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与北大
蔡元培携教育救国大计走进北大之前,北大校长频频更换了Baidu Nhomakorabea几轮,都没能 正校风。朋友大都劝他不必就职,“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 自己的声名有碍”。
1898年维新变法被强行中止,悲愤交加的蔡元培出走翰林院,回乡办教育。 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请他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这期间蔡元培历经乱世, 屡经失败,却不曾丧失教育救国的信念。
彼时北大,再不是腐朽的官僚养成所,而是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北大允许校外生旁听课程,正式 生、旁听生和偷听生共处一堂。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时就常跑去听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讲马克思主义。 蔡元培1920年在北大招收女生,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有人问他:“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什么不先请 教育部核准?”蔡元培答:“教育部的大学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他比谁都清楚教育部的规定,那是 他在教育总长任内制定的。
第二次
艺术大会的失败使林风眠醒悟到必须首先使广大民众了解接受艺术,才能求的艺术的真正发展。1928年,蔡元培创 办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林风眠出任校长兼教授。林风眠又组织策划成立了“艺术运动社”,创办了 相关的杂志《亚波罗》和《雅典娜》。然而不久后,“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两种观点的争论显示出林风 眠的“平民艺术”与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的矛盾。“西湖一八艺社”的分裂是林风眠西化艺术运动又一次失败的标志。
林风眠和徐悲鸿都认为中国艺术必须改革,必须从西方借取一些东 西,来改变中国的艺术,改变人们对艺术的看法,改变中国人的民心。这 是他们那代人的伟大之处。但是他们给出的药方不同。徐悲鸿认为, 中国艺术之所以在那个时代式微,就是因为和生活、现实疏远,所以他 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他从西方引来现实主义的内涵充实中国艺术。徐 悲鸿的做法是很有远见的,认清了“美术潮流”,取得了很大的改良 中国画的作用,尤其到了1949年后,他和社会主张的革命现实主义一道, 形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流,一再受到当局政府高度重视。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 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 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时,筹建中央研究院,李四光、竺可桢、梁思成、陈寅恪、李济等群英集麾下。他架构起中国现 代科技体制,但又强调“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
蔡元培是在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他的“以美育代宗教说”闻名于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视觉与图 像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说:“社会正在变革的时期,蔡元培推动了美育极大的发展,他是做这个事情,效果最大的一个个 人。”在北大时,蔡元培就将艺术与美育纳入北大教育系统,开设美学和美术史,亲讲美学。
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药方不同,在特定时代有不同的人生命运, 不应去抱怨,而应在我们这个时代去重新认识它。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 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 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徐悲鸿、刘海粟和林风眠,无一例外均得助于蔡元培的提携。蔡 元培在法国就慧眼识中林风眠,资助其生活。1928年更是不拘一格任 命28岁的林风眠为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造就中国最年轻的一位大学 校长。民国著名女画家、蔡元培最疼爱的女儿蔡威廉也任教于国立艺 术院。教务长林文铮娶了蔡威廉后,蔡元培对女婿说:“你不要从政 做官,把一生精力投放在艺术事业中去,就在这里干一辈子,帮助林 风眠把学校办好,他一个人是很难办下去的。”
第三次
1937年,是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杭州国立艺术院向西南转移,并与北平艺专合并,身心俱疲的林风眠被解职离 开,从此渐渐退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主流。此后他回归画家本位,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独立意识的绘画,并转向印象主义、 野兽派、立体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在艺术审美观上淡化了中国画讲究的近三千年的中国传统国画的笔墨观念,试 图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观念来切入“现代中国画”,其结果是必然性的西化艺术运动的失败者,脱离了“国 画民族化”而无人喝彩。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与民国时期美术教育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 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 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 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林风眠与中国美术学院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 院(现更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自幼喜爱绘画。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历任国立北平 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 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1991年8月12日10时,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2 岁。
张竞生 (1888年-1970年6月18 日),1921至1926年,其任北京 大学哲学系教授,在大学课堂讲 授“逻辑学”和“美治”思想; 他在中国最早提出和确立风俗学; 最早翻译卢梭的《忏悔录》;最 早发表人体裸体研究论文;率先 提出计划生育。2014年张竞生的 著作《性史》再次出版。
“蔡元培推动了美育极大的发展,他是做这个事情,效果最大的一个个人。”
而林风眠也认为,要引进西方优秀的东西改变中国,但他不认为应 简单引进西方写实主义,而应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西方自由创作 的主张,这些在很多岁月中都受到误解,被视为洪水猛兽。1949年后, 因被视为新派画不合艺术审美,不受到重视, 他凄然被解职而无奈离 开学校。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讨论林风眠的时候尤其要关注林风眠这 一系列的主张,真正重新去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对我们的民族艺术振 兴有新的一种认识。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 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 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 义的代表人物。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 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 《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 的重要著作。
为请到陈独秀,蔡元培不仅到前门小旅馆“三顾茅庐”,坐在房门口等他起床, 甚至为陈独秀编假履历,称他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 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等。“这是很大的事,放今天,一般人也不敢做,大违常规, 但这招棋走得很对。马上就建校,然后陈独秀又介绍了胡适等人,文科的局面 马上就打开了。”陈洪捷说。
蔡元培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主持制定《大学令》、《中学令》,并奠定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 学研究院的中国现代教育体制。
蔡元培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员,深知学生恶习。为铲除科举制留下的劣根 性,蔡元培清楚首要改革的,是学生观念。上任后蔡元培就在北大就职演说中 提出:“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为 打破恶习,蔡元培先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先拿文科开刀。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 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 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 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 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 深的学术遗产。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 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 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 辑。在李鸿 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 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 学、 政治 学、政治经济 学、哲 学和自然科 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 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 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
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
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 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 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 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 新艺术运动,积极担负起以美育代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 改造与进步的重任。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 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 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
西化艺术运动
第一次
1927年5月11日,由林风眠发起并组织的“北京艺术大会”在北京国立艺专正式开幕,这是中国有史 以来规模最大、 品种最全的一次的艺术大展。然而民众缺乏热情使得大会最终西化艺术流产。
作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 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 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 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 境界:
在绍兴遇阻力,蔡元培到上海任南洋公学总教习。此时他不再是满清翰林,而是激进的革命者,兴办爱国学社、爱国女学, 断发习兵操,亲自试制炸药,发起拒法、拒俄运动,参与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蔡元培是光复会会长,也是同盟会上海掌门人。 武装反清和发展教育耗费了他全部精力。章大国讲了个故事:绍兴老家里儿子阿根病重,但上海学校若筹不到款就要倒闭,蔡 元培还是走上去青岛的筹款路,他儿子则因病重去世。
“北京大学在维新变法中成立,却是在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时才真正诞生。”
蔡元培大刀阔斧改革,但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 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 择的余地。”拖着长辫的辜鸿铭不买胡适的账,坚持旧文学的黄侃在课堂上大骂倡导新文学的师弟钱玄同有辱 师门,但校长蔡元培绝无门户之见。于是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名师阵容。既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领 袖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也有主张恢复帝制的辜鸿铭、刘师培;而提倡“情人制”、“外婚制”的“性博 士”张竞生,也没被封建卫道士的唾沫淹死。陈独秀称赞:“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 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也说:“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 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
蔡元培引进新派知识分子,守旧派到校董徐树兰处告状。徐树兰让蔡元培抄录皇帝要求遵守旧礼教等上谕,挂于办公室。 “蔡元培说我来这里办教育,如果还是你这一套我来干什么,我还待在翰林院好了。”蔡元培纪念馆馆长章大国称这是蔡元培 人生中第一次为了坚持原则辞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