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和结晶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主要内容:过滤和结晶
目标:
1.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过滤和结晶的操作步骤。
3.能够根据具体实验情境选择合适的过滤和结晶方法。
所需材料:
1. 过滤纸
2. 实验杯
3. 导管
4. 砂子
5. 盐
6. 温水
7. 酒精灯或热板
实验步骤:
过滤
1. 将实验杯中的混合物倒入过滤纸上。
过滤纸应覆盖过滤漏斗。
2. 在过滤过程中,注意保持过滤漏斗稳定,以免混合物溅出。
3. 将过滤液接收在另一个实验杯中,过滤液中所含的固体即为过滤后的产物。
结晶
1. 将过滤液转移到一个蒸发皿中。
2. 将蒸发皿放置在酒精灯上或热板上加热。
3. 随着溶液的蒸发,溶质逐渐结晶。
4. 等待溶液完全蒸发后,将蒸发皿放置在室温下冷却,以便得到完全结晶的产物。
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清洁,以免混入杂质影响实验结果。
2. 在过滤和结晶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溅出和烫伤。
3. 操作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延伸实验:
1. 尝试使用不同大小的过滤纸,对比效果。
2. 使用盐水和糖水进行过滤和结晶实验,观察产物的差异。
3. 尝试过滤和结晶其他混合物,比如矿石浸出液等。
评估:
1. 学生正确操作过滤和结晶实验的能力。
2. 学生对过滤和结晶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能否根据实验情境选择合适的过滤和结晶方法。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过滤和结晶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概念,介绍一份针对初中化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滤和结晶的基本定义和原理;2.学会合理操作实验室设备,并掌握实验室安全常识;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4.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过滤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学生了解过滤现象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熟悉滤纸过滤的方法和操作要点,如滤纸对滤液的过滤作用,滤液通过滤纸形成的渗透作用,以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结晶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学习结晶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以及了解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中参与结晶的物质。
通过实验方法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流程的技能,并进行结晶物质的制备和品质判断。
三、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饮料为例,通过文章描述会引导学生想到过滤和结晶,引进教学话题。
2.理论基础学习过滤和结晶定义的同时,采用图片和图表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实验环节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在实验室进行操作,进行过滤和结晶等实验,并进行资料记录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4.总结反思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过程总结,收集问题,探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1.考核时间在上课和实验过程中不定时进行考核。
2.考评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等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考评。
3.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是否了解过滤和结晶基本原理,是否掌握实验道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安全规定,是否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
五、教学小结过滤和结晶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滤和结晶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粗盐提纯操作方法和现象

粗盐提纯操作方法和现象
粗盐提纯操作方法一般包括冲洗、过滤和结晶三个步骤:
1. 冲洗:将粗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使盐溶解在水中,然后静置片刻使杂质沉淀下来。
2. 过滤:将上一步得到的盐水倒入漏斗中,漏斗上方放置滤纸或过滤网,通过重力作用使盐水逐渐渗过滤纸或过滤网,杂质留在滤纸或过滤网上,得到较为纯净的盐水。
3. 结晶:将过滤后的盐水倒入浅底容器中,加热使盐水慢慢蒸发,水分慢慢减少,直到盐水中的溶质浓度达到饱和状态,盐开始结晶。
等待结晶完成后,将晶体进行收集,即可得到较为纯净的粗盐。
粗盐提纯时的现象如下:
1. 冲洗过程中,粗盐会溶解在水中,水的颜色可能会变得混浊,杂质可能会悬浮在水中。
2. 过滤过程中,盐水会逐渐渗过滤纸或过滤网,过滤纸上或过滤网上会留下一些杂质,而通过滤纸或过滤网的盐水会变得相对干净。
3. 结晶过程中,随着盐水的蒸发,溶质的浓度逐渐增加,盐开始结晶,先是有微小的晶体形成,逐渐变大,最终形成比较大的晶体。
有机化学实验四重结晶及过滤

实验四重结晶及过滤一.实验目的: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滤纸的折叠方法;3.了解重结晶时溶剂的选择二.实验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滤纸的折叠方法;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 ? 注意——重结晶只适宜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混合物的提纯。
从反应粗产物直接重结晶是不适宜的,必须先采取其他方法初步提纯,然后再重结晶提纯。
六.实验内容及步骤:称取2克粗乙酰苯胺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60毫升水、加热使微沸、若不能完全溶解,再分次加入少量水(每次10毫升左右)用玻棒搅拌,并使微沸2—3分钟,直到油状物质消失为止,若溶液有色,待其稍冷后(降低10度左右),加入约0.2克活性炭,重新加热至微沸并不断搅拌。
与此同时,准备好热滤装置和一扇形滤纸。
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用烧杯收集,滤毕,将烧杯放在冷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析出。
如果没有结晶析出,用玻棒搅动,促使结晶形成,借布氏漏斗用吸滤法过滤使结晶与母液分离,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一次,吸干后将产品移到滤纸上,置于表面皿上凉干或烘干称重,并将纯乙酰苯苯胺倒入指定回收瓶中。
1.固体物质的溶解:原则上为减少目标物遗留在母液中造成的损失,在溶剂的沸腾温度下溶解混合物,并使之饱和。
为此将混合物置于烧瓶中,滴加溶剂,加热到沸腾。
不断滴加溶剂并保持微沸,直到混合物恰好溶解。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混合物中可能有不溶物,如为脱色加入的活性炭、纸纤维等,防止误加过多的溶剂。
溶剂应尽可能不过量,但这样在热过滤时,会因冷却而在漏斗中出现结晶,引2.3.4.七.1.注2.3.4.5.6.八.① 常压过滤:用内衬滤纸的锥形玻璃漏斗过滤,滤液靠自身的重力透过滤纸流下,实现分离。
② 减压过滤(抽气过滤):用安装在抽滤瓶上铺有滤纸的布氏漏斗或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吸滤瓶支管与抽气装置连接,过滤在减低的压力下进行,滤液在内外压差作用下透过滤纸或砂芯流下,实现分离。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实用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实用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滤和结晶实验的实用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过滤和结晶实验是比较常见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
本文将从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实用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方面来探讨过滤和结晶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实验原理及步骤1.过滤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过滤实验主要是将固体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保留有用物质的实验。
过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不同大小、不同性质的物质,在过滤器上,杂质被阻隔在过滤纸上,有用物质透过过滤纸被捕获。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选取一只干净干燥的漏斗,将过滤纸叠在漏斗的筒部内,并将过滤纸的周边向外翻,使其完全覆盖漏斗。
2)将过滤器放在容器上,将要过滤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
如果混合物太多,可以分批加入。
3)待所有物质经过过滤纸后,收集过滤下来的物质。
2.结晶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结晶实验主要是利用一系列化学反应,让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结晶沉淀下来,从而提纯。
结晶实验的原理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混合物中有用物质的溶解度、成分比例的变化,让有用物质结晶出来。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混合物加入溶剂中,加热至快要沸腾时,充分搅拌溶解混合物,并滤去杂质。
2)在适当温度下,慢慢降低溶剂的温度,使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逐渐结晶,沉淀到容器的底部。
3)将容器放置一段时间,让结晶物质完全结晶,随后捞去结晶物,用纸巾吸干,收集即可。
二、实用性过滤和结晶实验是化学中非常常见的实验,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1.过滤实验的实用性过滤实验是化学实验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实验之一。
在工业生产中,很多化学企业需要通过过滤的方式来除去杂质,以获取纯净的产品。
在医药生产中,也需要过滤的方式来净化溶液,去除不需要的有害物质。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进行过滤实验。
例如,我们通过咖啡机制作咖啡时,就需要用过滤纸,将不需要的咖啡渣过滤掉;在泡茶时,也可以使用茶具中的茶漏对茶叶进行过滤,使茶叶的味道更加纯正。
过滤和结晶 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
一、引言
教学只有明确内容和良好组织,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容易理解并
掌握知识。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过滤掉无用信息并将所学内容结晶化
是关键。
本教案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过滤和结晶。
二、过滤无用信息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大量的无用信息,这些信息会干扰学
生的学习,甚至迷失方向。
因此,在教学中过滤无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1.明确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也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更
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筛选内容。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和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过多的冗
余内容只会让学生更加困惑。
3.讲解要点。
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抓住重点,让学生专注于关键点,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结晶教学内容
结晶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提高学
习效果。
1.总结。
教师应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在课后给学生讲解该知识点
的概述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归纳。
在学完新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
地记忆和理解。
3.应用。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的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结语
过滤和结晶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将无用信息过滤掉,并将所学内容结晶化,才能让学生轻松理解和记忆知识。
以上是有关“过滤和结晶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给教师们在教学
上提供一些帮助。
过滤和结晶

过滤和结晶一、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例如,提纯粗盐时,把粗盐溶解在水里,经过过滤,把泥沙等杂质从食盐水中除去。
又如,自来水厂的过滤池里,铺有几层大小不等的沙石,水通过时,固体杂质被过滤除去。
过滤的方法在实验操作部分要作介绍。
1.粗盐提纯⑴溶解①仪器:烧杯,玻璃棒②玻璃棒的作用:加速溶解⑵过滤①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②注意: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玻璃棒的下端要轻靠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液体时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③玻璃棒的作用:引流⑶蒸发①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②注意:蒸发时等到蒸发皿中出现多量的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玻璃棒的作用:防止液体局部过热,液体飞溅⑷转移玻璃棒的作用:转移固体【思考】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什么?(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或过滤层,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或过滤层。
)2.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思考】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得到纯净的食盐溶液后,还要把溶液蒸发,得到食盐晶体。
我们把从溶液中获得溶质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二、结晶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达到饱和以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能成为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析出,这一过程称为结晶。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就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例如,从海水提取食盐,就是把海水引到盐滩上,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又如,在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我们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硫酸锌晶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如图所示)。
化学分离蒸馏过滤与结晶

化学分离蒸馏过滤与结晶化学分离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一种重要技术,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
在化学分离技术中,蒸馏、过滤和结晶是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蒸馏蒸馏是一种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基于液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沸点。
在一个蒸馏设备中,通常包括蒸馏瓶、冷凝管和收集瓶。
蒸馏的原理是在加热液体混合物时,具有较低沸点的成分首先蒸发。
然后,蒸发的气体通过冷凝管被冷却成液体,最终被收集于收集瓶中。
这种方法依赖于不同成分的挥发性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蒸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石油工业中的原油分离、酒精和水的分离等。
通过不同沸点的物质,我们可以分离纯净的成分并应用于各种化学反应或其他实验。
二、过滤过滤是一种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在过滤中,使用一块滤纸或过滤器将固体颗粒捕获并留在过滤介质上,而溶液则通过滤纸过滤出来。
过滤的原理基于固液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差异。
通常,较大的颗粒将被滤出,而溶解在水中的离子和较小的颗粒通过滤纸。
过滤广泛应用于制备溶液、去除悬浮物质、分离晶体或其他实验中的固液分离。
它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提供了纯净溶液的重要步骤。
三、结晶结晶是一种用于分离固体混合物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在结晶过程中,通过溶解混合物并逐渐去除溶剂,随着溶剂的蒸发或降温,固体溶质逐渐结晶出来。
结晶的原理基于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溶质在高温下溶解度较高,随着温度降低,溶质逐渐从溶解状态转化为固态晶体。
结晶是纯化化学物质、制备晶体或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的常用方法。
它在制药工业、化学工业和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结语化学分离技术中的蒸馏、过滤和结晶是常见且重要的方法。
它们在实验室研究、工业生产和制药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蒸馏,我们可以根据沸点差异分离液体成分;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结晶提供了纯净的固体溶质。
这些分离技术是化学学习和实验的基础,对于实现纯净化学物质、分析物质成分或制备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滤和结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水平目标:
1.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
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
情感目标:
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
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
(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
(2)操作注意事项
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4.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相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相关溶解度的计算。
(另加一课时)
(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例:71℃时的溶解度是140g,9℃时是20g,将71℃时的饱和溶液200g降温至9℃时,问能析出多少g晶体?(100g)
(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例:将20℃时250g饱和溶液,加热至8℃时,需加入多少g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已知20℃时的溶解度11.1g,80℃时为21.4g)
关于过滤和结晶的教学建议
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
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在学法上,从如何得到粗盐,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接着教材分两段,分别介绍过滤法分离固态物质和结晶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的道理。
2.为了使学生了解结晶法,能够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利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方法,使硝酸钾从它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中结晶出来,经过滤达到使硝酸钾晶体与氯化钠母液分离的目的。
从而进一步从温度变化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的不同,讲解应用这种方法的道理,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本节内容不但要以前面学习的溶液、溶解度及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等相对应知识为基础,还与过滤等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相联系,如过滤法要跟物质的溶解性及过滤实验操作相联系,结晶法(或重结晶法)跟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知识相联系。
总结分离、提纯物质的两种方法,可用下表表示:
方法过滤结晶
适用范围除去液体中固体杂质,
或使纯净结晶与母液分
离。
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依据原理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
滤纸或过滤层,而滤液
能够通过滤纸或过滤
层。
利用固体物质溶解性不同,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主要操作制过滤器、过滤浓缩结晶,降温结晶
课堂引入指导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合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
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课堂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过滤法和结晶法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合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