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GIS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基于GIS、VR技术的考古对象的数据采集、复原和展示

基于GIS、VR技术的考古对象的数据采集、复原和展示

多维视界牛世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Abstract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main technical support ,GIS and VR technology ar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are used to collection ,storage ,analysis ,management ,display ,dissemination of the information.The application of GIS and VR technology in archaeological field ,on the one hand ,can collectmodeling and restoration the data of archaeological objects ,then realization the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he dat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museums;on the other hand ,based on the spatial database and using geographic model analysis methods to serve the archaeological work and research.Along with the spreading of GIS and VR technology and such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heritage field,providing the new and efficient technical means for studying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developing new form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research and display,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t the same time,thus greatly enhance the information level of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and protection.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chaeological information ,digitization ,display摘要:GIS 技术、VR 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用于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展示与传播信息的新型信息技术。

考古学中的科技手段与应用

考古学中的科技手段与应用

考古学中的科技手段与应用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学科,它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遗址、文物等遗存,以了解和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科技手段在考古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考古学中常见的科技手段及其应用。

一、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航空器等遥感设备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手段。

在考古学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球表面的影像进行解译,发现和识别潜在的考古遗迹。

例如,通过红外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到地下墓葬中存在的不同温度,从而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墓葬的位置和规模。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用于发现地下城市、遗址遗迹等,为考古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信息。

二、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地下信息探测的技术手段。

在考古学中,地球物理勘探可以帮助确定和探测地下遗存的位置和构造。

地球物理勘探的常用方法包括电阻率法、磁法、重力法和地震法等。

通过对地下的电阻率、磁力等物理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考古人员可以推测地下潜在的建筑遗迹、城市布局等信息,从而指导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三、三维扫描技术三维扫描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等高精度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和建模的技术。

在考古学中,三维扫描技术可以用于对文物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记录,包括建筑遗址、石刻、器物、动物骨骼等。

通过将实物扫描成数字模型,可以实现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还原和保存,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便利和准确性。

四、碳14测年技术碳14测年技术是一种根据有机物中含有的碳14同位素的衰变来推测物质年代的方法。

在考古学中,碳14测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有机材料(如骨骼、木材、纤维等)的年代测定。

通过测定样品中碳14的含量,结合碳14的半衰期,可以推算出物质存在的年代,从而为考古学家提供时间线索和年代确认。

五、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工具和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在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技术系统,其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在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中,GIS的应用大大推动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第一部分:GIS在历史遗产的地理数据管理与分析中的应用1.1 地理数据管理:GIS可以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地理坐标、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

通过建立各类数据库,将历史遗产的地理信息与其他属性信息进行组织和归档,使其易于管理和查找。

1.2 地理数据分析:GIS可以运用空间统计、区域分析等方法,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取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GIS的功能,我们可以了解历史遗产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与周边文化区域的关系,推导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部分:GIS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2.1 精确定位与辅助建筑规划:GIS可以精确定位历史文化遗产,借助卫星影像与高精度GPS等技术,可以更准确地界定历史遗产所在的空间范围。

此外,GIS还可以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提供辅助。

通过将历史遗产与周边设施进行空间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建筑规划,保护历史遗产的同时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2.2 风险评估与灾害预防:GIS可以进行风险评估与灾害预测。

历史文化遗产所处的地理环境常常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

通过收集、整理与分析历史地理数据,可以对历史遗产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预测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这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历史遗产的安全。

第三部分:GIS在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3.1 文化遗产可视化:GIS可以通过地图、模型等方式,将历史文化遗产可视化展示,使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规模和特征有更直观的了解。

通过GIS可视化技术,可以模拟历史时期的城市形貌、古代建筑等,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遗产的魅力。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考古发掘中,GIS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GIS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点、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GIS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1、储存和管理考古数据GIS系统可以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字化考古数据,包括考古遗址的位置、地形信息、文物图像、文本信息等。

这些数据通过轻松访问和可视化呈现,大大方便了考古工作的记录和管理。

2、地理信息可视化GIS系统可以将考古数据可视化,通过地图呈现,方便考古专家更好地了解考古情况。

通过地图可以清晰显示考古遗址、考古区域、地物位置等,使考古工作更为直观、高效,避免了人工标注等繁琐的工作。

3、地理信息分析通过GIS系统可以分析考古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为考古工作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更好的理解考古遗址的地理环境,进而有助于更好的细致考古。

4、遥感技术在GIS中的应用GIS系统可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将卫星图像、高分辨率图像等应用到考古发掘中。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将遗址的痕迹显示出来,为考古人员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二、GIS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优点1、全面性GIS系统将考古数据整合在一起,不仅增加了数据的多样性,而且还提供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地理信息,对考古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利用GIS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地图可视化等处理,使地理信息的处理更为直观和有效。

2、高效性GIS可以准确且快速地定位考古遗址、传统人工查询所需的时间需要耗费数小时,而通过GIS系统,不仅精确而且需要很少的时间来定位考古遗址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3、可视化与三维模型地理信息的可视化使得信息呈现更为直观。

GIS系统可以基于三维模型进行考古信息的处理,使得传统手工处理考古数据的任务变得更加智能化、可视化。

三、GIS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局限1、数据完整性限制因为考古数据存在不统一性,如果不能准确描绘各种考古信息,那么整个考古系统的周全性就会遭到影响。

文物考古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

文物考古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

文物考古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相结合的技术,它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文物考古领域,GIS也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文物考古中GIS的应用及其在保护和研究文物方面的作用。

一、GIS在文物考古中的应用1. 调查和发掘规划GIS可以帮助考古专家规划考古调查和发掘过程。

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地图、卫星影像、空中摄影等数据,可以构建地貌图、地质图和遥感图像,以辅助确定可能的文物遗址。

此外,GIS还能帮助规划考古工地的布局,提供优化的工作流程,提高考古工作的效率。

2. 文物定位与管理GIS可以用于文物的定位和管理。

通过在GIS系统中标注文物的坐标信息,可以精确地记录文物的位置和属性,并建立文物数据库。

这样一来,文物管理者可以通过GIS系统随时查询、更新、共享文物信息,提高文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文物保护与修复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

通过建立文物的三维模型和虚拟场景,可以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更好地了解文物的特点和状况,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GIS 还能辅助规划文物保护区域,为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二、GIS在文物考古中的作用1. 文物资源调查与评估GIS可以帮助进行文物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整合地理信息、文物资料和考古调查数据,可以全面了解文物资源的分布、数量、特点等情况,并对文物资源进行评估,为文物保护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文物研究与分析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文物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地理信息建模和分析,可以深入研究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时代特征等方面,为文物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3. 文物遗址保护与开发GIS可以帮助进行文物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通过对文物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空间数据分析,可以评估文物遗址的完整性、受损程度等情况,并制定科学的保护与开发方案。

同时,GIS还能辅助文物遗址的旅游资源规划,为文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持。

考古学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考古学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考古学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一、引言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近年来在考古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手段。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在GIS和遥感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新技术对考古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二、GIS在考古学中的应用1. 地图制作GIS技术可以帮助考古学家制作详细的地图,描绘出考古遗迹的分布情况、地形地貌等信息。

这些地图不仅可以为考古学家提供准确的研究数据,还可以为考古发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空间分析GIS可以对考古遗址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对地理信息的叠加和分析,揭示出遗址之间的关联性和空间分布规律。

这有助于考古学家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类的活动模式和社会组织结构。

3. 资源管理GIS技术也可以用于考古遗址的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防止考古遗址的破坏和盗掘,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长期保存。

三、遥感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1. 遥感影像分析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并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考古学家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发现隐藏在地表下的古代遗迹,如古道、古墓和古城遗址,从而指导后续的考古发掘工作。

2. 空间定位遥感技术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来获取遗址的精确地理坐标,从而实现遗址的精确定位和记录。

这有助于考古学家更加准确地理解古代文明的分布和演变过程。

3. 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考古遗址周围的环境变化,如土壤质地、植被覆盖等情况。

这有助于考古学家评估考古遗址的保存状况和未来的保护策略。

四、结论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通过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考古学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和特征,促进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GIS和遥感技术在考古学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新视角。

地理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通过对现有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进行对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运用和管理的技术。

在文物保护中,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以有效的方式支持文化遗产保存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一、文物保护中的地理信息技术文物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

在这个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为文物保护提供以下帮助:1.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建模利用 GIS 技术可以将文化遗产区域进行建模,以此来支持重建和保存。

通过建模,可以为文化遗产提供更精细的视角和更准确的文化遗产信息,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管理文化遗产的保护计划。

2. 地图制作及交互式地图(Interactive Maps)通过地图制作,可以将文化遗产区域进行地理界定并用简单易懂、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文物保护。

3. 地理位置感知系统使用地理位置感知系统(GPS)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文化遗产区域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每一个文物保护细节都能及时掌握。

同时,这些系统也可以在文化遗产发生风险或险情时及时向管理者发出报警信息以便加快应急处理过程。

4. 数据采集和管理文物保护还需要记录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包括产品地理位置信息、文物保管信息、现场工作记录等。

GIS 系统可以帮助采集、管理和展示这些数据,并生成各种图表和分析报告,为文物保护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实例中国的文物保护已经开始采用地理信息技术。

这些技术和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可以在以下领域看到爆发式的应用案例:1.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

然而,由于旅游业的繁荣和城市扩展,古城保护已经成为一个挑战。

遥感考古、物探、化探、GPS与GIS的应用

遥感考古、物探、化探、GPS与GIS的应用

2、地下文物勘查技术
传统考古学的地下文物发掘:
文物发现的偶然性; 洛阳铲的片面性; 文物的损伤、效率低、强度大;
洛阳铲
洛阳铲据传为中国河南洛阳附近农村的盗墓者李 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并为后人逐渐改进。最 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学工具。
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 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殷墟、偃师 商城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考古学概论
上篇 第一章 考古勘探
前言
考古勘探是考古工作的基础,是田野考 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考古调查、 考古发掘构成获取资料的三大手段。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考古探测,具有 传统考古勘探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无损、快速、不受条件限制
前言
科技考古探测除了发现古代遗存外,更 重要的是可以记录、考察和解释古代遗 存的历史变化,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解 决和专题研究帮助极大。
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进行判别。
航空摄影技术主要作用
在一定的作业区内,迅速获得 使用航测像片分析得到的考古信息, 而这些正是其他田野考古方法不易 或不能得到的有关地上和地下遗存 的考古信息。
地面文物勘探的工作程序
发现遗存----分布规律、系统寻找 确定位置----地理位置、规模范围、地理环境 保存状况----被毁坏程度、有无继续的危险 形制结构----布局特征 记录摄影----标图、文字记录、摄影
植被形态与遗址的关系 地形凸凹与遗址的关系 地面土色的明暗与遗迹的关系 地下遗迹与雨水雪霜的关系 全年红外摄影分析图 航空摄影技术
思考题
1、试述科技考古探测的优越性。 2、何谓遥感、遥感技术、遥感考古? 3、摄影图像的物理特性是什么?如
何判读摄影图像? 4、简述遥感考古的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认识GIS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王子荀200800080048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8考古摘要:GIS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是现代考古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高效始终是考古研究所追求的目标。

在此,本文欲对GIS考古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及实践、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详细总结,以增强GIS在考古研究中应用的全面认识。

关键词:考古研究 GIS 发展历程内容及实践发展趋势全面认识考古学以古代人类的各种物质遗存为研究对象1,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这种广泛的研究内容就要求研究手段的多样性,特别是自然科学和技术要求的提升在现代考古学显得愈加重要。

其中,GIS考古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勃然兴起的。

众所周知,考古工作是一个从古代遗存中发掘、整理、研究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过程,所以,GIS的应用对处理考古研究中的海量信息具有十分重的作用,从而应用到了与考古相关的各个环节。

GIS(Geogra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数据管理、分析研究的综合技术系统。

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坐标、位置处理,可以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及运用,可以高效、科学的解决考古研究中的相关问题2。

GIS考古研究的产生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要复杂的过程,它今后的发展趋势也必将随着自然科学中GIS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拓展,下面我们就其发展历程、应用实践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记述。

一、GIS运用于考古研究的基础GIS来源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在利用到考古研究的过程中,并不是偶然的结果,GIS考古研究具有其特定的研究基础。

GIS基础的应用必然和现代考古研究实践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应的切合点,从而才促使了两个学科的结合。

首先,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hic Information System)属于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系统,作为计算机技术、地理、遥感、测绘、统计、规划、管理学和制图学等学科交叉运用的产物,它代表了现代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发展方向。

GIS 技术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表达,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提供多种空间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GIS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和动态性;第二: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1鲁鹏、杨瑞霞、田燕《GIS考古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中原文物》2008年第二期,第104页2张颖岚《GIS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36卷第六期,第94页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第三: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

完成人类大脑难以完成的人物。

3所以,综合来说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设计的有效地获取、存贮、更新、操作、分析和显示所有地理信息的集成应用系统。

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图形数据、数据变换、数据输出和表示、用户接口等。

地理信息系统是整个地球或部分区域的资源、环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缩影;严格地讲,它是反映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现状与演变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数据,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GIS技术在各领域的运用不断扩大,GIS考古研究的方法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起来的。

随着现代考古工作的深入发展,数据采集的增多、数据采集的手段不断拓展、数据分析、模拟应用等就要求我们运用GIS进行全面处理。

GIS属性和利用范围为考古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二、GIS考古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GIS应用于考古研究最先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升,相关的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与交融。

从而,随着GIS技术的传入和考古研究领域的交流加深,GIS考古研究在中国迅速开展起来。

现就国内外的GIS考古研究历程分别加以介绍。

1. GIS在欧美考古中的应用GIS应用于考古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和北美,而相关技术的应用则可追溯到70年代后期。

纵观欧美GIS考古研究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历史阶段4:(1) 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和统计分析等技术开始应用于考古研究。

GIS应用于考古的最早实践为1972-1982年在美国格拉尼特礁(Granite Reef)的考古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自主开发的地图处理系统MAPS建立起了3.2万平方公里区域的高程、土壤类型、降雨量和温度分布图层,以研究适合于采集狩猎和早期农业的地理环境。

但是此时的考古出版物中还没有出现“GIS”这一概念,他们仅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基于计算机的制图分析系统”。

(2) 20世纪80年代,GIS在北美兴起,遗址预测成为GIS考古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考古遗址预测模型是基于对特定区域内已知遗址进行的环境因素分析。

如高程、坡度、到水系的距离、土壤类型等,找出遗址分布的统计性规律和特征。

然后,在这个区域的其他地方用多变量判别函数对遗址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评价,给出遗址潜在的概率分布。

不过,由于此时兼具计算机知识的考古学家还相对较少,且缺少相对成熟的GIS应用软件,而且采用GIS遗址预测这种偏重于从数据中寻找规律的归纳程序也与当时美国考古界那种预先假定模式、再抽样验证、演绎规律的“新考古学派”学风不符,故北美区域的GIS考古研究在此阶段发展的3刘建国《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中研究中的应用》,《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年第一期(总29期),第79页4齐乌云、周成虎、王榕勋《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类型》,《华夏考古》2005年第二期,第108页并不是很快。

(3) 20世纪90年代,GIS开始被欧洲考古界所认识并接受,景观考古GIS分析逐渐盛行,然而当GIS考古研究在北美迅速发展的时候,欧洲考古界还缺乏对GIS技术的认识。

有感于北美GIS考古研究的蓬勃发展,欧洲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1993年组织召开了GIS研究的欧洲会议,并出版了具有欧洲特色的论文集。

与北美地区的GIS应用相比较,欧洲考古在短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优势,并且记录了详细而复杂的景观数据。

丰富的景观条件促使人们更多的关注由地形、道路、祭祀性遗址、聚落模式等不同的景观元素形成的空间关系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并运用社会、经济、政治等模型以获得空间结构性解释。

1995年以后,有关GIS的学术会议频繁地召开,GIS应用于考古工作的做法也不断深入,标志着GIS在欧美考古研究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56。

2. GIS在中国考古中的应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考古学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GIS 在中国考古工作中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GIS技术应用于中国考古研究,首先是着眼于区域考古调查及其相关资料的管理等实践方面。

1996年6-8月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人类学系联合对河南颍河上游两岸长约100千米范围内的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的调查中,将GPS和GIS成功地运用于考古勘察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处理了各种遗址的调查资料,并且绘制了精确的聚落遗址分布图,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7。

此为中国GIS考古研究的开端。

此后,GIS 技术逐渐引起了国内考古家的重视,并且应用于中国考古的各个方面。

如,1999年南京师范大学为长江下游地区500个考古遗址点建立起了GIS支持的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建立了文物信息资料中心,并着手开始建立文物普查资料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而重庆市文物局委托建设部遥感制图中心开发的《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基于GIS技术实现了文物的实物信息、历史信息、地理信息、工程信息、使用信息、法规信息及各种相关文书的管理,并实现了三峡工程淹没迁建区文物工作总貌、总体DTM及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原状与搬迁保护后总图的管理等;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考古遥感开放研究实验室通过对浙江余杭市良渚地区遗址的遥感地学分析,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及GIS软件编制了1:50 000比例的区域古遗址分布数字影像地图8;此外,吉林大学也承担了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2002重大项目“GIS-EIS系统支持下赤峰地区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工作。

这些应用实践表明,GIS技术在中国考古发掘资料管理以及相关资料的整合分析等较深层次的应用方面日臻成熟。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开展科技考古工作的相关研究机构创设,这标志着我国GIS考古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95年设立了科技考古中心,进行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考古学研究领域,探索GIS在考古制图、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方面的运用,并且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IS支持的山东沭河流域聚落考古研究”和中美合作项目“河南恒河流域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研5高立兵《时空解释新手段——欧美考古GIS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考古》1997年6曹兵武《GIS与考古》,《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四期7中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人类学系《河南颍水上游考古调查中运用GPS与GIS 的初步报告》,《华夏考古》1998年第一期8张立、刘树人《浙江余杭市瓶窑、良渚地区遗址的遥感地学分析》,《考古》2002年第二期究工作。

2001年成立的“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由中科院遥感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建立,在遥感信息获取、图像处理基础上也开展了文物管理GIS研究等综合性研究。

近年来,一些关注GIS技术发展及其在考古中应用的专家学者也撰写了相关的研究文章,探讨GIS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如高立兵先生在《时空解释新手段——欧美考古GIS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一文,在系统介绍了欧美考古GIS研究的历史、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GIS在中国考古学中应用的前景9。

此外,曹武兵先生也就相关问题做了相关阐释。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GIS在中国考古研究中的起步较晚,目前GIS技术在中国考古工作中的应用水平与欧美等地区国家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GIS在中国考古研究中的应用还有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