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资料
经气管插管吸痰考核评价标准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病情
5
5
(2)对清醒患者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5
操作要点70分
5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
5
5
(2)将呼吸机氧浓度调制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
5
5
(3)置治疗巾于患者胸前,接中心负压引流装置,调节压力,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调节负压,打开吸痰罐
5
5
(4)吸痰连接管与吸痰管相接,试吸生理盐水,检查其是否通畅
5
5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盘绕在手中,根部于负压管相接
5
15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街头放在治疗巾上,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如吸痰管,
15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同气,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
5
5
(8)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引流瓶,如果再次吸痰应冲新更换吸痰管
5
5
(9)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5
5
(10)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
5
提问5分
5
目的及注意事项
5
总分
100
100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考核评价标准
姓名:考核时间:考核人:
项目
分值
考核评价要求
评分
得分
存在问题
操作准备10分
5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5
5
(2)用物准备:中心负压装置、无菌治疗盘内置适当型号的吸痰管、无菌薄膜手套、生理盐水、注射器、治疗巾、干净纸巾、吸痰罐内盛生理盐水
5
评估患者10分
最新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资料

、精品文档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0 分)参考护士:得分:项目技术操作标准分值 扣分标准扣分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仪表端庄、修剪指甲,无佩戴饰品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弯盘(数个) 一次性无菌吸痰管 数根(吸痰管包装内有一次性无菌手套及无菌纸) 另备无菌 物品准备手套、无菌棉签、手消液、治疗本/卡、医用垃圾桶、生活垃 圾桶、护理记录单等。
根据需要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 手电筒、电插板、听诊器等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洗手,核对医嘱,准备并检查用物,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持治疗本/卡核对床号、姓名(询问、反问、腕带、床尾卡) (昏迷患者:呼叫患者判断意识状态、与家属核对姓名、腕带、床尾卡)告知告知吸痰目的、过程、注意事项 操作前解释评估解释配合方法,取得患者配合患者年龄、病情、诊断、意识状态、心理状况、理解配合能力有无吸痰指征、有无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按时吸痰前进行肺部听诊,按需吸痰可不进行肺部听诊有吸氧者,检查吸氧流量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经口吸痰——口腔黏膜情况,有无松动牙齿或活动义齿经鼻吸痰——鼻腔黏膜情况,有无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部疾 病经气管插管吸痰——气管插管固定是否良好、检查有无移位,判 断插管深度。
经气管切开吸痰——气管套管是否牢固,有心电监护的患者观察 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呼吸。
指导清醒患者安抚其不要紧张,吸痰时配合张口,头偏向操作者开桶盖,洗手、戴口罩操作 过程精品文档连接 检查 吸引 装置中心吸引装置:固定吸引器—连接各管路(真空管、引流管)—打开防尘塞—插 入插头—检查各管路连接是否正确、紧密—调节负压(此时可听 到“呼呼”声音,表示有负压)—折闭引流管,“呼呼”声消失 (证明吸引装置连接完好、无漏气、性能良好)电动吸引装置:连接电源,红灯亮—连接各管路,旋紧瓶塞—检查各管路连接是否正确、紧密—调节负压—折闭引流管—开启吸引器,机器运转,无异声,指针指向已调节负压刻度—松开折闭处,指针归位0.02Mp以下(证明吸引装置连接完好、无漏气、性能良好)调节负压:小儿<300mmHg(<0.04Mp a)成人为300—400mmHg(0.04-0.053Mpa或40.0—53.3KPa)分值扣分标准扣分项目技术操作标准将引流管末端连接保护套,固定于床头体位:协助患者舒适卧位,头偏向操作者或取侧卧位,患者头略向后仰检查患者口腔、鼻腔粘膜情况洗手、戴口罩,取出无菌弯盘2个(前后摆放),倒入无菌生理盐水打开吸痰管,取出无菌手套及无菌纸、戴手套,将无菌纸铺于患者下颌前(以防痰液污染被服)戴无菌手取出吸痰管并缠绕于手上,连接引流管,使用前面的弯盘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通畅性并润滑前端(必要时)操作中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依照处置卡,询问、反问)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控制负压),用戴手套的手持吸痰管前端经鼻吸痰:插入22-25cm(颅底骨折患者禁用)经口吸痰:插入14-16cm经气管插管插管吸痰:插入长度超过气管插管的总长度,再进2-3cm操作经气管切开吸痰:轻轻插入,遇阻力,略上提(吸痰管直径小于过程内套管内径的1/2)吸痰(若有氧气吸入,取下吸氧管放置于无菌纸巾上)(使用呼吸机患者,应有2名护士操作)给负压,边左右旋转吸痰管,边向上提拉,充分吸尽痰液分段经口吸痰顺序:口腔前庭、颊部、咽部、气管内分泌物分段经鼻吸痰顺序:鼻腔前庭、下鼻道、后鼻孔、咽部、气管气管切开患者,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痰液每次吸痰时间<15s,间歇3-5分钟,连续吸引≤3分钟每次吸痰,更换一次吸痰管观察患者病情、吸出痰液颜色、性质、量、生命体征、面色若需要再次吸痰,将吸痰管在后面摆放的弯盘内无菌生理盐水中冲洗,再吸痰吸痰完毕,冲洗净引流管,将吸痰管在手中缠绕,分离吸痰管,脱手套,将吸痰管包裹住,弃掉连接保护套,妥善固定于床头操作后观察:患者气道是否通畅;吸出液的颜色、性质、量;再次评估病人;清醒病人倾听主诉;根据需要连接氧源精品文档/经口吸痰擦净患者面部,经鼻吸痰用棉签清洁鼻腔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包括吸痰装置处理:贮液瓶 内液体达 2/3 满时,及时倾倒;贮液瓶内应放少量消毒液,使吸出液不致 粘附于瓶底,便于清洗消毒。
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表评分标准

姓名: 项目 总分 评分细则 扣分标准 仪表 5 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1、了解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评估 10 2、了解呼道分泌物的量,黏稠度、部位 3、对清醒者行指导、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1、检查吸引设备及管道连接否处于备用状态 操作 前准 备 5 2、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3、指导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协助共取合适体位 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可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 适的负压 3、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 作 55 过 4、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5、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 6、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 姓名: 姓名:
得 得 得 扣分标准 扣分标准 分 分 分
操
程
操作 后
1、物品处理,洗手,记录 5 2、病人安置舒适,床单位整洁 1、呼吸道通畅,无呼吸道痰呜音 2、操作过程中清洁、无污染 3、操作方法正确,节力、有效 为患者经鼻、口腔吸痰时,应对患者评估哪些事项
评分
5
提问 总分
5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评估】在进行口鼻吸痰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是否有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可以嘱患者咳嗽),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
准备】在进行口鼻吸痰前,护士需要穿戴整洁,仪表端庄,准备好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吸引管、试管(内盛有0.5‰优氯净消毒液,置于床头栏处,可消毒吸引接头)、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内含无菌手套一只,消毒无菌润滑吸痰管1根)、听诊器、快速手消毒液、手电筒、护理记录单、卫生纸、医用垃圾袋等物品。
同时需要确保环境整洁、安静、安全,患者处于平卧位。
方法】在进行口鼻吸痰前,护士需要先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戴上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并解释操作流程。
在吸痰前,需要先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并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将患者位置摆好,头转向操作者,侧身,消毒双手后,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连接吸痰管。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并调节负压。
先吸口腔,再吸鼻腔(吸痰管使用后需要更换),手法为左右旋转,向上提拉。
吸痰完毕后,断开吸痰管,擦净患者脸部分泌物,将吸痰管放入医疗垃圾袋,将吸痰的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试管中浸泡。
再次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消毒双手后进行评价、整理用物、洗手,并观察、记录患者情况。
评价】评价口鼻吸痰技术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准确、敏捷。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出,气道通畅,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呼吸功能改善,SPO2上升,缺氧症状得以缓解。
患者愿意配合,有安全感,痛苦减轻,康复信心增强。
同时需要确保呼吸道未发生机械性损伤。
注意事项】在进行口鼻吸痰时,需要注意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待SPO2上升后再吸。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1次。
患者痰液黏稠时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
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发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吸痰技能操作及评分标准(评分表)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
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评估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的病情、治疗、呼吸情况,听诊有无痰鸣音。
10
2、口、鼻腔粘膜是否正常,有无鼻中隔弯曲,是否有义齿.
3、病人的合作程度,并解释操作目的。
4、负压吸引器的性能,电源电压与吸引器是否相吻合。
准备
1、护士:洗手,戴口罩,铺无菌盘.
关闭吸引器,加大吸氧浓度2分钟。
检查病人的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病人头部转向操作者,昏迷病人协助张口.
2、吸痰:(25分)
阻断负压,吸痰管插入口或鼻腔;(口腔插入15cm,鼻腔25cm)
左右旋转,上提退出,每次吸引不超过10-—15s,抽吸小桶内含氯消毒
剂少许,吸痰管置下层小桶内.
同法吸痰数次,总时间不超过3分钟。
气管吸痰。
8、吸痰盘24小时更换1次,每吸痰1次,更换1根吸痰管。
评
价
1、病人和家属理解吸痰的必要性.
10
2、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被及时吸净,气道通畅,缺氧改善。
3、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
专家签名:____________检查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日
5
2、用物:电动吸引器,无菌盘内备无菌碗(碗内盛无菌等渗盐水)、弯盘、中弯血管钳、纱布、压舌板.
治疗车上: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手电筒、棉签、口腔用药、听诊器、必要时备开口器、舌钳、塑料小桶(二层)。
操
作
流
程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5分)
60
1、吸痰前:(10分)
打开吸引器,调节压力;
连接吸痰管并试吸是否通畅;
中心负压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3、吸痰用物应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每次更换(未做扣1分)
4、贮液瓶内吸出液达2/3满时应及时倾倒(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5、每次插入抽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4
2
中心负压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评分表准及细则
分值
扣分及
原因
得分
准备质量
15
分
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少一项扣1分)
2、用物:治疗车上放:中心吸引装置一套、生理盐水、吸痰管数根(成人12~14号)、手套、听诊器、电筒、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及简易呼吸器。(少一种扣1(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5
5
5
操作流程质量
75分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向清醒患者说明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及配合方法,取得病人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口鼻粘膜、有无活动义齿、呼吸道通畅及缺氧情况。
3、将压力表连接在负压接头上,将负压瓶置于床旁,将连接管与负压瓶连接,检查管道、负压装置性能,调节吸引负压(成人压力40-53.3kPa,儿童吸痰压力<40kPa)用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7、更换吸痰管,将吸痰管插至气管深部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泌物(方法不正确扣5分)
8、吸痰管退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防止分泌物堵塞吸痰管(未做不得分)
9、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吸出痰液的性状、量、颜色等(未做不得分)
10、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率(未做不得分)
吸痰(新)三基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痰液粘稠者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以提高吸痰效果。
1分
评价
(15分)
1.病人和家属理解吸痰的必要性。
5分
2.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被及时吸净,气道通畅,缺氧改善。
5分
3.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
5分
监考者:
吸痰(新)三基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得分:
操作步骤操作步骤
操作内容
分值
得分
目的(5分)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分
评估
(10分)
1.病人的病情、治疗、呼吸情况,听诊有无痰鸣音。
3分
2.口、鼻腔黏膜是否正常,有无鼻中隔弯,是否有义齿。2分3.病人的合作程度,并解释操作目的。
3分
4.负压吸引器性能、电源电压与吸引器电压是否相吻合。
2分
准备
(5分)
1.护士:洗手,戴口罩、手套,查对、确认病人。
2分
2.用物: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治疗盘内备无菌碗或盖罐(一只盛无菌等渗盐水,一只盛吸痰管数根)、弯盘、镊子、纱布、压舌板、电筒、棉签、口腔用药、听诊器,必要时备开口器、舌钳等。
3分
流程
(60分)
1.吸痰前:
(1)病人头部转向操作者,昏迷病人协助张口。
3分
(2)打开吸引器,调节压力(若为中心吸引则安装中心吸引器,调节压力);
4分
(3)连接吸痰管并试吸是否通畅;
3分
2.吸痰:
(1)阻断负压,吸痰管插入口或鼻腔;
6分
(2)左右旋转,向上吸痰;
6分
(3)抽吸无菌等渗盐水;
6分
(4)同法吸痰数次;
6分
(5)观察病人的面色及呼吸情况。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吸痰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的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对于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吸痰操作的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操作准备。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吸痰管、吸痰器、生理盐水、护理垫、口腔护理用品等。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做好了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如是否准备好必备的器材和物品,是否对患者进行了必要的观察和评估等。
二、操作技巧。
吸痰操作的技巧对于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的吸痰技巧是否熟练、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吸痰管的尺寸和长度、是否能够正确掌握吸痰器的使用方法、是否能够正确控制吸痰的力度和时间等。
三、操作过程。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灵活掌握吸痰的时间和频率,是否能够及时停止吸痰操作并进行口腔护理等。
四、操作安全。
吸痰操作涉及到患者的呼吸道,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操作安全。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正确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吸痰后的废弃物,是否能够及时清洁和消毒吸痰器具等。
五、患者反馈。
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是评价吸痰操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及时记录患者的吸痰情况和反应,是否能够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是否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等。
六、操作后处理。
吸痰操作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吸痰器具和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等。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及时清洁和消毒吸痰器具,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吸痰后的废弃物,是否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等。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的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对于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准备、操作技巧、操作过程、操作安全、患者反馈和操作后处理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护理人员的吸痰操作质量,为提高护理水平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控制负压),用戴手套的手持吸痰管前端
经鼻吸痰:插入22-25cm(颅底骨折患者禁用)
经口吸痰:插入14-16cm
经气管插管插管吸痰:插入长度超过气管插管的总长度,再进2-3cm
经气管切开吸痰:轻轻插入,遇阻力,略上提(吸痰管直径小于内套管内径的1/2)
(若有氧气吸入,取下吸氧管放置于无菌纸巾上)
(使用呼吸机患者,应有2名护士操作)
给负压,边左右旋转吸痰管,边向上提拉,充分吸尽痰液
分段经口吸痰顺序:口腔前庭、颊部、咽部、气管内分泌物
分段经鼻吸痰顺序:鼻腔前庭、下鼻道、后鼻孔、咽部、气管
气管切开患者,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痰液
每次吸痰时间<15s,间歇3-5分钟,连续吸引≤3分钟
每次吸痰,更换一次吸痰管
洗手、戴口罩,取出无菌弯盘2个(前后摆放),倒入无菌生理盐水
打开吸痰管,取出无菌手套及无菌纸、戴手套,将无菌纸铺于患者下颌前(以防痰液污染被服)
戴无菌手取出吸痰管并缠绕于手上,连接引流管,使用前面的弯盘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通畅性并润滑前端
(必要时)操作中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依照处置卡,询问、反问)
经口吸痰——口腔黏膜情况,有无松动牙齿或活动义齿
经鼻吸痰——鼻腔黏膜情况,有无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部疾病
经气管插管吸痰——气管插管固定是否良好、检查有无移位,判断插管深度。
经气管切开吸痰——气管套管是否牢固,有心电监护的患者观察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呼吸。
指导
清醒患者安抚其不要紧张,吸痰时配合张口,头偏向操作者
(昏迷患者:呼叫患者判断意识状态、与家属核对姓名、腕带、床尾卡)
告知解释告知吸痰目的Fra bibliotek过程、注意事项
解释配合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评估
患者年龄、病情、诊断、意识状态、心理状况、理解配合能力
有无吸痰指征、有无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
按时吸痰前进行肺部听诊,按需吸痰可不进行肺部听诊
有吸氧者,检查吸氧流量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操作后
宣教
指导
病情允许,指导患者多饮温开水,增加活动
保持室内温湿度
掌握有效咳痰方法,必要时行翻身、扣背、雾化吸入等
勿触动吸痰装置,
吸痰器储液瓶吸出液由护士观察记录并及时倾倒
如有任何不舒适,都要及时告诉护士
记录
记录吸痰时间,吸出痰液的量、性质、颜色、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及处理及指导内容
经口吸痰擦净患者面部,经鼻吸痰用棉签清洁鼻腔
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包括吸痰装置处理:贮液瓶内液体达2/3满时,及时倾倒;贮液瓶内应放少量消毒液,使吸出液不致粘附于瓶底,便于清洗消毒。)
关桶盖、洗手、脱口罩
(必要时)操作后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腕带(依照治疗本/卡,询问、反问)
项目
技术操作标准
考核日期:考核人:2015年12月修订
调节负压:小儿<300 mmHg(<0.04 Mpa)
成人为300—400mmHg(0.04-0.053Mpa或40.0—53.3KPa)
项目
技术操作标准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操作
过程
将引流管末端连接保护套,固定于床头
体位:协助患者舒适卧位,头偏向操作者或取侧卧位,患者头略向后仰
检查患者口腔、鼻腔粘膜情况
The Juan嶅彲鎶楀姏
环境准备
The Luх墿鐘Duo喌鏌ヨ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The鐗╂枡闇€?眰Cong″?
洗手,核对医嘱,准备并检查用物,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The鏀Duo Chuai鏃ユ湡
The鍙戣Chuai Bin Hong湴鍧€
核对患者:持治疗本/卡核对床号、姓名(询问、反问、腕带、床尾卡)
综合
评价
良好职业素质、无菌操作原则落实到位
流程正确、操作熟练、护患有效沟通
专业知识掌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低氧血症、呼吸道黏膜损伤、感染、心律失常、阻塞性肺不张、气道痉挛、误入食管、吸痰管拔出困难
操作
时限
限时分钟,每超过s扣分,最多分
总合计扣分
参考材料:第5版《基础护理学》、《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人民军医《基础护理学》第2版等
观察患者病情、吸出痰液颜色、性质、量、生命体征、面色
若需要再次吸痰,将吸痰管在后面摆放的弯盘内无菌生理盐水中冲洗,再吸痰
吸痰完毕,冲洗净引流管,将吸痰管在手中缠绕,分离吸痰管,脱手套,将吸痰管包裹住,弃掉
操作后
连接保护套,妥善固定于床头
观察:患者气道是否通畅;吸出液的颜色、性质、量;再次评估病人;清醒病人倾听主诉;根据需要连接氧源
操作
过程
开桶盖,洗手、戴口罩
连接
检查
吸引
装置
中心吸引装置:
固定吸引器—连接各管路(真空管、引流管)—打开防尘塞—插入插头—检查各管路连接是否正确、紧密—调节负压(此时可听到“呼呼”声音,表示有负压)—折闭引流管,“呼呼”声消失(证明吸引装置连接完好、无漏气、性能良好)
电动吸引装置:
连接电源,红灯亮—连接各管路,旋紧瓶塞—检查各管路连接是否正确、紧密—调节负压—折闭引流管—开启吸引器,机器运转,无异声,指针指向已调节负压刻度—松开折闭处,指针归位0.02Mp以下(证明吸引装置连接完好、无漏气、性能良好)
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00分)
参考护士:得分:
项目
技术操作标准
分值
扣分标准
The鎻愯Chuai Xi樿Chuai Cong plank綍扣分
The鍌ㄥ瓨Fen Kua懡鐩戣操作前
护士准备
The鍑Hong Chuai鍗?衣帽整洁、仪表端庄、修剪指甲,无佩戴饰品
The Luц繍鍗曞彿
物品准备
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弯盘(数个)、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数根(吸痰管包装内有一次性无菌手套及无菌纸)、另备无菌手套、无菌棉签、手消液、治疗本/卡、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护理记录单等。根据需要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手电筒、电插板、听诊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