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案和反思

一、教案名称:《普罗米修斯盗火》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内容,了解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经典神话故事的热爱,感受普罗米修斯勇敢、智慧、奉献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内容。
难点:分析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问题分析能力。
4. 讲授法:教师对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如图片、音乐等,引出本课课题《普罗米修斯盗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七、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复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内容。
2. 分析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感受。
3. 搜索其他关于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与他人合作等。
普罗米修斯盗火 评课稿

《普罗米修斯》评课稿大家下午好:第一点:王老师是男老师,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队伍中的稀有动物。
是一位帅气的男人,也就有了帅气的课堂。
纵观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精练、干脆。
环节设计层层递进。
第二点: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要有意义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因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在这节课中王老师渗透了几种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没有字典,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让学生通过理清主要人物的关系,抓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小结,不仅交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为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3)教给学生把书读薄,把书读厚的学习方法:首先指名读第1、2自然段,(用两个字概括)主要讲什么?板书:取火同样的方法从普罗米修斯角度(用两个字概括)6、7自然段的内容,板书:受罚。
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获救。
这样来教会学生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把书读薄。
在引导学生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拿取火种的危险时。
学生从“驰过”,从喷射着火焰的轮子等(体会危险与不易)然后补充(资料),让学生感悟到普罗米修斯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为了造福人类要挑战宙斯的权威,要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去拿取火种。
那么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尊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就是把书读厚。
第三点:王老师在教学时巧妙地突破文本重点,抓住文本空白处,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像,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比如:(1)想象,没有火人们生活会有哪些不便?(无温暖、无熟食、夜晚不安宁……)(2)、自从有了火,人类只做了这三件事情吗?关注省略号,想象人类用火还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写排比句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干什么?)(万家灯火、高温杀菌、融化冰块、点烽火台、冶炼金属……)等等。
在想象训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的福音,然后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促进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品质的进一步感悟。
评普罗米修斯盗火

《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
听了丁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对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各不相同。
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丁教师在课堂上能尊重学生的感受,并为他们提供“与文本、与人交流”的机会。
学生的潜能得到了释放,对课文的的解读有了多元的感悟。
2、强化朗读,培养语感。
丁老师在课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节课中,教师始终能凭借着“读”来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首先教师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其次,找出重点词语让学生品读;再次,让学生带上情感读重点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与学生深情地诵读雪莱赞美普罗米修斯的诗句。
学生的情感在读中得到了感染和升华,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也越来越丰满和有血有肉,具体形象。
3、丰富语言积累,训练学生思维。
丁老师注重了学生的语言积累:(1)让学生用简洁语言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过程,从而比较有效地将书本语言转换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2)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的种种情景,先个别说后提供“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3)天规上学了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发出火花,让语言在辩论中得到锤炼和积累。
(4)拓展神话故事
在本课中,教者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通过丰富表象,来让学生感悟语言。
总之,这堂课较教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案普罗米修斯盗火反思

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内容,感受普罗米修斯勇敢、无私、善良的品质。
2.学会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动机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图片导入:展示普罗米修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
2.话题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了解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课文阅读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分组阅读,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动机和意义。
2.分析普罗米修斯的品质,如勇敢、无私、善良等。
四、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点燃火焰?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普罗米修斯的品质。
2.提问: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意义是什么?二、深入讲解1.讲解普罗米修斯盗火对人类的影响,如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等。
2.分析普罗米修斯盗火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宙斯的惩罚、众神的反对等。
三、互动环节1.角色扮演:分组扮演普罗米修斯、宙斯、众神等角色,演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2.分享扮演感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
2.反思: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品质对我们有何启示?四、教学反思1.优点(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2)通过互动环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培养创新思维。
(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不足(1)课堂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互动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改进措施(1)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实录及评析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实录及评析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这是一篇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课文中出现了一些难读的词语,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主神宙斯赫剌克勒斯奥林匹斯圣山高加索山(练读、指读、齐读)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利用这些词语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
(学生说故事)师:读过希腊神话的同学都知道,希腊神话里有许许多多的神,而在这个故事里面,普罗米修斯是主人翁,是一个正面的人物形象。
他将天上的火种,带到人间,这才有了人间的烟火袅袅。
(板书:火种人间烟火)师:我们的文中有一句话这样说他:(大屏幕出示)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读这句话。
师:“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这是怎样的痛,怎样的苦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什么地方写了这样的情景。
——第六段师:打开书,轻声练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你能从这段文字里看到什么?(反复指读,教师点评,读好)师:听你读,我仿佛看到了你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这是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再默读这一段文字,让你看到的画面在你脑海中放映。
——学生读书师: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宙斯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丽日暴雨的折磨。
生:我看到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正啄食这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师:大家来看屏幕(出示“被锁”图。
)这就是被牢牢锁在高加索山悬崖绝壁上的普罗米修斯。
为了人类,他失去了自由,胳膊、腿被死死地锁在悬崖上,不能动弹,不能睡觉,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不能和亲人团聚,独自一个人忍受着孤独。
(出示狂风暴雨的声音和练习题:狂风暴雨中,-----)听,狂风呼啸,大雨如注,雷电交加,豆大的雨点——生:豆大的雨点打在普罗米修斯的身上,鹫鹰在他身上抓下的伤痕被雨水浸湿,他浑身湿淋淋的。
生:狂风暴雨中,普罗米修斯无法躲避,全身都湿透了,他在狂风中瑟瑟发抖。
(出示:烈日炎炎下,----------)生:烈日炎炎下,豆大的汗珠从他的头上流了下来,他的嘴唇都干得裂开了口子。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案和反思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案和反思第一篇:《普罗米修斯盗火》教案和反思《普罗米修斯盗火》校级教研课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抓住关键词语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会用恰当的方法复述故事情节。
4.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后写。
学习重点、难点:能发挥合理的想象,想象出人类得到火种之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学习准备:课件、预习单一、课题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希腊神话故事有没读过?你知道里面有哪些神吗?了解诸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古希腊神话故事,齐读课题《普罗米修斯盗火》。
2.课题中有个生字“盗”,“盗”是什么意思?(偷)是的,盗就是偷的意思,偷就是盗,合起来组成一个词“偷盗”。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难读的人名和地名。
2.读准重要的词语3.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刚才我们用了抓住重要人物和关键词语,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方法来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精读“无火”。
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呢?课文哪个自然段作了交代。
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问:这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中有一个关键词(困苦)人们遇到了哪些困苦呢?我们来看课文内容。
引读:没有……只好…… 2.人们仅仅是遇到这两个方面的困苦吗?你从哪儿知道的?(省略号)那就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人们没有火,还会遇到哪些困苦呢?也用“没有……只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先在位子上练一练。
(指名说)3.问:从“没有——只好——”这样的句式中,你体会到了生活如此困苦的人们怎样的心情?引导体会人们的无可奈何、伤心害怕。
(个性化朗读、齐读)4.复述第一自然段。
这个故事是要求复述的,我们可以抓住“没有……只好……”这个关键句1 式来把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复述起来。
注意,复述不等于背诵,不需要和课文内容一字不差,可以有自己的语言。
天上偷来的火种评课稿

天上偷来的火种评课稿《天上偷来的火种》一文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英勇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才智,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奇,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宏大精神。
这篇天上偷来的火种评课稿,是以授课老师的教学目标为动身点和归宿,并分析了老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一起来看一下。
天上偷来的火种评课稿由我整理,仅供参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仆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为同学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注意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上海的林老师在《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教学中,她最大程度地体现这一理念,使同学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
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点带面,把握整体同学有自己的新颖爱好:童真、童趣、痛心,再结合本课的特点神话故事,因而,老师应尽可能地让同学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
林老师揭示课题后,让同学快速朗读课文,圈出几个神的名字,并轻轻地读出神的名字后,再让同学说说对这几个神的了解。
最终让同学把这几个神的名字串联起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因此便把阅读引入课文的重点,使课堂上呈现出一派主动探究,乐观思索的活跃气氛。
再如林老师让同学找出有火和没有火的两段话来感受普罗米修斯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引导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呈现阅读体验。
由于朗读不只是见字读字,而是读者在理智和情感的作用下,将文字转换成深情并茂的语言过程,假如能引导同学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那么同学语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实深刻。
二、挖掘教材,深化体会语文教学要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内涵,用语文特有的魅力去触动同学那浪漫的情怀,使语文学习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让一颗纯真和善的新心,沿着情感之路,找到精神栖息的家园。
林老师在让同学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和善、英勇的品质后,又问:除了这些还需要什么?林老师引导同学知道平常我们看到‘偷’字,总认为是坏事,而在普罗米修斯身上我们却能看到他的才智。
《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

《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篇一:《普罗米修斯》评课稿《普罗米修斯》评课稿二附小邱洁琛王崧舟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普罗米修斯》首先板书了“神的故事”,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神名,说神名,读神名”,读着说着,故事的主要内容大家已了然于胸。
接着引导学生浓缩故事,形成故事梗概,继而话锋一转,抛出了“这样读故事有趣吗”的问题。
这一招可谓一石二鸟:既教了学生概括原文,又自然而然的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
再读课文,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两幅画面完全不同的画面,写感受,然后读师生共同读。
两幅不同的画面:人类在黑暗中的凄凉、有火时的温馨已初见端倪。
至此,专家引导“没有火时看不到什么这时人们最需要什么”,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追问,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回答:“火”、“火”、“火”。
让人感到好像是黑暗中孤苦的人们发出了越来越强烈的火的呼唤。
水到渠成,专家的问题掷地有声——“普罗米修斯看到了这种情景,心里会怎么想”。
想象了“没有火”的画面,就该想象“有火”的画面。
王老师要求学生根据省略号想象有火的生活多么美好。
“普罗米修斯看到了这种情景,心里会怎么想”学生充分回答后,专家进一步引导“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专家抑扬顿挫的说:“对,那就是因为他对人类的爱。
”一个大大的爱字写在了频幕,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接着,找课文中另外的两幅画面,找刺痛人心的画面。
课件“普罗米修斯受难”——普罗米修斯被牢牢锁住的画面,恶鸟啄食他的肝脏,音乐声响起来了——冲击着每一个人视觉、听觉。
本以为在这儿已经达到了高潮,没想到王老师定了定神,用舒缓的口气说:“请你写写高加索山上,英雄的普罗米修斯遥望人类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写啊,说啊,每一个人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故事中了,一个多小时不知不觉的过去。
“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吗愿意的站起来。
”这时老师的话就是号角。
一个个坚定地声音响起来了,一个个激动地身影站起来了,频幕上“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的主题不断闪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承受了巨大痛苦,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李娟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李老师选取了人类有火、没火的生活和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作为这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当然,好课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几点是共识:一堂好课离不开一位好老师;一堂好课体现在学生学得好;一堂好课还体现在乐此不疲的课堂学习氛围。
以此来看李娟老师的课,我们以为,这是一堂不可多得的好课。
一、抓字眼,牵主线,切入点比较独特。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创新因素。
李娟老师借助教材,改革那种千篇一律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运动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决问题。
例在导入课文时,李老师问学生“盗”(板书课题时用红字标出)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是——小偷。
接着,李老师在“盗”的下方板书“偷”字后,又问:“难道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小偷吗?”学生的答案当然不是。
李教师再追问:你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呢?
(勇敢、富有同情心)你能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并表现出他这一个性特点吗?这样的问题,牵住了文章的主线,激发学生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读、去感悟,并巧妙地突出了重点。
二、抓住课文留白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体悟人物精神。
“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
文章在行文中的一些艺术留白,其实,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资源。
李娟老师在教学时,善于巧妙地抓住课文的留白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发挥合理想象。
如:教学课文人类“无火”时的非常困苦,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想象,没有火来取暖,只好忍受冰天雪地的寒冷;没有火来炼制工具,只好用简陋的石制工具;没有火来驱赶野兽,只好面对猛兽的侵袭……
又如:学习普罗米修斯受难这一节时,李老师引导学生,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气候是变化无常的,普罗米修斯除了要经受烈日暴雨以及鹫鹰的折磨,还可能会遭到怎样的折磨呢?
再如:在日复一日的折磨面前,普罗米修斯后悔了吗?动摇了吗?屈服了吗?此时,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点什么?(课件:“普罗米修斯,我想对你说”)等等。
学生通过这样的研读,通过大胆的想象,层层深入,步步含情,既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又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精神的感悟。
三、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走进人物的内心。
在教学中,李娟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感悟。
如:下了怎样的决心?(生: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又如:还从哪些看到了他的勇敢?(生:受到的惩罚。
)再读,你感受什么?(生:生不如死。
)请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等等。
又如:在指导朗读,切身感受“啄”的无休止时,李老师激情引读为了让普罗米修斯遭受到无休止的痛苦,凶恶的鹫鹰就这样用它尖利的嘴巴,剥开普罗米修斯的肚皮,一口一口地啄食他的肝脏!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月过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白天……每个晚上……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激情的话语,也激起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较好的朗读效果。
李娟老师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实效性,使学生能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四、巧妙地运用对比,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整堂课,李娟老师没有单纯地机械地解剖文本,而是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展开教学,处理重点难点。
如:让学生对比人类有了火和没有火两种不同的生活,通过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的人类生活与没有火的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人类的困苦生活作对比,(课件:“有了火,,有了火,,有了火,……”)让学生切实体会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进而突出了普罗米修斯盗火对人类生活的伟大意义。
……
又如:通过人类取得火种后的欢快幸福与普罗米修斯悬崖受难作对比,更突出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学生也从心里真正认识到,普罗米修斯是位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五、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教师善于把握故事结构和学生的情感变化,没有从传统的为什么盗火,怎么盗火,盗火结果如何导入新课,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角度。
李娟老师整堂课所体现的,既是大思路,不拘泥,又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坚强、极富同情心的英雄形象,在一个一个教学环节中越来越丰满,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里。
学生的情感也随之得到升华——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激发起了学生的正义感,深化了主题。
如:最后拓展延伸,齐读伟大诗人雪莱写的《普罗米修斯》,借助诗人的语言,来表达对普罗米修斯的赞美与崇敬之情,使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总之,这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