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与癌症
蛋白质表达与癌症的关联

蛋白质表达与癌症的关联蛋白质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包括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转录和翻译、代谢调控等等。
然而,当蛋白质的表达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其中包括癌症。
本文将讨论蛋白质表达异常与癌症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其潜在机制。
1. 异常蛋白质表达与癌症发生的关系癌症是一种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蛋白质的异常表达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癌细胞常常出现蛋白质表达的增加或减少,这种表达异常可能导致异常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等过程的发生。
例如,某些癌症中常见的蛋白质过度表达包括信号通路蛋白激酶(如EGFR、HER2)、增殖相关蛋白(如cyclin D1)和抑制凋亡蛋白(如Bcl-2)。
这些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可以导致细胞无限增殖、抗凋亡和异常信号通路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相反,某些抑癌蛋白的表达减少也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例如,p53是一种常见的抑癌蛋白,它参与了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等过程。
当p53的表达减少或突变发生时,细胞失去了对异常细胞的监测和修复能力,增加了患癌的风险。
2. 蛋白质表达异常与癌症的潜在机制蛋白质表达异常与癌症之间的关联可以归因于多种机制。
首先,基因突变是导致蛋白质表达异常的重要原因。
某些癌症中常见的突变可以导致蛋白质表达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其次,表观遗传修饰也能够影响蛋白质表达水平。
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这些修饰可以通过改变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调控方式来影响蛋白质的表达。
癌症细胞中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异常可以导致蛋白质表达的改变,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此外,肿瘤微环境也可以影响蛋白质表达水平。
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和分子可以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免疫因子等途径,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
这种细胞间通讯对于蛋白质表达异常和肿瘤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3. 蛋白质表达异常与癌症治疗的意义蛋白质表达异常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表达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探究

蛋白质表达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探究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蛋白质表达与癌症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蛋白质是细胞内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旦蛋白质表达异常,就可能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甚至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癌症是一类以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为特征的疾病。
当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变异或异常表达时,会干扰到正常细胞信号传导和调控,进而引发癌症的发生。
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可以包括过度表达、缺失、变异等形式。
过度表达是指某种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这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基因拷贝数增加、染色体异常等原因导致的。
过度表达的蛋白质在促进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强侵袭转移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举例来说,HER2蛋白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相关蛋白,在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
过度表达的HER2蛋白可以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从而加速癌症的发展。
蛋白质缺失是指特定蛋白质在细胞内无法正常表达或缺乏。
这可能是由于基因缺失、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的。
缺失某些调节型蛋白质可能导致细胞内调控失衡,从而有助于癌细胞的形成和生长。
例如,P53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抑癌蛋白,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常常发生缺失或突变。
正常情况下,P53蛋白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然而,当P53蛋白丧失功能时,癌细胞就可以逃避生长抑制和凋亡信号,促进癌症的进展。
蛋白质的变异是指蛋白质序列发生突变,导致其功能或结构发生改变。
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等方式引发。
变异蛋白质可能会改变细胞内的生化途径和调节机制,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例如,关键的信号传导蛋白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突变,导致抑癌机制丧失,从而为癌细胞的生存和扩散提供有利条件。
正如上述例子所示,蛋白质表达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蛋白质表达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为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蛋白质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例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蛋白质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例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探讨蛋白质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关联,例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以下是对这个话题的讨论。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在细胞内发挥着关键的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和表达受到一系列调控机制的控制,以确保细胞能够正常运作。
然而,当蛋白质的表达出现异常时,就会对细胞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让我们以癌症为例。
癌症是一类由于细胞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疾病。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蛋白质表达异常。
有些蛋白质的过度表达会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而其他蛋白质的缺失或抑制会破坏正常的细胞凋亡和DNA修复机制。
这些异常的蛋白质表达使癌细胞能够逃避身体的免疫系统,进一步恶化疾病的发展。
因此,通过研究和干预蛋白质表达的异常,我们可以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和靶点。
同样重要的是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和中风。
在这些疾病中,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异常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栓形成等恶化疾病进程的变化。
例如,某些蛋白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异常的表达可能是由于损伤信号、炎症反应或缺血状态的影响。
研究这些异常蛋白质的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更精确的治疗策略。
除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外,蛋白质的异常表达还与其他一些疾病有关。
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这些异常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开发相关的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蛋白质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研究这些异常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方法。
因此,蛋白质表达的研究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持续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和研究。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发生癌细胞的异常行为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发生癌细胞的异常行为蛋白质是细胞内最基本的生物分子之一,广泛参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的表达会遵循细胞的需求和调控机制。
然而,肿瘤细胞的异常行为往往导致蛋白质表达出现异常。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表达与肿瘤发生癌细胞的异常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蛋白质表达的基本机制蛋白质表达是指基因序列中的DNA转录为mRNA,然后mRNA通过翻译作用被转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的步骤。
转录是指DNA的序列通过RNA聚合酶酶催化的作用,使得RNA聚合酶能够将DNA序列转录成RNA序列。
在细胞核内,mRNA通过加工包括剪切、剪接和聚合酶添加等作用,形成成熟的mRNA,然后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胞质。
翻译是指mRNA通过核糖体和tRNA的配合作用,将mRNA上的密码子转化为氨基酸序列,从而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等多个步骤,确保蛋白质的正确合成。
二、肿瘤发生与蛋白质表达的异常肿瘤的发生与蛋白质表达的异常密切相关。
在肿瘤细胞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个异常现象。
1.基因突变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是导致蛋白质表达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DNA序列的改变,进而影响mR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这些突变可能是点突变、插入或删除等不同类型,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2.基因放大/缺失肿瘤细胞中常常出现某些基因的放大或缺失现象。
基因放大是指细胞中某个基因的拷贝数目增加,使得该基因的表达量也相应增加。
相反,基因缺失是指细胞中某个基因的拷贝数目减少,导致该基因的表达量下降或消失。
这些基因的放大或缺失可以直接影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功能。
3.蛋白质的修饰异常蛋白质在合成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修饰过程,包括磷酸化、甲基化、糖基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调节蛋白质的活性、稳定性和局部化,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在肿瘤细胞中,这些修饰过程也常常受到异常调控,导致蛋白质的异常活性和功能。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与治疗策略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与治疗策略肿瘤是一种异常细胞增殖的疾病,其发展与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密切相关。
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与肿瘤的发展、预后以及治疗策略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表达与肿瘤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一、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与肿瘤1.1 蛋白质表达的基本概念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为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之一,扮演着细胞内信号传导、结构支持、代谢调控等重要角色。
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直接反映了细胞功能状态,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等过程。
1.2 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与肿瘤发展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往往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中表达上调的蛋白质可以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细胞侵袭能力,从而推动肿瘤的发展。
同时,癌细胞中抑制表达的蛋白质可以导致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1.3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肿瘤中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提供了有力工具。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全面分析肿瘤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二、肿瘤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2.1 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与蛋白质表达下调癌细胞中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如P53、PTEN等的失活常常导致蛋白质表达的下调。
这些蛋白质的下调会增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少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2.2 肿瘤促进基因的激活与蛋白质表达上调癌细胞中常见的肿瘤促进基因如MYC、HER2等的激活往往导致蛋白质表达的上调。
这些蛋白质的上调会增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进程,从而推动肿瘤的发展。
2.3 蛋白质修饰与肿瘤发生蛋白质修饰指的是蛋白质在翻译后发生的化学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和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三、蛋白质表达与肿瘤治疗策略3.1 靶向治疗根据肿瘤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可以针对特定的靶点进行靶向治疗。
了解动物蛋白摄入与癌症的关系

了解动物蛋白摄入与癌症的关系动物蛋白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但是它与癌症的关系备受争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动物蛋白摄入与癌症之间的可能关联,并提供一些相关健康建议。
1. 动物蛋白和癌症的研究背景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加,科学家们开始研究饮食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其中,动物蛋白摄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一些研究发现,高摄入动物蛋白的人群更容易患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然而,并非所有研究结果都存在一致性,有些研究发现蛋白质来源与癌症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2. 动物蛋白与癌症的机制尽管尚未完全明了,但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可能解释动物蛋白与癌症关系的机制。
首先,动物蛋白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氨基酸代谢紊乱,增加细胞分裂活性,从而可能诱发癌细胞的发生。
其次,一些含有较高脂肪和胆固醇的动物蛋白来源,如红肉,可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此外,动物蛋白摄入还会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水平的升高,该因子被认为与癌症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3. 蛋白质摄入指南虽然动物蛋白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仍未完全明确,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根据现有的科学证据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多样化蛋白质摄入。
除了动物蛋白,植物蛋白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含有丰富的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慢性疾病的侵害。
其次,控制动物蛋白的摄入量。
尽量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动物蛋白来源,如红肉和加工肉制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天的动物蛋白摄入应该控制在总能量的10-35%之间。
4. 个体差异与蛋白质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对蛋白质的需求有所差异。
例如,孕妇、哺乳妇女以及进行大量运动的人需要更高量的蛋白质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因此,在进行蛋白质摄入时,要根据个体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5. 饮食结构的综合考量除了蛋白质的源头外,整个饮食结构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均衡摄入绿叶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以及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量,都是减少患癌症的风险的重要举措。
蛋白质表达与癌症探索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异常变化

蛋白质表达与癌症探索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异常变化蛋白质表达与癌症探索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异常变化概述: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
然而,研究表明蛋白质表达在癌细胞中发生了异常变化,这一发现为我们深入了解癌症的起因和发展提供了线索。
本文将探讨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异常变化,并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一、蛋白质表达的基本原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单元,扮演着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角色。
蛋白质的表达是指基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化为具体的蛋白质产物。
在正常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活动。
二、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异常变化癌细胞中蛋白质的异常表达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常常发生以下异常变化:1. 增加的蛋白质表达:某些蛋白质在癌细胞中出现明显的增加表达。
这些蛋白质可能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耐药等特性相关。
2. 减少或缺失的蛋白质表达:一些在正常细胞中高表达的蛋白质在癌细胞中表达受到抑制,甚至完全缺失。
这些蛋白质可能参与调控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等重要过程。
3. 异常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癌细胞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发生异常,如磷酸化、甲基化和乙酰化等。
这些修饰异常的蛋白质可能导致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三、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已经揭示了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异常的分子机制,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1.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新一代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出现,如质谱和蛋白质芯片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系统地分析癌细胞蛋白质的异常表达,进而发现潜在的癌症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2. 靶向蛋白质治疗的应用:了解癌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异常变化,有助于发展并应用靶向蛋白质治疗策略。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一些针对癌细胞中具体蛋白质的抗体、蛋白质酶抑制剂或蛋白质结构模拟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蛋白质表达和癌症治疗研究蛋白质表达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蛋白质表达和癌症治疗研究蛋白质表达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蛋白质表达和癌症治疗研究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中,蛋白质表达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已经在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蛋白质表达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一、蛋白质表达的意义和基本原理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不仅参与了生物体内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还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功能。
在癌症治疗中,蛋白质表达的异常会导致多种信号通路的紊乱,从而促进癌症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通过调控蛋白质表达,可以影响癌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为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蛋白质表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
基因转录是指将DNA信息转录成RNA,而翻译则是将RNA翻译成蛋白质。
这个过程中,包括转录因子、RNA聚合酶和核糖体等多个生物分子的参与。
二、蛋白质表达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策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作用于癌症特异性标志物的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在靶向治疗中,蛋白质表达的检测和分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检测患者癌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以确定药物治疗的具体靶点。
例如,HER2是一种在乳腺癌中超表达的蛋白质,HER2抑制剂在靶向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
因此,通过检测HER2的表达情况,可以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HER2抑制剂治疗。
其次,蛋白质表达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在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可以通过检测治疗前后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监测BRAF蛋白质的表达变化,可以判断BRAF突变型肿瘤是否对BRAF抑制剂产生了敏感反应。
三、蛋白质表达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癌症治疗策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蛋白质表达在免疫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与癌症
————————————————————————————————作者:————————————————————————————————日期:
膳食与癌症 蛋白质与癌症是朋友还是敌人?
1893年荷兰化学家葛哈德。
穆德勒发现蛋白质。
蛋白质这个词来自于希腊词汇“proteios”意为“最重要的”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蛋白质就是肉类食品,肉类食品就是蛋白质。
20世纪初营养科学研究者认为:蛋白质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蛋白质缺口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以及著名的营养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蛋白质缺口”问题。
这造成第三国家儿童广泛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
联合国及美国政府食品以和平项目署、美国多数大学、众多国际组织都参与了这场旨在用蛋白质产品消除世界饥荒的斗争。
蛋白质的品质问题
蛋白质不断的消耗,必须得到补充。
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为肽在降解成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补充身体消耗的蛋白质。
彩珠的例子
蛋白质的真正实质是指某种食物被身体吸收,补充身体所需蛋白质的效率。
大量实验证明,植物性蛋白质尽管用于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比较慢,但很稳定,这种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质,也是身体最需要的蛋白。
致癌物
氨基三唑,一种用于酸果蔓生产的除草剂;DDT ;丁酰肼;亚硝酸盐;苏丹红;二恶英;黄曲霉毒素。
实验对象
● 大鼠和人对蛋白质的需求是几乎一致的。
● 蛋白质在人体内河大鼠体内的作用方式基本一致。
● 在大鼠体内促进癌生长的蛋白质摄入水平与人体内促进癌生长的蛋白质摄入水平相同
印度实验
● 两组大鼠,饲同等量的黄曲霉毒素,一组饲含20%的蛋白质,一组饲5%蛋白质的饲料。
● 结果饲20%蛋白质的大鼠发生癌症,或癌前病变。
而摄5%蛋白质的大鼠没有任何一个发生癌症。
● 证明蛋白质摄入过少与癌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关联性。
坎贝尔试验的开始
癌症的三阶段:启动阶段、促进阶段、进展阶段。
例子:植草皮。
启动阶段:致癌物;促进阶段:促癌剂;进展阶段:促癌剂。
癌细胞
实验
● 酶的代谢
● 证明:低蛋白质膳食能导致更少的黄曲霉毒素进入细胞。
让细胞增殖速度缓慢。
减少酶的活性。
癌的促进阶段
● 同计量黄曲霉毒素,不同蛋白质膳食,癌症病灶细胞的不同发展。
● 同计量黄曲霉毒素,让蛋白质摄取量调换,证明低蛋白质膳食可以抑制病灶细胞生长。
而原来没有生长
的病灶细胞有复活繁殖。
● 蛋白质摄入的多少对癌症的影响要超过致癌物。
肝细胞
AF 黄曲霉毒素
进入细胞 酶
有害物AF +
DNA
蛋白质多少的问题
●蛋白质摄入超过身体生长速度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是,癌症细胞才会增殖。
●日推荐供应量为每天热量的10%(50-60克),但大多数人早已超过。
美国人达到15%-16%(70-100克)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是类似的吗?
●以上实验用的都是酪蛋白,占牛奶的87%。
但如果采用植物蛋白却完全不会。
如小麦蛋白或大豆蛋白。
另一项实验
●小鼠乳腺实验,也证明酪蛋白能明显促进乳腺癌的发展。
●酪蛋白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增强癌症的发病率。
●酪蛋白影响雌性动物荷尔蒙系统,而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内分泌系统。
最终结论
●牛奶中的蛋白质是非常强的促癌剂。
癌症与基因
●据1981年为美国国会准备的一份关于膳食与癌症的综述估算,基因在癌症发病危险中发挥2%-3%的作
用。
胆固醇
胆固醇分两类:膳食胆固醇与血液胆固醇。
膳食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我们无法衡量食物中胆固醇的多少。
血液胆固醇
●在没有摄入动物性胆固醇的情况下,人体能自身合成一定量的胆固醇。
而这种胆固醇对身体是至关重要
的。
●“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血液胆固醇的量
●在80年代中国人的血液胆固醇量平均水平大约为127毫克/分升,美国人平均215毫克/分升。
然而近年来中国人的血胆固醇量正在逐年上升。
随着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西方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
●原有的营养学观念认为,血液胆固醇量不可小于150毫克/分升。
170毫克/可算正常。
●然而实验结果证明:当血液胆固醇水平从170毫克/分升下降到90毫克/分升的时候,肝癌、直肠癌、结
肠癌、男性肺癌、女性肺癌、乳腺癌、儿童白血病、成年白血病、成年脑癌、儿童脑癌、胃癌以及食管(咽)癌的发病率都显著下降。
血胆固醇与膳食
●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确定是发病危险的重要指证之一。
动物来源的食品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之间存
在正相关关系,而摄入植物性食物的营养素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下降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些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摄入动物来源的蛋白质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是平升高。
饱和
脂肪以及膳食胆固醇也可以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但是他们的效果梅摄入动物蛋白质那么明显。
相反植物来源的食物中几乎不含有胆固醇,而且还能通过不同的方式降低体内的胆固醇水平。
膳食疗法(食疗)
●弗雷明汉研究,小卡德维尔.埃塞尔斯廷医生,迪安.奥尼什医生的膳食疗法取得惊人效果。
●说明膳食疗法,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并缓解治疗的心脏病。
癌症发病率也因此降低。
结论
●摄入植物性食品可以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起到预防甚至治疗心脏病,癌症的效果。
●食用植物性食物者,或称素食主义者,可以远离当今世界的流行富贵病。
●采取膳食干预治疗的效果已经打破传统治疗富贵病的窘境。
并向世界宣布食疗的效果胜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