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材料作文“适应”审题立意指导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教案

一、教案简介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2. 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多则材料中提炼核心观点。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的能力。
4. 提高学生作文的立意水平和论述深度。
三、教学内容1.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2. 多则材料作文的核心观点提炼。
3. 辩证分析方法的运用。
4. 作文立意实例解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多则材料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审题方法:列举具体实例,分析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技巧。
3. 观点提炼:让学生分组讨论,从给定的多则材料中提炼核心观点,并进行分享。
4. 辩证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对提炼的观点进行深入探讨。
5. 作文立意实例解析:分析优秀作文的立意思路,让学生体会立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2. 选取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目,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审题立意。
3. 写一篇作文,体现所学立意方法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讨论环节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兴趣和热情。
2. 观点提炼能力:评估学生在从多则材料中提炼核心观点的准确性和深度。
3. 辩证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观点时运用辩证方法的恰当性和逻辑性。
4. 作文立意实践: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立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针对学生对多则材料作文的兴趣不足,可通过增加实际案例、讨论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对于观点提炼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如列举提炼观点的常用技巧,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3. 对于辩证分析能力不足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辩证方法,并能够在作文中运用。
4.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道高考作文模拟题+审题指导(立意参考)+优秀范文

3道高考作文模拟题+审题指导(立意参考)+优秀范文01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
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审题指导】这道题目需要学会由实转虚的思维模式,并且要根据“本色”的内涵及作用,把“底色”的所指具体下来。
明确所指之后,就可以以递进的方式构思文章了。
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同样,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绘事后素”:“先有……才能”油画:……会影响……人生:底色与发展密切相关在“底色与……”的关系论述中,要对“底色的作用”进行合理和充分的分析。
不要用并列式结构,写出多个底色。
一篇文章中中心一定要明确,也就是说你所认为的底色应该是唯一的,或者说是多人生发展最为重要的。
【优秀范文】谈底色(一类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溪水之所以清澈见底,离不开源头澄澈的活水。
这就好比绘画作品成功与否,离不开先上的一层底色。
底色,是画之源,更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国家前进的根本。
孔子所言“绘事后素”,人亦如此。
只有选对了正确的人格底色,人生的画卷才会绚烂多彩。
有的人选择了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拿起纯白的染料绘底。
战火纷飞中,特蕾莎修女不顾伤者的蓬头垢面、蛆虫满身,依然悉心照料伤员,仔细为其清理伤口;温州的“兰小草”15年坚持匿名捐款,为了帮助天下可怜的孤儿,无家可归之士……在人生画板上,他们用善心将白色做底,其人格所携带的缤纷色彩则如同彩虹般映照人世,温暖人间。
然而,社会中亦不乏有人为自己挑选了墨黑的底色。
早些年的“皮革月饼”“大头娃娃”“苏丹红事件”,再到如今“3·15”打假晚会上所揭发的种种欺诈事件。
黑心厂家的背后暴露的则是人们良心的泯灭。
2024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主题训练四道模拟题(审题立意范文)-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作文月月

2024高考语文作文主题训练——审题+立意+范文(四道模拟题)第一题【模拟文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有手不释卷者独爱纸本墨香,沉醉于书展、书店、书本的魅力;也有视听兼备者更喜声画共赏,享受着听书、快读、刷屏的自在。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均纸质书阅读量有所减少,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与人均数字阅读量均有明显上升。
白纸黑字进入方寸屏幕,章节句段搭配背景音乐,起承转合变身简短解说,诗文意象融合视听效果……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以“听众”“观众”的角色来“读书”。
然而,“刷屏”式阅读,在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思维简单化、理解庸俗化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屡屡引发争论与担忧。
在信息时代,关于读书内容、读书方式,你有哪些感想?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围绕“读书”给出了背景材料。
首先,材料前三句话指出,当前读书方式有所改变,虽然有人仍然热衷于传统的纸质书的阅读,但是更多的人沉迷于视听结合的“听书、快读”,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有明显上升;读者身份产生变化,由原来的“读者”变为了“听众”“观众”。
最后一句话指出,“刷屏”式阅读有利有弊,有它的魅力,如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思维简单化、理解庸俗化等。
基于此,出题者给出了关于读书的问题启发我们思考——关于读书内容、读书方式,你有哪些感想?考生可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来解读、回答,也可以选择综合考虑,辩证思考。
关于读书内容,读什么,我们倡导阅读有意义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作品,优秀作品对我们思想和人格的塑造是毋庸置疑的,青少年正在成长阶段,尤其需要这样的优秀作品来涵养人格、提升境界;而对于网上一些娱乐、负面资讯,我们还是不读为好。
关于读书方式,怎样读,传统阅读方法,读纸质书无疑更有积极意义,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让人沉浸其中,跟随作者一起思考,能够汲取书中的养分,变成我们自身的财富;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刷屏”式阅读,对于现代人来讲,没有时间、精力去进行大部头的传统阅读,利用零散时间和灵活方式阅读也是好的。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训

2023高考作文复习备考: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训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内容及其寓意写作。
(60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本题目属于漫画作文,综合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辨能力等。
画面内容贴近生活,紧扣现实,符合立德树人理念。
寓意是漫画的灵魂,考生在构思时首先要解读漫画,弄明白漫画的寓意,然后在把握寓意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现实,由浅入深,由点到面,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
读图时,要抓住画面要素、细节、夸张处、题目和漫画中的说明性文字等,读懂漫画各要素间的关系,把握画面背后的寓意。
参考立意:1.既要掌握防范知识,更要掌握防范技能。
2.掌握实践技能,重在平时。
3.强化实践技能,防患于未然。
4.注重实践,有备无患。
5.强化实践演练,沉着应对问题。
6.强化配套措施,更要强化实践能力。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秸秆打成圆捆和方捆都可以,区别是圆捆便于滚动,但不好堆积;方捆便于堆积,但不好滚动。
屈原有诗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哪能彼此相安? 又有人说: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①“方”的境界与“圆”的智慧。
②为人处世应外圆内方。
③方圆之间,智慧人生。
[审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二元关系型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强调方与圆各有其优缺点,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二者,不可一味表扬或批判。
材料第二段强调方与圆的不相合,可延伸为在道德品质、原那么问题和大是大非的立场上只能方,不能圆,二者不能相容材料第三段强调做人处世要”外圆内方”,把内在的”方”与外在的”圆”完美结合,以到达既坚持原那么又与人为善的目标所以,“方与圆“只是外表的对立,实那么辩证统一。
2023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范文: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不利因素

2023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范文【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疫情封校期间,某大学的学生们除了上网课,因无法外出,有的在宿舍养“狗”,明明是纸箱做的,也要像模像样地配上食盆、狗粮,还要和隔壁宿舍比一比,到底谁的狗狗更“乖”;有的上演宿舍变装秀;有的在微博、朋友圈大书特书“发疯文学”……近来,杭州的灵隐寺爆火,许多年轻人扎堆进寺,拜佛祈福,有人甚至会做一份PPT,细致地列出礼佛注意事项、风水格局、祈福话术。
年轻人求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有求工作的,有求姻缘的,有求女朋友回心转意的,有求公考过关的,还有求免被裁员的……在2022年清华大学艺教中心新年联欢会上,保洁员邢国芹上台弹奏钢琴曲《我的中国心),台下掌声雷动。
邢阿姨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仅凭着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用学校内一架长期闲置的钢琴,自己摸索,自己练习,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功。
作为当代青年,你读了上述材料,会有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材料作文无论是单则还是多则,都要注意观点由材料中来,论据要贴合材料,论证要辩证思考。
观点由材料中来,要求考生对原材料有一定的引用,不可撇开原材料,空提观点,所以要注意对原材料的分析。
论据要贴合材料,要求考生在运用举例论证法时,所举事例不可脱离原材料的范围,也就是要注意事例与材料内容的一致或相反,正反对比举例可以让文章内容丰富。
论证要辩证思考,要求考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例,要学会运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待材料,要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
在分析原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指向鲜明、思想正确、表达简洁的观点,之后观点就是一把剪裁刀,用这把剪刀去截取事例,将与观点联系不大的部分裁掉,将精华部分留取。
考生一定要明白:所有保留的文字都是对自己观点成立的强有力支撑。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对临、背临和意临”审题指导及范文5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对临、背临和意临”审题指导及范文5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古人认为书法临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临、背临和意临。
对临就是将字帖摆在眼前,照着帖上的运笔和结构写,追求形似;背临意谓脱离碑帖而临,是靠记忆来书写,力求与原作形神兼似;而意临指在继承古□用笔与精神上能有所取舍,自发创造,加之自己的理解和风格特点。
“临书画固贵逼真,尤贵能避其熟。
”临摹书画的过程中做到对临,追求逼真形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在背临的基础上走向意临,在学习古人法度的过程中不被习惯和法度束缚。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的三元关系型的材料作文题。
“对临”照着写,追求形式,是模仿;“背临”,“背临其字,默想其神”,心中有字,力求形神兼似;“意临”是“创造”、“创新”,是取舍后创造出自己的字。
从形似到形神兼似再到取舍创造,层层递进。
“对临”是起点,“背临”是基础,“意临”是升华。
从模仿开始,但模仿不是目的;在模仿中逐渐精通熟练,达到目无全牛的纯熟境界;最终守正创新。
三临要互相依托,循序精进。
没有“对临”、“背临”,“意临”创新不能凭空而来;没有“意临”的守正创新,对临、背临则简单机械无升华。
【优秀题目】1、循临书三境,得大美人生2、品临帖三阶段,悟人生新样态3、以“对临”为基达“背临”,以“背临”为梯求“意临”4、“对临”“背临”诚可贵,“意临”创新价更高。
【优秀范文】1悟临帖之法,走创新之路古人临帖需先对临,而后方能背临,最后才得意临。
三者的层层递进,体现的是临帖之人对运笔、结构熟悉基础之上的独特创造。
惟有对临之基扎实方能背临,惟有于背临之中悟得临帖之法,才可有意临之创。
我认为我们应悟临帖之法,走创新之路。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精彩8篇】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精彩8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篇一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
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例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①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
②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③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④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⑤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⑥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
纵观全段文字,⑤⑥两句是关键性语句,句⑤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⑥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不错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例2【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
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焦文林陆机在《文赋》中指出:“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他充分强调了警句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
写高考作文也应学习这种为文经验,为文章设立若干深化文意、彰显层次的筋骨句,使文章筋骨强壮、眉目清晰。
设立筋骨句,即对文章的中心论点从同一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论述。
例如,2020年高考天津考生写的《民族复兴背后的青年面孔》一文,立足于“青年面孔”的内涵,设立“青年之面孔,热血,坚强,以勇毅筑坚城;青年面孔,活泼,进取,以创新促发展;青年之面孔,平凡,稳健,以担当创未来”三个筋骨句,从三个侧面论述,思路清晰,见解深刻,对中心论点起到“众星拱月”的作用。
设立筋骨句要注意两点:一是选取一个角度,当中心论点确定之后,考生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二是防止筋骨句之间内容的交叉,筋骨句应该涉及不同的侧面论述,不可出现交叉、包容关系。
1.从“是什么”的角度,设立筋骨句。
即从中心论点的内涵(本质属性)的角度,设立筋骨句。
如以“读书乐”为标题作文,就要围绕“读书”之“乐”,设立筋骨句:读书之乐,在于“学而有思”;读书之乐,在于“每有会意”;读书之乐,在于“学以致用”。
围绕“乐”的具体内涵,分三层来论述,这三层之间从结构上看是并列关系,这便是一种典型的横向展开法。
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筋骨句论述要集中到一点上,筋骨句之间不要有交叉、包容、重复。
请看下面的筋骨句:讀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提高素养”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
2.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立筋骨句。
即从事件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意义(或危害)的角度,设计筋骨句,展开议论。
例如,2020年河南考生以“鲍叔所为真壮举,屈己荐才能包容”为题作文,依次设立三个筋骨句:鲍叔所为真壮举,知人善任能荐才;鲍叔所为真壮举,甘居人下能让贤;鲍叔所为真壮举,包容仁爱显温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适应”审题立意指导高考作文2014-03-16 1039高考模拟材料作文“适应”审题立意指导及作文例析【文题展示】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句这样的话,说人面对生活的选择是,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后者,告诉人们要去适应。
适应,就是使自己去符合客观的条件和需要。
对人、对事、对环境,都如此。
对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你是怎样看的?请围绕‚适应‛这样的处世态度和方法,联系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写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自拟题目;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分析】在对作文题目的认识上,不少学生存在误区,他们认为题目中最重要的是‚请以‘XX’为话题‛这句话,即只要知道了题目要求自己写什么就可以动笔写了,忽略了对题目中提示材料的认真分析。
这种认知误区很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对材料中的提示却视而不见;二是在确定中心观点时偏离了材料,即所谓跑题或离题。
因此,联系这个作文题,学生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认知,即此次作文题并不只是‚适应‛这简单的一个词,而是整个三段话。
第一段提示材料包含着出题人的出题意图,暗示着我们的写作方向和立论观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认真分析的。
在这道作文题中,提示材料前两句话说‚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后者,告诉人们要去适应。
‛这里暗含了一个提示,即适应的对象应该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东西。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适应‛我们应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接下来的两句话是对‚适应‛一词的内涵、外延进行界定。
但这种界定相对又是模糊的,它只指明‚适应‛是我们要使自己符合客观外在的人、事、环境,却并没有具体说明哪些人、事或环境是需要我们去适应的。
第五句话提到对‚适应‛这种‚人生态度‛,不同人有不同观点。
这句话里包含两个信息,一是在出题者看来,‚适应‛是种人生态度,所以它应该是种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哲理的高度;二是对待这种人生态度,大家的观点是不一致的,有肯定有否定。
而这种不一致正好与前两句话提示我们的对待‚适应‛问题得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面对不同的人、事或环境,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态度,有些可以适应,有些应该适应,有些不能去适应。
据此,我们可以明确,针对不同的对象,我们的立论可以有三种态度:一肯定,二否定,三辩证。
重要的是我们的论点与我们的论据应该是相应和的。
如果是肯定的态度,那么我们要适应的外在环境可以是匮乏的物质条件,可以是残缺的肢体,可以是一时的理想受挫,在这些不利条件下,我们不抱怨、不气馁,坦然面对,活出生命的精彩。
如果是否定,那么我们不能适应的外在环境可以是蝇营狗苟的风气,可以是追名逐利的人群,面对这些外部环境,我们坚持内心对洁清精神的追求,坚定内心对自由与高贵的信仰。
如果是辩证,则可以将前面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论述。
明确了自己的态度之后,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了之后会怎样‛四个角度出发,确定中心观点。
【样文示例】随生活而自适许雪珺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1)班几十亿年前,有一群生物曾主宰着地球。
然而,地球环境的骤变,让这群庞大的地球霸主,因不能适应而倒下了。
几十亿年后的今天,恐龙的灭绝仍如一把悬于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我们:接受生活中不可改变的,要随生活而自适。
随生活而自适,纵使身处涸澈,也能用一种适应的心态,让生活活色生香。
力克〃胡哲从出生伊始就注定是不幸的,但他乐观地面对生活所带来的不幸,用他的‚小鸡腿‛打拼出了一番天地。
斯蒂芬〃霍金全身上下可以自由活动的仅有那两根手指,他虽然不可以改变自己的顽疾,但凭适应之心,硬是用那个指头,叩开了宇宙黑洞的大门。
二十一岁,最狂妄的年龄上废了双腿的史铁生,不甘颓废,而是笔耕不辍,成为我们灵魂的手术师,‚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他如是说。
生活对于他们是不幸的,也是不可改变的,但因为随生活而自适的态度,他们迈向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适应生活,是我们面对困境不可少的心态。
倘若不能适应生活,被挫折所击倒,生活便黯然失色。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句中如此的温暖和美好,在海子心中破灭了。
理想的罗盘开始失灵,海子的船只陷入了迷航。
他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活,而是选择了卧轨自尽。
生活的不幸在他身上降临后,他固执于理想主义,不愿寻求改变。
不保有随生活而自适的心态,便会迷失自己甚而走向失败。
随生活而自适的同时,千万不可撇弃那只属自己的个性之诗,适应并非使人们变得千篇一律。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的个性,引得多少人俯首拜读,只为贴着他的温柔。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独特的标帜,便在于那超然物外的脱世消遥。
倘若适应让每个人对生活千篇一律,那么整个社会与群蚊何异?改变自己去适应,切忌改变自己身上那熠熠生光的个性。
随生活而自适,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生物界的法则有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面对生活,我们须用一种随生活而自适的态度,方可克服世间种种困难与障碍。
【推荐点评】文章开篇以恐龙灭绝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同时中心论点化用了材料中的句子,是对材料不动声色的照应。
然后文章从正反两面对‚适应‛的效果进行论述,告诫人们‚即使身处涸辙‛,也不能‚被挫折击倒‛,要学会‚随生活而自适‛,而后强调‚适应‛的过程中‚不能抛弃个性‛,从‚如何适应‛的角度进一步充实文章内容。
但从反面进行论述时,的观点似乎还有待商榷。
不能适应生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吗?海子卧轨自杀是因为他被挫折击倒呢?还是出于他对内心自我信仰的坚持,拒绝适应呢?但从文章整体而言,所举事例丰富而新颖,由自然而人文,既有探寻真理的科学家,也有笔耕不辍的文学家,既有个性鲜明的青年诗人,也有潇洒风流的行吟僧人,彰显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语言流畅清新,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也算是一篇较为出色的议论文。
(55分)(推荐教师:曾光)适应之法贵如金方慧敏广州市第二中高二(11)班有人说:‚面对人生的选择,要接受不能改变的。
‛这‚接受‛的潜台词即为适应。
胡杨,因为适应了最恶劣、最残酷的环境,才能以铁铮铮的风骨于茫茫荒漠中昂扬挺立,它‚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烂‛的生命历程彰显着强大的适应能力。
而对我们来说,变幻莫测的人生旅途中,更需要‚适应‛之法保驾护航。
当无数痛苦扑面而来,身处艰难困苦中时,适应这令人心痛的悲惨环境吧。
人生如橘,有甜也有酸,有大也有小。
当不幸降临,当厄运无法改变时,以最好的姿态去适应它吧。
霍金,一个轮椅上的伟人,向我们揭示了黑洞的奥秘。
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还有手指可以动,还有脑袋能思考,还有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他说得那么坦然,仿佛他的生活平静得像一湖清水,从未起波澜。
为什么他能从容地面对所处的环境呢?是适应,他已经适应了轮椅上的生活。
病魔的降临既然无可避免,为何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尽自己所能去适应呢?是的,‚适应‛之法就如同天边的一抹红霞,令身处悲痛深渊的人重新看到人生的美丽,再一次踏上追寻梦想之路。
当失败的结果相伴相随,身处一片迷雾中时,适应这短暂的悲伤时期吧。
成功与失败,往往无可预料,当失败的阴影如影随形时,不要用焦虑的怒火燃烧它,以最平静的心去适应它吧,相信成功总在失败之后到来。
张杰,一个超高人气的流行歌手,在失败的沼泽中挣扎了好长一段时间。
当他发现没有一点创作灵感,无法写出自己想要的音乐时,他沮丧了,他封闭了自己。
是身边的人劝导他去适应,他相信了,也尝试了,终于从沼泽中逃脱出来,再次站在镁光灯下。
是的,学会适应失败,在阴影中保有自我,令张杰摆脱自暴自弃,重新出发。
输了,败了,适应这些事情吧,它会令你活得更坦然更快乐些。
当流言蜚语袭来时,以最纯粹的心去适应,在‚适应‛这把大伞的保护下坚守自我。
奥巴马,一个黑人总统,他适应着充满污秽质疑声的环境,用勤恳的工作态度与智慧在政治领域中大展拳脚;刘谦,一个魔术师,他适应着充满批评谩骂声的环境,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技能征服观众的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一个平凡穷人,他适应着充满冷嘲热讽声的环境,用顽强的毅力和隐忍过着独特的充实生活。
生活于言论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学会去适应那由或真切或虚假的声音所充斥的环境,于其中做好真实的自己。
适应之法贵如金,当无以改变什么时,就淡然处之,适应它吧,于清清河流中悠然自乐,于茫茫蓝天中做一朵宁静的白云。
【推荐点评】本文开篇引材料点题,明确自己的态度:肯定适应。
然后中以三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所举例子中外结合,从科学界到娱乐圈到政坛,内容丰富。
同时文章处处紧扣论题,立意鲜明,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和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又使得文章行文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整篇文章结构完整,总──分──总的脉络清晰明了,但第二、三个分论点有交叉重叠之处,都表达了适应挫折的同时保有自我之意,显示出在逻辑思辨方面的欠缺之处。
(55分)(推荐教师:曾光)适者生存丁彦翔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9)班有句话说:‚人面对生活的选择是,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人的一生,起起落落,四处漂泊,身边的一切总是千变万化,或光明,或黑暗,或平等,或不公……但不变的是,懂得适应的人,生活会更加精彩,人生会更有意义。
‚生活是不公平的,你只能适应它。
‛懂得适应的人,往往更能取得成就,走向成功。
在我们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充满了我们不可预知的风雨、荆棘,我们不能改变它,但可以学会面对而不被击倒。
两年前,两位世界级网球选手——费德勒和纳达尔会师决赛,比赛被大雨中断,纳达尔因大雨而被打乱节奏,失去了大好局面,费德勒则从容应对,积极调整,实现了生涯的又一伟业。
同样面对不可改变的环境,纳达尔因不懂得适应错失良机,而积极适应客观条件的费德勒则跨越了障碍,取得了成功。
当今的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只有懂得适应,才能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走向成功,实现成就与梦想。
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懂得适应的人,更能寻得人生的欢乐。
世间难有两全完美之物,学会适应,学会接受它,无论身处何方,总能寻得欢愉。
苏东坡被贬黄州,条件艰苦、生活贫困,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他以明月清风、粗茶淡饭为乐,活出了一生中最逍遥的一面,成就了一段为人称道的佳话。
如果东坡不懂得适应恶劣条件,怎么会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闲适,又怎么会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自在?学会适应,更能接受逆境,接受生活的不如意,以旷达的心态享受生活的愉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