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合集下载

中国的自卫之战:鸦片战争史实分析

中国的自卫之战:鸦片战争史实分析

中国的自卫之战:鸦片战争史实分析自卫之战是指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而进行的战争。

中国的自卫之战不胜枚举,其中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自卫之战。

本文将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国力日益衰弱,政治腐败,军队封建化。

同时,西方列强强势崛起,逐渐将中国置于危机之中。

在此背景下,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洲的利益,采取强硬策略,发起了鸦片战争。

二、起因鸦片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英国在中国的贸易主要以茶叶、丝绸和瓷器为主。

但是,英国出口的商品并不被中国境内的封建体制所需要,因此中国对英国的贸易实行了限制。

为了缓解贸易重压,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口鸦片。

鸦片以极低的价格在中国内地大量流通,导致中国内地财政收入低迷,民众瘾君子盈门,卫生难以保障。

中国朝廷曾多次写信要求停止鸦片贸易,但英国政府并没有正视这个问题。

1840年,中国截获了一艘英国商船里的鸦片,并派人前往广州通知英国商人停止走私。

然而英国政府对此毫不在意,还扬言要“教训”中国。

此时,英国派遣战舰到中国海域进行示威,并向中国封锁了珠江口。

之后,英国军舰在中国沿海城市霸占领地,对中国进行了侵略。

三、过程鸦片战争从1840年开始,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主要发生在广东省,英军攻占广州、汕头、香港等多个城市。

中国军队因为贪污、军纪松散等原因连战连败。

1842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5个口岸,向英国支付赔款,并割让香港岛。

第二次鸦片战争则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英法联军攻陷了天津、北京等城市,并在圆明园放火。

此次战争最终在英法联军与中国军队的激烈对抗中,中国惨败并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了更多的领土,赔款金额依旧巨大。

四、结果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遭到了深重的损失,领土减少,资源被掠夺,赔款巨大,国际地位下滑。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开放通商口岸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损害最严重)(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一、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背景:①清朝开始衰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国防废弛、财政拮据、阶级矛盾激化。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是西方列强由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结果。

③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结果: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背景:①鸦片战争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未能满足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需求(为什么?);②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③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处于困境。

2.简况:1856年英国进攻广州,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叶名琛被俘,柏贵投降。

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随后清政府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战争再起。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清政府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签定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规定:。

签定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

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共84万平方公里土地。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清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洋务派”,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同时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

二、鸦片战争后半个世纪的中国:1840—1894年(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兴起的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2.准备:①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②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撰写宗教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③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发展信徒;④形成前期六人领导核心。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走私和虎门硝烟(1)英国走私鸦片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危害:“兵荒银弱”,危害清朝统治。

(2)中国禁烟运动:林则徐禁烟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犯,收缴鸦片。

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

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第一次鸦片战争。

爆发: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政府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8月。

条约内容及危害:将广洲、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3、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发动—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联军攻入北京城—洗劫北京并烧毁圆明园—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影响: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攫取利益。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二)甲午中日战争战争背景: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中国的运兵船,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走私和虎门硝烟(1)英国走私鸦片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危害:“兵荒银弱”,危害清朝统治。

(2)中国禁烟运动:林则徐禁烟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犯,收缴鸦片。

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

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第一次鸦片战争。

爆发: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政府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8月。

条约内容及危害:将广洲、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3、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发动—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联军攻入北京城—洗劫北京并烧毁圆明园—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影响: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攫取利益。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二)甲午中日战争战争背景: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中国的运兵船,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包括两次: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近代史共两次鸦片战争。

影响: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坏。

中国的司法、关税、海关等主权遭到巨大破坏。

4、开创了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的先例。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列强加强对中国边疆和内地的渗透,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

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

同时,沙皇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强行指为分界标志,为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

中国的珍贵文物、宫廷建筑遭到重大破坏和劫掠:比如圆明园被破坏。

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中国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热河抗战(1933年2月-1933年2月)淞沪抗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平津作战(1937年7月)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南口战役(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忻口战役(1937年10月)娘子关战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南京战役(1937年12月)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938年4月)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广州战役(1938年10月)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随枣会战(1939年5月)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39年10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0年12月)上高会战(1941年3月-1941年4月)晋南战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941年10月)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944年1月)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4年12月)豫中会战(1944年4月)长沙会战(1944年5月)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1944年8月)桂柳会战(1944年8月)缅北滇西战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密支那战役(1944年5月-1944年8月)强渡怒江战役(1944年6月-1944年7月)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1945年8月)解放战争(1946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华北事变1935年七月瓦窑堡会议1936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1937年七月七日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展开1945年九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六月蒋介石大举进攻解放区,解放战争正式开始1949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鸦片战争 知识梳理

鸦片战争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2)国内:清王朝腐朽没落,实行政策。

(3)借口:虎门销烟。

(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为扭转贸易逆差,以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大肆走私,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①白银大量外流,政府财政危机②军队丧失战斗力③烟民倾家荡产,损害身体健康)。

林则徐虎门销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3.结果: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英《》等条约。

内容:;;;;此外,列强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权。

4.影响:中国的和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遭到拒绝。

2.过程:1856年10月-1860年10月3.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6月)和《北京条约》(1860年10月)内容:增开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在各口岸往来;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两白银等。

4.影响:(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 _____ 发生重大变化,在部分官绅推动下兴起了 _________ ,中国运动由此起步。

【知识拓展】1.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的状况如何?中国:封建制度衰落,政治危机四伏。

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②政治:清政府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③外交: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

世界: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强对外侵略扩张,扩张目标指向中国。

0《鸦片战争》资料

0《鸦片战争》资料

天津 烟台
营口
南京
汉口
九江
镇江
上海 宁波
福州
广州
琼州
汕头 厦门
淡水 台湾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5.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A. 2、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军备废弛,战和不定
B. 3、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
C. 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人也许至今仍在封建
专制的黑洞中三跪九叩……如果没有西洋文明的强制性
扭转逆差
对华倾销鸦片中国严灾难林 则 徐 禁 烟
虎 门 销 烟
虎门销烟 (导火线)
(2)战争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要 打开中国的市场 (根本原因)
白河口
天津
2、经过
(1840-1842)
1842年8月
南京
下关
定海
(1)1840.6-1841.6 (2)1841.8-1842.8
1840年6月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图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1、《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 割地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割占香港岛 都发了疯似的”。璞鼎察回国后,告诉英国的资本家
加重人民负担 2100 万银元 赔款 说:“兰开厦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她一省的衣 激化阶级矛盾 打开了东南沿海门户, 开放广、厦、福、 料。”下列各项中与此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通商 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宁、上五口 和掠夺原料 A.割香港岛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协定关税 关税与英国商定 C. 协定关税 D. 领事裁判权
4.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 (1)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 回
鸦片战争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闭关自守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广州十三行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闭关自守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返回首页 导入
鸦片战争
清廷内部对禁烟问题的激烈讨论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重治吸食鸦片者主张
任鸿胪寺卿的黄爵滋在《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中,认为 解析与探究 欲从根本上肃清烟毒,“必先重治吸食”。“无吸食,自无兴 活动建议 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他请求皇帝严降谕旨, 准给鸦片吸食者一年期限戒烟,若一年后仍吸食,是不奉法之 乱民,应置之重刑,论以死罪。
鸦片战争
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鸦片的炮制过程
该图为英国随军画师所绘制。鸦片的炮制过程主要为分拣、搅拌、赋 形、干燥、仓储、运送几个流程。本图反映的是赋形环节。
鸦片战争
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停泊在广东伶仃洋面的英国鸦 片走私船 英美等国的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的禁 令,把鸦片偷运进中国。这是停泊在 广东伶仃洋面的英国鸦片走私船。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设立的鸦片制 造厂仓库。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激增表
鸦片战争
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吸食鸦片的中国人
鸦片战争
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炮子谣(节选) 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 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情甘服罪”。在谕帖中,林则徐庄严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 (今福州市)人。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 疾苦。对于鸦片流毒中国深感忧虑。在任 湖广总督时,他采取措施,严禁吸食鸦片, 成绩显著。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 痛陈鸦片危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林 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 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 邓廷桢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 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万余箱,在虎门海 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整顿海防, 添置大炮,组织水勇,多次打败英国武装 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人翻 译西方书籍、报纸,并亲自主持编译《四 洲志》。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 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 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领定海,直逼天 津。清政府将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 10月,林则徐被革职。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 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 尊严,不愧为一位民族英雄。
活动建议
英国的早期船旁列炮铁甲舰 “Minotaur”(“马那杜”)
鸦片战争
导入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盛世滋生图》 (局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鸦片战争
导入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清廷内部对禁烟问题的激烈讨论
“弛禁”主张
道光十六年(1836年),任太常寺少卿的许乃济于四月二十 七日向道光帝上《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 《南京条约》以及 认为严禁鸦片,引起许多流弊,而且越禁越多,不如“仍用旧例,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 用银购买”,以防止白银外流,并主张文武员弁、士子、兵丁等 解析与探究 “不得沾染恶习”,而“其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因为 活动建议 吸食鸦片“不尽促人寿命”,而且“今海内生齿日众,断无减耗 户口之虞”。同时,他在附片中还提出了除听任民间吸食外,应 让“内地得随处种植”的建议,理由是“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 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禁而绝”。
美国纽约林则徐铜像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返回首页 导入
道光皇帝决心禁烟
道光皇帝阅了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
虎门销烟 源片》奏折后,深受打动,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召见林则徐八 《南京条约》以及 次。君臣二人就禁烟方策、步骤等筹商妥当,认为“事在今日, 战后的中国 未能断其祸根,毕竟有外国商人私带鸦片。若能严治他们,将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林则徐塑像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美国林则徐铜像由美国林则徐基 金会于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 的同一年,树立在纽约市华埠中心, 东百老汇街的前端。 铜像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 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高3.2米,头 戴清朝官帽,身穿一品官服,取站立 姿态,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 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表达了中国 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 界的胸襟气概。这是屹力于西方世界 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
鸦片战争
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英国鸦片船“北京”号起卸鸦片情 形
该图为英国随军画师所绘制,反映的是英国运载鸦片的船只卸载鸦片的情形。
鸦片战争
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资料
返回首页 导入
19世纪初叶,吸食鸦片的不过是富家子弟。后来上到宫府缙绅,下至工商 虎门销烟 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都在吸食。1838年,御史官员奏报皇帝,在广东、福 《南京条约》以及 建,十人九瘾,清朝帝国其他地区很快也吸食成风。著名学者包世臣估计, 战后的中国 1820年时,以苏州一城而论,吸食鸦片者不下十数万人。每人每日至少需银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 钱,则苏州城每日费银万两。1820年,苏州城人口的精确数字还难以到手,不 过毫无疑问,该城成人一大部分是瘾君子…… 解析与探究 到1836年,每年输人中国的鸦片约1820吨。吸烟成瘾者似乎与日俱增。烟 活动建议 瘾的程度如何从来没有精确估计,因为每个吸烟人每日平均用多少鸦片没有可 靠数字。1836年,外国人估计约有一千二百五十万吸烟者。1881年,赫德爵士 作过一次比较认真的核查,他提出吸鸦片者的人数是二百万,即约占全国人口 的0.65%。大多数当时人士认为这个数字太低。乔纳森.斯宾士经过认真的研 究.认为吸烟人占总人3~5%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合理数字,也许3—5% 的人烟源很大,因此提出1890年瘾君子人数是一千五百万。 ——《剑桥中国晚清史》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鸦片战争
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战后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官员。浸透了 解析与探究 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 活动建议 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二)》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广州十三行(1785年)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闭关自守
返回首页 导入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以及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借助)外夷(外国) 战后的中国 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活动建议
尔国必需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xù ),在澳门开设洋 解析与探究 行,俾(b ǐ ,使)得日有用资……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乾隆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 统治。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当 列强挟坚船利炮叩关之时,古老的中国却一派“歌舞升平”。 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统治者 如何应对?鸦片战争带来了什么后果?
解析与探究
活动建议
伦敦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它是英国在亚洲推行殖民政策的工具,拥 有从好望角到东方的贸易垄断权。18世纪末开始,东印度公司发现进行鸦 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便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并垄断鸦片贸易,用 走私的方法,将鸦片大量运送到中国,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图为东印度公 司在伦敦的大楼。
鸦片战争前,清朝闭关自守,只在广州一地设“十三行”与 外国贸易;统治者根本不了解西方社会的发展、进步情况,沉醉 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