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化

合集下载

鸦片战争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论述史实:1840年以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导火索,英国在中国的南海沿岸打响了鸦片战争的第一炮。

逐步实现了在中国掠夺廉价原料的阴谋。

这便是鸦片战争的开端,此次战争迫使中国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由此将中国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的屈辱历史。

十六年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使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风雨飘摇中的中国的负担。

总述:中国史上的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化,也将中国带到一段屈辱的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不仅仅是两次战争本身的影响,同样包括从战争中催生出为各国所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不仅深入风雨飘摇的清政府,也深入晚清的中国社会,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综上所述,总结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

政治又分为: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方面、阶级关系方面、政治及国家制度、军事等方面。

文化又分为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社会风气经济方面: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 ,以清政府屈辱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告结束 ,从此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这一结局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迫使中国开始被动地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一次受到猛烈的冲击并开始解体。

所有这些变化 ,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贸易鸦片战争后 ,资本主义列强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身符 ,对中国进行商品侵略。

他们利用免除出口税和提高人口税的办法 ,使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极其劣势的地位。

在这种条件下 ,中国的对外贸易虽然从量的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但实质上却承受着更加深重的剥削和掠夺。

第二、殖民化工业体系的形成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断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然演化过程。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进人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

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国运动。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外交方面:中国有闭关锁国被迫走向对外开放(近代化艰难起步)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党在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挫折)出现的原因、后果,如何纠正?1、国民大革命时期:(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1)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革命,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势力。

(2)中共初一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3)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后果:大革命失败国共两党进入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企图消灭红军,迫使红军长征。

革命力量受挫给日本侵华带来可乘之机。

日本有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纠正: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始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纠正了中心城市失败的错误。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损失惨重)。

原因:党中央左倾错误指挥,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使红军被迫长征。

后果:红军被迫长征。

试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试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试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这场战争促使中国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主要靠自给自足、内向发展和贸易顺差维持经济生活。

但是战争导致了贸易顺差的减少,给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带来了负面影响。

随着战争的结束,英国强制签订《南京条约》和《黄埔条约》,迫使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放弃对外贸易的垄断。

这场战争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状态,经济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摧毁,中国陷入了大规模的失业和贫困。

其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和变革。

战争前,中国是封建农耕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非常封闭和僵化。

然而,战争打破了这种局面,引入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当时中国开始学习列强的政治制度,并开始逐渐改革。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封建死板的观念,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始终滞后。

此外,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一直受到传统价值观的约束,在保守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及其社会一直迟缓地发展。

但鸦片战争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整个社会的面貌,逐渐走向现代化。

中国开始引入西方文化和技术,推动了一系列的文化和思想的变革。

虽然这些变革并非一帆风顺,但毫无疑问的是,鸦片战争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诸多痛苦,但它同时也引导了中国进入了一个更为现代化的时代。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迁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迁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迁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历史就改变了,由封建社会变为了半殖民底半封建社会,从此之后便进入了中国近代史,人民大众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

归根结底来说,它实质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当清王朝还在安于现状闭关锁国时,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他们来到了东方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当然国人并没有就此屈服于列强的胯下,而是不断得探索,经历一次一次的失败,从而找到救国的良方,不论是曾经活跃于政治舞台的先人们,还是如今人人称颂的英雄们,他们都是值得历史记下一笔的。

从十九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如奕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改变了夜郎自大的态度,他们试图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他们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军和海军。

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然而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在十九世纪末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闭塞心理和狭隘守旧的状态,否定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神圣地位,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向西方学习的自发状态和被动局面。

维新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也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但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最终以“戊戌六君子”的被诛失败告终。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演变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演变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演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19世纪初期。

这场战争不仅导致了中国国家的彻底失败,还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演变产生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政治非常封闭,因为中国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

政治制度为封建政治制度,皇帝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有权决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事宜。

但在这种政治体制下,无限制的权力使得统治者醉心于奢侈生活,而对国家和民众的福利漠不关心。

这种封建的统治体制对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并且也限制了中国的文化交流。

这时候,教育的普及率很低,只有极少数的上层阶级才有机会接受教育。

同时,中国的社会等级分明,贫富差距也很大,社会不公现象严重。

二、鸦片战争的爆发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经济和政治形势非常糟糕。

清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国际间的贸易并不发达。

当时的英国,由于无法获得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产品,因此非常渴望在中国开展贸易。

然而,中国政府对贸易限制非常严格,英国人只能以鸦片作为对外贸易手段。

鸦片在中国流传非常迅速,威胁到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

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出鸦片,造成了中国的洋务热,也引起了清廷的警觉。

为了防止鸦片流入中国,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查禁,但都没有效果。

最后,清廷采取军事手段阻止了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并派遣军队进行打击,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三、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政治鸦片战争的败北标志着中国失去自主权,要在国际舞台上受外力的影响。

这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并开放了五个港口用于贸易。

这次战争也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严重危机,因为中国政府被迫接受西方的文明。

这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崩溃,经济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

虽然后来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受限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并不顺利。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进人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

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国运动。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外交方面:中国有闭关锁国被迫走向对外开放(近代化艰难起步)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党在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挫折)出现的原因、后果,如何纠正?1、国民大革命时期:(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1)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革命,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势力。

(2)中共初一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3)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后果:大革命失败国共两党进入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企图消灭红军,迫使红军长征。

革命力量受挫给日本侵华带来可乘之机。

日本有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纠正: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始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纠正了中心城市失败的错误。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损失惨重)。

原因:党中央左倾错误指挥,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使红军被迫长征。

后果:红军被迫长征。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社会结构 的转变
鸦片战争 以前 ,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封 建等级结构 , 鸦 片战争 以后 , 封 建等级结构发生了动摇 。 拥有 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 , 在名 义上权力如前 , 实际上大不如前 。 政令难 以完全贯彻 , 八国联军侵 华, 皇太后和皇帝逃难 。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 , 让武官失去了社会地
大进步 。 近代 化也正是从这种意义来讲 的。 近代化 的过程其实就 是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 发展和近代 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确立资产
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历程 , 这一过程与 中国人民争取 民族独立和 国家富强的过程 相互伴随 , 相互促 进 , 有力地推动 了近代 中国的
业, 一部分主事 的官僚成为资产者 , 在 官督商办 、 官商合办的企业 历史进 步和社会发展。由于近代 中国特殊 的社会环境 , 中国近代 里, 有着一些 原来买办 出身的人参与进来 。中国的工人阶级在一 化的起 步呈现 出明显的层层推进 , 急速深入的逻辑发展特征 。近 定意义上说 , 比资产阶级产生 的还早一些 , 因为外 国在华开办企 代 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 求近代化 的脚步急促而悲壮 , 一刻也未曾
后 西 方 列 强 以大 炮 轰 开 了中 国 闭 关 、 落后 的 大 门, 改 变 了 中国社 会 的运 动 方 向 , 它 是 中 国近 代 化 的起 点 。 同时, 它既 对 中 国近 代 化 起 到
促进作用 , 也 对 中 国近 代 化 起 到 抑 制 作 用 。
[ 关 键 词】 鸦片战争 ; 近代化 ; 关系
平 等条约攫取特权。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 其处境
十分 困难 ; 2 . 在铁路运输方 面 , 据资料显示1 8 9 6 年至1 9 1 4 年之 间, 西方国家所投入 的资本总额超过2 . 9 2 亿美元 。在1 万多公里铁路 的修筑 中, 有超 过9 0 0 / o 的资本为西方资本 ; 3 . 在金融市场方面 , 鸦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中华文明的拐点总体阶段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一、政治: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主权遭到破坏:领土、贸易、关税、司法等主权⑴海关行政管理制度及政策变化材料一:一些殖民主义者敏锐地察觉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列强共同争夺的国家中建立一个完全殖民地性质的海关机构,事实上是很难行得通的。

”[6]咸丰九年(1859),在海关司税李泰国的紧逼下,清廷将总税务司升格为中国海关行政的最高首脑,并委任李泰国为近代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这位大英帝国的海关代表,不仅“霸占”了中国海关的最大权利,还在其任期内将司税改为税务司,税务司的实际地位就相当于各地海关行政之最高长官。

此外清廷的海关系统还包括:海政局、同文馆和邮政局。

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武力、利诱官员等手段进一步控制了清廷海关大权,为其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及初级产品提供了便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海关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旧阶级及其变化①农民阶级:农民仍然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雇农转化,有的破产或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农民阶级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探究: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影响(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2)反映了新时代特点:①《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②反侵略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化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使得素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遭受了割地、赔款的屈辱。

战争的创痛与屈辱并没有使清政府就此走上改弦更张、图谋自强的道路。

直到20年后再度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创痛,清政府才开始了图谋自强的洋务运动,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然而,中国的近代化何以没有发端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呢,而是延迟了20年之久?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与探究。

对于这一问题,学界迄今尚无深入的研究,更无圆满的答案。

一般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万年合约”的签订,朝野复归恬嬉,无人再谈夷务,而传统的天朝观念与夷夏观念成为中国近代化起步的重要羁绊。

然而事实也许远非如此简单。

仔细翻阅当时的一些档案资料,便可发现,当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时,清朝决策层曾有过卧薪尝胆、图谋自强的意图,也曾对如何加强善后防务问题进行过严肃的讨论,曾经出现的美好设想并没有转化为现实。

尽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冲击是有限的,但是在沿海将帅与道光皇帝的心中,战争的创痛不可能轻易平复。

而他们正是当时中国沿海防务的决策者。

在西方炮火的震撼下,他们曾经产生过谋求自强、改进武器的想法,而广东甚至已经在改进武器、师夷长技的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遗憾的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讨论之后,广东的经验被否定,自强的意识逐步淡化,中国并没有就此走上武器革新的早期近代化之路。

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界通常认为是“天朝观念”、“夷夏观念”根深蒂固的结果。

然而,从战时或善后防务的讨论来看,这一论断却似是而非。

在当时决策者的观念中,天朝观念、夷夏观念并没有阻止其学习西方、改进船炮的努力与尝试。

而道光帝等人急功近利的心态倒是更有可能中断了诸多武器近代化的尝试。

而恰
这又与最高决策者对于谋求自强的长久性、艰巨性认识的模糊密切相关。

不容否认,当清朝官兵最初接触英军时,他们的战受决策是以传统的天朝观念为依据的。

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其错误的西方知识体系相表里的。

诸如茶叶大黄之说、夷人腿脚不灵、夷船吃水过身等错误认识,都助长了决策者虚骄的心态。

但随着前线将帅对西方认识的增进,当他们认识到夷人不但船坚炮利,而且腿脚灵便,夷船不仅可以飞驰海上,而且可以驶入长江等事实时,这种虚骄的天朝观念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面对战争的生死考验,沿海将帅纷纷主张仿造夷船夷炮,战时的广东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仿造船炮的实践,战后的道光帝不仅支持广东仿造船炮的实践,而且多次谕令各省仿造战船。

可以说,在决策者的观念中,仿造夷船的观念与行为并没有收到夷夏观念的挑战。

从整个战时与战后防务的讨论与决策来看,与其说是夷夏观念阻止了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武器的步伐,不如说首先是决策者特别是道光帝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了这一尝试,而这又是他们对中国武器近代化长久性与艰巨性认识不足使然。

这在试造火轮船与水雷的问题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因此,可以说,决策层特别是最高决策者道光帝对于学习西方认识的模糊时此期中国近代化未能起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这一点在第二次鸦片中就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当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对于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来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地方督抚将帅因循守旧的官场作风也是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难以启动的原因之一。

当战事方酣之际,与广东地方督抚将帅一样,江浙沿海地区的督抚将帅如刘韵珂、耆英等都清楚地认识到仿造西方先进武器的必要性,并多次在奏折中谈到,并表示战时仿造战船,缓不济急,只有战争结束后才能从容置办,图谋长久之计。

但是,随着战争的介绍,危机的解除,他们很快又回到了战前因循守旧的颓废状态。

这也就构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未能启动的又一原因。

关于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性以及近代化发展迟缓的问题,很多历史学家给出了他们独到的见解,如蒋廷黻曾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论人论地,中国本可以大有作为。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我民族何以遇到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我们的科学不及人。

人与人的竞争。

人跟人与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

”他也十分明确的强调:“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也让我们明白:“世界军事史表明,在正规作战中,对近代化的敌人只能用近代化的手段来取胜。


其实追溯过去近代化的开端与起步,更多的也只是为了了解民族的历史,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1、《青年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3、《天朝的崩溃:战争再研究》茅海建
4、“百度知道”搜索“中国鸦片战争”
班级:社会科学试验班1022
姓名:李金怀
学号:31001008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