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及危害分析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预防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预防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预防水产养殖是满足人类对水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伴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过量营养物质,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这对水产养殖的正常运作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预防措施。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1. 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养殖废水中的大量养分排放、饲料的过量投喂以及养殖底泥的堆积等。

这些因素导致水体中氮、磷等养分过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 危害: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产养殖有以下危害:a. 水质恶化:富营养化使水体中悬浮物增多,浑浊度升高,降低了水质的透明度,影响养殖水体的观赏价值和美观度。

b. 水中溶解氧不足:养殖废水排放使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导致溶解氧不足,影响养殖生物的正常呼吸。

c. 水生植物过度繁殖:氮、磷等养分过多刺激水生植物的滋生,导致水域中水生植物过度繁殖,形成水面覆盖,阻碍养殖作业和生物光合作用。

d. 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发生赤潮,对养殖动物造成生病甚至饥饿。

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1. 养殖排放控制:建立合理的废水排放制度,限制养殖废水中的养分含量,避免过量排放,减少富营养化的发生。

2. 水体净化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包括沉淀、过滤、曝气等技术手段,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3. 水生植物疏浚:定期清除水域中过度繁殖的水生植物,保持水体的通畅,减少氧气的消耗,防止水生植物滋生过多。

4. 水域环境调控:合理调节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等,以创造适宜养殖的水质环境,减少营养物质过剩。

5. 养殖管理规范:通过合理饲养管理,减少饲料浪费和过量投喂,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底泥过度堆积,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三、水体富营养化预防措施1. 养殖场选址:在选址时要考虑周边水质和环境状况,避免选择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养殖。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渔业发展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渔业发展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渔业发展研究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渔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渔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过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造成,其中包括氮、磷等。

这些营养物质的源头包括农田的化肥、人畜粪便、工业废水等。

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刺激水中藻类、浮游生物等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

水华不仅降低水体的透明度,还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

这不仅会危害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会对渔业产生负面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对渔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

水华现象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并且对鱼类等渔业资源形成物理障碍,导致渔业资源的损失。

其次,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体中有毒藻类的大量繁殖,这些有毒藻类会产生毒素,对渔业资源造成毒害。

最后,水体富营养化还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中浮游生物的生态功能,进而影响渔业的发展。

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方法与效果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目前采取的主要治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

物理治理主要是通过机械方式将藻类等有害生物从水体中去除,如利用网箱、渔网等设备捞取水华。

化学治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长,如添加杀藻剂等。

生物治理则是通过增加或优化水体中的有益生物,如鲤鱼、禾木等,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

这些治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在一些湖泊的富营养化治理中,物理治理被广泛采用,通过捞取水华的方式有效地防止了水华现象的发生。

化学治理则主要用于针对水华已经发生的情况,通过添加杀藻剂等化学药剂来快速消灭水华。

生物治理则是一种较为长期的治理方法,通过增加重要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从而达到富营养化治理的目的。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与原因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尤其是氮和磷的富集,导致水中藻类和浮游植物过度繁殖的现象。

通常,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人类活动的影响所导致的,如农业污染、城市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

这些活动会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及有机污染物流入水体,从而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和浮游植物过度繁殖,形成大面积的藻华。

这些藻类和浮游植物会浮在水面上,阻碍光线的透过,影响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造成水生物养分不足,水生植物死亡。

2. 藻华的过度繁殖还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缺氧。

缺氧环境对于水生生物的存活非常不利,鱼类等水生动物会因氧气不足而窒息死亡,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3. 此外,水体富营养化还会引发其他水质问题,如水体PH值的变化、水体中有毒物质的积聚以及毒藻的繁殖等。

这些问题都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1.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

农业活动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采取一系列举措,如合理施肥、科学利用农药等,减少营养物质和农药流失入水体。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排放出的废水符合相关水质标准。

3. 提倡清洁生产。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的产生。

4. 加大环境教育力度。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减少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5. 定期监测和评估水体质量。

建立水体监测网络,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6. 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技术创新。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防治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持,加强相关科研力量,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四、结语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生物生长过度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1.1 农业活动排放的农业废水中的化肥、农药残留物质,以及养殖业排放的饲料残渣和排泄物,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2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重金属离子等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1.3 都市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废物、磷和氮等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4 大气降水中的大气沉降物质,如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

二、危害2.1 富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细菌繁殖迅速,导致水体异常浑浊,影响水质,使得水中的透明度下降。

2.2 过多的藻类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2.3 富营养化还会导致蓝藻等有毒藻类的产生,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2.4 富营养化还可能引发水华,大量藻类的逝去会导致水体富集有机质,使水体变得更浑浊,极大地影响水的净化和利用。

三、防治措施3.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和水体的生态修复。

3.2 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重金属排放。

3.3 加强都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推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污水资源利用率。

3.4 优化城市规划,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冲刷,增加湿地等生态设施,净化城市水体。

3.5 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减少大气沉降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6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们对水体保护的重视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防治措施外,还有一些其他有效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减轻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硅等)过多,导致水体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排放物质和废水,使得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从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养分源和污染物的排放。

首先,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养分过多进入水体。

其次,工业排放和城市污水排放中的化学物质、有机物和废水也会使水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此外,水体本身的自然因素,如河流流域的地理特征、水体的水动力和水环境条件等,也会对富营养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1. 水体生态系统受损: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生物氧化作用难以进行,造成水中的生态环境紊乱。

2. 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体中高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刺激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形成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爆发性生长,降低光照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3. 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藻华,大量的藻类繁殖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进一步恶化水质。

4. 水产资源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鱼类等水产资源减少,对渔业产生负面影响。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它们进入水体。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体系,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减少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加强水体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防控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制定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措施。

4. 大力推进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的认识,倡导公众参与水体保护和富营养化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34页
3.生态控制
1. re-establishment of the submerged macrophyte communities
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大 型水生植物包含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 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各种类, 可 依据不一样气候条件和污染物性质进行适宜选栽。
供给充分,使得无固氮能力微囊藻成为优势种,形成过程是
蓝藻本身特点及温度、光照、营养盐和其它生物等很多原因
共同作用结果。简而言之,引发蓝藻水华形成原因有两个:
一.内因(湖泊富营养化)
1.工业点源、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周围人口密度大,工业和
农业污染严重。面源污染面积大,不好控制
2.太湖本身内源污染: 太湖水深浅,面积大。营养负荷高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22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滇池湖中湖计划
第23页
②引水冲刷: 引水冲刷是降低和稀释湖泊 水体营养物质有效方法,加紧水换水周 期使 得蓝藻来不及生长。 用含磷和氮浓度低水注入湖泊,起到稀
释营养物质浓度作用,这对控制水华现 象,提升水体透明度等有一定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藻类大 量繁殖
生物色素 光吸收 和散射
卫星 图谱
水域水 色改变
对比与分 析
本底对比和异常水色区域判别对赤潮, 水华发生周期及扩散面积进行预测。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1页
卫星监测原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2页
环境一号卫星( H J- 1 ) CCD 数据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3页
②实时水质理化监测
第24页
滇中调水工程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目录
01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 物防治措施
02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 定义及04 三、生物防治措施
05 四、实例分析
06 五、总结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防治措施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 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 过度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防治措施逐渐受 到广泛。本次演示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原因和危害,阐述生物防治措施 的几种方式,并分析具体应用实例。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 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 化肥、生活污水等。当这些废水、污水排入水体时,其中的营养物质被水生植物 和藻类吸收利用,促进其生长繁殖。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时,就会导致水生 植物和藻类过度繁殖,使水体变得混浊,水中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四、实例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生物防治措施。例如, 对于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湖泊边缘种植能够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植物,如美人蕉、鸢尾等, 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2、移植当地或他地的优良品种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重建水生生物群落, 使水体生态平衡得到恢复。
对于池塘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 减少底部营养物质的释放。
2、移植能够有效吸收营养物质 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
3、控制饲料投放量及次数,减少水中残饵和粪便的积累,避免二次污染。
五、总结
生物防治措施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通过采 取源头控制、生物工程技术、生态治理技术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水 体的富营养化状况。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应根据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防治措施将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环境问题,它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生物生长过度的现象。

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磷,这些物质会促进水中植物和藻类的生长,极大地改变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下面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原因、危害及预防控制进行详细分析。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导致水体中植物和藻类生长过度,水质下降,甚至出现断氧、酸化等现象。

富营养化是以过量的营养物质为主要特征的水体污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海洋、湖泊、河流等各种水体都可能出现富营养化问题。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包括工业、农业、城市化等。

具体原因如下:1.过度的施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会随着雨水一同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

2.排放废水。

工厂、居民污水直接进入水体,营养物质浓度增加,大量的废水排放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

3.城市化。

城市的人口密度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放置在江河、湖泊边容易导致水质下降。

4.物种引入。

人为引进非本地物种,会对原有物种造成影响,使得某些物种数量明显增加,水质下降。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砍断光线,使得水中生物短缺氧气,甚至造成断氧现象,严重威胁水生物存活。

2.过多的藻类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水体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3.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导致种群结构失衡,生态系统演替过程被打乱。

4.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湖泊、海洋风景,对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

四、预防和控制方法1.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化学物质通过雨水入侵水体。

2.加强城市垃圾综合治理,减少废弃物对水体的污染。

3.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形成防止和减轻富营养化的过滤功能。

4.消减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危害分析
摘要:地球上98%的面积被水体覆盖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之一。

这本该是蓝色晶莹的液体,现在被我们破坏的变质了,清晰的水源难找,到处是黑色的难闻的河流、湖泊。

这里,我主要分析的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本是个缓慢的自然过程,但是人为富营养化极大加速了水体由贫营养转化为富营养,致使水质恶化,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溶解氧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水体富营养化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一)天然富营养化的成因
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不断分解,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

湖泊营养物质的这种天然富集,湖水营养物质浓度逐渐增高而发生水质营养变化的过程就是通常所称的天然富营养化。

(二)人为富营养化的成因
天然富营养化的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人口集中的城市排放出的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废水流入湖泊、河流和水库,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同时,在农村,化学肥料和牲畜粪,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使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物质最终输送到水体中。

天然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从以硅藻和绿藻等为主,最后变为以不适合做鱼类饵料的蓝藻为主,鱼类缺乏食物死亡。

另一方面,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更促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营养物质不断循环,因此,富营养化的水体即
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来源,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因而有时也称之为生态癌症。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是许多湖泊、水库的主要环境问题,它的存在已经严重妨碍了对这些水体作为资源的利用,造成了环境和经济的重大损失。

富营养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散发出腥味异臭。

在富营养状态的水体中生长着很多藻类,其中有一些藻类能够散发出腥异臭。

藻类散发出的这种腥臭,向湖泊四周的空气扩散,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给人不舒适的感觉,同时,这种腥臭味也使水味难闻,大大降低了水体质量。

(二)影响水体的溶解氧
富营养湖泊的表层,藻类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从空气中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因此表层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

但是,在富营养湖泊深层,情况就不同,首先是表层的密集藻类使阳光难以透射至湖泊深层,而且阳光在穿射过程中因被藻类吸收而衰减,深层水体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使溶解氧来源减少。

其次,湖泊藻类死亡后不断向湖底沉积,不断地腐烂分解,也会消耗深层水体大量的溶解氧,严重时可能使深层水体的溶解氧消耗殆尽而呈厌氧状态,使得需氧生物难以生存。

这种厌氧状态,可以触发或者加速底泥积累的营养物质的释放,造成水体营养物质的高负荷,形成富营养水体的恶性循环。

(三)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
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另一个影响是某些藻类能够分泌、释放有毒性的物质,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若被牲畜饮入体内,可引起牲畜肠胃道疾病。

不同的藻株可能产生相同的毒素,而同一藻株也可产生多种不同的毒素,产生的毒素包括:多肤肝毒素、生物碱类神经毒素、脂多糖内毒素、叶碟吟类毒素等,其中又以微囊藻肝毒素(microcystin,MC)最为常见。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蓝绿藻在水中容易形成水华,人若饮用也会发生消化道炎症,有害人体健康,水中蓝绿藻毒素与肝癌的关系尤其受到关注。

(四)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制水成本
富营养水体在作为供给水源时,过量的藻类会给制水厂在过滤过程中带来障碍,造成自来水厂过滤池的堵塞和过滤效率降低,需要改善或增加过滤措施。

其次,有毒有害物质,同时水藻也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引起饮用水水质下降,增加了水处理的技术难度,加大了制水成本。

(五)影响水产养殖
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引起水中缺氧,鱼类等水生动物面临窒息死亡的威胁。

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水生生物的群落、种类结构发生变化,一些耐污种的个体数猛增,相反,一些非耐污种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一些优质鱼类等经济水产种类也会大量减少甚至消失,而低劣种类会有所增加,使得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

(六)影响旅游和航运
水体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因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浑浊,水面藻华聚集,臭味弥漫,严重影响湖库的旅游观光,甚至丧失旅游价值。

此外,富营养水体中生长的大量浮游生物,还会堵塞航道,影响航运。

藻类泛滥,水体呈现浊绿的颜色,散发令人作呕的臭味,水中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富营养化带来了这些恶果,更是危害人类的健康。

是时候采取措施了!让我们做好能做的,在自觉维护水体清洁的同时,完善法律法规来有效制约无知的人们破坏水体。

让我们减少人为富营养化,还地球一片蓝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