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8年全国1卷作文审题立意浅谈(原创)

2018年全国一卷作文题审题立意浅谈(原创)梁山现代高中张继全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过程1.审材料这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事实性的叙述材料,引导性的议论材料。
叙述性材料中出现了两个关键对象:一是世纪宝宝,世纪宝宝出生并长大成人;一是社会大事,社会大事展现了袓国的成长和发展。
这段文字集中体现了我们的生命个体和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之间的割舍不断的联系。
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很多个体组合在一起便会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虽然前进的道路困难重重。
反过来,国家的发展也为个人的快速、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一个全面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大舞台。
审议论性材料时要注意下面几个关键词:际遇、机缘,使命、挑战,追梦、圆梦。
看到这些关键词再结合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思考:包括世纪宝宝在内的个人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敢于接受挑战,顺应时代潮流,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而时代在快速发展,祖国在热情召唤,召唤有志青年,召唤充满自信、怀有梦想的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勇拼搏的所有人。
迎接挑战,追梦圆梦,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这是时代提供的机缘。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第二轮总复习)
作文,不可丢失的阵地!
什么叫新材料作文
1、给出简短而有深意的材料。 2、或者附加完整题目、不完整题目。 3、规定文体为议论文或记叙文。 4、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 5、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核心含意)作文。 6、包括文字材料和漫画材料两种。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常见的错误
①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材料的本质,而是被局部所迷 惑,没有理解材料所反映现象的前因后果,或者没有抓住 材料的关键词句,或者没有挖掘材料的象征意义,而是断 章取义,乃至揪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不放。 ②把握不住材料的侧重点,甚至完全脱离材料的限制,不 符合材料的含意,另起炉灶,泛泛而谈。 ③立意不够明朗清晰,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或者面 面俱到,或者在表述上前后不一。
寓言型材料--联系实际法
分析材料,可以说是蝴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美丽,因而 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害了自己。故事之后的分析有 两个要点提示:一是“更重要的是现在”,即现在是最美好 的;一是“欲望不加控制就会害人害己”。 本文的立意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会控制欲望 2、把握现在,珍惜现在的美丽 3、做事过犹不及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往往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 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现实 生活,挖掘材料内在的涵义。
审题立意建议
①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对于提供的材料,在文章中引用时,要将为己所用的部分恰到 好处地引入,甚至点到为止,像蜻蜓点水一样。既然要求根据 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立意的根据来确定主旨,不能置材 料与不顾,那种完全抛弃材料、只字不提、另写一套的做法要 绝对禁止! ②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在整体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确定主旨,由此及彼,写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不能对材料死缠烂打,大篇幅对 材料进行解释说明或发表感想。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为“天地之间,风云变幻”。
以下为对该作文题目的解析以及一篇优秀的考场佳作品赏析。
审题解析:题目中的“天地之间,风云变幻”表达了一种无形中的变动和不确定性,风云变幻是自然界的一个规律,也是一种人生的体验。
作为作文的题目,它希望考生能够通过这个词组,思考自己对世界、生活以及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在审题的过程中,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展开,可以从自然界中的风云变幻中获取灵感,也可以从人生的经历和感悟中去理解这个词组,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展开文章的写作。
考场佳作品读:风云变幻,时而勃发,时而飘散。
它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也许我们都曾经历过风云变幻。
那个才刚踏入校门的少年,对风云变幻的认知是模糊而迷茫的。
随着岁月的沉淀,我逐渐领会到风云变幻的真谛。
我记得在那个初春的午后,我见证了一场风云变幻。
天空中纯净无云,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但转瞬之间,暗云密布,雷声阵阵,仿佛要将整个世界笼罩。
当时的我忽然想到,生活也是如此,明朗的阳光下,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变化。
而对于风云变幻,我们只能接受,只能感悟。
那是一种不确定性,也是一种生机。
风云变幻,教会了我接受。
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在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而这些风雨,也成就了我们成为更加坚强和成熟的人。
无论是风云过后的澄净,还是狂风骤雨中的坚韧,那些都让我成长,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
在风云变幻的时刻,我懂得了换位思考。
在别人遭遇风雨的时候,我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为我深刻明白了那种心境。
生活中的风云变幻是公平的,谁也逃不脱。
风雨过后,阳光定会再次闪耀,只要我们诚信地对待,平等地对待。
在风云变幻的阵阵狂风中,我学会了坚韧。
面对困难与挫折,我懂得了深沉的忍耐,懂得了顽强的拼搏。
风雨之后,必将阳光普照。
而这些困难和挫折,也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2018全国 II 卷作文深度解析及相类似材料作文审题与写作

2018全国II 卷语文作文深度解析作者:启达教育语文学科负责人潘海燕2018新课标全国2卷错开了当下的社会热点和近几年热议的传统文化,回归到常规的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这类作文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命题人对材料在作文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使用的暗示与要求,来准确审题并找到最佳立意。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2018新课标全国2卷注重的是学生对于具体问题的充满思辨力的深度思考,突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考查。
谈到深度思考,我们不妨来谈一下议论文的写作。
写好议论文,就是要懂得说理,懂得如何分析和论证;说理是议论文的核心,而分析和论证又是说理的核心。
分析论证,方法很重要,归纳、演绎、比较、归谬等方法,自古就在使用,今天依然是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写好像2018新课标全国2卷中的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我们首先要细致阅读、全面分析材料,按照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为了打击宿构或抄袭,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往往会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让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进行深度说理论证。
为了清晰、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材料做下列分析:事实分析:理清材料中作为客观事实的各种要素及结构;价值分析:确定事物的性质、意义、功能及影响等;因果分析:也是最关键的分析,以确定事物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下笔之前,无论如何要从这三方面做出深入的分析,正如作文题目中所要求的那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通过事实分析、价值分析和因果分析之后,我们才能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一件事情或一个事物。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出相应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因果判断,这样的分析才能算是综合分析,即深度分析。
在做事实分析时,需要关注事物的要素、结构和真假;做价值分析时,需要关注判断的理由、结论与善恶;因果分析时,需要关注事物的原因、结果与是非。
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Ⅱ解析

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Ⅱ解析2018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此作文回归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在完整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材料立意。
2.材料叙述一反传统的人文关怀、感性认知,而选择军事题材理性思考,突出科学性和思辨性,要求写作更具思辨性。
3.材料中“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因此沃德的推理分析为正面立意,而材料中“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是常规思维,综合材料来看是反面立意。
4.材料中“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启发考生分析未返航的飞机坠落与弹孔位置的关联性,有较高的思维推理能力要求。
5.作文要求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综合”二字提醒考生必须全面分析解读理解材料,而不能只抓只言片语。
开放性1.材料中“英美军方”、“沃德”不同的判断处置,“幸存飞机”、“力排众议”、“数据被忽略”、“事实证明”,就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思维的丰富性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说。
2.要求中“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对文体不做硬性限制,只要文体特点分明即可,自拟题目也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
3.作为材料作文,没有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限制,考生思维可以更为灵活,有了较大的自由写作度。
解题在分析材料题目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题目的矛盾所在。
题目中的矛盾双方非常明确,即英美军方和沃德的观点冲突。
2018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共25张PPT)

作文的审题立意2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审题方法
(fāngfǎ)
4、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zuòyòng)。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 词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 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
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zōnghé)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0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五)诗歌类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一般以短诗为热点材料,诗歌材 料作文一般要先着眼于读懂诗歌,分析意象的 深层意义(如比喻(bǐyù)、象征的本体),依据标题 分析意象的主次,选准角度。其次再分析重 点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再次理清材 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整体阅读。
4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立意 举例 (lìyì)
• 重要的事角度 • 1、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 2、勇于实践,切勿好高骛远
• 更重要的事角度
• 生命不息,求索不止
• 两者的关系角度
• 埋头干活(ɡàn huó),也要抬头看天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Biblioteka (四)“多材料类”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 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 材料中人、事、物的共同点,以此作为中 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
得语文(yǔwén)者得天下
• 高考 倒计时 (ɡāo kǎo) 语文复习冲刺要 领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一、文题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根据以上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1、这堆树根,在木匠眼里,不是材;而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却是材。
是“材”还是“非材”,是由于木匠和根雕艺术家选材的标准不同,选材的角度不同。
由此可见,标准和角度决定了判断的对象是材还是非材。
这就可以引发我们联想到现实社会,各行各业对所需之“材”有不同的标准。
对人亦如此,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标准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不仅需要高山,也需要大川;不仅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小草。
社会不仅需要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也需要工人、农民、教师、医生。
教育也不能仅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多一条标准就多出一个人才。
2、可以再深入探究:同样的树根,为什么在不同的人眼里,得出“材”与“非材”截然相反的看法呢?又是因其不同的用途决定的。
可见,有用与无用又是判断材与非材的条件。
在你眼里有用就是材,在我眼里无用就是非材。
3、“材”与“非材”并且绝对的,二者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化。
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挖掘“非材”的潜能,变“非材”为“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
4、看似无用的“非材“,经过“雕琢”,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材”。
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等等.总之,这个话题,虽然以树根为例,但明显具有比喻的含义,可以由“物”及“人”,由物之“材”而谈及“人才”。
5、也可从材料中提炼出: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光;学会审美;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等。
三、本次习作问题分析本则材料的重点是关于“材”与“非材”的问题。
但不少同学并没有抓住这一点立意,而是打了擦边球,有的甚至偏离题意。
例如:1、学会调整自己、变通自己;放飞自我,实现价值。
审题立意

⑥展示一幅漫画,根据漫画立意作文——图画类
(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⑦以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为材料 • (2012课标卷)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 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 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 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 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 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 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 所以我感谢你!
2018级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走进高考
• •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也叫“新材料作文” 或“命意作文”) 三种。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看,材料作 文有加强的趋势。
考什么?
• 现代高考更加倾向于新材料作文 • 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 读材料或提示语,但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 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 套作或抄袭。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 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 选择能力。
2014年高考作文阅卷规则简介
• 1、内容、表达、特征各20分,除这三项外有个 扣分项。 • 2、起评分定为47分。 • 3、阅卷指导思想:吃透材料,把握标准,统一 尺度,保证质量。 • 4、核心要求:材料是出发点、归宿。立意是第 一位的,在文章中是否点材料、点题是重要的评 判依据。
故事引入 :
•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 •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文展示
文显其品动人心
▪
浙江一考生
▪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 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 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 ,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 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 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 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 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确定立意。
这则材料讲述了修船工漆船时 [概述中心事件] 顺手补好漏洞,救了船主的儿
子,赢得了船主诚挚的感谢的 故事。
[明确主要对象] 船主和修船工。
[主要对象的行为] 修船工:漆船、补漏洞
▪ 5、不计得失,专注做事
25
(二)寓言类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 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物。这类材料作文需要准确深入挖掘寓言 涵义,并根据材料中的提示语确定审题重点,然后 把寓言的内涵和生活的层面、社会的层面、时代的 层面、心灵的层面联系起来,确定写作重点。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 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 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 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 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 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 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 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 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 产生一种共鸣。
▪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 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 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 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 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 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 ,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 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 阅卷老师点评
▪ 作者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以“文显其品动人心”为 题,鲜明地表达了文品应该与人品相一致,这样文 章才能感动人心。
▪ 文章以袁中郎和郭沫若为例,分析、思考和探究“ 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的彼此关系,从正反两方面 来论证文如其人的重要性,作者具有相当的文化积 累和足够的阅读积累。文章首尾语言生动形象,比 喻运用恰当。作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具有 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在 思维品质上胜人一筹。
▪ 要求在上述三种观点中,选取一种展开论述。指向非常清晰,只要不是 “想多了”,作过度审题,一般是不会离题的。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人品与文品(艺品)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
,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 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 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 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 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此类材料往往通过把握所记叙的人、事 表现出的主旨来立意。
审题方法
1、由果溯因法
即分析列举的现象或事件结果推 究其产生的原因。
原因 ﹦中心论点
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其原因有:素
质不高、无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监管部门、
交通部门······
15
审题步骤 ▪ 仔细通读材料,明确(概括)主要
内容。 ▪ 抓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剖析这些信
▪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 因素所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 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 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文化革命的烈火蔓 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 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 人”的悲哀。也许在郭沫若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 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 术的美感便消失殆尽了。曾经吟诵出《女神》这样 唯美诗篇的诗人,竟湮没在一片革命的浪潮中,我 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3.联系变通:纵横联系、化大为小、变生为熟
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指在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形式的作文。
构 成:材料﹢要求
文字类:叙事类、议论类、寓言类
材料分类:
诗歌类、多材料类
图画类:漫画类
二、审题立意 “六法”
(一)叙事类( 主 旨﹦中心论点 )
这类材料包括新闻事件、热点、现象, 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 的。
▪②修补人生的小洞
22
牛刀小试
2013年新课标卷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 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 “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 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 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18
2、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
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这里的“多向”实际上指的就是材料中的
若干“主要对象”:“对象”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物”。
19
典型例题
(2012·新课标全国卷)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
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
▪
材料作文要点材料。(看自己的作文是否 点了材料?)
10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决定文章的成败。
▪ 准确理解材料,准确把握主旨,是材料作文审题 立意的关键。
▪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读写结合。 ▪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 “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 ” “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 ”“针对以上材料 ” ▪ 材料作文要联系实际寻找切入点。
▪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 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 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 现出来,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 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 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 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 自言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
17
▪ [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 孩子由挑不了担子到后来 挑好了担子
▪ [挑不了担子的原因]
▪ 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 [挑好了担子的原因]
▪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 [剖析实质] ▪ 一个关注我们内心世界与做事情本身的关系话题
▪ 不关注做事情本身,实现梦想本身;而是关注做 事情过程中的困难及做事过程中遇到的人情世故、 利害得失、面子问题、他人评价、自我期许、他 人期许等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近三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 2017年: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 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 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 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6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
审题方法
3、领会寓意法(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 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 “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 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 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 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27
典型例题
(2012·天津卷)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
船主:感谢
[行为的结果] 孩子们平安归来
▪
[立 意 参 考]
(1)从修船工角度立意
▪①乐为小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小细节折射大素质。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的力量
▪③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素养。担当责任与敬业精神 分内与分 外 责任与良知
▪从船主的角度 ▪①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从整件事的角度
▪①善行与善报
[思维导引] 本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采用拟人手法,赋 予了鱼以思想和情感,让鱼人格化,需要在把握寓言寓意的 基础上立意。
首先,要弄清童话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
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 者。
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 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 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 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 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 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23
分析材料
切 割 钻 石,有 风 险
众切割师:风险大 、不愿动手
老切割师:答应试试、方案周密、指导 (经验、技术、尝试的勇气)
年轻的徒弟:一下子成功 (动手操作的勇气、不计成败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