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 第八章 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

合集下载

社会群体与旅游消费行为

社会群体与旅游消费行为

LOGO
家庭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认识人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遍世界,另一种 就是研究你身边的家庭. -------拉祖
1、家庭结构
2、家庭生命 周期阶段
家庭购买 与决策过程
营销策略
3、家庭 决策过程
1.1、家庭的概念 家庭(family)的涵义
家庭是指由有婚 姻关系、血缘关系或 收养关系的人结成的 有共同生活活动的基 本社会单位。
1.2家庭的特点
家庭的形成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 纽带的;而群体的形成一般是以工作或任 务为纽带的。 家庭成员家庭成员间有更经常性的互动; 而群体成员间的互动程度随任务而变化。 家庭的关系具有更深刻的情感联系;而群 体成员之间的联系则具有较多的理性色彩。
材料1:6岁艾滋孤儿独自生活
广西柳州市马鹿山脚的牛车坪村
在舞台上,演员在扮演喜剧作者所设想的角色 ,同时会把自己的某些东西注入他所扮演的角 色。如果他偏离剧中角色太远,他的表演就失 败了。 现实生活亦如此。 消费者对自身角色和服务人员角色行为的预期 与感觉中实际行为的一致程度,决定了他们对 消费体验的满意程度。 角色理论的研究,通过理解消费者期望——解 释行为。
第一节 群体与旅游消费行为
1、社会群体(概述\类型\与旅游消费者密切相 关的社会群体)
2、参照群体(含义\参照群体对旅游者行为的 影响\参照群体在营销中的运用)
1.1群体?
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 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群体的特征: 1\以一定的纽带联系起来.(血缘\地缘\业缘); 2\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自己的角色与地位; 3\有共同的目标(互相依赖互相配合)\意识和一 致行动的能力; 4\有持续的互动关系(保持比较持久的互动感情 关系,不过偶然聚合体也可以转化为群体) 5\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心里现象和行为表现。

2、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里和行为规律。

3、旅游者心里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心理适应。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为了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1、观察法2、访谈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开放和封闭问卷)4、测验法第二节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里依据。

3、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里依据。

4、有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旅游消费活动的认识过程事旅游消费者获得“游戏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人脑对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

(3)记忆――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5)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6)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2、情感过程和3、意志过程(大体看一下)二、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的构成)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是指旅游消费者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倾向。

旅游心理学课件:第八章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训练

旅游心理学课件:第八章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训练
返回
【实例8—2】 “做导游,你心理上准备好了吗?”
在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培训的教室里,几百个位置座无虚席,培训老师王教 授笑着说:“这么多的同学都要当导游啊!是不是因为导游可以游山玩水不花 钱,白吃白喝还挣钱啊!”全场都哄堂大笑,几乎同时,异口同声地说:“是 ”。这个回答让王教授非常感慨。“在座的各位年轻人一看就是愿意赶时髦, 很羡慕导游工作,觉得这是件美差,可你们有没有人知道,导游也要付出许多 辛苦的。”同学们都无语了。
其实,导游这一行,真的是个挺累人的行当。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 。有这么句顺口溜是描写导游生活的,“导游苦,冬生冻疮夏中暑;导游累, 最早起床最晚睡;导游愁,无休无止交人头;导游气,无人喝彩干着急。”王 教授话语一落,教室里没有了笑声,大家前后交流起来。此时,一位同学举手 示意王教授。王教授请她站起来发言。这位女同学说:“王老师,我们非常感 谢您告诉我们导游这一行业的真实现状,事实也许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 美,可是我们还是想让您引领我们走近它,通过亲身感受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女同学的发言过后,掌声又一次响起。王教授被年轻人的热情所打动。他郑 重地翻开了第一页,讲述第一节——什么是“旅游”。
客房服务人员
缄默、负责、自律严谨
餐厅服务人员
热情外向、机智灵活、自信、
材料保管人员
严谨、负责、现实、自律、合乎成规、心平气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返回
8.2.1从业人员的性格
3.塑造良好性格特征的途径
(1)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保持乐观 的心境。
(2)努力学习别人的的长处,诚心接受他人的帮助。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工作检验自我修养的结果。
返回
8.2.2从业人员的情感
1.个人情感与情绪

第八章 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旅游心理学 第二版》PPT课件)

第八章  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旅游心理学 第二版》PPT课件)

表8-4 礼仪种类
(四)时尚 时尚(fashion)可被视为一组代码
或语言,帮助我们揭示意义。 1.文化范畴
2.行为科学透视时尚 (1)时尚的心理学模式 (2)时尚的经济学模式 (3)时尚的社会学模式
3.接受时尚的周期
图8-8 时髦、时尚和经典的接受周期的比较
二、亚文化
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受其在社会中所 属群体的身份的影响,这些群体被称作 亚文化群体(subcultures)。
2.向往群体 (1)期望性向往群体(anticipatory aspiration groups) ——指的是个人期望在将来某个时 候能够加入其中的那些群体。
(2)象征性向往群体(symbolic aspiration groups)
——是指那些个人虽然羡慕却不 太可能加入其中的群体,而不论他是否 接受这个群体的信仰和态度。
(一)民族和种族亚文化群体 (二)宗教亚文化群体 (三)年龄亚文化群体
三、文化、亚文化与旅游行为
(二)家庭旅游决策类型 1.丈夫起主导作用的决策 2.妻子起主导作用的决策 3.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4.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表8-3 家庭旅游决策方式
(三)儿童对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阶层与旅游行为
一、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social class)这个词被 广泛地用来描述社会中的所有等级的人。
(一)文化的特征
1.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 2.文化满足需要 3.文化是习得的 4.文化是共有的 5.文化是动态的
(二)信仰和惯例
1.核心价值观 2.价值系统 3.规范
(三)礼仪 礼仪(ritual)是一系列复杂的
象征性的行为,按固定程序出现,并 趋向于定期地重复。

旅游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旅游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一、需要的单一性和复杂性
(三)需要的单一性和复杂性的平衡
知识点: 需要的单一性和复杂性是相互对立的一组矛盾, 但两者存在很大的互补性。 旅游活动实际上是起着“平衡剂”的作用。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心理研究与分析
二、人对高质量生活的需要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亲切感、自豪感和新 鲜感是人生幸福的三大要素。 1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心理研究与分析
测一测
此图中,你能看到多少个人头?
0-4个:弱智;5-8个:一般人;9-11个:特别感性; 11-13个:精神分裂。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心理研究与分析
测一测
测试一下,你是纯正的男人(或女人)吗?凡 是第一眼看下图是鸭子的,就是男人特质多一 点,凡是第一眼看到是兔子的,就是女人特质 多一点。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心理研究与分析
亲切感
亲切感的最重要来源就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 这里的“爱”,是广义上的爱,指人与人之间的关 心爱护,真诚相待,相互理解,宽容和尊重,等等。
《旅游心理学》
旅 游 心 理 学
第1章 旅游心理学的探析与研究
第8章
饭店行业服务心理
第9章 旅行社行业服务心理 第10章 旅游交通运输行业 服务心理 第11章 旅游商品销售行业 服务心理
第12章 旅游投诉心理和危机 第2章 旅游者的心理研究与分析 处理对策 第3章 旅游者的行为意识 第13章 旅游企业服务的人 第4章 旅游者的情绪 际交往心理 第5章 旅游者的态度 第14章 旅游企业中的人力资 第6章 旅游者的人格 源管理 第7章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 第15章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组 的心理需求 织心理

旅游心理学课件

旅游心理学课件
3 旅游活动安排要准时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人们对距离的知觉对旅游者的决策和行为既能 产生消极的阻止作用,又能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阻止 作用
激励 作用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飞机的知觉
社会因素与旅游行为
旅游售后服务心理
旅游企业员工的个 体心理 旅游企业员工群体 心理
旅游企业管理中的 领导心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心理学 第二节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旅游心理学的实用价值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旅游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旅游服务心理和行为 三、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和行为
旅游者对飞机的知觉印象主要与三个因素有 关:时间、安全性和舒适性。
时间
安全性
舒适性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火车的知觉
旅游者对火车的知觉印象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 响:速度、时间、舒适度。
时间
速度
舒适度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四、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
通常,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主要受下 列三个因素的影响:旅游景观、旅游设施和旅游 服务。
旅游景观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基本观点:

人是有需要和欲望的,他们随时有待于 满足。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产生动

力。
的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不同的层次,

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

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上升为支配人行为
的动力。






五种层次需要的心理发展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秘、惊险、刺激等所有的时尚元素。

活动一开始,数十位陌生的青年男女将
会安排登上一辆班车,而面对面相坐的

肯定是两对异性,漫长、枯燥的旅程使

热情的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下车后, 刚刚建立的友情使4个年轻人组成一个"

战斗团队",将参加到与其他十几个团

队在大森林中争夺神秘宝藏的行列......

一路上,既有山花、瀑布、激流与群山 等美景,同时还有标有宝物的神秘符号、

往等旅游动机
二、旅游者的动机概述
旅 (一)概念

是指激发与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其活 动朝向某个目的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旅 需要是动机的前提 游 需要在得到激发之后产生动机 者 动机的产生需要外界的刺激 的 态 度
旅 (二)旅游动机的功能 游 激励功能 者 指向功能 的 强化功能 态 持续功能 度
旅游心理学
项目四
旅游者的 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任务一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案例引导
“十一”假期之际,有甲、乙、丙、丁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应和刻板印象。
第三章
旅游者的学习
在旅游活动中,作为消费者的旅 游者要学习些什么才能解决具体的旅 游问题、满足旅游的需要呢?
第一节 学习概述
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是一种经由 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 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个体经验 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
一、 旅游学习的概念
什么是学习呢?学习是一种十分 复杂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认为,学 习是一种经由练习或凭借经验而产生 行为的较为持久的变化,是个体经验 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旅游环境
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人与人之 间和人与环境之间必然要发生各种各 样的联系且相互影响。
三、旅游消费决策
旅游者在作出外出旅游的决定时,必 须作出像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去 多久,
选择怎样的线路,乘坐何种交通工具, 住在哪里,在哪里进餐,和谁同行, 花费多少,准备些什么,什么时候回 等旅游决策。
有非穿它不可的直觉吗?
20、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记分方法:回答“是”加1分,回答 “否”不给分。
说明:如果你的分数是10~20,你是 个有敏锐直觉的人。如果你的分数是 1~9,虽然有时你的直觉很强,不过 往往不晓得如何有效运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知觉? 2、影响旅游者的知觉因素有哪些? 3、简述距离知觉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4、举例说明什么是第一印象、晕轮效
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交通条件知觉的因素 有下面几点。
(一)安全 (二)速度 (三)舒适程度 (四)服务水平
四、对旅游娱乐服务的知觉
娱乐是旅游行为的六要素之一, 并且贯穿旅游行为的始终,是旅游的 基本目的之一。
娱乐与消遣的功能和作用有直接 的联系,就是为了人们的休息、松弛、 开心和个人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旅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影响个体行为的群体效应
(一)购物模式
(二)风险转移
第二节 群体与旅游角色
一、角色扮演与群体 二、闲暇与旅游角色
第三节 家庭群体与旅游行为
家庭:至少由两个具有血缘或婚姻或收养 关系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一)家庭结构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二)家庭生命周期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的类型
1、扩展家庭(三代人) 2、核心家庭(两代人) 3、丁克家庭(无子女)DINK
(二)家庭生命周期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1、概念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是指一个 家庭从诞生到以后经历的发展变化的不同 阶段直至消亡的过程 。 思考:经济独立的单身青年属于哪个家庭 生命周期阶段?
信息影响:获取可靠信息和专家意见 比较影响:态度和行为 规范影响:遵守一定的规范 A从众心理:个人无意识 个人意识消退 B对从众的拒绝
情 景
一位朋友提到武汉 广场有很多新款服装 A在几位朋友家 都喝到雀巢咖啡 A的邻居认为 A的车太脏 广告中强调口臭在 社交场合造成的尴尬 A发现朋友中 流行打太极拳 A发现很多上层社会 家庭的书卷气息很浓
1)按规模:小型群体、大型群体
2)根据群体是否存在:假设群体、实际群体 3)按群体构成的原则方式: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4)根据群体发展的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密切 程度: 松散群体、联合体、集体、团队
(二)参考群体
1、概念: 参考群体:对个人的评价、期望或行为 具有重大相关性的事实上的或想象中的个人 或群体。 人们加入某个消费者参考群体的可能性 受以下因素影响:
旅游食宿条件的选择 食品及厨房用品 妻子和子女的服装 旅游度假的日期 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 旅游度假活动的内容 是否带孩子一起旅游 旅游度假时间的长短
丈夫主导 妻子主导 妻子主导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3、孩子对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
影响因素: (1)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2)子女所在家庭的类型 (3)子女的年龄 (4)所购买旅游产品与子女的关系 影响内容:旅游地类型、家庭共同参与的活 动、旅游时期的选择
思考:影响家庭决策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1)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财务贡献 2)决策对特定家庭成员的重要性 3)夫妻性别角色取向
社 会 阶 层 结 构 的 演 变
上下层
中上层 中下层 下上层 下下层
1.5%
10% 33% 38% 16%
普通人社会中的上层、非管理者身份的职 员、小型企业主、蓝领家庭
普通劳动阶层、半熟练工人、收入水平与 中上层和中下层相同的人 非熟练工人、失业者、少数民族及未入籍 的外国移民
目前美国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阶层
上层美国人
社会阶层细分
上上层 次上层 上中层 中层 工薪阶层 次低层 低低层
选B的人:此类人通常是碌碌无为、随大溜的人。 有一点自己的见地,但会视环境而作变数,随波 逐流,通常难成大事,难以有大作为(注:若此 人心里想坐的是A座位,但会故意坐在B座位的人 则另当别论,说明此人很有心计,心有大志,却 深藏不露、毫不张扬,是个难以对付的人物)。
选C的人:萎缩怕事之人。明知背后是 门口,有敌人入侵不能发觉,还是求得 一时安全而自欺欺人。面向墙壁,一目 了然,是安全的;背后是无尽变数,却 宁愿看不到而求得一时安逸。这类人多 数胆小怕事,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 面对面解决,而是逃为上策,逃避心理 极强,终其一生,难成大事。
1)发起者 2)影响者 3)决策者 4)购买者 5)使用者
2、家庭旅游决策类型
四种类型: 1)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2)丈夫主导型决策 3)妻子主导型决策 4)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决策内容与决策方式--詹金斯
决策内容 是否外出旅游度假 旅游度假的花费 旅游目的地 起主导作用的决策方式 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丈夫主导
小夫妻旅游
一个长假的前夕,在我的寒舍里召开了名额有限的“圆桌 会议”,参加的人员有我和妻子以及另外一对夫妻。会议 探讨的主题是:这个长假外出旅游中有关吃住行的消费问 题。经过反复研究达成了共识:本次旅游两个家庭采取 “分餐制”的消费方式。规章制度决定后,第二天一大早, 我就按照会议精神抢先奔往汽车售票窗口购买了四张前往 旅游目的地的车票。随后,我们一行4人就坐在了开往婺源 县城的车上。 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被尘埃和疲惫笼罩着的我们到达 了目的地,但仍然兴奋未减。这时,找旅馆安个家成了大 家的第一需要。为了求得既经济实惠又舒适干净的居所, 我们从城东走到城西,又从城北走到城南。时值旅游旺季, 正是求大于供的卖方市场,无奈之下,经过权衡选择,一 致首肯了那家80元就可包下夫妻房的招待所。
2、社会阶层的划分
1)单一指标法 (1)教育 (2)职业 (3)收入 教育与职业是衡量社会阶层最常用的两项指标
2)综合指标法 (1)两因素指标法:又称霍林舍社会地位指 数法,从职业和教育两个层面测量。 职业名称(权重为7) 得分
高级主管 业务经理 行政人员 职员、销售员 技术型工人 操作半技术工人 1 2 3 4 5 6
4 )空巢阶段:孩子不再依赖父母,也不与 父母同住 空巢Ⅰ:父母仍工作 空巢Ⅱ:父母已退休 特征: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较多,身 体允许则旅游活动多 5 )解体阶段:夫妻中一方过世 特征:探亲访友或其他安静型旅游活动为主
(三)家庭人员角色与家庭购买决策模式 1、 家庭旅游决策中的不同角色
21%
(2)三因素划分法 以综合住房、职业、收入来划分 (3)四因素划分法 以职业、收入、住房和居住地区等划分
1941年美国社会阶层划分
社会阶层 上上层 成 员 占人口比例 1.5%
连续三、四代富户、地方名门望族、贵族、 商人、金融家或高级专业人员、财富继承 者
新显身于上等阶层者、爆发户、高级官员、 大型企业创建人、医生、律师 中等成就的专业人员、中型企业主、中级 行政人员
这天游完尽兴后返回住地已是月上柳梢。明天就 要打道回府了,为使这顿最后的晚餐吃得丰盛, 经大家研究决定:六菜一汤外加四瓶啤酒和两听 饮料。很明显,美味佳肴伴随着两天来所见所闻 的畅谈我们吃饭的节奏放慢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尽管3个小时后,我和男同胞都成了红脸关公, 但我俩仍未忘记历史使命,一回到旅店,又算起 账来。 没有不散的宴席,结伴旅游,在我们满意、快活 的心情下结束了。此次旅游我们两口子共花去了 930元,这么物美价廉,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尝到了“旅游分餐制”甜头的我,巴望着下一个 长假的到来。
(三)“普通人”效应
运用满意顾客的证词证言来宣传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
是旅游营销常用的方法之一。人们往往把自己和与自 己相似的人作比较,所以常常被与自己相似的人的生 活方式所打动。
(三)旅游者的主要参考群体
家庭 朋友 旅游团队 社会阶层 文化群体
(四)参考群体对旅游者的影响
问题1、分析案例中的旅游者处于家庭生命 周期中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旅游者的 消费行为有何特点? 问题2、在本案例中,丈夫和妻子在旅游决 策中分别扮演了哪些角色?他们的决策属 于哪种决策类型?
三、社会阶层与旅游行为
1、社会阶层: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 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思考: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我们刚一住下来,同行的那位男士就来到我的房间要与 我算账。我忙说:“不急!不是说好了最后算总账的 吗?”男同胞的理由很充足:“我考虑还是每天结算更 好,一是咱俩身上的资金都可以周转;二是时间长了, 有些账目怕会记不清楚。”
翌日曙光普照大地时,我们坐上了奔往能一睹廊桥、路 亭、牌坊、庙宇宝塔和戏台等古建筑的旅游景区的车。 来到一个个单项的景点,购买门票自然是男同胞鞍前马 后的事,景区门票每人40元。 临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选了一家服务周到的小酒店 共进午餐。四菜一汤如果是一对夫妻吃的话就很不合算, 而两对夫妻共享则算是价廉物美。即使外加了两瓶啤酒, 总共算下来也不到100块,再分摊,更便宜。
所占比例
0.3% 1.2% 12.5% 32% 38% 9% 7%
中层美国人
低层美国人
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
(1)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1% (2) 经理人员阶层; 1.5% (3) 私营企业主阶层; 0.6% (4)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1% (5) 办事人员阶层; 4.8% (6) 个体工商户阶层; 4.2% (7) 商业服务员工阶层; 12% (8) 产业工人阶层; 22.6% (9) 农业劳动者阶层; 44% (10)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3.1%
行为反应
A需要买一件上衣 去了一趟武汉广场
影响类型
信息影响
A决定试一试雀巢咖啡
A冲洗汽车并给车上蜡
规范影响 A购买了被推荐的 除口臭产品 A认为打太极拳有益 身体健康,决定加入 比较人吗?
若在一间只有一张四方台的包房里和朋友 聚会,你是第一个到达的,你会选择哪一 个座位? A 背靠墙,面向包房门口的座位 B 房间两侧的座位 C 背向房门,面向里墙的座位
第八章 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
一 群体与参考群体
(一)群体 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作用、相 互依赖的人所组成的集体。 群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①群体成员需以一定纽带联系起来。 ②成员之间有共同目标,并保持持续的相互交往。③群体
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P162图
(二)群体的类型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了招待所。一天疯玩所造成的疲惫 使两位女士早早地上床休息了。我和男同胞又面对面地 亲兄弟明算账了。门票、饭钱、车票三下五除二,我方 总共才花去了200块。不过,途中我方夫妻和对方夫妻各 自都采购了一些零食类的物品共享,这一部分消费不需 要AA制,完全属于个人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