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水库溢洪道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中小型水库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型水库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型水库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病险水库现存的只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问题;对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小型水库普遍存在建设质量差、工程标准低、年久老化失修、库底淤积严重、溢洪道窄浅、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致使水库安全隐患严重,时时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

尤其是今年,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病险水库相应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垮坝风险,尤其是中小型病险水库,其已成为我国防洪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及最大的安全隐患。

1.现存的主要问题1.1水库的抗洪能力较低部分水库因种种原因,本身设计洪水标准低,不满足实际运用要求;随着水文系列资料的延长,特别是受实测大洪水系列资料的影响,重新核定工程洪水标准后,工程新的防洪标准低于国家标准。

1.2抗震标准低对于地震有可能造成坝体的变形破坏,以及沙土液化等问题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同时按新的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工程区基本烈度并按现行水工抗震规范复核,一些水库抗震标准低,不满足要求。

1.3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坝基渗漏,主要通过坝基未处理的第四纪冲洪积层、风化层及透水的裂隙向下游渗漏;②坝体渗漏,主要形式是沿坝体产生的纵向裂缝以及结构面发生的集中渗漏;③绕坝渗漏,主要表现在两坝肩,坝体与基岩的结合层面上的渗漏,以及通过风化层、透水的破碎带向下游绕渗。

1.4水库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许多水库大坝存在坝体断面不足,坝坡或坝体存在抗滑稳定、坝体裂缝等问题。

较多大坝存在接触冲刷破坏,散浸、沼泽化、流土、管涌,蚁害等严重问题,危及大坝稳定安全。

1.5土石坝坝体变形问题由于现有的水库坝体大多采用的是土石坝,与其他类型的坝体比较,变形破坏有其自身的特点:构成坝体的介质(主要是土粒)在应力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发生位移,因此带来坝体的变形破坏。

1.6其它方面的问题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转,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老化,超过使用年限、锈蚀严重、止水失效,正常运转非常困难,严重影响水库安全;防汛公路不畅,管理设施、观测设备等不完善,较多水库防汛公路标准低,甚至没有防汛道路,管理设施陈旧落后;多数病险水库的水文测报、大坝观测系统不完善;缺少必要的观测设备(如位移观测桩,地下水位观测孔等),科学的水库运营管理机制没有形成。

中小型水库溢洪道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小型水库溢洪道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
防止泄洪时引水渠两侧产生不对称的 库 中。 回流 或立 轴旋 涡转 向惯性 力 引起 的堰 由于实 用堰 流量 系数 大 ,当岸 坡
前 横 向坡 降 ,导致 过堰 水流 不均 ,减 较陡 时 ,采 用实 用堰 可 以减少 开挖 方 小 泄 流能力 ,规 范规 定 引渠底 宽 可为 量 ,多 用 于大 中型工 程 。在溢 洪道 上 等 宽 或顺水 流 方 向收缩 ,在 与控制 段 经 常采用 的实用堰型有 WE 型 和驼 峰 S 连 接处应 与溢流前沿等 宽 。 堰 。WE 堰 的流 量 系数 较大 ,堰型 较 S 引水渠 内水 流流速 对工 程量 和水 优 ,推 荐优 先采 用 。驼 峰堰 的堰面 是
速 在 3 / 5 / 之 间 的 共 1 , 占 流量 系数 要 比宽顶 堰大 。而 值得 一提 ms m s ~ 8个
5. %; 计流速 高于 5 / 的共 7 , 的是 ,为 寻找 高水 头溢 洪道 中低 堰用 24 设 9 ms 个 占 2 .9 05 %。彼此相差 也颇 大 ,如西排 的较 理想 体形 ,有 学者 对机 翼形 堰进 子河 水库 的 流速仅 0 3g,而碧 口的 行 了水工 物理模 型 和数 学模 型 的综 合 . rs 7i 流速 在设 计工 况下 为 5 8g,保 坝工 研究 ,结果 表 明机翼 形堰 是很 适 用于 . rs 5i 况下 为 8 3 s . r 。一般 规 定进水 渠设 计 高水 头溢洪 道上 以低堰 状态 工作 的堰 6d 流速不大于 4 / 以控制在 12 / ms ,  ̄ms 为宜。 型 ,而 以尽 可能 大 的流量 系数 和尽 可


引水 渠 的底宽 和流 速
土基 上 为 2 m3 。 除近 口段 设 有 引流 0 / s

水库溢洪道设计中的几点建议

水库溢洪道设计中的几点建议

水库溢洪道设计中的几点建议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把控环境的能力有所降低。

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人类只能多加预防。

水库溢洪道的设计以及应用就是为了有效地预防水患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害。

本文针对水库溢洪道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库;溢洪道;设计;建议1 水库溢洪道设计中常见的问题1.1 水库溢洪道的布置问题在水库溢洪道的布置设计上,经常会有这样问题发生,如在设计中将溢洪道的进出口设计的部位距离坝身非常近,坝肩和溢洪道之间只有很小一段距离,中间为薄薄的山脊。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进口段没有设置合理的护砌,在泄洪时进口段一旦被冲蚀,就会对坝肩造成一定的损害。

另外,在这样的布置中,陡槽最底端往往紧靠在坝脚上,如果发生横流冲刷就会使坝脚产生危险。

总之,水库溢洪道不合理的布置会直接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

1.2 水库溢洪道设计尺寸偏小溢洪道是洪水期间保证水库安全的重要设施,中小型水库由于受工程造价的限制,其设计采用的洪水标准往往偏低、选用洪水数据偏小,因而必然带来溢洪道规划尺寸过小,再加上周边岩体风化坍落,往往造成泄流能力不足,因而不能保证安全泄洪。

1.3 水库溢洪道设计中平面弯道半径设计不当溢洪道设计中,过大以及过分缩小的平面弯道半径都不利于溢洪道作用以及价值的体现。

如果在设计中需要在溢洪道的陡坡段设计弯道,需要考虑弯道处的水流等各因素。

如果弯道半径过大,在弯道处猛烈的流态和流势的变化的作用下两岸形成了水面差,此时凹岸水面壅高同时在下游相连的平直段里发生折冲水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泄流能力以及消能效能。

如果半径过小,造成陡坡段或者缓流段的加剧缩小,随着产生的明显的壅水以及流态改变会冲击溢洪道衬砌,对其造成损害。

1.4 溢洪道纵横剖面及平面布置设计不当在这个设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设计陡坡比降过陡。

部分溢洪道布置在非岩性山坡上,这些山坡的底部没有设置有合理的反滤衬砌,一旦发生渗水事故就或造成滑坡;另外,还存在不牢靠的结构问题。

浅析中小水库溢洪道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小水库溢洪道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进行运算。 然 而 通 过 长 年 的 工程 经 计 , 其 宽 度 可 以 依 照单 宽 流量 来 确定 , 单 宽 使用 的关键 , 必 须要 高 度 重 视 溢 洪 道 的 设 马林 法 ” 验 和 有 关 实验 说 明 , 此 方 法 进 行 运 算 的 结 流 量 的标 准 为岩 基 4 0 ~7 O m / s , 非 岩 基 计, 使 之 能 够 达 到应 有 功 能标 准 。
洪水标准、 选取数据过低 , 由 此就 最 终 导 致 是 照 搬 其 它 的 设 计成 果 。 溢 洪 道 的 水 流 速 溢 洪 道 体 积偏 小 ,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的 使 用后 , 溢洪道更加造成阻塞, 降低 了其 排 洪 能 力 , 最终 造 成 安 全 隐 患 。 1 . 2不合 理布 置
建筑 消 能 水平 不够 重视 , 或选型失当, 使 消 近 口水 流 应 该 与 控 制 建 筑 物 垂 直 , 以
力墙 的 消 能水 平 不 足 , 导致冲刷。 或 者 在 进 保 证 泄 洪 的 均 匀 , 以 实 际 的 工 程 地 势 为 依
行侧 槽 溢 洪 道 的 设计 时 , 以 往 一 直利 用 “ 扎 据和 出水 要 求 一 定 要 采 取 实 用断 面堰 的设
CHNOI -OGY l NFORMATI ON
工 程 技 术
浅 析 中小 水 库 溢 洪 道 设 计 的 问题 及 对 策
李 纪 雷 ( 葛 洲坝集 团第 一工程 有限公 司 湖北 宜 昌
4 4 3 0 0 2 )
摘 要: 水 库溢 洪道科 学 与合 理的设 计是 降低 水库 工程造 价和安 全使 用的关键 。 通常 中 小型溢洪道 的工程 遣价 在整个 水库 工程 中占据 2 5 %~3 o % 的比 例, 因此在 中小水库的建设 中溢 洪道 的合理设 计 , 是一个 必须给 予足 够重视 的环 节。 关键 词 ; 水库溢 洪道 工程违价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T V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3 7 9 1 ( 2 0 1 3 ) 0 1 ( b ) 一0 0 7 0 —0 2

小型水库安全防汛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小型水库安全防汛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小型水库安全防汛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小型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可以起到蓄水、防洪等重要作用,还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

小型水库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防汛工作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给周边地区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将就小型水库安全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设施老化:部分小型水库的坝身、溢洪道、泄洪通道等设施因年久失修,存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一旦遇到洪水,可能无法正常承载压力,造成溃坝、泄洪不畅等问题。

2. 气象预警不及时:部分小型水库所在地区的气象预警系统不够完善,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降雨情况,导致在洪水即将到来时无法及时采取防汛措施。

3. 缺乏应急预案:一些小型水库管理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一旦遇到洪水等突发事件,无法迅速、有效地应对,造成防汛工作延误。

4. 防汛措施不到位:在平时,对小型水库的防汛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如清淤不及时、护坡不完善等,容易导致在洪水来临时无法有效抵御洪水的冲击。

5. 安全责任不落实:一些小型水库管理单位对水库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分工不清晰,安全责任不明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责任不明确,难以追究。

二、建议1. 加强技术设施维护:小型水库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设施维护制度,对坝身、溢洪道、泄洪通道等关键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特别是加强年久失修设施的修复工作,保障水库设施的完好性。

2. 完善气象预警系统:加强小型水库所在地区的气象预警系统建设,确保能够及时获取降雨等气象信息,做好防汛预案的制定和应急调度工作。

4. 加强防汛工作:平时加强水库的防汛工作,包括清淤、护坡、村庄搬迁等,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降低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5.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水库管理单位要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全体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做到安全工作不放松、责任不落实。

小型水库在安全防汛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管理单位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防汛工作机制,提高水库的安全防汛能力,保障周边地区的安全。

溢洪道设计中的问题及其措施

溢洪道设计中的问题及其措施

溢洪道设计中的问题及其措施溢洪道是水库工程最重要的泄水建筑物,其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其自身乃至整个枢纽及其上游库区、下游河床、岸坡和相关区域的安全。

溢洪道主要用来排泄水库的洪峰流量,从而达到水库的容量平衡,保证水库的正常运行。

本文重点研究溢洪道在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措施。

标签:水库;溢洪道;设计;工程造价引言溢洪道从上游至下游主要由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和消能段四部分组成。

按照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分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两大类,前者用于宣泄设计洪水,后者用于下泄非常洪水;主要是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有效控制水库的水位,一旦水库的水位上升至正常蓄水位以上,洪水从溢洪道排泄,从而保证水库在汛期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因此溢洪道的设立一方面提高了水库在汛期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降低了坝高从而减少了工程投资。

1、溢洪道设计的常见问题1.1 溢洪道布置不当。

对溢洪道进行合理选址是实施水库工程的关键性因素。

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疏忽与认识不到位,导致溢洪道的选址问题出现分歧,因此要对溢洪道进行预期设计,排除不确定性因素及安全隐患。

在现场勘测中,溢洪道的进出口位置紧密连接大坝的主要部位坝身,两者之间山脊较薄,如果护砌设备装置不到位,一旦发生洪水灾难,便会严重威胁到水库的安全使用。

1.2 尺寸不符。

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的工程量约占总量的20%,工程造价约占整体预算的25%,因此,整个水库工程的造价受制于溢洪道的设计是否合理及是否符合标准。

基于溢洪道科学设计的前提下,要想节约资金成本,工程设计时一般采用较小的尺寸来减少工程投资,从而导致溢洪道的洪峰与洪量数据发生异常,影响建筑岩体的稳固性,造成溢洪道泄洪能力减小。

1.3 断面误差。

溢洪道平面设计及横纵剖面设计不合理也是水库工程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在设计环节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比降过陡。

在设计水库工程的横纵断面过程中,如果忽略山坡两侧的挖掘坡度与深度,设计坡度过陡难以支撑坡面的倾斜与抗滑,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衬砌等工作,塌方及滑坡等危害将会时刻威胁水库的安全。

小型水库安全防汛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小型水库安全防汛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小型水库安全防汛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小型水库是我国乡村地区的重要水源,能够为农田灌溉、家庭生活提供所需的水源。

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小型水库的安全防汛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水库安全防汛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高小型水库的防汛能力,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一、存在的问题1. 水库设计和建设水平不高由于乡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很多小型水库的设计和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水库坝体和坝基质量差,堤坝防渗性能不佳,排水设施不完善等,都会对水库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2. 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许多小型水库缺乏监测和预警设施,一旦发生洪水或其他灾害,无法及时发现和预警,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 缺乏专业化的防汛管理机构由于乡村地区的资源有限,很多地方缺乏专门的防汛管理机构,导致水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到位,难以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4. 技术设施不完善一些小型水库的技术设施比较陈旧,维护不及时,影响了水库的正常运行和防汛能力。

二、建议政府应该增加对小型水库的投入,提高水库设计和建设的标准,确保水库的坝体质量和防渗性能达到规定标准,减少水库的安全隐患。

对于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小型水库,应该加强监测和预警设施的建设,确保一旦水库发生异常情况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有效预警信息,做好应急准备。

政府可以在乡镇地区设立专门的防汛管理机构,负责对小型水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制定防汛预案,加强水库的日常巡查和维护,提高水库的防汛能力。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小型水库技术设施的维护和改造力度,及时更新设施,保证水库的正常运行。

5.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小型水库安全防汛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强基层群众应对灾害的能力。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小型水库的安全防汛能力,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为乡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浅析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浅析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浅析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水利施工浅析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 作为水库的三大建筑物之一------ 溢洪道,在水库的运行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依照自己的工作经验,又结合相关资料,首先详细分析了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然后又针对这些问题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措,希望能够保证工程安全、经济的运行。

关键词: 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施工问题;常见问题引言:关于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的设计,一方面关系着工程的的质量安全以及工程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关系着周边百姓的生活安全。

科学、合理的溢洪道结构设计,在设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1、在洪水期间,溢洪道能够及时的排水,缓解水库大坝的压力,保证水库安全。

但是,中小型水库在工程造价方面存在限制,使得设计采用的洪水标准不规范,偏低,同时,选用的洪水数据也偏小,最终导致溢洪道设计尺寸偏小。

而且由于溢洪道周边岩体容易风化坍落,降低了溢洪道的泄流能力。

另一方面,溢洪道在布置上,因为工程设计的进出口距离坝身太近,导致进口段没有护砌,而且坝肩和溢洪道之间的间隔薄弱,在泄洪时容易发生冲蚀现象,威胁坝肩的安全。

还有的溢洪道设计中,徒槽末端紧贴坝脚,这样在发生横流冲刷时,对坝脚的威胁更严重,不利于大坝的安全运行[1]。

2、在对溢洪道平面弯道进行设计的时候,避免出现半径过大或者收缩过度的情况,不利于泄流。

因为弯道处,洪水的流态以及流势变化剧烈,不容易控制,容易形成两岸水面差,最终产生折冲水流,降低泄流能力和效果。

同时,弯道处也容易发生壅水以及流态变化,冲击溢洪道。

另外,在对溢洪道的纵横剖面进行设计的时候,陡坡设计比降过陡,同时一些溢洪道处在非岩性山坡上,而且在溢洪道底部也没有有效的反滤衬砌,这样在遇见大雨的时候,容易因为渗水产生滑坡,降低结构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型水库溢洪道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摘要:中小型水库中溢洪道设计和布置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

故溢洪道合理的布局和选型,在水库工程设计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溢洪道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引水渠的底宽和流速、控制段的堰型选择、泄流段(陡坡、急流段)结构设计、消能设施的选择等供相关内容。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溢洪道;常见问题;对策
1、引水渠的底宽和流速
引水渠的作用是将水库的水平顺地引至控制堰前,其设计原则是在合理的开挖方量下尽量减小水头损失,以增加溢洪道的泄水能力,而引水渠的底宽和流速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控制因素。

引水渠横断面一般选用梯形或矩形。

为引流平顺,其进口形状最好做成喇叭口,为减小水头损失其长度不宜过长。

如因地形所限必须在该段内设置弯道时,则应使弯曲段尽量平缓外还应使弯道与下游衔接段和出口段尽量远离坝脚,以免冲刷坝脚。

为防止泄洪时引水渠两侧产生不对称的回流或立轴旋涡,小转向惯性力引起的堰前横向坡降,导致过堰水流不均,减小泄流能力,规范规定引渠底宽可为等宽或顺水流方向收缩,在与控制段连接处应与溢流前沿等宽。

引水渠内水流流速对工程量和水头损失有较大影响。

规范对34个工程资料统计分析,设计流速低于3m/s的共9个,占26.47%;设计流速在3m/s~5m/s之间的共18个,占52.94%;设计流速高于
5m/s的共7个,占20.59%。

彼此相差也颇大,如西排子河水库的流速仅0.73m/s,而碧口的流速在设计工况下为5.58m/s,保坝工况下为8.63m/s。

一般规定进水渠设计流速不大于4.0m/s,以控制在1~2m/s为宜。

对于地势较高,山坡较陡,开挖方量很大的河岸溢洪道,进水渠设计流速可以适当提高,但应尽量缩短进水渠的长度,减少进水渠的水头损失。

进水渠进口的流速应低于渠内流速,一般控制在2.5m/s以下为宜。

当流速≤1~2米/秒时一般可不砌护,但与坝端邻近和紧接控制建筑物的范围内应砌护一定长度,同时在弯道二侧的凹岸亦应砌护,如为坚硬的岩基则可不考虑。

2、控制段的堰型选择
控制段控制水库的水位和下泄流量,是溢洪道的咽喉,为使泄流均匀,可使近口水流垂直于控制段建筑物;根据地形条件和泄流需要必需设置宽顶堰或实用断面堰,堰宽度可按允许单宽流量选定,岩基上单宽流量为40~70m3/s,非岩基上为20~40m3/s,土基上为20m3/s。

除近口段设有引流段外,一般应使堰顶宽度≤3h堰(h堰为堰上水头,单位m);为使水流平顺,堰口与其上游引流段可采用渐变段连接,其收缩角以12度左右为宜。

如堰体较宽则应在其横向设置温度缝与沉陷缝,其间距可按10~15m布设。

其常用的堰型有宽顶堰、实用堰。

宽顶堰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但流量系数较低,在相同条件下,其所需要的溢流前缘要比实用堰长,土石挖方较大。

一般多用于泄洪量不大或附近地形平缓,高程适宜的中小型水库中。

实用堰由于流量系数大,当岸坡较陡时,采用实用堰可以减少开挖方量,多用于大中型工程。

在溢洪道上经常采用的实用堰型有wes型和驼峰堰。

wes堰的流量系数较大,堰型较优,推荐优先采用。

驼峰堰的堰面是由几个半径不同的圆孤组成,施工简单,地基应力分布比较均匀,整体稳定性较好,适用于软弱地基条件,其流量系数要比宽顶堰大。

而值得一提的是,为寻找高水头溢洪道中低堰用的较理想体形,某些学者对机翼形堰进行了水工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机翼形堰是很适用于高水头溢洪道上以低堰状态工作的堰型,而以尽可能大的流量系数和尽可能小的负压绝对值作全面比较,机翼形堰还稍胜wes堰一筹。

并且具有堰型参数少,便于设计施工;堰顶部分较平缓,易于布置闸门;下游堰面曲线有渐变的斜率,便于和各种纵坡槽底相切等优点。

笔者认为机翼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堰型。

3、泄流段(陡坡、急流段)结构设计
该段平面均采用直线布置,并尽量避免弯道和设置扭坡顺引流态的急骤变化甚至产生负压;其纵断面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根据地形、地质而选用缓坡、陡坡或多级跃水等多种形式。

陡坡段应尽量采用均一比降,由于泄水段流速很高,故应尽量布置在岩基上。

如为非岩基则该段衬砌厚度应按允许流速与地质条件选择进行设计,一般浆砌石用50~100cm,砼20~50cm,钢筋砼15~30cm(砼与钢筋砼基部还应设30~50cm厚的浆砌石底砌护),其坡度一般以≤1/2.5为宜。

新鲜岩基上的陡坡段,可不砌护;如为松软风化岩石仍须用
30~50cm的浆砌石或20cm厚的砼作砌护,并加设锚固筋;如需大面积砼衬砌则应按地质情况,结合温度变化布置伸缩缝和沉陷缝,两侧边坡可仅设横缝,底部则应设纵横缝,间距一般为8~12m,同时在衬砌底部需敷设排水的反滤料;考虑高速水流掺气的特点,边坡的砌护高度应有适当超高。

4、消能设施的选择
在泄水段末端需设置消能工,其具体选择型式可根据地形、地质和水力条件的要求而定,采用多级跃水或溢洪道末端的跃流段应使其泄流方向远离坝脚≥100~150m。

对于非岩基上一般均采用底流消能,并在末端设置消力池。

如泄流量不大,亦可考虑消力槛形式;如为远驱式水跃,由于极易造成冲刷,此时可考虑采用差动式消力槛形式;,如溢洪道尾端有较陡边坎,且下游为岩基时,采用挑流消能较为有利(但需考虑高空扩散气流及下游冲刷对周围影响),由于这种形式可省去消力池、护坦与海漫等工程,因而工程量小、造价低,常被采用。

根据工程实践鼻坎形式以矩形差动式最好,但鼻坎以上陡坡最好做成矩形断面,千万不可作成梯形断面以免需用扭坡与鼻坎衔接。

5、小结
以上提出来的几个问题只是笔者在溢洪道设计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部分,希望能给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针对中小型溢洪道常出现的问题,应从资料收集、规划布局、水利计算及结
构计算层层把关,保证工程安全经济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