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小草: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面世
唐怀素大草、小草【千字文】深度考证

唐怀素大草、小草【千字文】深度考证怀素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然而他的传世作品尤其是他的【大草千字文】却是千百年来人们褒贬不一的话题,优焉劣焉,真焉伪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自宋以降多有评者。
褒者如清代吴荣光在跋文中云;“既以真迹入石,又刻手精妙,能尽笔法,毡蜡得宜,古纸满香,真宋拓之最精者。
”又如吴云跋云;“……墨光耀目,精彩逼人。
观其往收垂缩,若断还连,运神明于操纵之中,寓规矩于旋转之内,良由诣精纯熟斯能一气贯注,有从心不逾之妙,洵为素师剧迹也。
”现代学者水赉佑先生在【怀素的书法艺术】一文中写道;“此帖墨光耀目,精彩逼人,圆熟姿媚,天真俱备,运笔圆浑洒脱,通篇一气贯注,提按粗细多变化,有劲疾之势,虽奇纵跌宕,而不失规矩,信为佳作。
”书论家姜寿田先生则认为;“无论从书法的思想内涵还是书法的美学意蕴来讲,【大草千字文】较之【自叙帖】,无疑是后出转精的杰作,不但毫不逊色,且有超邁之概。
特别是唐中期禅宗及佛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对怀素狂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顿悟,内省,无佛无祖,禅我合一的禅宗精神,使怀素找到了以书法特别是狂草印证禅理的见性成佛之道。
【大草千字文】所显示出的禅味与老境,就证明了这一点。
”贬者如明代孙鑛云:“陕刻今盛行世……素师虽有铁腕力,然不脱缁流气,笔法太近今。
”清代学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历下笔谭】中记叙;“醉僧所传大,小【千文】,亦是伪物。
”清晚期大学者杨守敬又云;“关中所刻大字【千文】,则恶道俗劣,真米元章所谓酒肆书矣。
”统而观之,自古学者对怀素【大草千字文】身世真伪和艺术高下褒贬不一。
褒者自无需赘言,凡持伪者说的观点不外是;失之“清逸之趣”,“诡形怪状”,“缁流气”,“少酝籍”,“恶道俗劣”,“酒肆书”,“夐异”等等。
这些评论,即以世俗的眼光,评判一件雄强超邁风格逥异的旷世作品,仅见“夐异”不见“通会”,皆以主观臆想和好恶作评判依据,缺乏科学性,难免失之公允。
天下第一真草《千字文》精品,出自隋朝智永和尚,书法爱好者收藏

天下第一真草《千字文》精品,出自隋朝智永和尚,书法爱好者收藏智永,山阴永欣寺僧,名法极,人称“永禅师”,陈、隋间著名书家,东晋王羲之七世孙。
他初从萧子云学书,后继承祖法,精勤书艺,相传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
其传世“真草千字文”有墨迹本与刻本两种,墨迹本现已流入日本国,系纸本、册装,每面四行,行十字。
长期以来,这件墨迹倍受推崇,有人评说:“真则圆劲古雅,草则丰美匀适。
”还有人评说“笔势飘动隽逸,结字雄放瑰奇。
”也有人以为此书“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智永的楷书给人印象是整体精神面貌雅逸清爽、疏散悠然,而笔法则精到流便。
他脱胎于“二王”,虽没有“二王”的高古,但用笔提按顺畅,使转自然,结体粗细疏密相间,是初学者从楷书过渡到行书的较佳范本。
那么,应该如何学习智永的《楷书千字文》呢?首先要对其用笔有全面认识。
从宏观角度把控书风源流是系统学习书法必备素养,智永作为“二王”一脉,他在用笔上传承了“二王”一拓直下在南朝时期的主流风格,这点主要体现在他在起笔处的凌空而下,不事雕琢上。
何绍基曾说:“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不足以喻之,二王楷书,俱带八分体势,此视之觉渐远。
”这是智永楷书明显区别王羲之《乐毅论》《孝女曹娥碑》的典型特点。
以此同时它又区别于唐代楷书的法度规整的一面,抒情性更强烈一些。
与欧、颜、柳楷书相比较,点画起收笔无明显的顿挫,用笔干净利落,尤其是侧锋与切笔的运用。
侧锋与切笔也是写好智永楷书的关键,这是由于智永楷书中行书笔意的表现所造成的,它的转折、钩画大量用侧锋,而起笔多用切笔,特别是长横,加快了它的书写速度,把雅逸悠然之趣通过点画的连带关系自然收放之间展现出来,这与魏晋楷书的静穆雅致又有着明显的差别。
虽然智永的楷书明显区别于唐楷,但对唐楷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可以从唐代褚遂良《阴符经》,冯承素《冯英忠墓志铭》中体察出智永的影子。
02其次要抓住智永楷书的结构特点。
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窥探怀素“二王”笔法

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窥探怀素“二王”笔法展开全文怀素(737~799),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
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钱起的外甥。
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锐意草书,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
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传世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圣母帖》和《论书帖》诸帖。
怀素所处的年代是盛唐时期,这个时期还存在着大量的“二王”法书墨迹,唐代距离魏晋时期较近,因此怀素所学到的“魏晋”笔法,往往从其作品中反映出来。
学者黄锦祥发现的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充分表现出精妙的“魏晋”笔法。
其无论是风格气息还是草书技法,都在整个书法史上属“上乘一流”或者“超一流”的水平,是《自叙帖》之后最盛名的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这件“纸本”材质的《小草千字文》是怀素晚年唯一传世的小草作品。
什么是小草书法?小草是草书书体的一种分支,从章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常和大草(也称狂草)相对。
唐代有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存世,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草名作,古有“一字值千金”之美誉,故又称为《千金帖》。
此帖渊穆典雅,意态万千,每一个字都可以作为小草书法的范本。
小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
代表作有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等。
历史上,能够被认可载入史册的书作不多,但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却是公认的一副。
根据相关记载,这件名作在唐宋年间已流散海外,曾被日本书家秘藏千年之久(作品封套上署有“怀素传本墨迹”),至清中期间被热爱怀素之人带回中原,近年流入书肆被学者黄锦祥发现购回研究,受到学界和书法界的广泛关注。
但由于怀素“纸本”小草被长期秘藏于海外的原故,导致宋元及明代年初不曾出现过这件“纸本”真迹的踪影。
怀素《小草千字文》高清完整版

怀素《小草千字文》高清完整版
▲怀素《小草千字文》绢本墨迹
28.6×278.6厘米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公元799年,年过花甲的怀素在故里零陵写就这件小草千字文。
此作为绢本,共八十四行,一千零四十五字,末署“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故称其为小字贞元本。
在其传世墨迹中,此作极为珍贵,并有一字一金之誉,故又名《千金帖》。
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
怀素在63岁时写的《小草千字文》又名《千金帖》,应是绝笔。
这件小草作品,署款“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年六十三岁”。
书风因岁月的
变化和阅历的增加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从早年的清健秀丽,到中年的劲挺秀拔,再到晚年的苍劲古雅,再到最后的静穆安详。
他正是这一年辞世的,也是见到他注明年龄的唯一墨迹,其后未再见他作品名世。
此书平淡闲雅,笔墨意趣老辣稚拙,为其晚年代表作。
此帖明代为文征明所藏,清末为六舟僧达受所藏,又归徐少圃收藏。
帖前有文嘉、宋翠、毕秋帆、六舟等题签,帖后有文征明、文嘉、王文治、何
绍基、阮元等来多名家题跋。
这卷墨迹,规格为纵二十八点六厘米,横二百七十八点六厘米,为台湾林氏兰千山馆收藏,现寄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长卷高清欣赏。
怀素草书《千字文》(罕见高清版本)

怀素草书《千字文》(罕见高清版本)怀素《草书千字文》,又称《小草千字文》、《小字贞元本》,因有一字一金之誉故又名《千金帖》。
绢本墨迹,28.6×278.6厘米,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公元799年,年过花甲的怀素在故里零陵写就这件小草千字文,共84行,共1045字。
【释文】勅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
沙门怀素字藏真书。
【释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释文】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崐【释文】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释文】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释文】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树,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释文】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释文】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释文】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释文】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释文】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释文】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释文】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释文】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释文】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释文】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怀素《小草千字文》高清附释文

怀素《小草千字文》高清附释文怀素写的《小草千字文》,世称《千金帖》,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
2017年被著名学者黄锦祥发现《小草千字文/纸本》以来,已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知觉斋主人黄锦祥发现的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经帖装纸本(旧裱),每页纵26.8厘米,横13.5厘米;现存9页共42行(为周兴嗣原文前段),计530字,内有藏印数枚。
帖外封套被前人题签为“怀素传本墨迹《草书千字文》”十一字,虽有散佚但极其珍贵。
《小草千字文》怀素▼【1】勅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
沙门怀素字藏真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2】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崐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3】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4】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树,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5】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6】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7】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8】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9】节蒙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芒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10】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怀素“天下第一小草”和“天下第一草书”,卓绝古今!

怀素“天下第一小草”和“天下第一草书”,卓绝古今!草书,是书法体裁中独特的一种书体。
最早从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
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为大草和小草,于唐代趋向成熟。
从汉代起流行至今,已跨越了近二千年的光辉历程。
大草又称为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
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优美动人。
相传创自汉张芝,至唐张旭、怀素始有流传。
清代冯班《钝吟书要》:“虽狂如旭素,咸臻神妙。
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日工夫细也。
”高士奇在《藏真自序帖》跋曰:“唐怀素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
其自叙一卷,尤为生平狂草。
”著名的大草书法有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
而小草的经典之作则是学者黄锦祥发现的怀素纸本《小草千字文》,又名《千金帖》,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犹得书林器重。
《自叙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古称“天下第一草书”。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计698字。
书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该帖首六行早损,据说为宋代“苏舜钦”补书而成,但这种说法有误。
经前后严格考证,《自叙帖》首六行文字也是怀素所书,并非苏舜钦补写而成(日后再作详解)。
怀素《自叙帖》和《千金帖》一样不受章草旧法的束缚,不拘成法,以险取胜。
通篇一气呵成,洋洋洒洒,真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
在形体上变化万千,大小穿插,以圆破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已达到“神韵独超,空前绝后”的境界。
自古以来,怀素《自叙帖》真相一直扑朔迷离,真赝难断。
原因是《自叙帖》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帖》、《流日残卷本》和《契兰堂本》三件。
围绕这三个版本,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其真伪问题令学界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认为“《自叙帖》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随之对怀素本人及其书法成就也发出质疑。
”而这些揣测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始终未能找到有力的实物去剖析真伪,始终停留在猜想的角度。
可幸的是,在2017年3 月,学者黄锦祥首次发现了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打破了对《自叙帖》以往多方猜测的局面。
怀素草书《小草千字文》真迹现世,伪本错传千年!附详细对比分析

怀素草书《小草千字文》真迹现世,伪本错传千年!附详细对比分析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然而他的传世作品《草书千字文》(即小草千字文)在千百年来却是争论不休,特别是清代学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历下笔谭》中记叙:“醉僧所传大、小千文,亦是伪物。
”最大的原因是怀素的绢本《小草千字文》与《大草千字文》在笔性上完全不同,成为了艺术界的一大谜团。
随着颜真卿近期的书法大展,国内外的书法热潮不断,人们除了关注鲁国公颜真卿之外,也极为关注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和禇遂良等人的作品。
这些传统而珍贵的国宝,早已经吸引着世人的眼球,特别是“草圣”怀素。
这次展出的《自叙帖》无疑是怀素的代表作品之一,而另一件“绢本”的小草书法却一直存疑,是一件后仿的伪作。
为了探个究竟,取来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与“绢本小草”展开比较,更有助于学习和剖析两者的关系,对研究和发扬草书文化有着深远意义!自从著名学者黄锦祥在2017年3月18日发现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以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此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墨迹,经帖装。
每页纵26.8厘米,横13.5厘米;计9页共42行(为周兴嗣原文前段),现存530字,帖中藏印数枚,是非常珍贵的唐代小草法帖真本。
现为著名学者黄锦祥所藏。
历为书林所重,被称为“天下第一小草”名帖,古有“一字值千金”之美誉,故又名为《千金帖》。
诗仙李白深爱其才,亲作《草书歌行》赞美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称赞其草书天下第一。
台湾藏本《小草千字文》学者黄锦祥在2017年发现的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实属罕见难得!他的发现,对于书法界特别是对草书的研究,发展,传承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纸本”脱胎于二张,完美于怀素。
毓灵飞动,一泻千里,犹如万马奔腾,疾如天边迅雷。
什么是高古?这就是高古的最高境界艺术。
我要终身爱不释手,草书第一人,一点不为过,太喜欢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了,出神入化、妙不可言!真迹就是真迹,有些东西的精髓是模仿不来的啊!运笔质朴无华,草法缘自晋唐,信为真迹!何止一字千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第一小草: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面世
《千金帖》,在这里顾名思义是指价比千金的书法名帖,也喻指该帖在书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显赫地位,意谓贵重、稀有。
据史料记载,《千金帖》有两个:其一是初唐僧人怀仁672年集摹王羲之行书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其二是中唐高僧怀素后来书写的《小草千字文》(千金帖)法帖。
因两者年代久远,前者只剩下碑刻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后者怀素纸本真迹则在今年3月中旬首次被学者黄锦祥发现。
毕竟已跨越了一千多年,如今能够发现唐人墨迹的机率已是万中无一,更何况是鼎鼎大名的怀素呢。
据悉,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变迁,怀素的真迹在宋代已是凤毛麟角,即使怀素在世时受到邬彤、颜真卿等诸多名人的美好赞誉,我们只能从他们流传下来的诗篇中去感受怀素的人格魅力,去洞悉怀素的传奇人生。
虽然谁也无法估计怀素一生曾写过多少书法作品,但至今已散佚得所剩无几,而素有“天下第一小草”之称的《千金帖》被重新发现已是一大奇迹。
可贵吗?“诗仙”李白就曾在《草书歌行》中称赞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即是说他的草书是天下第一的。
而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则赞其“草书古势多矣”,试问此等荣誉谁人可比!
懂得书法的人都知道,能够与张旭齐名的书法家只有一位,他就是怀素。
怀素是唐代人,相传为玄奘(唐三藏)法师弟子。
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
生于725年,自幼聪明好学,出家为僧。
他性情疏放,颂经之余锐意草书,所书之作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
他的草书称为“狂草”,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
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钱起、陆羽、颜真卿、徐浩、戴叔伦、卢象等鸿儒有交游,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史称“草圣”。
他的草书有《自叙帖》、《千金帖》(即:小草千字文)、《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藏真帖》等等。
眼前的纸本《千金帖》真迹富有动感,笔画灵动自然,骨力强健,是古代最标准的小草范本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
从时代风格上看,唐代以后的草书,大都师法张旭和怀素。
如宋徽宗赵佶和黄庭坚常效法怀素,就是南宋的大诗人陆游也是怀素的忠实粉丝,学者黄锦祥也被其严谨治学的精神所折服。
知觉斋主人黄锦祥所藏的怀素《草书千字文》之所以贵,不单是因其技法高超,更重要的是怀素这幅名满天下的小草作品,也是他唯一传世的小草孤品。
怀素在“挥毫泼墨”中不违笔意,技艺已到了“纵心奔放”的自由境界,所谓『意先笔后,翰逸神飞』的艺术效果。
如果把“纸本”和“绢本”作详细比较,可以清楚看出藏于台北的绢本《小草千字文》只是临摹之作,而黄锦祥发现的纸本《草书千字文》才是怀素的传世真迹。
此帖本行笔飞动,瘦劲挺拔,一气呵成,几无败笔可寻。
而大家熟知的台湾绢本《小草千文》则是不一样,因其是后仿的原故,在临摹时已出现了多次修描添笔等错漏现象,写出来的字与章法极不自然。
不管临摹者技巧如何精到和相似,一经深入观察,已流露出拘谨、板滞的运笔痕迹。
一般人认为,“怀素写不好绢本《小草千文》的原因,是因其晚年身体患有疾病,故由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
”这样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只是他们在真迹未有出现之前跟文徵明父子一样草率荒诞,把赝品的‘绢本千字文’当成真本了,也因此被误传了几百年,这值得深思!真正的名家手迹基本上是每个字都会写得好,并非像台湾的绢本《千字文》这样写得丑陋拙俗,把基本的笔画也连不上。
其实晚年的怀素身体状况是良好的,要不然怎能写出了眼前这份精彩绝伦的旷世之作呢?怀素的草书可谓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自我境界,已非常人可以企及。
他把小草娴熟地写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在“魏晋法度”的基础上将唐代草书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怀素是中国草书的一代宗师。
深信此帖一经展出,势必与近日公展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一样引起全国轰动。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份怀素《小草千字文》其实早就驰名中外,即使刚刚拍卖的达·芬奇画作《救世主》也难以比较其珍稀的艺术价值。
我们再回头看看,2013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的苏轼《功甫帖》才9字,每字的售价已高达五百多万元,更何况怀素是比苏轼更远古、更闻名的艺术大师呢。
从常规来说,唐代名迹更贵重于宋元手迹,这件顶级藏品,在收藏界中十分罕见。
当提到如何去欣赏它时,潜心于学术研究的黄锦祥则坦言:“如果要饱览怀素这篇千古名迹,最好戴上高清眼镜或选用放大镜来观看效果更佳,虽然他写的这篇小草很精美,但帖里的字确实有点小,是名符其实的‘小’草!(字如指甲般小)但是,我去年收藏的“医圣”万密斋亲笔医书字迹就更小了。
”他同时强调,大家在欣赏这篇名帖的时候,要特别留意一下怀素那“内弯外折”的运转笔法,如帖中的“驹”、“竭”、“约”字等等,这些都表现出素师铁画银钩的非凡功力,像一把弯不断的钢刀。
而这些使转如环、一挥而就的笔法正是怀素的强势之处,又与其《自叙帖》的笔性较为接近。
怀素纸本《千金帖》(小草千字文)为唐代经帖装,含封套和内页两部分。
每页纵26.8厘米,横13.5厘米;分为9页共42行(为原文前段),计530字,盖有藏印数枚,是非常珍贵的法帖祖本。
有多位书界同仁建议尽快把这份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刊印出来惠及大众,这也是黄锦祥的初衷。
他觉得文化要学传统的,不管诗文也好书画也好,古人留存下来的法帖真本都是稀世瑰宝,先贤所聚积的技法经验正是他们综合下来的智慧结晶,应该要一代一代承传下去,才能继往开来炳耀千秋!
特别在书法基础方面,好的范本尤为世重!一般而论,怀素的草书大多以奔放纵逸为基调,而纸本《千金帖》则用笔沉着、出规入矩,笔锋多变而又结构紧密。
比常见的《论书帖》更为精妙,此水平之高前所未见,已充分表现出怀素“天下第一小草”在书法长河中的主流地位!(注:以下是按原帖真迹每页放大显示(共9页),每一个字都写得张驰有度、劲健自然,读者可以从中领悟怀素自然奔放、灵动飘逸的小草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