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中心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严格无菌操作,一次用一根导管,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观察痰液颜色及气味并记录。避免长时间吸痰,每次吸痰不能超过15秒,两次吸痰时间应间隔1-2分钟
4.时间:5分钟
5.应掌握的相关知识
3
2
5
一项未做到扣1分
每超过30秒扣1分
回答不完整扣3分
6.吸痰完毕,冲洗连接管,从接头处分开,将吸痰管及一次性手套放于污物缸内
7.将连接管接头放于消毒试管内、固定吸引流量表接头部位
8.观察病情,擦口鼻分泌物
9.整理用物,归位,记录
10.处理污物后,吸引瓶更换消毒
6
10
6
8
20
6
5
5
5
6
8
未核对解释扣2分
吸痰装置安装错扣2分
负压调错扣3分
体位不正确扣3分
物品定位不合理扣1分


步骤
80

1.携物推车到床旁,核对、解释
2.持压力表,关压力表开关,打表,调试吸引负压(0.02~0.06兆帕)
3.体位:协助病人头偏向一侧,略后仰
4.戴手套,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持无菌镊子试通畅
5.插管:插管至相应深度,吸痰管左、右、自下慢慢旋转上提,以吸尽痰液,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动作宜轻、快,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
未试通畅扣3分
动作过重或插管过深、过浅各扣5分;一次吸痰超过15秒扣5分;吸痰时未观察呼吸情况扣5分;一次性手套、吸痰管污染一次扣3分
吸痰后未冲洗连接管扣3分
观察病情不确切扣3分
未包裹吸引流量表接头扣3分;接连管放置不妥当扣2分
用物未归位扣2分
未记录扣2分
污物未按规定处理扣2分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评估】在进行口鼻吸痰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是否有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可以嘱患者咳嗽),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

准备】在进行口鼻吸痰前,护士需要穿戴整洁,仪表端庄,准备好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吸引管、试管(内盛有0.5‰优氯净消毒液,置于床头栏处,可消毒吸引接头)、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内含无菌手套一只,消毒无菌润滑吸痰管1根)、听诊器、快速手消毒液、手电筒、护理记录单、卫生纸、医用垃圾袋等物品。

同时需要确保环境整洁、安静、安全,患者处于平卧位。

方法】在进行口鼻吸痰前,护士需要先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戴上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并解释操作流程。

在吸痰前,需要先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并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将患者位置摆好,头转向操作者,侧身,消毒双手后,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连接吸痰管。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并调节负压。

先吸口腔,再吸鼻腔(吸痰管使用后需要更换),手法为左右旋转,向上提拉。

吸痰完毕后,断开吸痰管,擦净患者脸部分泌物,将吸痰管放入医疗垃圾袋,将吸痰的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试管中浸泡。

再次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消毒双手后进行评价、整理用物、洗手,并观察、记录患者情况。

评价】评价口鼻吸痰技术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准确、敏捷。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出,气道通畅,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呼吸功能改善,SPO2上升,缺氧症状得以缓解。

患者愿意配合,有安全感,痛苦减轻,康复信心增强。

同时需要确保呼吸道未发生机械性损伤。

注意事项】在进行口鼻吸痰时,需要注意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待SPO2上升后再吸。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1次。

患者痰液黏稠时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

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发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经鼻、口腔吸痰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经鼻、口腔吸痰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经鼻/口腔吸痰法(一)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

(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

(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

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

(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

(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

(三)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第二十二项经鼻/口腔吸痰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提问:1、为患者经鼻、口腔吸痰时,应对患者评估哪些事项?(2.5分)2、何为昏迷患者吸痰?(2.5分)。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2
体位不正确扣2分
5.预充氧:吸痰前吸纯氧1~2分钟或用呼吸球囊加 压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
3
未预充扣3分
6.将无菌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消毒碗内
2
一处不符扣1分
7.吸痰准备
①开吸引器,调试压力,证实压力正常
2
未证实扣1分
②检查吸引管是否通畅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未检查扣1分
③调节负压在100〜12OmmHg
8
少一件扣0.5分
少检查一项扣0.5分
操 作 步 骤
67分
1.核对患者手腕带,反问病人(你叫什么名字?)
3
未核对或反问扣3分
2.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以取得患者配合
3
未解释扣3分
不到位扣I〜2分
3.检查病人口鼻腔,询问是否有义齿,若有取下
2
一处不符扣2分
4.体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 使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许可叩肺
3
少观察一项扣0.5分
13.操作后处理
①吸痰后评估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痰鸣音
3
少一项扣1分
②安置病人,整理处置用物,规范洗手
3
一项不符合扣1分
③告知病人相关注意事项
3
未告知扣3分
④记录: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分泌物清除状况、 呼吸型态及病人反应
3
少一项扣1分
总体 评价
18分
1.无菌观念
5
违反•次扣1分
2.操作熟练程度
5
酌情扣2~4分
3.体现人文关怀
3
未体现扣3分
4.时间控制(12分钟)
5
每超时15秒扣1分
总分

经鼻或口腔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经鼻或口腔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痰管应一用一换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分钟
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
7.插入吸痰管时不要带负压。吸痰时应旋转
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
提。每次吸痰时间<15秒
8.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
率和SP0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90%
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恢复后
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2分钟
4.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操作者一侧。
颌下铺治疗巾,检查患者口腔,如有活动
义齿取下
5.将消毒瓶挂于床头,将吸引器接头插入消
毒液中,并用止血钳将导管固定在床单上。
检查并打开生理盐水瓶,注明开启日期、
时间
6.准备吸引器(电动吸引器接好电源线、
打开开关;中心吸引打开负压调节开
关),检查吸引器连接及性能,调节负压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不符合要求扣2分
检查吸引装置方法不正确扣4
分,未检查湿润导管扣2分
插管
13分
口述:吸痰前调节氧流量至5L/min
嘱患者张口(昏迷患者用压舌板帮助张口),
关闭负压,用左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右手持
吸痰管前端轻轻插管
从鼻腔插入: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至咽部
从口腔插入: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至咽部
6.听诊双肺呼吸音,评估吸痰后情况
7.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8.洗手,签名
20
3
3
3
2
2
1
吸引方法不正确扣4分,负
压不符合要求扣4分,吸引
时间不符合要求扣2分,吸
痰顺序不符合要求扣4分,
未按要求更换导管扣3分,
未吸净痰液扣3分
未酌情给予吸氧扣3分

经口(鼻)吸痰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放置不合理扣1分
四、操作步骤
71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计时开始),查对床号姓名(用请问
您叫什么名字查对),核对患者身份,协助患
者取合适卧位,头偏向一侧。
6
未核对、卧位不适各扣2分
2.检查冲洗盐水及用物,将盐水倒至治疗碗内。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检查、未注明开启时间或不规范各扣0.5分
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调节氧流量5~~6L/min。
未铺治疗巾、吸痰管不符合要求各扣2分
6.经鼻腔吸痰,将吸痰管经鼻腔插入至吸引部位(以患者轻
微咳嗽为宜),将吸痰管从深部轻轻左右旋转上提,吸净痰液,
时间小于15秒。
10
污染一次扣1分,未给负压扣5分,时间大于15秒扣1分,手法不当扣1分,污染扣1分
7.经口腔吸痰,嘱患者张口。昏迷者可用压舌板或口咽气道,
治疗车上放置pda治疗盘内放一次性吸痰管根听诊器口咽通气道压舌板开口器纱布治疗卡治疗巾一块一次性手套弯盘ns含氯消毒液一次性负压连接管治疗碗免洗手消毒液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装置污物桶
经口(鼻)吸痰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单位科室姓名操作时间得分
项 目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一、仪表要求:
仪表端正,着装整洁,与患者交流语言文明,态度和蔼。
主考教师:考核日期:
. . .
意事项,清理用物,手消毒,记录。
10
处理不当、未记录各扣1分,一项不到位扣1分
五、整体评价:
1.操作熟练,动作轻柔。
2.与患者沟通到位。
3.爱伤观念强,患者舒适。
5
操作不流畅、动作不轻柔各扣2分
沟通不到位扣2分
患者不舒适扣2分

吸痰术操作规程(3篇)

吸痰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预防和减少呼吸道感染。

3. 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如呼吸道感染、昏迷、呼吸衰竭等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1. 操作者:具备相关资质的医护人员。

2. 器械:吸痰器、吸痰管、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棉签、无菌治疗巾等。

3. 环境准备: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四、操作步骤1.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戴无菌手套。

2. 将吸痰管插入吸痰器,打开电源,调节负压至适宜范围(成人40-60mmHg,儿童20-30mmHg)。

3. 患者取舒适体位,头部稍后仰,使气道通畅。

4. 操作者用无菌治疗巾覆盖患者的口鼻部,用棉签清洁口腔及鼻腔。

5. 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深度约10-15cm,缓慢旋转吸痰管,以清除分泌物。

6.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给予相应的处理。

7. 吸痰完毕,将吸痰管从患者口中或鼻腔轻轻抽出,关闭吸痰器电源。

8. 操作者洗手,将使用过的吸痰管放入专用垃圾桶,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进行处理。

五、注意事项1. 吸痰过程中,注意调节负压,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2. 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宜过深,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3. 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患者。

4.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给予相应的处理。

5. 操作者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确保吸痰效果。

6. 吸痰完毕,妥善处理使用过的器械,防止交叉感染。

六、操作后处理1. 操作者洗手,脱去手套,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进行处理。

2. 将吸痰器归位,保持操作环境整洁。

3.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吸痰效果。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可确保吸痰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2篇一、目的吸痰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改善通气功能。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

吸痰术操作规程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

2 .肺部听诊大气道有痰鸣音。

3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或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4 .动脉血气分析恶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呼吸道黏膜损伤。

患者的年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合作程度;有无口鼻咽及颅脑手术史、凝血功能状况、鼻腔黏膜是否完整。

1 .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表、负压袋、连接管)、合适型号的吸痰管、20ml 注射器、治疗盘、无菌罐2 只(内盛灭菌注射用水)、纱布、弯盘、手电筒。

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电插板、手套。

(1)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方法。

(2)告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咳嗽,利于痰液的吸出。

(3)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适,请举手示意。

1 .无菌及爱伤观念强,操作规范、熟练。

2 .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无负压,无黏膜损伤。

3 .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

1 .吸痰前,检查吸痰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 .每次吸痰时间<15s ,以免造成缺氧。

4 .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 .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 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痰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理论问题
一、吸痰瓶中的长短连接何处?为什么?
长管接吸痰管,短管连接机器以保持瓶内负压。

二、吸痰时应注意观察什么?
观察吸出痰的颜色、量和气味,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损伤及病人一般情况。

三、吸痰注意事项?
1、使用前先检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好,电源的电压和吸引器的电压是否相等,各管连接是否正确,吸气管和排气管不能弄错。

2、贮液瓶内吸出液不宜过满,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吸入马达内损坏机器。

3、电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每次不可超过2小时。

4、治疗盘内的吸痰用物应每日更换一个,气管切开所用治疗盘应保持无菌。

5、小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

6、吸引器应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做好清洁、消毒、保养工作。

四、气管切开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一切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感染。

2、应了解气管套管的构造,以免在危急时因慌乱而造成错误。

3、每次吸痰时间不宜太长,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抽吸方法。

4、内套管需按时消毒。

分泌物多时,尤其是小孩应随时清洗消毒。

5、气管管套上的细带,每日应注意调整。

系带应打三个外科结固定,松紧以能容纳一手指为宜。

6、保持适当室温(18—22℃)及湿度(70—80%)。

7、保持切口清洁,外套管下垫纱布经常更换。

8、梗阻解除后,病情好转就可以试行堵塞内套管。

拔管后颈部伤口不必缝合,缝合后使肉芽向内生长入气管,可用大块油砂布或消毒纱布遮盖,一般一周左右创口完全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