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 Excel SUMIF函数用法 多条件求和
sumif函数求和同列多条件的操作方法

一、概述在Excel中,sumif函数是非常常用的函数之一,它可以用于按照指定的条件对指定的范围进行求和操作。
我们要对某一列中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进行求和,就可以使用sumif函数来实现。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人遇到了同一列中需要使用多个条件进行求和的情况,这就需要使用sumif函数的多条件求和功能。
二、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在介绍sumif函数的多条件求和功能之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sumif函数的语法为:SUMIF(range, criteria, sum_range)。
其中,range表示要进行条件判断的范围,criteria表示要满足的条件,sum_range表示要进行求和的范围。
sumif函数会按照条件在range范围内查找符合条件的单元格,并在对应的sum_range范围内进行求和。
我们有一个销售数据表格,其中A列是销售员尊称,B列是销售额,我们想要求出销售员“张三”的销售额,就可以使用sumif函数来实现,公式为=SUMIF(A2:A10,"张三",B2:B10)。
三、sumif函数的多条件求和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对同一列中的数据根据多个条件进行求和的情况。
这就需要使用sumif函数的多条件求和功能。
sumif函数的多条件求和并没有提供直接的函数,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实现。
1. 使用sumif函数的嵌套我们可以通过嵌套sumif函数的方式来实现多条件求和。
我们想要对销售员“张三”在2019年的销售额进行求和,可以使用如下的公式来实现:=SUMIF(A2:A10,"张三",B2:B10)*SUMIF(C2:C10,2019,B2:B10)。
这样就可以先根据销售员尊称进行求和,然后再根据年份进行求和,最终得到了满足多个条件的求和结果。
2. 使用sumproduct函数除了嵌套sumif函数外,还可以使用sumproduct函数来实现多条件求和。
如何在Excel中使用SUMIF函数计算多个条件下某一列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的总和

如何在Excel中使用SUMIF函数计算多个条件下某一列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的总和在Excel中,SUMIF函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它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对某一列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并计算满足条件的单元格的总和。
在一些需求中,我们可能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才能进行筛选,并计算相应单元格的总和。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在Excel中使用SUMIF函数来实现多个条件下的单元格求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SUMIF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
SUMIF函数的语法如下:SUMIF(范围, 条件, 求和范围)其中,范围是被筛选的区域,条件是用来筛选数据的条件,求和范围是根据筛选条件计算总和的区域。
当我们只需要使用一个条件来筛选数据时,可以直接使用SUMIF函数,如:=SUMIF(A1:A10, ">10", B1:B10)上述函数表示在A1:A10这个区域中,筛选出大于10的单元格,并计算相应B1:B10区域中的数值的总和。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才能进行数据的筛选和求和。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SUMIFS函数来实现。
SUMIFS函数的语法如下:SUMIFS(求和范围, 范围1, 条件1, 范围2, 条件2...)其中,求和范围是根据筛选条件计算总和的区域,范围1、范围2等表示多个筛选条件的区域,条件1、条件2等表示多个筛选条件。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如何使用SUMIFS函数来计算多个条件下某一列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的总和。
假设我们有一份销售数据表格,其中包含产品名称、销售额和销售日期三列数据。
我们需要计算在2021年1月1日之后且销售额大于1000的产品销售额总和。
首先,我们可以在表格的某一列中输入条件值。
比如,在D1单元格中输入">1000",在E1单元格中输入">2021/1/1"。
这样,我们就设置好了两个条件,即销售额大于1000和销售日期在2021年1月1日之后。
sumif多条件求和的用法

sumif多条件求和的用法一、快速掌握SUMIF多条件求和的用法在Excel中,求和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功能。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SUM 函数来实现对一列或一定范围内数字的求和,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特定条件进行求和,这时候就需要用到SUMIF函数了。
那么什么是SUMIF函数呢?简单来说,它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筛选出相应的数据,并计算满足条件的数据的总和。
而且,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才能进行求和的情况。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SUMIF函数的多条件求和功能了。
二、单一条件下的SUMIF函数用法在介绍多条件下的用法之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单一条件下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假设有一个销售数据表格,其中包含产品名称、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三列。
我们要计算出某个产品销售数量大于5000时对应的销售金额总和,这时候就可以使用SUMIF函数了。
首先,在一个空白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SUMIF(范围, 条件, 求和范围)其中“范围”指定你要检查哪个区域是否满足条件,条件即为满足的条件,而“求和范围”表示在检查范围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的求和范围。
具体到我们这个例子,假设产品名称位于A列,销售数量位于B列,销售金额位于C列。
则公式应该为:=SUMIF(B2:B100, ">5000", C2:C100)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在B2到B100范围内找到销售数量大于5000的单元格,并计算其对应的销售金额总和。
三、多条件下的SUMIF函数用法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多个条件进行筛选和求和操作。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SUMIFS函数了。
跟SUMIF函数类似,SUMIFS函数也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筛选出相应的数据并进行求和操作。
不同之处在于,SUMIFS函数允许我们设置多个不同的条件来进行筛选。
同样以销售数据表格为例,假设我们要计算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销售数量大于5000且产品为A类)时对应的销售金额总和,我们可以使用SUMIFS函数实现。
sum(sumif),多条件数组求和

题目:sum(sumif),多条件数组求和正文:1. 介绍多条件数组求和的概念在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根据多个条件来进行数组求和的情况。
这时,我们就需要使用sumif等函数来实现多条件求和的功能。
多条件数组求和通常用于统计符合一系列特定条件的数据的总和,而不是单一条件下的求和。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多条件数组求和中的应用。
2. 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sumif函数是Excel中常用的函数之一,它的作用是根据指定的条件对指定范围内的单元格进行求和。
sumif函数的基本语法如下:=sumif(范围, 条件, 求和范围)其中,“范围”是需要进行条件判断的数据范围,“条件”是要满足的条件,而“求和范围”则是满足条件时需要求和的数据范围。
sumif 函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对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进行求和操作。
3. 使用sumif函数进行多条件数组求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多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时才进行求和的情况。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sumif函数的多条件求和功能来实现目标。
具体而言,如果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时才进行数组求和,我们可以通过嵌套sumif函数来实现。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需要对A列为“苹果”,B列为“红色”的数据进行求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实现该功能:=sumif(A1:A10, "苹果", sumif(B1:B10, "红色", C1:C10))这个公式中,第一个sumif函数判断A列中是否为“苹果”,满足条件时进入第二个sumif函数,判断B列是否为“红色”,然后对满足条件的数据进行求和,最终得到符合两个条件的数据的总和。
4. sum(sumif)函数的应用场景sum(sumif)函数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工作时尤为常见。
在销售数据分析中,我们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不同的销售地区等多个条件来进行销售额统计;在财务报表的制作中,我们也可能需要对满足多个条件的费用进行汇总统计。
excel sumif函数用法

excel sumif函数用法
SUMIF 函数是 Excel 中用于根据特定条件对单元格区域进行求和的函数。
以下是 SUMIF 函数的常用用法:
1. 只根据一个条件求和:使用 SUMIF 函数并根据一个条件返回一个值,例如:
=SUMIF(A1:A10,">=50") // 返回 A1:A10 区域中大于 50 的单元格数的和
2. 根据多个条件求和:使用 SUMIF 函数并根据多个条件返回不同的值,例如:
=SUMIF(A1:A10,">=50", B1:B10, "<=100") // 返回 A1:A10 区域中大于 50 且小于 100 的单元格数的和
3. 根据特定区域求和:使用 SUMIF 函数并根据特定区域返回一个值,例如:
=SUMIF(A1:A10, B1:B10,">=50") // 返回 A1:A10 区域中
B1:B10 区域中大于 50 的单元格数的和
4. 根据特定条件多次求和:使用 SUMIFS 函数,它可以同时根据多个条件进行求和,例如:
=SUMIFS(A1:A10, B1:B10, ">100", C1:C10, "<500", D1:D10, "Yes") // 返回 A1:A10 区域中同时满足 B1:B10 区域中大于
100 且 C1:C10 区域中小于 500,并且 D1:D10 区域为"Yes"的单元格数的和
以上是 SUMIF 函数的常用用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使用。
sumif函数多条件求和公式

sumif函数多条件求和公式在Excel中,Sumif函数是非常常用的函数之一。
它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来求和一个区域中满足条件的数值。
但是,如果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Sumif函数的多条件求和公式了。
一、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Sumif函数的语法如下:=Sumif(范围,条件,求和范围)其中,范围表示需要判断的区域,条件表示需要判断的条件,求和范围表示需要求和的区域。
例如,我们要求A列中值为“苹果”的单元格的和,可以使用如下公式:=Sumif(A:A,'苹果',B:B)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判断A列中每个单元格的值是否为“苹果”,如果是,则将对应的B列单元格的值加起来。
二、Sumif函数的多条件求和公式但是,如果我们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Sumif函数的多条件求和公式了。
多条件求和公式的语法如下:=Sumifs(求和范围,条件范围1,条件1,条件范围2,条件2,...) 其中,求和范围表示需要求和的区域,条件范围1表示需要判断的第一个条件的区域,条件1表示第一个条件,条件范围2表示需要判断的第二个条件的区域,条件2表示第二个条件,以此类推。
例如,我们要求A列中值为“苹果”,B列中值为“红色”的单元格的和,可以使用如下公式:=Sumifs(C:C,A:A,'苹果',B:B,'红色')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在A列中找到值为“苹果”,在B列中找到值为“红色”的单元格,然后将对应的C列单元格的值加起来。
三、Sumif函数多条件求和公式的应用Sumif函数多条件求和公式非常实用,可以在许多场合下使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 统计销售额假设我们有一个销售数据表格,包含销售日期、销售人员、销售金额等信息。
现在我们要统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销售人员的销售总额。
可以使用如下公式:=Sumifs(C:C,A:A,'>=2021/1/1',A:A,'<=2021/12/31',B:B,'张三')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在A列中找到大于等于2021/1/1且小于等于2021/12/31的单元格,同时在B列中找到值为“张三”的单元格,然后将对应的C列单元格的值加起来。
使用sumif函数多条件求和

使用sumif函数多条件求和如何使用SUMIF函数进行多条件求和。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SUMIF函数。
SUMIF函数是Excel中的一种函数,用于根据给定的条件求和。
它可以使用单个条件或多个条件来计算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单元格的和。
在使用SUMIF函数进行多条件求和之前,我们需要确定要使用的条件和要计算的范围。
条件可以是数字、文本或逻辑表达式。
假设我们有一个销售数据表,其中包含销售人员的姓名、所在地区和销售额。
我们想要计算每个地区的销售总额。
首先,我们需要在表格的某个地方创建一个独立的区域来输入我们的条件。
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工作表的另一个工作区域中创建一个条件表。
第一列将是地区名称,第二列将是销售总额的计算结果。
在此示例中,我们将条件表放在工作表的B1:C4范围内。
在B列中输入地区名称,在C列中留空以供计算结果。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条件表中输入我们的条件。
假设我们有三个地区:A地区、B地区和C地区。
我们将这些地区名称输入到B列的1-3行中。
因此,B1到B3中将分别输入“A区域”、“B区域”和“C区域”。
现在我们已经设置了条件表,可以开始使用SUMIF函数进行多条件求和了。
我们需要在计算结果的单元格中输入SUMIF函数。
假设我们想要计算A区域的销售总额,我们将SUMIF函数输入到C1单元格中。
SUMIF函数的一般语法如下:SUMIF(范围, 条件, [求和范围])在我们的例子中,范围是包含销售人员地区的列,条件是“A区域”,而求和范围是包含销售额的列。
因此,我们将SUMIF函数的参数设置如下:SUMIF(销售数据表!B2:B100, B1, 销售数据表!C2:C100)"销售数据表"代表包含销售数据的工作表的名称。
B2:B100和C2:C100是销售数据范围的地址。
现在,我们可以按下回车键来计算结果。
C1单元格将显示A区域的销售总额。
如果还想计算B区域和C区域的销售总额,可以将SUMIF函数分别输入到C2和C3单元格中。
谈谈 Excel SUMIF函数用法 多条件求和

谈谈Excel SUMIF函数用法多条件求和谈谈Excel SUMIF函数用法多条件求和2010年9月1日Surda 317 次发表评论阅读评论上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SUM函数非一般的用法,本文我们来品味SUMIF的魅力。
SUMIF,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求和。
其函数原型: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参数:range 为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 为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相加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
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32、”32″、”>32″或”surda”sum_range 求和的实际单元格区域我们知道,SUMIF函数是一个很常用且有用的条件求和函数,但估计大家常用只是单条件求和.我们通过例子来看SUMIF函数的用法.(文末附实例下载)(表名=sumif1)单列条件区域求和公式一=SUMIF(A2:A9,”t*”,C2:C9) = 1200 公式二=SUMIF(A1:A9,”t*”,C2:C9) = 1100 公式为计算域名t开头的google访问量,为什么两公式结果不一样?特别说明:求和区域与条件区域错开1行,则参与求和单元格与原单平行单元格错开1行,再求和(SUMIF会自动偏移)公式三=SUMIF(A2:A9,”t*”,C2) = 1200特别说明:SUMIF第三参数可略写为求和区域的第1单元格多列条件区域求和我们同样计算域名t开头的google访问量,条件区域为A2:F9 公式四=SUMIF(A1:F9,”T*”,C1) = 2400公式五=SUMIF(A1:F9,”T*”,C1:F9) = 2400 公式六=SUMIF(A1:F9,”T*”,C2) = 2200 //再次偏移1行特别说明:SUMIF函数条件区域可以跨不同字段,第一参数(range)在同列并与第三参数(sum_range)水平距离保持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Excel SUMIF函数用法多条件求和
SUMIF,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求和。
其函数原型: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参数:
range 为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 为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相加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
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32、”32″、”>32″或”surda”
sum_range求和的实际单元格区域
我们知道,SUMIF函数是一个很常用且有用的条件求和函数,但估计大家常用只
是单条件求和.
我们通过例子来看SUMIF函数的用法.(文末附实例下载)
(表名=sumif1)
单列条件区域求和
公式一=SUMIF(A2:A9,”t*”,C2:C9) = 1200
公式二=SUMIF(A1:A9,”t*”,C2:C9) = 1100
公式为计算域名t开头的google访问量,为什么两公式结果不一样?
特别说明:求和区域与条件区域错开1行,则参与求和单元格与原单平行单元格错开1行,再求和(SUMIF会自动偏移)
公式三=SUMIF(A2:A9,”t*”,C2) = 1200
特别说明:SUMIF第三参数可略写为求和区域的第1单元格
多列条件区域求和
我们同样计算域名t开头的google访问量,条件区域为A2:F9
公式四=SUMIF(A1:F9,”T*”,C1) = 2400
公式五=SUMIF(A1:F9,”T*”,C1:F9) = 2400
公式六=SUMIF(A1:F9,”T*”,C2) = 2200 //再次偏移1行
特别说明:SUMIF函数条件区域可以跨不同字段,第一参数(range)在同列并与第三参数(sum_range)水平距离保持一致。
域名字段分别在A\D,google字段分别在C\F,A->C的距离等于D->F的距离。
以上两例公式同样可以用SUM函数(数组公式)代替:
=SUMIF(A2:A9,”t*”,C2:C9)可替代为=SUM((LEFT(A2:A9)=”t”)*C2:C9) 数组公式
=SUMIF(A1:F9,”T*”,C1:F9)可替代为
=SUM((LEFT(A2:A9)=”t”)*(C2:C9),(LEFT(D2:D9)=”t”)*(F2:F9))
跨表条件求和SUM+SUMIF+INDIRET
表sumif2有如上图一样的数据区域,现在对两表A2:A9 开头为”t”的google访问量求和。
答案为600*4=2400
看公式:(数组公式CTRL+SHIFT+ENTER)
=SUM(SUMIF(INDIRECT(“sumif”&{1,2}&”!A2:A9″),”t*”,INDIRECT(“sumif”&{1,2 }&”!C2:C9″)))
以上应该是我们常用于单条件求和的SUMIF应用,如何实现双条件乃至多条件的求和。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求以t 开头域名来自google的访问量,但排除t 本身。
公式十=SUM(SUMIF(A2:A9,{“t*”,”t”},C2:C9)*{1,-1}) = 600
我们用{}将双条件包裹起来做为常量数组,其原理由于篇幅关系就不深究,其实就是
=SUMIF(A2:A9,”t*”,C2:C9)-SUMIF(A2:A9,”t”,C2:C9)的变体。
另:实例中还有个用单元格引用作为条件求和,在此也不多讲,估计实际应用中不多,看实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