生物学家否认生物进化的事实。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基因频率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新课改在设计教材顺序时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德育的培养。本节内容前与学生已经知道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还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这些都是学习本章内容的重要基础。 2.教材的加工与改造 根据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我在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做了简单的处理,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部分,充分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基因频率的理解与应用。教学中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从而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打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掌握了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同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全面学习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已经掌握了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对于生物进化的知识在初中的学习中也已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实际的事例,利用已有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对未知进行探究,归纳出所要获得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案例 青岛三十九中宋树国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本节的重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教材着重讲述了以下四个基本论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着重理解两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的,即种群的概念,说明生物是以种群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并且以种群为单位繁殖后代的;另一方面是“微观”的,即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基因频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而理解了这个概念,有助于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因此教材专门举例说明了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关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教材首先讲述了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的例子。通过对这个例子进行分析,说明桦尺蠖体色变黑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进而归纳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关于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应重点理解物种的概念、隔离及物种的形成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抓住物种的概念,对此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理解本节内容。然后,才能理解隔离的概念和类型。教材以东北虎和华南虎为例,阐述了地理隔离是如何导致一个物种的两个种群产生分化的。关于生殖隔离,教材讲述了生殖隔离的概念、几种常见的类型,并且指出生殖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在学习了上述四个基本论点以后,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目的在于阐述这四个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了解。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分为2课时学习。第1课时学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第2课时学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掌握了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同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全面学习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已经掌握了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对于生物进化的知识在初中的学习中也已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实际的事例,利用已有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对未知进行探究,归纳出所要获得的知识。 三、设计理念 生物教学应当体现实践性这一学科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知识内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营造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很好的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 我们可以用“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来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理论,即先就该理论的各个基本点做到深入理解,然后再归纳或综合。在此过程中,应紧密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