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术教案
吸痰术教案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案首页一、目的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并发症的发上。
二、 评估1. 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治疗情况等。
2. 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3. 患者有无自行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呼吸道分泌物的量、 粘稠度、部位深浅、口腔粘膜及咽喉部的情况,若有义齿,取下 义齿。
三、 计划1. 操作者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向患者解释操 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 患者准备:理解操作目的,愿意配合。
3. 物品准备:(1) 无菌治疗盘内备: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治疗碗两只(1只做试吸用,1只做冲管用)。
(2) 无菌治疗盘外备:一次性吸痰管数根、 无菌持物缸及无菌持物基本内容手段和时间分配)5 min讲授5 min讲授10 min讲授-可编辑修改 -四、操作步骤:1.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解释操作目的。
2. 接通电源,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其性能并连接调节负压。
3. 检查患者口、鼻腔。
4. 协助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
5. 打开无菌盘,带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道是否通畅,同时润湿导管前端。
6. 瞩患者张口,操作者一手反折吸痰导管末端,另一手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10~15cm )然后放松导管末端, 先吸口咽部分泌 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
7. 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浄痰液。
8. 吸痰管退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
9. 注意观察吸痰效果及吸出物的色、质、量;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
10吸痰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痰管丢弃,并将吸痰的玻璃接管重 新插入到浸有消毒液的试管内浸泡,定时消毒、清洗贮液瓶。
五、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带无菌手套的左右手应严格区分开来,每吸吸基本内容手段和时间分配)20 min讲授、讨论痰一次应更换吸痰管。
吸痰术教案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案首页基本内容一、目的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并发症的发上。
二、 评估1. 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治疗情况等。
2. 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3. 患者有无自行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呼吸道分泌物的量、 粘稠度、部位深浅、口腔粘膜及咽喉部的情况,若有义齿,取下 义齿。
三、 计划1•操作者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向患者解释操 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理解操作目的,愿意配合。
3•物品准备:(1) 无菌治疗盘内备: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治疗碗两只( 1只做试吸用,1只做冲管用)。
(2) 无菌治疗盘外备:一次性吸痰管数根、 无菌持物缸及无菌持物镊、无菌手套、纱布、弯盘。
(3 )吸痰装置: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试管(盛有消毒液,系于床栏处,将与吸引器连接的玻璃接管浸于其内)。
(4)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电插板、手电筒、石蜡油、 冰硼散等。
4•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5 min 讲授5 min 讲授 10 min 讲授四、操作步骤: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解释操作目的。
2•接通电源,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其性能并连接调节负压。
3•检查患者口、鼻腔。
4•协助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
5.打开无菌盘,带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道是否通畅,同时润湿导管前端。
6.瞩患者张口,操作者一手反折吸痰导管末端,另一手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10~15cm)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
7.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浄痰液。
8.吸痰管退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
9.注意观察吸痰效果及吸出物的色、质、量;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
10吸痰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痰管丢弃,并将吸痰的玻璃接管重新插入到浸有消毒液的试管内浸泡,定时消毒、清洗贮液瓶。
2024版吸痰法护理操作经口鼻腔吸痰周金柱学习教案

在吸痰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 吸、心率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024/1/30
17
案例分析:成功处理复杂情况
2024/1/30
01
案例一
患者李某,因肺部感染导致痰液粘稠难以咳出。周教授通过选择合适的
吸痰管和采用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措施,成功帮助患者排出痰液,缓解
了呼吸困难症状。
02
5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和职业素养,提高患者 满意度。
02
吸痰法护理操作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30
6
吸痰法定义及作用
2024/1/30
01
吸痰法是一种通过负压吸引的原理, 经口、鼻腔或人工气道将分泌物吸 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操作 技术。
02
吸痰法的作用包括清除呼吸道分泌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 染,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患者舒 适。
7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咳痰 者。
禁忌症
鼻咽部有出血或肿胀情况的患者;存在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操作的患者;存在 呼吸道急性炎症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
2024/1/30
8
操作原理及步骤
操作原理
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特定的吸 痰管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出。
2024/1/30
10
03
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方法与技巧
2024/1/30
11
准备工作与器材介绍
01
02
03
04
洗手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包括口罩、手套等。
2024/1/30
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 接是否正确。
吸痰操作流程教案

向患者解释吸痰操作 的目的、过程和注意 事项,取得患者的配 合。
了解患者病情、病史 及过敏史,评估吸痰 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
安置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头偏向一 侧,便于吸痰管插入。
对于昏迷或不能自主配合的患者 ,可使用开口器或压舌板协助张
口。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 可先给予吸氧。
连接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
理论知识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我深刻理解了吸痰操作的理论知识, 能够准确判断适应症和禁忌症。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在小组练习中,我与同学积极沟通、协作配合,共同完成了吸痰 操作任务。
教师评价与反馈
1 2 3
操作技能评价
学生操作技能熟练,能够准确判断吸痰时机和选 择合适的吸痰管,吸引负压和吸引时间掌握得当 。
记录操作过程
记录患者反应
记录患者在吸痰过程中的 反应,包括面色、呼吸、 咳嗽等。
记录操作时间
详细记录吸痰操作开始和 结束的时间。
记录吸痰效果
记录吸痰后患者呼吸道的 通畅程度、痰液量及性质 等。
签名确认
操作完成后,医护人员需 在记录单上签名确认,确 保操作可追溯。
05
吸痰操作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0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
吸痰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适应症包括痰液过多、呼吸困难等;禁忌症包括严重的呼吸道
出血、气胸等。
吸痰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03
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掌握正确的吸引负压和吸
引时间,注意无菌操作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通过实践操作,我已熟练掌握吸痰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操作 。
第七项吸痰术

第七项吸痰术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健康与卫生》中的第二节“第七项吸痰术”。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吸痰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吸痰术在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吸痰器为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吸痰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知道吸痰术在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吸痰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重点:吸痰器的使用方法及正确操作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吸痰器、演示用的模拟人体呼吸道模型、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吸痰器,用于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医院护士为患者吸痰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吸痰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关注吸痰术在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
3. 演示操作:教师利用模拟人体呼吸道模型,演示吸痰器的使用方法及正确操作技巧。
学生在观看演示过程中,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吸痰器的使用方法。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练习吸痰术。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吸痰术。
6.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吸痰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板书设计:吸痰术1. 基本原理2. 操作步骤3. 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吸痰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请谈谈你为什么觉得吸痰术在医疗护理中很重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播放视频、演示操作、实践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吸痰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仅掌握了吸痰器的使用方法,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课后拓展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内容,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吸痰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1. 知识目标:- 掌握吸痰的原理和目的。
- 了解吸痰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熟悉吸痰的设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吸痰设备进行吸痰操作。
- 能够评估患者的吸痰需求,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方法。
- 能够进行吸痰后的护理,预防并发症。
3.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 提高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 增强学生对患者护理的重视程度。
二、教学对象护理专业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护理技能实训室五、教学资源1. 吸痰设备:吸痰机、吸痰管、吸痰瓶、无菌手套、口罩、生理盐水等。
2. 教学视频:吸痰操作示范视频。
3. 案例分析:典型吸痰病例。
第一课时1. 导入- 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吸痰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 吸痰的原理和目的。
- 吸痰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吸痰的设备介绍。
- 吸痰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示范演示- 教师现场演示吸痰操作,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4. 分组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吸痰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
2. 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吸痰病例,讨论吸痰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 操作考核- 学生进行吸痰操作考核,教师根据操作规范、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评分。
4.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吸痰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吸痰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吸痰操作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吸痰病例的分析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 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吸痰操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2. 观看吸痰操作示范视频,提高操作技能。
最新最全吸痰法教案完整版

考核标准与方式
要点一
标准
学员需掌握吸痰法操作技能,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均需 达到80分以上为合格。
要点二
方式
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考试 占40%,实践操作考核占60%。
持续改进计划
01
定期收集学员反馈, 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02
根据临床需求和技 术发展,不断更新 培训内容和考核标 准。
最新最全吸痰法教案完整版
目录
• 引言 • 吸痰法基本概念与分类 • 吸痰法操作流程及技巧 • 吸痰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吸痰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培训与考核要求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明确吸痰法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适应症,提高 医护人员吸痰技能水平,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
背景
心律失常处理
立即停止吸痰,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 必要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05
吸痰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Chapter
病例选择与评估
病例选择
选择具有呼吸道痰液潴留、呼吸困难 等症状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肺炎、支气管扩张等。
评估病情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咳嗽能力、痰液 性质及量,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01 02 03 04
解释操作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 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其配合。
环境准备
保持室内清洁、安静,调节适宜 的温度和湿度。
操作步骤详解
核对信息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无误。
吸痰操作
将吸痰管轻柔、迅速地插入气管内,边吸 边旋转上提,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如痰液较多,可间隔3-5分钟再次吸引。
吸痰教学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吸痰的基本原理和目的。
2. 掌握吸痰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无菌操作观念和急救技能。
4. 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对象:护理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护理实训室教学器材:1. 吸痰器2. 吸痰管3. 无菌手套4. 无菌治疗盘5. 消毒液6. 生理盐水7. 湿化瓶8. 记录本9. 评分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吸痰操作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吸痰操作的原理和目的。
二、理论讲解1. 吸痰的基本原理: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吸痰的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戴好无菌手套,准备吸痰器、吸痰管、无菌治疗盘等。
2. 患者准备: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头偏向一侧,松开领口,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 吸痰操作:a. 打开吸痰器,调节负压至40-60mmHg。
b. 将吸痰管前端蘸取生理盐水,润滑后插入患者气管,插入深度约15-20cm。
c. 吸痰时,缓慢上下移动吸痰管,避免损伤气管黏膜。
d. 吸痰完毕,拔出吸痰管,关闭吸痰器。
4. 操作后处理:将吸痰管放入消毒液中浸泡,进行消毒处理。
四、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2. 调节负压时,注意患者舒适度,避免损伤气管黏膜。
3.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4. 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宜过深,以免损伤气管。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掌握情况。
二、分组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2. 每组轮流进行吸痰操作,其他组员进行观摩和评价。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三、总结1. 教师总结吸痰操作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吸痰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针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解释操作目的。
2.接通电源,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其性能并连接调节负压。
3.检查患者口、鼻腔。
4.协助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
5.打开无菌盘,带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道是否通畅,同时润湿导管前端。
6.瞩患者张口,操作者一手反折吸痰导管末端,另一手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10~15cm)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带无菌手套的左右手应严格区分开来,每吸吸痰一次应更换吸痰管。
2.吸痰动作轻柔,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3.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蒸汽吸入、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4.贮液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
5.每次吸痰时间<15s,以免造成缺氧。
20 min
讲授、讨论
10min
讲授、讨论
小结
本部分主要采用了讲授、自学、讨论、录像的教学方法介绍了吸痰术的基本知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吸痰术的意义及操作方法两方面的内容。其中,吸痰术的操作步骤是难点。教学中着重运用了图片及视频,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装
订
线
复习思考题
或
作业题
1.吸痰时如何减轻患者的不适?
2.当病人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时如何处理?
教学效果
与分析
本次课强调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课改的精神。课前要求教师积极准备,课中通过以学生教学生、教师指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吸痰操作,操作时动作轻柔,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但每个学生的个体有差异,要求教师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多关心吸痰方法
本单元难点
如何在吸痰过程中保持无菌
教学方法及准备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录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
所用教材
《基础护理学》第4版 主编:李小寒、尚少梅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资料
《护理学基础》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小寒 尚少梅主编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3)吸痰装置: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试管(盛有消毒液,系于床栏处,将与吸引器连接的玻璃接管浸于其内)。
(4)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电插板、手电筒、石蜡油、冰硼散等。
4.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5 min
讲授
5 min
讲授
10 min
讲授
基本内容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三、计划
1.操作者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
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理解操作目的,愿意配合。
3.物品准备:
(1)无菌治疗盘内备: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治疗碗两只(1只做试吸用,1只做冲管用)。
(2)无菌治疗盘外备: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无菌持物缸及无菌持物镊、无菌手套、纱布、弯盘。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授课名称
授课时间
学时
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教学班学生数
教学目的
及任务
1.掌握 吸痰术的操作步骤。
2.熟悉 吸痰术的定义、适应症、临床意义。
3.了解 吸痰的方法。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吸痰术
导课 5分钟
目的 5分钟
评估 5分钟
计划 10分钟
操作步骤 20分钟
教研室审阅意见
同意
基本内容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目的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预防并发症的发上。
二、评估
1.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治疗情况等。
2.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3.患者有无自行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深浅、口腔粘膜及咽喉部的情况,若有义齿,取下义齿。
7.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浄痰液。
8.吸痰管退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
9.注意观察吸痰效果及吸出物的色、质、量;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
10吸痰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痰管丢弃,并将吸痰的玻璃接管重新插入到浸有消毒液的试管内浸泡,定时消毒、清洗贮液瓶。
五、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