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库
2024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真题与答案

2024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真题与答案一、填空题(共计 66 题,每题 1 分)1. 语文教学应在的过程中进行。
答案:师生平等对话。
2.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区等教育资源。
答案:活动;学校;家庭。
3. 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答案:发散思维。
4.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的基础。
答案:工具性;人文性;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5.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
话题要贴近,密切联系学生的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答案:选择好话题;生活;经验世界;想象世界。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答案:语文综合性学习。
7. 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答案:学生;教师。
8.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与三大类。
答案:课堂教学;课外学习;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
9. 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和两大类。
答案:有形资源;无形资源。
10.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答案:语文实践。
11. 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和。
答案:自我表达;与人交流。
12. 教师应理解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
答案:核心素养;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13.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
答案: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
14. 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给予(jǐ yǔ)B. 遨游(áo yóu)C. 倔强(juè jiàng)D. 瞭望(liào wàng)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陆游二、填空题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4. 请写出《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小河里的水开始解冻,哗啦啦地唱起了歌。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1)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2)短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五、作文题7.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描述你的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家乡的特产。
答案:一、1. D2. D二、3. 春晓4. 疑是地上霜三、5.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利用雾气弥漫的天气,指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让士兵们在船上敲锣打鼓,诱使曹军射箭。
由于雾大,曹军不敢轻易出击,只能盲目射箭。
诸葛亮的船只因此收集了大量的箭矢。
四、6. (1)短文中描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小河里的水解冻并唱歌,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并叽叽喳喳地叫。
(2)短文中提到的动物有小燕子。
五、7. 作文题答案略。
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举棋不定,让人着急。
B.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令人钦佩。
C.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针见血。
D.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答案:B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
B. 他总是不拘小节,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
C. 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D.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双关。
答案:D二、填空题3. 请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词语。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______。
答案:生机勃勃4. 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
答案:迎难而上三、阅读理解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提到的“坚持”一词,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体现?答案: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持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来体现“坚持”的精神。
四、作文题6.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撰写作文)五、古文翻译题7.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六、综合分析题8.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的效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通过春风和明月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七、语言运用题9. 请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改写成一个完整的段落。
- 他很聪明。
- 他学习很努力。
- 他总是乐于助人。
答案:他是一个聪明且勤奋的人,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而且总是乐于帮助他人,深受大家的喜爱。
八、文化常识题1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B.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教师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

教师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筚路蓝缕B. 旁证博引C. 栩栩如生D. 风声鹤唳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觥筹交错(gōng)B. 一蹴而就(cù)C. 呱呱坠地(gū)D. 拈轻怕重(niān)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富五车,但对这个问题却束手无策。
B.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依然精神矍铄。
D.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听人劝。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工作繁忙,但仍然坚持学习。
C.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有空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电影。
”B.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有空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电影。
C.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有空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电影!”D.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有空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电影!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春晓》)(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山行》)(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7.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文章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4)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效果?四、作文题(共30分)8.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文新课标真题题库(含答案)

语文新课标真题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围绕,体现,反映,确立课程目标。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和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5.任务群的类型: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和。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二、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语文教学评价所应具有的功能?()A.检查和诊断B.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C.甄别和选拔D.反馈和激励2.()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A.学业测试B.学业质量C.学业评价D.学业成绩3.“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今天,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总量达到()A.100万字以上B.145万字以上C.200万字以上D.245万字以上4.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
()A.学习习惯;价值观B.学习能力;政治立场C.学习态度;价值观D.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价值立场5.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A.整体性B.发展性C.连贯性D.实践性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核心素养,下列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包括真实的语文情境、丰富的文化积累、典型的实践活动。
B.主要包括臆造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多彩的社会活动。
C.主要包括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
D.主要包括真实的语文情境、丰富的文化积累、多彩的社会活动。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年版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关于新课标的变化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库

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库一、填空(25分,每空1分)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创新求荣)的观念和意识。
4.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研究活动)的教学重点。
5.第一学段要求学生研究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6.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7.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研究的主人,(教师)是研究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方针按九年一贯团体设计,根据(常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立场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研究的主人,(教师)是研究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兴高彩烈B. 津津有味C. 出奇不意D. 一愁莫展2.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诗人()的作品。
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3. 《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
A. 《三国演义》B. 《西游记》C. 《水浒传》D. 《红楼梦》4. 以下哪项不是《论语》中的内容?()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王之涣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
2.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 性相近,习相远”。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的名句。
5.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怎样的荷塘景象?2. “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句话中,“酣眠”和“小睡”分别指代什么?4. 文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 作者通过描述荷塘月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作文题(20分)请以“我眼中的四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小学新课标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新课标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模样(mó yàng)B. 蜷缩(quán suō)C. 旖旎(yǐ nǐ)D. 潺潺(chán chán)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总是上不去。
B. 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他终于明白了这道题。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灰心丧气。
答案:D二、填空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请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请写出《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和前两句。
答案: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猫钓鱼》小猫跟着妈妈去河边钓鱼。
妈妈很快就钓到了一条大鱼,而小猫却总是钓不到。
小猫很着急,问妈妈:“为什么我钓不到鱼呢?”妈妈微笑着说:“钓鱼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
”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就专心致志地钓鱼。
不一会儿,小猫也钓到了一条大鱼。
1. 小猫为什么开始钓不到鱼?答案:因为小猫没有耐心,三心二意。
2. 妈妈告诉小猫什么道理?答案:妈妈告诉小猫钓鱼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
3. 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后,变得专心致志,最终钓到了一条大鱼。
四、作文题请以“我学会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题目开放,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创作,答案不唯一)【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及答案,实际考试题目和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库
一、填空(25分,每空1分)
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 )、(追求创新)、(创新求荣 )的观念和意识。
4.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 的教学重点。
5.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6.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7.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 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目标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在( 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学生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4(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10 )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 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
5.九年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 )字以上。
6.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7.口语交际是(说 )与(听)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 交际情景 )中进行。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朗读 )和( 默读 )。
9.教育的最高宗旨是( 培养人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 创新思维 )。
10.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 启发式 )、( 讨论式 )教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 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
4.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评价) 的能力。
6.《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
7.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
9.课程是(动态)的生态系统,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
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10.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综合性 )与( 实践 )的统一。
2. 语文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关于“有感情地朗读”,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朗读要提倡 ( 自然 ),要摒弃( 矫情做作的强调 )。
4. 能用普通话(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 语
音 )、( 语调 )和( 语气 )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5.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 活动 )和(游戏 )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6.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 )精神和( 合作 )意识。
7. 新课程倡导 ( 自主 )(合作 )( 探究 ) 的学习方式。
8.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 )资源和( 课外学习 )资源。
9.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 )的过程中进行。
10.《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
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 关注 )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5、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6、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7、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4、精读的评价:低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中年级侧重考查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高年级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7、有感情的朗读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提倡自然,摈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8、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9、写字教学要求三个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写字,做到天天练。
10、第三学段要学会默读,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还要学会(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1、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课标中没有答案)的整体提高。
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 (2500)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 )和( )(课标中没有这句话)。
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根据表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